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周一书】推荐 | 《手创法国巧克力的文化与历史》

Terrio, Susan J. 2000.  Crafting the Culture and History of FrenchChocolat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Press.

标签: 手工巧克力制作者, 文化遗产的日常实践, 认同政治, 社会阶层, 饮食人类学




        2002年秋我与同事泰丽欧(即本书作者Susan Terrio )带着乔治城大学外交学院“文化政治”专业课的学生一起参加临近法国大使馆的招待酒会。记得泰里欧在与一位法国外交官的太太闲聊中谈到华府唯一一家销售法国手工巧克力的小店因曲高和寡(价格不菲)而乏人问津(现已倒闭),并谈论起喜欢Hershey’s 的美国消费者与生俱来的“品味问题,”调侃当时轰动一时的好莱坞大片《浓情巧克力》中的失实之处(喝热巧克力不是法国人的“传统”!)。当泰里欧顺便“推销”自己以法国手工巧克力生产者为研究对象的民族志作品《手创法国巧克力的文化与历史》时,对人类学一知半解的某外交官夫人不解地问:“你难道用(我们)研究非洲部落土著人的方法来研究法国手工巧克力技师的吗?”泰里欧微笑地回答:差不多吧。法国外交官夫人一时尴尬无语,在场的人似乎都感觉到了赫兹菲尔德所说的“文化亲密”(cultural intimacy)的微妙瞬间。

在上世纪90年代,纽约大学人类学系博士生泰里欧在法国田野工作时因为在一家手工巧克力小店的难忘遭遇,一时心血来潮,决定改换博士论文主题,将处在特定社会和政治语境中的法国手工艺师的个体经历及其他们在法兰西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的特殊角色为田野凝视(ethnographic gaze)的主要对象,分析和解读手工巧克力在建构和营销一种有别于欧盟超国家“标准化”认同形式的、具备法兰西民族和文化特质的身份认同模式中的符号意义。在这样一部在法国本土人类学者看来有点“剑走偏锋”的民族志作品中,泰里欧聚焦于一群组成法国手工巧克力技师社区的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为了生存是如何采用策略应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尤其是来自比利时巧克力这一强手的挑战)。

娴熟的法语能力使泰里欧能以在民族志、历史重构和八卦逸事之间行走自如,以诉说故事的方法来校正其美国和法国同事对于后资本主义时代手工制作、行业组织和培训模式的错误常识。故事展现出的是一个包括巴黎的巧克力技师行会以及法国西南部地方手工作坊在内的生活世界,以及身处其中的巧克力制作师与来自巴黎和布鲁塞尔的技术官僚、专业品尝师、公司CEO和广告营运官等权利结构代言人的周旋策略与争斗方式。借助跨学科的视角,泰里欧发现手工巧克力技师对于他们行业历史角色的选择性记忆和仪式性颂扬,对于红酒品尝会的策略性借鉴,其目的是为了表到对他们当代集体身份的自我认同。此书在延续西敏司(Mintz)开创的食品人类学叙事传统的同时,也试图通过对手工创制经典巧克力的研究,来考察品味的社会生产过程,并与包括布迪厄等前人在内的消费理论进行基于实证的对话。

《手工创制法国巧克力的文化和历史》的出版,催生了泰里欧在乔治城大学讲授的一门以“瘾性食品”(Drug Foods)社会属性为议题的高级研修课程。该课程将蔗糖、咖啡和巧克力这三种常见食物为棱镜,通过探究它们的生产、交换和消费来获得研究工业资本主义和殖民及后殖民社会建构的历史、政治、经济、地理和性别等多重视角。这三样食品与可持续发展、土地所有制、国际贸易、国家政治和全球性认同等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检视“瘾性食品”的耕种、制作处理、销售、广告和消费,就可以追溯和分析食品消费模式和它们在家庭、社区、商业、文化区域以及国际语境中使用和交换所蕴含的复杂意义。这可真是无“巧”不成书。

 

本书作者 Susan Terrio

 

复旦人类学 潘天舒 推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