查看原文
其他

值得关注的人类学“女神”(四)

2016-09-30 复旦人类学之友


人类学田野研究的"夫妻档"由来已久。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田野研究的主角一般为具有博士或者教授头衔的丈夫,而妻子通常是担任助理或者旅伴的角色。然而,有意思的是,当妻子将田野遭遇、随想和反思录写成文字发表,常常会一鸣惊人,无论是其作品的销量和读者群都是其丈夫(或者前夫)所难以望其项背的。今天介绍的三位跟随丈夫进行田野研究的女神,在发表成名作时,还只有本科学历,还没有机会上研究生院。


1)Laura Bohanan


      在20世纪50年代,Laura Bohannan(其丈夫为Paul Bohannan)就以笔名(Elenore Bowen)发表了《回归大笑》(Return toLaughter),开了小说体人类学随笔的先河。她的“灌木丛中的莎士比亚”(Shakespeare inthe Bush)一文,更是人类学导论课的必读文献。


2)Marjorie Shostak

     肖斯塔克(Shostak)从1969年起就追随以哈佛人类学者Lee 等的足迹,与其丈夫Konner一起对非洲卡拉哈里沙漠昆人(旧称布须曼人)进行了一系列跨学科的田野研究。肖斯塔克的以非洲昆族老妇尼莎(Nisa)生命历程为题材的《尼莎》一书成名,足以使其著作等身的丈夫康纳(Konner)汗颜。作为美国人类学导论课的常用教材以及讲授口述史和性别研究的首选案例。《尼莎》是女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结合的成功典范

      1991年,罹患乳腺癌的肖斯塔克重返田野地点,为《重返尼萨》一书做研究准备。书中提及尼萨为她进行治愈癌症的传统仪式。1996年肖斯塔克去世。2000年《重返尼萨》出版。


3)Margery Wolf


如果仅从读者关注度方面来看,《台湾农村妇女与家庭》一书使Margery Wolf (卢蕙馨)的实际声望超过丈夫(前任)Arthur Wolf ( 斯坦福大学人类学资深教授)。此书以女性的独特视角来看待中国农村普通家庭和婚姻实践所获得的洞见,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充斥于女性私人空间的飞短流长和闲言碎语,是卢蕙馨了解台湾农村妇女日常家庭生活意义的文化密钥。除了“子宫家庭”这一建构的概念之外,此书的亮点还在于作者叙事语言的平实和简洁,基本上没有使用时髦的学术词汇。在哈佛大学教授华琛(James Watson)所授本科核心教程ChineseKinship (中国亲族实践)中,《台湾农村妇女家庭》被列为必读书目。


学术名分不如丈夫的妻子能够写出可读性更强的田野民族志作品,可能是因为她们从不刻意去迎合某个理论范式或者加入某个学派的论证。在田野所在地,她们似乎更易与妇女儿童和老人们打成一片,所见所闻之丰富和鲜活,一点不亚于丈夫在男人世界里所获得的看来更具权威和更可靠的“数据。”

 

复旦人类学  潘天舒推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