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汀阳:在审慎乐观中等待未来

赵汀阳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04-22

【学者简介】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专著有:《论可能生活》、《天下体系》、《第一哲学的支点》、《坏世界研究》、《天下的当代性》等。

如以古代的“治与乱”观察模型来看,今天世界属于群雄并立的“乱世”,在秩序上难以达成共识。秩序的未定状态恐怕要持续一段时间。国际博弈的僵局在去年,在今年,估计在明年都是个热门话题,但正在发生的一些“世界性”的变化可能比“国际性”的对峙更具深远意义或影响,比如夸大其词但仍然非同小可的“元宇宙”,还有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基因技术以及可控核聚变等等。高端技术在未来的成功(迟早会成功)并不能完全解决人类社会的各种难题,但很可能会系统性地改变人类的问题或产生新一代问题。正如维特根斯坦发现的,许多问题的解决并非找到了答案,而是那些问题在新条件下“消失了”。

基础研究是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包括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基础研究,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薄弱,即使经济发达也仍然是落后国家。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基础研究无比重要,代表着人类知识的最前沿,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只是整个社会的功利化导致了自然科学和数学基础研究的严重弱化。同样严重的问题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不仅被社会忽视,甚至被知识界忽视,而更可怕的是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有着根本性的误解,其中最常见的误解是以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是一些“原理”和价值观。

人文社会科学在性质上有别于自然科学。简单地说,自然科学的问题是有答案的,其基础研究有可能获得一些原理、公理和定理,即使暂时找不到答案,也可以期待答案。但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永远没有答案,原因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问题就是人类整个生活的基本问题,人类行为和生活是由无数变量合成的,因而形成不确定、不可预测、非稳定的极端“复杂问题”,尤其是许多变量来自人的自由意志、莫测心理和无法统计的个性,因此,人类行为的复杂性远远超过自然科学在研究的“复杂问题”,比如气候、气象、环境变化、地震、火山、海啸、病毒和传染病、各种疑难疾病,生命系统等。人文社会科学只有普遍问题,但没有普遍答案,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的性质之一是维持思想的反思性,其功能是维持人类思想的活力,就像生命的更新系统是在维持生命活着。思想失去反思性,思想就死了。

反思性指的是思想的自反性(reflexivity),是思想对思想的“元反思”,不能混同于自我批评的反省。任何反省都假定了用来批评的原则,可是思想的基础问题就在于任何原则都是反思的对象而不是定论。所以,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就是没有答案的问题,或者说,总是历史性的。人类的创造在于化时间为历史,对传统的继承则是给历史以时间,而思想在于以未来作为历史的创建点。

编辑:齐泽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