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周一书】推荐 | 《浪漫激情:一种普世体验吗?》

2017-02-13 复旦人类学之友

Jankowiak, W.R. 1995.

Romantic PassionA Universal Experienc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标签:情感人类学,亲族和婚姻实践,民族志的比较视角


爱为何物?欲望和性本能又是怎么一回事?对于这第二个问题,善于观察非西方文化的欧美人士似乎早就开始探讨和写作。从著有《野蛮人的性生活》一书的马林诺斯基等人大师开始,对于所谓“原始”文化的亲族结构和性生活的凝视(GAZE)或者偷窥(取决于你对伦理原则怎么理解),向来是人类学田野工作者的职业嗜好。然而对于这第一个有关爱的问题,尤其是被视为崇高无上的浪漫情感,长期以来一直被学界认为是西方文化构建的独特产物(这一论点在吉登斯主编的《社会学导论》中还在重复),不属于非西方文化(他者),成为田野描述和分析的盲点也就势在必然了。


本书主编姜克维(Jankowiak)早在上世纪80年代于内蒙古呼和浩特进行田野研究时就对“浪漫爱情为西方文化所特有”的成见产生质疑,并立志通过学术研究来进行纠偏。《浪漫激情》就是姜克维“情爱三部曲”写作计划的第一个成果。该书通过对遍布全世界各个角落的民族志文本的收录和梳理,来动摇对于“浪漫爱情”欧洲中心论的学理基础。 在情感人类学的比较视角中,此书通过生动的田野案例,来回答下列问题:在一夫多妻制的语境中,爱是如何得到表达的?包办婚姻中爱的元素来自何方?狂热魔恋和浪漫爱情之间的区别何在?此书的作者们力图告诉人们:在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有爱的表达。因纽特妇女(旧称爱斯基摩人)与丈夫一起去捕猎海豹,因为她无法与他分离,哪怕只是一小时。一位摩洛哥青年对他的情人说:如果我半天见不到你,就会发疯的。包办婚姻和一夫多妻并不一定排斥浪漫激情。只不过在那样的环境中,人们通常有寻找爱情的“旁门左道。”本书的作者还论及了浪漫爱情实践的另一面:求爱被拒和哀伤。


此书的主编和作者以相当大的勇气和想象力触及了一个当代人类学者出于各种因素(包括“政治正确”在内)很少触及的敏感议题。姜克维在写作过程中,还在内华达大学开设了引起校园热议和关注的《有关男人和女人的人类学》(The Anthropology of Men and Women)公选课程。2008年他访问复旦时,应邀邓正来院长之邀在高研院做了以《性与爱:文化的困惑》为题的讲座,盛况空前,出席率与当时社会学大师贝克所做的《风险社会》讲演不相上下。


复旦人类学  潘天舒 推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