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拥抱」是一种语言 | ZINE & WORKSHOP

格里尼 好多現象
2024-09-07
💛 阅读提示 💛

Part1 - ZINE制作幕后花絮/解析
Part2 - ZINE线下工作坊/福州站/报名

  五月线下工作坊报名链接在文末哦!


如果把非语言类形态比喻成一种语言,我的本能认知会有两种:一种是隐喻,另一种是丰富的情感表达,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是第二种情况,情感表达中关于“拥抱”的语言


我大概前后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来研究“拥抱”这件事,也许你会奇怪,这有什么好研究的吗?其实我也说不出来这件事的必要性,兴趣使然吧。这可能就是在选择做ZINE的主题时,好玩儿的地方,不是为了做而做,只有你真正想做的时候,才能做出有趣的ZINE。


开始思考“拥抱”这件事的契机,是上个月和朋友聊天时,她向我展示了她最近的插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关于“拥抱”的画,是在疫情期间创作的,我还挺喜欢这幅画的,但她告诉我她画完之后就不喜欢了,好像这幅画里的“拥抱”一样,触动的瞬间只短暂的存在了一下。


illustration @MANER曼鹅

我想她不喜欢的理由可能来自于某种无力感,只凭画画,拯救不了什么。这种情绪,放到现在来看,也的确是这样。观察身边的人,大家已经差不多从几个月前的恐慌中完全恢复过来,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对于幸运的人的来说,没有一样的感同身受;对于不幸的人而言,伤痛是难以愈合的。但是,“无论什么都有幸福的例外”,这是村上说过的一句话,我很喜欢它,并在我体验“拥抱”的时候,感受到了一份意外的幸福。




ZINE for “Hugs”

来说说我在做“拥抱”研究时的心态变化吧,也可以看作是我在创作ZINE的时候的心路历程。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在网上进行搜证。现在大部分时间里,我只能上网获取信息,外加自从创业以后,我很少离开室内……状态有点孤立,没有外界交流,这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就像机器人一样工作,信息来源仅仅是屏幕里的代码,尽管我阅读了大量文献和参考资料,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很封闭,并且相对客观(也就是太理性了)。“拥抱”这件事,怎么能够这么理性的去研究呢,我想我需要一些“人性”的东西


于是下一步,我开始主动发起话题,在社交平台上提问网友关于“拥抱”的感受,同时也在平台上搜索别人发起过的关于“拥抱”的话题,试图在网络中寻找“人性”。


来自网友的评论


在我发起的“拥抱”话题中,总共收到37个人的回应,按照从高到低的数量排列依次是:


① 喜欢拥抱家人/朋友/伴侣—16人

② 喜欢拥抱宠物—8人

③ 对“拥抱”持消极态度或仅当做礼仪—6人

④ 喜欢拥抱玩偶等其他物品—5人

⑤ 渴望拥抱但不敢行动—2人



在别人发起的“拥抱”话题中,其中最具话题性的是“自由拥抱(Free Hugs)”,涉及在公共场所为陌生人提供拥抱的个人,通常会被使用在少数群体身上,这其中有拥护的人,也有反对的人。拥护的人大多是抱着善意进行回应,而反对的人可能是基于一些社会安全因素,我觉得两者都有理。


此外,我还发现一些搞恶作剧的人,如果你在街上进行“自由拥抱”,他就在你身边进行“收费拥抱”,本来觉得这个恶作剧大概率不会成功,因为理论上“免费”比较吸引人,但没想到“收费”的同样得到了回应!那些愿意付费拥抱的人,有一条评论让我记忆犹新,ta说,“选择付费拥抱的人是真心的需要这个拥抱。”


我恍然大悟。



在经历了大概一周的网上搜证过程后,我又一次陷入了瓶颈,因为收集到的信息源都是“别人的”,我应该找找“自己的”,才能做出真实的感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我属于不喜欢肢体接触的人群,对于情感表达,越是亲密的关系,让我越加不知所措,这一点在我与父母的关系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很爱他们,但我从来都不会表达。仔细想想,长大之后,我和父母拥抱的次数几乎为0……(此刻有点想要抱抱他们)


碰巧这个时候,半年没见的老朋友发信息来问我,“周日要不要去野餐?”,我想了想,是应该要出门了。


这群老朋友大部分是曾经的同事,其中有个朋友的家庭关系让我特别羡慕,我目睹了她刚生完孩子没几年,到现在孩子已经上小学的过程。她的小孩会每天跟她说“妈妈我爱你”,每天要和她亲亲抱抱,虽然好像有点粘人,但这种毫不吝啬表达爱意的关系真的好治愈。于是我也偶尔会和她的小孩索要一下拥抱,沾沾幸福。


