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中央政法大学,连港澳台学生都能高人一等了?

拆台 拆台 2022-05-21


这是「拆台」第573篇文章

2726字13图,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欢迎转发分享到朋友圈与微信群



更多精彩文章请戳下方链接

☟☟☟

拆台的拆舆情课今评媒付费专栏


大家好,我是拆台。

简单说两句#中国政法大学#的事情。

其实,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非常简单。

总结下当事人的先后爆料就是:

有两个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因为地下一层的公共澡堂停水,再加上第二天有面试,就跑去使用了二楼的港澳台留学生“专用”浴室,结果澡刚洗好,就有个老师出面指摘。

可能是走的太急,又或是其他原因,总之,其中某位同学的眼镜不慎落在了澡堂。

这本来吧,眼镜不慎遗落,还回来了就是,然而,就在他们返回二楼浴室,打算拿回自己眼镜的时候,负责港澳台留学生的老师(注:爆料者最开始以为这位老师是港澳台留学生)却对他们发起威胁,先是说要去房管科投诉他们,后来又要求他们去房管科接受调查才能拿回眼镜。

虽然这两个学生无意争吵,贴了纸条说明情况,希望当事老师能够把眼镜归还,结果,负责港澳台留学生工作的老师,上来就是对她们一通臭骂。

不仅要求她们不要再使用港澳台留学生专用浴室,因为他们没有资格使用,以后一经发现将严格处理,更是发出威胁,虽然她们是初犯,但代表性太强,还是要做出严厉警告,同时还告诫他们从12月8日起,校方就已经对所有内地学生的卡进行限制,不再为实习学生大开便利,而他们之所以能刷开浴室,纯属系统出错,以后将无人使用。


说真的,我不知道大家看过这段爆料后是什么感受。

反正我的感受是糟透了。

虽然当事学生在后来的微博中一再“澄清”,当事学生之一的爆料账号突然“炸号”,跟当事学校没有关系。


但仔细想想,就不难发现其中的逻辑是有问题的。


如果不是学校领导要求炸号,其他人有什么理由和动机搞举报?

所以,我也不是想责怪当事学生,但有些事情做就是做了,没有必要辩解。

以及,如果不是经历过炸号风波,整件事情也很难闹到现在这般。

说起来,有关删帖炸号,其实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实在不想多说了。

我反复强调,删帖炸号,就是在掩耳盗铃,除了把一件或大或小的事情闹得更大以外,不会产生任何有利影响。

毕竟,如果你没做错什么,道理又在你这边,把问题说清楚了就好。

要知道,学生是个体,影响力终归有限,你官方发声,很容易铺开渠道和影响力,个中的是非对错交给大众去判断,这才是舆论场的常规玩法。

结果中共政法大学现在倒好,人家同学就是客观反映个问题,啪的就给人家号炸了。

请问,这是在干什么?

要知道,旁观者最痛恨公权力恣意妄为,尤其是他们本来不占理的事情,那种痛恨感就更是咬牙切齿了。

再说回整件事情。

其实,这几位同学一开始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想拿回眼镜,也没想把问题闹大。

但是法大的老师呢?

咄咄逼人,就是认为这几位同学做错了,就是要为港澳台留学生的特权找借口。

大家可以近距离感受下来自法大老师的傲慢——

“你有资格去洗澡吗?”
“你什么情况我不管,我管不着你什么情况,我只负责我们的留学生!”
“人家洗澡,水都被你们外来人员洗完了!”
“你和这些学生换位思考一下你就知道了!”


说句不好听的,这摆明了就是想让这几位同学把这件事情闹得满城风雨。

说真的,从严格意义上讲,港澳台同属于中国,本不应该有所区分。

但教育系统的老毛病就在于,他们总是喜欢不把内地学生当人看。

如果我问,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显而易见,最直白的结果就是,在舆论场上形成强烈的强弱对比,这样一来,就算当事留学生稍微占理,也会因为本身的过于强势而变得不占理,进而被舆论的口水喷死。

更别说在有关舆情上,几乎没有一个留学生能够做到真正占理。

回到今天的问题上,凭什么港澳台学生能够享有特殊浴室,还杜绝大陆学生进入?

又或者再反过来问,大陆学生享有特殊浴室吗?

想来是没有的。

既然区分对待属实,大陆学生在现实里占据弱势,那么,舆情的最终爆发就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为什么要对这些人这么好,对自己人这么坏?

我昨天晚上看到@中国政法大学 就此事发布情况声明称,“了解到相关工作人员在管理服务上和言辞上确有不当之处,已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针对学校资源紧张的现实状况,学校将积极整合资源、采取措施,进一步改善服务和管理工作,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不可否认,中央政法大学的回应还算讯速,但在最关键的问题上,他们却选择了避而不谈。

也正因如此,这条微博下面的评论,10个里头至少有9个是在骂的。


这说明什么?

大众最关心的不是什么资源紧张的问题,而是隐藏在资源不足背后的“超国民待遇”问题。

借用爆料人在最开始发出的质问——

“是谁赋予了留学生、港澳台学生特权,同为法大学子,为何区别对待?


是谁赋予了学校国际处、公寓科老师对我校学子态度恶劣、咄咄逼人的权力?


以及,为什么老师要称留学生为我们的学生,内地学生为外来人员?在这个学校,究竟谁才是外来者?”


我以为,只有详细解答了这些最为关键的问题且给出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当前的诸多质疑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在我看来,“有朋自远方来”,当然要“不亦乐乎”,毕竟,我们确实要团结到更多的朋友,以孤立我们现有的敌人。

然而,团结朋友的重要前提应该是,先巩固好现有的朋友,绝不该顾此失彼,丢了西瓜拣芝麻。

@深圳小天 在微博爆料说,港毒份子郑松泰曾经在毕业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在北京生活的五年,他确实见证了中国大陆的变化,亦令他决定毕业后回香港发展。但更让她深有体会的是,在中国大陆生活的时间越长,就越是不想让香港变成中国的普通城市。


请问,这是为什么?

我觉得答案显而易见,归根结底还是真正回归以后就很难享受到“超国民待遇”。

在当下的中国,不仅是教育,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跟境外扯上关系,似乎总能出现类似的舆情。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是愈发觉得,是时候好好反思下我们的“对外”政策了。

说到底,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靠的终究是我们中国人。

至于某些人以为的“中国人的老朋友”,又或是海峡两岸的“一奶同胞”,起到的作用至多是“雪中送炭”,更多是“锦上添花”。

他们不能也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祛除“超国民待遇”的不良影响,虽然道阻且长,但当从中国政法大学始。

纵使因为问题解决,当事学生已经打算偃旗息鼓,但作为保守荼毒的我们,却不应该轻易退却。


毕竟,“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痛楚,对我们来说实在印象深刻。

说到最后,我们就是不想让自己再低人一等,我们就是想让自己抬起头来平等做人,这有错吗?

这当然没有错。

但是,只要“超国民待遇”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的担忧就始终存在。

所以,必须查,逮着类似的事情就要咬死到底。

我们也不是闹,我们只是不想再跪着做人了。


麻烦教育部给解释解释:什么叫他妈的港澳台留学生在中国内地高人一等?

十二月十五日。
本文系「拆台」原创作品
欢迎各位读者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如有启发,欢迎打赏分享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