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0的上半年,我的阅读关键词

南大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11-06
 

“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2020转眼已经过半,南大社出版了一本又一本好书,涵盖历史,记忆,审美,犯罪,自然,性别,悲剧,文献,现代……我们根据图书的市场反馈和媒体观察,精选出了今天的这份书单,希望你能发现它们、捕捉它们、记录它们,不负好时光。
此外,小编还为你们带来了读书礼包,留言选出你想读的好书,我们将选出三位,送出书单中的三本。
一起读书吧!






《赋学与选学:康达维自选集》

[美]康达维 著
张泰平等 译
2019年10月版

本书收入美国著名汉学家康达维(David R. Knechtges)教授多年来在赋学与选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共九篇,由康达维教授亲自精选并编辑,代表了20世纪以来西方赋学与选学研究的极高成就。赋学部分论文四篇,对刘歆《遂初赋》、谢灵运《山居赋》和海外“赋学”的研究现况进行了探讨。选学部分论文五篇,分别论及《文选》在中国与海外的流传、《文选》辞赋与唐代科举考试的关系、中国中古早期的选集、选集中的应璩“百一诗”以及英译《文选》的疑难与困惑等具体问题。同时,本书收入了康达维教授关于汉赋与《文选》的英译片段,作为《文选》英文全译第一人,康达维教授的译文忠实严谨,流畅而典雅,充分再现了中国古典诗文的文藻与韵律之美。

本书为《海外汉学研究新视野丛书》中的一种。本丛书收辑海外汉学家撰写的具有代表性的单篇论文,及相关的学术性文字,尤其注重收入新近在海外发表的学术成果,由其本人编纂成集,希望能体现出该学者不同时期的风貌,为读者了解特定作者的整体学术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影子与水文:秋水堂自选集》

田晓菲 著
2019年12月版

本书为哈佛大学田晓菲教授的自选集,收入其十一篇文章,从最早的《诸子的黄昏》到最近的《庾信的“记忆宫殿”》,差不多刚好跨越十年。作者立足文本细读与文献考证,探索抄本文化与物质文化对文本解读与文学史视域重建的影响,关注文学的“言说性”,经验与文学语言之间的张力。


 
《思想产业:悲观主义者、党派分子及财阀如何改变思想市场》

 [美] 丹尼尔·W.德雷兹内 著
李刚 邹婧雅 谢馥兰 等  译
2018年12月版

公共知识分子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他们总是在一些拥有极高话语权的政治评论杂志上,围绕各种类型的话题发表意见。但近年来,公共知识分子却被另一类思想家所取代,这一新晋群体被称为思想领袖。与公共知识分子不同的是,思想领袖通常在那些与公众联系较为紧密的机构工作,而较少在高端杂志上进行辩论,他们的想法总是雄心勃勃且备受称赞。当代思想的生产与传播已经按照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模式来组织与运营。这些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丹尼尔·W.德雷兹内在本书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并向我们展现了当代美国乃至西方公共知识分子的生活。德雷兹内认为,尽管当今的思想产业存在一些负面的内容,但它非常擅长广泛地传播思想,并吸引着大量渴望新想法的人。
 

《记忆之场:法国国民意识的文化社会史》(精装版)

[法]皮埃尔·诺拉 主编

                         黄艳红等 译                          

2020年1月版


《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是当代法国史学界深具影响的历史著作之一,汇总了法国集体记忆史研究成果。全书以诺拉所提出的“记忆之场”(les Lieux de Mémoire)这一概念为核心,通过对记忆场所的研究,探询残存的民族记忆,以期找回法兰西群体、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本书出版以来,反响强烈,被译成多国文字,而“lieu de mémoire”这一概念也迅速流行,并于1993年被收入《大罗贝尔词典》(Le Grand Robert de lalangue française)。

中译本从原书三大卷近五千页中精心选取了11篇文献,按“记忆与历史”“记忆与象征”“记忆与叙事”三个主题组织而成。这些文献除了有诺拉亲自撰写的、阐述整套书史学思想的纲领性文章《历史与记忆之间:场所问题》,还涉及了法国国庆日、《马赛曲》、埃菲尔铁塔、环法自行车赛、贞德、法兰西共和国格言“自由·平等·博爱”、拉维斯的《法国史》和普鲁斯特等,不但有理论的观照,更有中国读者熟悉的法兰西标志性建筑、人物、事件等,兼具思想性、可读性和趣味性。

