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脖子稍微动一下就痛,我跳舞把自己跳“漏气”了

GinA 果壳病人 2023-07-16

一个平常的晚上,我下课回到寝室后,兴冲冲地打开手机,打算挑几支舞蹈学一学。自从新冠痊愈以后,我还是第一次跳舞,动作幅度并不算大的舞蹈跳完,我瘫坐在椅子上气喘吁吁起来。果然太久没运动,体质都变差了。

 

休息了一会后我准备去洗漱,刚站起身就感觉到一阵呼吸不畅,好像胸口被堵住一样,每次吸气胸口都会传来一阵阵痛,我喝下一口水,吞咽时嗓子还有些痛。这些症状在我躺下后变得更加严重。

 

当时我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安慰自己睡一觉就好了,调整到一个令我不会那么呼吸不畅的睡姿后,渐渐进入了梦乡。


“你就是XXX吧,

躺在床上不要动了”


第二天起床后,我的症状加重了,脖子就像“落枕”了一样,稍微动一下就痛,咳嗽甚至大声说话时胸口闷、喘不上气。


下午上完课,室友陪着我来到大学邻近的医院,当时门诊已经下班,只得挂了急诊。“胸口、嗓子和脖子痛,呼吸也有点费力,昨晚开始的。”我有些紧张地描述着自己的症状。医生用手检查了我的颈部和胸部,又把听诊器放在我的胸前,让我做吸气和呼气的动作。


检查完医生并没有立刻说出诊断,而是给我开了血常规、甲流检测以及胸部CT。遵照医生的指示,我一项项做完了这些检查。


甲流检测的结果是最快出来的,阴性,血常规结果也没有什么问题。我顿时感觉呼吸都顺畅了许多,觉得回去养几天就能好,不愿再花两小时等胸部CT的结果,当即拉上室友准备回寝室。


“XXX(我的名字)在哪里?”我一只脚刚踏出医院急诊,走廊里就传来医生喊我的声音。“你就是XXX吧,快躺在床上,不要随意走动了。”医生说。紧接着我被几名医护人员不由分说按到了病床上,鼻孔接上了吸氧管,胸前贴上了监护仪的电极片。


事发突然,从来没经历过这种阵仗的我被吓傻了,脑海中闪过各种绝症的可能。我呆愣在病床上,直到医生的话把我拉回现实:“你的CT显示纵隔气肿,我们这个医院治不了,要转到上级医院。”


我在第一家医院急诊的病历丨作者供图


妈妈声音有点颤抖

搭最近一班飞机来找我


得知这个结果后我愣住了,连着跟医生确认了三遍才听清楚是“纵隔气肿”四个字,这是什么病我完全没有概念。接下来我以一种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给辅导员和妈妈打电话汇报情况。


不一会儿,妈妈的电话回了过来,她略显慌乱地安慰我说:“刚刚问了咱家这边医院的亲戚,这个病不算严重,只要你现在人在医院,吸着氧就没事儿,要是做手术也是个微创手术,别害怕,我马上搭最近一班飞机过去。”


妈妈的一番话让我略微镇定了下来,只是她颤抖的语调让我鼻头发酸,不禁很心疼妈妈,悉心呵护了18年的孩子正躺在一千公里外的病床上,而她自己一时间除了忍痛安慰什么都做不了。


我强忍着泪水挂断电话,出来上学两年,我第一次产生了远离家乡的无力感。尽管这两年我一直在努力变得坚强独立,但一到这种紧要关头还是会乱了阵脚,念家之情在这一刻达到顶峰。


一切联系好,我从病床上坐起来,准备打车去上级医院。一旁的医生看见了赶忙阻止我说:“别动别动,快躺下,你这个情况不能乱动,气体一旦压迫到心脏会有风险的,你还是坐救护车过去吧。”就这样,我人生中第一次坐上了救护车。


得病还不到一天

我已经拍了三个CT


到达上级医院的急诊科是晚上8点,又重复了一遍挂号、问诊、拍CT的流程,我仿佛变成一件精致易碎的艺术品,一路被两个室友小心翼翼地架着走。


晚上10点我终于拿到了CT的结果,急诊的医生说:“就是纵隔气肿,今晚先留院观察吧,输几瓶抗生素,等明早去挂个心胸外科和耳鼻喉科的门诊,明确一下具体病因。”又过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我的胸痛没有那么强烈了,不会影响正常呼吸,吞咽的时候也没有那么痛了,只有在咳嗽和大笑等需要大口喘气时才会感到疼痛。


我和陪床的朋友挤在一张小病床上,随便吃了点东西,结束了这兵荒马乱的一天。


第二天一早,我坐在心胸外科的诊室,再次重复了已经说过好几遍的病情,又补充道:“现在和刚开始相比好多了,脖子已经不疼了,胸口只有用力的时候会疼。”医生考虑了一下说,“过这么久气体可能自动吸收了,再去拍一个CT吧。”


得病还不到一天,我已经拍了三个CT、等了两个两小时了,我不禁感叹看病真的是一件消耗时间、极为考验人耐心的事。


两小时过后CT报告出来了,我又回到门诊:“医生,我这个病严重吗,需要做手术吗?”


