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周一书】《穷人的伙伴:法默作品读本》

潘天舒 复旦人类学 2022-05-01

 

Farmer, Paul.2010. Partners to the Poo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n Press.

      《穷人的伙伴》收录了法默从1988年到2008年间发表的论文和民族志章节。全书分为四大部分,主题依次是:民族志、历史和政治经济学;处在流行病之中的人类学研究;结构性暴力;人权及医学伦理批判。从1983年起,法默就亲眼目睹了海地社会底层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苦难境况。一如他的首部著作《艾滋病与责难》,法默在此书中力图揭示出一个令人深思的田野现实,即:在海地、秘鲁、卢旺达和墨西哥等地接受救治的那些缺医少药、无家可归和食不果腹的病人可以被称之为“结构性暴力”的受害者。所谓“结构性暴力”一语出自挪威社会学家加尔通(Galtung)以及拉美解放神学家,泛指以贫穷、种族主义和性别不平的为特征的“罪恶”社会结构所施加的制度性暴力(Farmer 2010:354)。
       法默认为:要理解苦难(suffering)的根源,不仅仅要考虑包括性别、种族和社会经济等级等西方学者津津乐道的因素,必须将他们的病痛体验置于全球化的广阔语境之中,并且在深邃的历史维度中审视大规模经济社会结构性的力量在殖民掠夺、战争、饥荒、暴乱等事件对于生命个体造成的惨绝人寰的未可预期的后果。在本书收录的“论苦难和结构性暴力:全球化时代的社会和经济权利”一文中,法默讲述了他在健康伙伴医院中收治过的两位年轻海地病人约瑟夫和仇周的悲惨故事(Farmer 328-349)。两者分别死于艾滋病和警察施暴。通过这两位不幸者死因的民族志分析,法默力图阐明在海地特殊的地方语境里,结构性暴力不光来自战争创伤,而是由政治经济力量在某一人群中建构的风险而导致的苦难形式(forms of suffering)包括传染病、饥饿、折磨和强奸。而西方中心论者往往倾向于将病因归咎于个体的经验和原因,忽视了蒙受社会苦难者难以抵御的结构性因素。

       在“健康伙伴”实践过程中,法默的医患理念变得日益明晰:对于医疗人员来说,罹患艾滋恶疾的穷苦病人是“结构性暴力”的受害者,也应该是得到健康救治过程中必须信赖的伙伴(一如其组织的字面含义)。如果说药品价格使得病人难以得到有效持久的治疗,那么健康伙伴就会在一些项目同时提供医药、食品和基本社会服务。法默把“健康伙伴”所实施的政策前提简述如下:这些人病了,我们是健康照护的提供者,医药治疗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而正是这样的全球经济创造了海地这样一个向欧洲提供蔗糖、咖啡和其他热带作物的殖民地。如果艾滋病成为海地成人死亡的主要流行病因,那么它也将是海地和世界其他地方无法回避的公共卫生挑战。因而任何权威(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势力都应该把艾滋病的防治视为公共产品,而不是资源占有者才能购买的商品(Farmer 2010:140)。

       作者法默是凯博文(Kleinman)主持的哈佛医学和人类学双博士项目最富传奇色彩的学生。他与金墉(现任世界银行行长)在1987年成立了“健康伙伴”(Partners in Health),哈佛大学第一个以社区为基础的非盈利健康国际组织。作为融学术探索与医药服务为一体的平台,健康伙伴成功地将凯博文的医患理念从精神病和慢性病引入急性流行病的救治过程,同时也为长期以来困扰当代人类学者的理论-应用二元论展示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如本书书名所示,《穷人的伙伴》是健康伙伴组织立志将现代化的医药服务传递给全球穷人的一项宣言,也是法默以健康、食物和居所为基点重新定义人权概念的可贵尝试。

  2012年5月法默与凯博文(背影)一起参观苏州博物馆。他一边看着池中金鱼(他的吉祥物),一边思考如何把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体现在他在海地等国即将新建的“健康伙伴”医院设计之中。(潘天舒摄)


复旦人类学 潘天舒  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