本书自2015年出版推出后广受欢迎,此次推出精装本,在装帧升级的基础上,对译文也做出了再次审校。

 
《审美无意识》


 

[法] 雅克·朗西埃 著
蓝江 译
2020年1月版

在本书中,朗西埃并不是使用弗洛伊德的概念来解读文学和艺术作品,相反,他关心的是为什么这样的解释会在证明精神分析概念的当代价值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弗洛伊德来说,为了能用俄狄浦斯情结来作为解读文本的手段,首先就必须生产出一种特殊的俄狄浦斯的观念,这种观念属于浪漫主义对古希腊的观念的再创造,这样,产生了一种特殊的非思之思,以及保持沉默的言说的观念。从此并不能得出,审美无意识已经提前给出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概念。弗洛伊德的“审美”分析反而揭示了两种无意识形式之间的张力关系。在这本短小精悍的书籍中,朗西埃展现出这种张力关系,为我们揭示在两种无意识之间的对抗中什么才是最至关重要的。


《罪恶之城的骑士:雷蒙德·钱德勒传》

[英] 汤姆·威廉斯 著
陶泽慧 译
2020年1月版


我们对雷蒙德·钱德勒的了解总是掺杂着各类秘闻和真真假假的逸事,他的一生同他的代表作《漫长的告别》一样扑朔迷离。如今,“文学侦探”汤姆·威廉斯跨越大西洋两岸,吸纳大量新的采访、此前未曾公开的信件和档案,帮助我们剥丝抽茧地了解这位神秘的作家。

雷蒙德从小倍感孤独,他的童年笼罩在父母失败婚姻的残酷阴影之下,父亲酒后不断动用暴力,迫使他和母亲离家出走,先去了爱尔兰,后来去了伦敦。雷二十多岁时为了追求新生活而回到美国。他在腐败丛生的洛杉矶遇到了毕生挚爱:比他年长十八岁的茜茜。人到中年,雷因酗酒葬送了一份报酬丰厚的工作,直到这时才转向犯罪小说的写作,他的写作生涯喜忧参半。他执着的写作理念、未竟的文学抱负,以及在茜茜过世后一度轻生的念头,都让他渐渐远离踏入文坛时的初衷。但是,他留下的文学遗产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他笔下的私家侦探菲利普·马洛激励着一代代犯罪小说家,奔袭在破败的街道上。

汤姆·威廉斯将一路追随这位文学巨匠,告诉你犯罪小说何以升华到艺术的高度。


《爱神之泪》

[法]乔治·巴塔耶 著
尉光吉 译
2020年3月版

作为“爱欲与死亡的大师”(苏珊·桑塔格语),欲望与死亡是乔治·巴塔耶一生探寻和追问的两大母题。除了《眼睛的故事》《爱德华妲夫人》《我的母亲》等色情小说外,巴塔耶先后出版了三部探讨色情的专著:《色情史》《色情》《爱神之泪》。这本《爱神之泪》是巴塔耶的最后一部作品,可以算是一部另类“色情史”。

本书延续了巴塔耶《色情》《艺术的诞生:拉斯科奇迹》的主题,试图重现艺术进程中色情观念的变迁与兴衰。本书共配有200余幅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图像:从史前的拉斯科壁画到现代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从原始部落的献祭到封建社会的酷刑,爱欲的乐园与死亡的炼狱构成了人类激情的两极。作者在诗性的沉醉和神圣的迷狂中探索欲望的真谛,并借艺术之光,揭露出爱欲背后隐藏的死神面容。

巴塔耶一生都在不懈地追寻爱神,同时又不断地迈向泪水并迷失于泪水。正如书名“爱神之泪”暗示的,象征欢愉的爱神也会陷入悲伤,对于巴塔耶来说,爱与死、色与苦、笑与泪,原本就是一体。这本《爱神之泪》是巴塔耶的最后之书,亦是他的最后之泪。


《隐痛》

[法]伊内丝·巴亚尔 著
焦君怡 译
2020年3月版
 
本书是法国当代女作家伊内丝·巴亚尔的处女作,入围2018年法国最重要的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小说以直面现实的笔法和勇气,撕开生活温情脉脉的面纱,讲述了一出由性侵引发的悲剧。三十岁的女主人公玛丽美丽优雅、魅力四射,在巴黎有着体面的工作、相爱的丈夫、幸福的婚姻,正下定决心要一个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强暴成了她命运的分水岭。玛丽承受了巨大的生理、心理上的苦痛,但她的家人和朋友无一人施以援手。她一次次努力尝试自救,却只是陷入更深的深渊,最终不得不以极端的方式“拯救”一家三口。