没过几天,我们就一起去野餐了,我想好不容易出门一趟,大家又这么久没见面了,就拍个视频记录一下吧,顺便也问问大家关于“拥抱”的看法。拍摄的时候不觉得感性,当面向大家问出:“如果拥抱是一种语言,你认为它代表哪一句话?”时,甚至还有点尴尬,毕竟这不是日常对话的方式,稍显做作了。但后来我剪辑视频的时候,竟然被画面中的场景感动到,看起来是很平常的交流,但那种面对面时产生的血清素(一种神经传递素,也被称为“快乐荷尔蒙”)真的会大大提升人们的愉悦感和幸福感,特别是在拥抱的时候。


野餐日


朋友们对于「拥抱」的解读并不是马上说出口的,而是在片刻安静之后,才说出那句每个人内心所想要表达的话。


“那么就是我想你呀”

“如果能说得出来的话,就不用拥抱了”

“我爱你”

“好久不见”

“什么时候能再见”

“不善言辞的人表达的一种友好”

“问候”

“没事儿”

“爱你”

……


很感谢参与出镜的朋友们,听到这些答案的时候,更想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人,想毫无保留的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喜欢。


到了这个阶段,我脑袋里基本已经有了成熟的想法,对于「拥抱」的感受力和我所想表达的东西。于是回家后我就开始制作这本关于「拥抱」的ZINE。




我把ZINE的内容分为两部分进行创作,一边是理性(客观事实),一边是感性(主观想法),这也是因为我经过了这两个阶段的研究,所以想把这个过程同样展示在ZINE中,而阅读的人可以选择任意一边进行优先翻阅,这就好像那些性格测试题,看看你是属于偏理性还是偏感性的人。


正因为阅读起点是一个选择题,翻阅这本ZINE的步骤是从中间页开始的,而不是常规的从右往左。这就像是「拥抱」,你需要完全打开自己的双臂,敞开自己的内心,去接受外界的东西。


由于我的身体常用部位是右边,所以将ZINE的右半部分设置为理性(O)部分,意味可控,并选择比较规整的裁切页和打印字体来展示理性的思考;相反左半部分设置为感性部分(S),意味不可控,选择用不规则剪贴和手写字体来展示感性的思考。


理性部分内容包含根据科学研究表明的拥抱的奇妙用处、自由拥抱运动的时间发展线和关于随机善意行为的来源;感性部分包含自我疑问、与网友的互动和一些碎碎念,最后还留了一些空白页和一个”Hugs Tracker”,希望自己可以更勇敢的表达内心的情感,多一些与朋友和家人的拥抱,不管是给予还是接纳。


←滑动→ 查看更多


看到这里的朋友,感谢你!!今天又说了很多话,不过还没有结束哦!还有两件事要宣布。


「好多现象」线上店铺  🍑  5月20日上线 


除了内容的输出,我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更多做ZINE的机会,所以准备了一些制作基础工具以及每月主题相关的周边在线上出售,方便大家即时获得自己需要的制作零件,比如装帧工具、纸张、胶带,以及像我这次制作时用到的活页本等等。敬请关注~!



「拥抱」ZINE工作坊  福州站  报名开始


受到「大声艺术」邀请,今年的第二场线下工作坊即将在福州开枝散叶!这次不仅安排了工作坊,还加场了分享会和即兴展览,分享会的内容就是听我唠嗑(开玩笑),我会认真给大家介绍ZINE的来龙去脉和一些我平时的经验分享啦;而即兴展览会将大家在工作坊制作的ZINE进行展示,包含这次的现场作品和以往工作坊的作品,这是首次将大家的作品聚集在一起进行展示,我也有点小期待。


由于活动结合了分享会+工作坊+展览,会收取一定的基础材料费,报名参与者可以享受活动全套流程+工作坊制作所需的材料(包含纸张、笔、裁剪/装订工具、拼贴材料等,以及我这次制作所用到的活页本!可以在现场用它来制作你的「拥抱」ZINE)


Info

Zine-making Workshop #2 [拥抱]

招募人数:15人(成年人和不低于7岁的儿童都可参与)

费用:100元/人


05/30 SAT. 

10:00-11:00 ZINE分享会

13:00-16:00 ZINE工作坊


05/31-06/01 SUN—MON

10:00-18:00 “FAN FAN ZINE” 即兴小展览


Location

大声艺术 -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黄巷唯美客C栋一楼


报名链接👇

复制下面的口令打开TB⊹

🍑₴5kLf1pkml4X₴🍑


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行报名


关于「大声艺术」


大声专业从事3-12岁艺术创造力教育,我们推崇“涂鸦教育”“国民艺术”“0-100岁一起玩”的理念,透过开放式多元的艺术课程,活动和展览影响家庭生活,让大家看到生活和世界的新鲜面.我们也将重新定义“儿童机构”,致力于提供最好的艺术教育,通过实验艺术系列课程,帮助学生成长为充满创造力的文化贡献者。


大声艺术 空间 ←滑动→ 查看更多


📖
☻ DIY-ZINE ☻

ZINE投稿/合作:greenieye@qq.com

-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好多現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