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周一书】推荐|《嘻哈日本: 说唱乐和文化全球化的路径》


本周推荐:《嘻哈日本: 说唱乐和文化全球化的路径》

Ian Condry. 2006.

Hip-Hop Japan : Rap and the Paths of Cultural Globalizati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标签:“现场”全球化, 说唱, 街舞, 日本青年亚文化,都市民族志


在这部题为《嘻哈日本》的民族志力作中, 人类学家康德瑞(Condry)以鲜活的笔调, 勾勒出美国流行文化全球化的田野图景。众所周知,日本年轻一代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音乐样式有着海纳百川的态度。美国说唱乐和嘻哈街舞(Hip Hop)这种极富视觉冲击力的表演方式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就在日本流行乐坛间占据了一席之地。从表面上来看,这似乎是美国娱乐文化占领全球的又一例证。然而作者康德瑞通过长达10年的田野研究,发现说唱乐和街舞在当代日本的普及和流传其实是一个在不同语境中被重新解释和赋予不同意义的动态过程(即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种前沿风格直到如今路人皆知的文化样式)。在他看来,与美国嘻哈表演方式的融合、日本歌迷的组织模式、对日语的争议性运用以及日本流行音乐制作产业特有的逻辑,构成了嘻哈日本的特质。对已有书面文献和录音文本所作的精心梳理以及在120多场表演、录音和合同商谈期间的“现场”亲身体验,使康德瑞在一个相当牢固的基础之上从容地进行有关日本文化的理论阐释以及对日本学者有关自我认同形成研究的讨论。

“地方性”和“全球化”之间存在的张力构成了康德瑞民族志文本的核心主题。然而康德瑞显然无意重复使用最近二三十年充斥全球化研究文献一系列带有后现代话语特色的词藻,因为那无法帮助他来探索日本嘻哈街舞和说唱实践中“地方化和全球连结性同时发生”这一现象以及“媒体工业的力量”在控制流行文化的跨国流动和发展时的局限性(2006:18-19)。康德瑞刻意回避“文化杂交”(cultural hybridization)这一极具诱惑力的视角,因为嘻哈日本所显示的是一种与文化形式日益多元化同步的全球互享性,而多元化的决定要素,绝非经过全球化过滤处理的一整套已有的文化浓缩剂,而是存在于实地(包括俱乐部、嘻哈战队和音乐节)的一系列旨在颠覆高度同质化日本形象的演出事件。嘻哈街舞和说唱乐在日本的流行,并不仅是因为这种带有黑人艺术风格和族裔特色所具备的跨文化魔力,而是“现场全球化”的完美呈现方式。“现场的全球化”是康德瑞对当今流行文化形式在跨国和多元状态下所呈现特征的概况。嘻哈街舞和说唱形式在日本必须通过本国的语言和实地现场的演绎和重新,才有可能真正落地和流行的可能。

本书最主要的理论和田野关注点是实地/“现场”(日语表述为 genba(現場 / げんば)),即重要事件实际发生的一个地方或场所。对于康德瑞来说,这个地方是“特别种类的表演角色通过不断的谈判协商、关系网络和争议论辩而得以产生的现场”(2006:89)。全书章节围绕着“现场全球化”主轴逐步展开并覆盖如下议题:日本嘻哈的种族性,嘻哈战队和武士的形象,俱乐部演出节目,歌迷会和消费主义,日本语言在嘻哈中的使用变通使用,在男性领地寻找空间的女歌手,以及市场化的冲击。这种明显不同于线性叙事的行文格式,使人在阅读时有某种聆听说唱歌曲的感觉。日本艺术家和歌迷会把俱乐部和夜总会看作是地方嘻哈街舞表演的一个现场。作者在烟雾缭绕和拥挤嘈杂的现场获得的田野洞见,使他得以审视不同的嘻哈风格以及与之关联的说唱团组在日常活动中形成和组建的复杂过程。如何使日语发音和句法特点来体现说唱乐的韵律和节拍,是本土艺人进行艺术再创造过程中必须应对的一大挑战。

与许多美国白人一样,日本年轻人也被嘻哈说唱文化体现的“黑人”族裔特性所吸引,并且通过特别的着装、发式和身体语言加以仿效和再现。因而非洲裔美国人的种族气质在日本嘻哈乐坛难免会被进一步强化,形成刻板印象。然而,康德瑞注意到当日本乐迷也会通过嘻哈音乐对于社会和政治不平等的敏感触角,不由自主地关注到有关日本人在黑白族裔网格区分中的定位、日本种族民族主义对旅日朝鲜人、和爱奴族和冲绳原住民的历史影响等议题。一些日本本土的说唱曲目也会影射美国的反恐战争。一首名为911的说唱歌曲的MTV版本中同时出现了广岛核爆地和美国世贸中心受袭画面。有位说唱歌手讥讽美国告诫日本“走和平之路”却不忘轰炸巴格达的伪善。同样,不少歌手将日本政府视作黄皮肤的“山姆大叔”。

“现场全球化”这一研究视角,应该比前辈人类学家Appadurai在其全球化研究经典《无处不在的现代性》(Modernity at Large)一书中提出的五大景观(-scapes)在田野实践中更有操作性,更接地气(不妨理解为genba + qi)。康德瑞熟谙业界行话和相关语境。对俱乐部、录音棚和商务谈判的生动刻画,显示出他本人已经完全沉浸于田野并且与日本嘻哈文化的圈内人士建立了牢固的信任关系。尤其值得同行钦佩的是,康德瑞对于日本研究、非洲美国研究、民族音乐学、媒体研究和全球化人类学等多个领域的成果显示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和进行跨界对话的热情。我们有理由相信,康德瑞将成为美国人类学界与William Kelly (其导师)、Ted Bestor和Jennifer Robertson等日本研究权威比肩的新一代翘楚。

复旦人类学  潘天舒  推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