本书以文学的方式,揭示了女性在被性侵后,身心所遭受的难以想象的伤害和难以言说的痛苦,以及女性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全社会对待性侵的可悲态度。而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隐痛》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悲剧,不仅仅有施暴者与受害者之间的,还有亲人与亲人之间、朋友与朋友之间的存在主义式悲剧,乃至人(受害者)对自我和他人存在意义的认知变化。伊内丝·巴亚尔以冷峻到近乎残酷、惊悚的笔法,向读者展示了生活中巨大而复杂的黑洞。

 
《黑色雅典娜》
 
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
(全三卷)

卷一:编造古希腊 1785-1985
卷二:考古学和书面证据
卷三:语言学证据

[英] 马丁·贝尔纳  著
(卷一)郝田虎 程英 译
(卷二) 李静滢 译
(卷三)冯金鹏 赵欢 译

2020年4月版

文艺复兴是一场大致发生在14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文化运动。它的思想基础在于“人文主义”(humanism),源于古罗马“人文主义”(拉丁语:humanitas)的概念,以及对古典希腊哲学的重新发现——其中,普罗塔格拉斯(Protagoras)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然而,相比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古埃及对文艺复兴的影响似乎鲜少被大众讨论。学者马丁·贝尔纳则指出,古代埃及在其高级文明(high civilization)衰落之后,依然在欧洲文化的延续中有所余存。15世纪初,借由《象形文字集》(Hieroglyphika)一书的出版,埃及的象形文字及其背后的寓言故事在意大利广受欢迎。此外,几乎同时期兴起的复兴版柏拉图学园(Platonic Academy),则被认为是以埃及神庙里的理想祭司(ideal priesthood)为模型。作者认为,对于一部分热衷于找寻“源头”的欧洲人而言,埃及人是所有智慧和艺术的源头。


《卡特制造:安吉拉·卡特传》

[英]埃德蒙·戈登
晓风 译
2020年5月版

英国著名女作家安吉拉·卡特(1940—1992),凭借《染血之室》《马戏团之夜》《焚舟纪》《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明智的孩子》等新颖无畏、独树一帜的作品,成为一代人的偶像和百年来最富盛名的英语作家之一,被萨尔曼·鲁西迪、伊恩·麦克尤恩、石黑一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等大作家拥戴为一代文学教母;时至今日,她也是女性主义的象征。本书是安吉拉·卡特首部经过授权的完整传记。

安吉拉·卡特的人生也跟她的作品一样不落俗套。从害羞、内向的童年,到胆大妄为、活跃叛逆的青年,再到快乐、自信的中年;从在窄小的出租屋里努力写作的年轻女子,到整个时代最重要、最大胆的作家之一,她充满冒险的人生旅程启发了瑰丽、炫目而诱人的作品,乃至永久地改变了英国文学,为之注入新的能量。

这部迷人的传记讲述了一位伟大的女作家如何构建自我的故事,她从不困于自己的角色和身上的标签,致力于对现有生活方式和社会认知的拆解、修补、重塑。她的人生任性而精彩,她的性格复杂而多变。作者埃德蒙·戈登通过安吉拉·卡特的日记、书信、作品,以及她亲朋好友的回忆和讲述,串起了这位“神秘女巫”生命中一个个事件和点点滴滴的悲欢与渴望,不仅勾勒了她的人生旅程和写作旅程,也回答了她是如何一步一步构建自我,成为独一无二的安吉拉·卡特的。
 

《现代性》
汪民安 著
2020年5月版

汪民安先生的《现代性》一书完成于2004年,最初收录在一本现代性选编文集和一套关键词丛书中,后于2012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自出版以来,这本小书深受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的喜爱,获得了诸多好评,因而在旧版售罄之际,南大出版社推出了这一新版本。

“现代性”是一个纷繁复杂的概念,本书从现代生活、现代资本主义、现代观念、工业主义和民族-国家以及现代性的冲突五个方面,具体探讨了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和内涵,从各个层面对现代性这一复杂而内部矛盾重重的悖论系统做了简要、精辟的论述。作者从现代性在生活中的表现入手,描述了现代生活的种种特征,透过具体现象深入现代生活的本质,分析时间断裂意义上的现代性,又将现代性置于整个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观念的背景下,综述了韦伯、马克思、桑巴特、福柯等人的观点并回顾了资本主义的起源和特征,梳理了从马基雅维利到霍布斯、洛克等的现代观念的发展历程和自由主义的思想脉络。随后作者结合吉登斯、盖尔纳等人的观点探讨了现代性社会的特征。最后作者综合前几章的论述,分析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经济基础、以法国大革命为政治和意识形态基础的现代性的冲突所在。

汪民安先生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眼光独到,以清晰的逻辑和通俗的语言,向读者揭开了现代性这一复杂而庞大的议题的层层面纱。这本《现代性》堪称认识现代性的极佳入门读本。
 
 
《现代性的性别》
[美] 芮塔·菲尔斯基 著
陈琳译,但汉松校译
2020年6月版


本书对女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创新而激动人心的探索,挑战了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现代性理论,并大胆质疑了某些女性主义观点,这些观点或是将现代性妖魔化为内在的父权制的产物,或是假定了一个有关现代社会男性经验和女性经验之间的简单对立。作者将文化历史和文化理论相结合,聚焦于19世纪末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怀旧、消费、女性书写、大众化的崇高、进化、革命和变态等概念进行了检视。她从比较和跨学科的视角出发,对来自英语、法语和德语传统的大量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文本分析,涉及社会学理论、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小说、颓废文学、政论文章和演讲、性学话语,以及通俗情感小说等多个领域,分析的男性和女性作家包括齐美尔、左拉、萨克-马索克、王尔德、拉希尔德、玛丽·科雷利和奥利芙·施赖纳等。


《散文的理念》




[意]吉奥乔·阿甘本 著
王立秋 译
2020年6月版

本书是阿甘本的美学专著。通过对诗歌、散文、语言、政治、正义、爱与羞耻等主题的一系列碎片式分析,他进入了哲学与诗歌的区别这一主题。这些碎片式的论述没有形成贯穿全文的一致说法,但逻各斯的限制在此被打破,诗歌与哲学之间的区别不再明显。

阿甘本使用了各种文学手法,包括寓言、格言、谜语、短故事,以及各种我们如今不再使用的“简单形式”,在实践中演示出一种批评方式——它给读者带来的是一种经验、一种觉醒,在这里,思想的问题成为诗的问题。



《D.H.劳伦斯传》


[美]杰弗里·迈耶斯 著
朱云 译
2020年8月版

D. H. 劳伦斯,20世纪英美文坛举足轻重、独树一帜的经典作家。他那“离经叛道”的作品因其大胆的情爱描写在当时惊世骇俗,如今读来依然璀璨夺目。他对人类灵魂深处的不懈探索,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哲学思考,以及其深邃唯美、充满生命力的文字,无不让后人对这位文坛天才啧啧称奇。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杰弗里·迈耶斯生动细致地叙述了劳伦斯颠沛流离又足够传奇的一生,爬梳了他的病史,罗列了诸多深具影响力的劳伦斯研究资料,同时对其作品追根溯源,试图以此证明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与那个活生生的人之间没有界限。

 
《奇异博士与哲学》
[美]马克·D. 怀特(Mark D. White) 主编
 仇舒一 译
2020年8月版

作为斯坦·李和史蒂夫·迪特科在1963年设计出的人物,奇异博士已经在漫威漫画世界为地球抵御了五十多年的神秘威胁,历经了大大小小各种危险。2016年,他终于穿过了维度的壁垒,带着他的老师、伙伴、对手和那件悬浮斗篷加入了漫威电影世界,让更多人认识了这个颇具神秘色彩的超级英雄、地球守卫者。

在本书中,编辑马克·D.怀特会带领其他的至尊哲人们围绕奇异博士的个人性格、奇幻经历、神秘维度等方面展开哲学思辨,涵盖了存在主义、形而上学、认识论、二元论等一些哲学领域最关键的概念。读者可以期待看到这些哲人提出各种奇异的问题并进行解答,例如:
 
奇异博士如何转换自己对科学和法术的信念?
他的星灵形态揭示了灵魂与身体之间怎样的关系?
为什么他一直独来独往?
当他说我们只是“这宇宙中一粒微小而无关紧要的尘埃”时,他到底想表达什么——为什么他说的这句话是错的?
不需要阿戈摩托之眼,也不需要霍格斯上古之躯,只要开启本书,就能进入奇异法术的哲学世界!
 

你可能还会喜欢:
不用上班的一天
劳伦斯有“让人心跳加快的能力”
这是一场漫长的告别,死去的不止一点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