医生说:“从片子上看一部分气体已经自行吸收了,不需要做手术,回去养几天吧。”我继续问:“那能看出来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吗?”医生回答:“片子上看不出来,你不是还挂了耳鼻喉科吗?先去看一下吧。”


我做的第三个CT的结果丨作者供图


气管好好的

一周后积气终于吸收了


我又到了耳鼻喉科的诊室,医生的态度和蔼可亲,说出的话却让我心惊胆战:“可能是气管破了,去做个喉镜吧。”什么?喉镜?那不是从鼻孔下个管子一直插到嗓子吗?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已经在打退堂鼓了,但是为了找出纵隔气肿的原因,只能硬着头皮去做。


到检查室后我先去喷了麻药,麻药的苦味蔓延在我的鼻腔和喉咙,咽不下去,也不敢吐出来,不一会儿,我的鼻子和嗓子就没了知觉。我躺在检查床上,看着医生拿出喉镜,吓得险些从床上弹起来:“这么粗的管子!”


“这已经是最细的了,给小朋友用的。没事儿的,马上就好,一点也不疼。”医生柔声安慰我。


我努力张大鼻孔,屏住呼吸,庆幸麻药虽苦,但真的管用。整个过程非常快,并没有非常强烈的不适感。结果出来我拿着去找了耳鼻喉科的医生,医生解释道:“气管好好的,没看到哪里破了。那我这里也没有进一步的处置了,最近不要再剧烈运动了啊。”


于是我又折回去找心胸外科的医生,医生说:“大气道是没有问题的,可能是肺泡破损让气体进入了颈部和纵隔。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排除食管的破损,所以你还需要预防性的禁食3~5天,这期间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来补充你日常需要的营养物质。记得一周后回门诊复查胸部CT,看看积气的吸收情况。”


我在心胸外科就诊的病历单丨作者供图


当天下午,妈妈终于跨越千里来到了我身边,听完我稀里糊涂的描述,信不过我这个头一次自己看病的“半吊子”。她自己又挂了个心胸外科的门诊号,亲耳听过医生的解释才放心。


接下来的三天,我一口饭也不敢吃,连着输了三天的维生素、葡萄糖、生理盐水、抗生素等等。第三天的晚上,我开始吃一点流食,喝一点酸奶。这段时间我每天都在心绪烦躁中度过,幸好有家人和朋友陪在身边。


我连着输了三天的液体丨作者供图


所幸,一周后当我再次回到医院复诊时,身体的不适感已经有了明显的缓解,再次复查CT也显示我颈部和纵隔的积气都已经基本吸收了。这也印证了医生对我病情的诊断和处理。


我终于痊愈了!只是近两个月仍然不能做剧烈运动,这也意味着我这热爱跳舞和健身的身体需要再熬过一段难捱的时间。不过没关系,先养好身体才是最重要的。到此,我的生病经历也就告一段落喽。


一周后复查胸部CT显示积气基本吸收丨作者供图


最后我还想唠叨两句,如果大家突然身体不适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医院,不要像我一样还心大地接着睡觉,身体健康真的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


医生点评

李云婧 |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 主治医师

纵隔气肿是指纵隔内积存空气或其他气体,也称为纵隔积气。气体可来源于呼吸道或消化道,也可由脏器间隙感染的产气细菌产生,此外也可由于外伤或手术将外界气体带入纵隔内。纵隔气肿严重者可压迫纵隔内大血管及心脏,甚至形成气体栓塞,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以致危及生命。


纵隔气肿可根据气体来源分为以下不同类别,明确气体来源有助于疾病的治疗。


①来源于上呼吸道的气体:拔牙钻孔,鼻窦、眼眶、下颌骨或邻近上呼吸道的面部骨骼外伤受损,上呼吸道手术,气管切开,气管内插管导致咽下黏膜或气管膜部受损,气管断裂等均可导致气体经由上呼吸道创面直接进入纵隔。颈部气体可由咽喉壁脓肿导致,其他感染,例如牙龈脓肿、颈淋巴结炎、唾液腺感染、扁桃体炎以及面部颌骨骨髓炎等可产气的细菌感染均可造成纵隔气肿。


②来源于胸内气道的气体:胸部外伤或气道的侵入性治疗过程导致的气管、主支气管的断裂或损伤可导致纵隔气肿。气道内肿瘤侵袭可导致气管、主支气管管壁破裂、穿孔从而产生纵隔气肿。异物经吸入进入气道内而损伤气管、主支气管也可造成纵隔气肿。


③来源于肺实质的气体:由于呼吸系统疾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肺挫伤等,肺组织受损,肺实质内的肺泡破裂,而脏层胸膜未破损,气体可随之进入细支气管血管鞘。由于纵隔和胸膜腔内呈负压,而肺泡和肺实质内呈正压,故而进入细支气管血管鞘的气体在这种压力梯度的引导下沿血管鞘行走,通过肺门部逐渐进入纵隔,从而形成纵隔气肿。此外,外科手术后气体可经由破损的胸膜或胸部切口经皮下蔓延至颈部,从而进入纵隔。


④来源于消化道的气体:外伤所致食管断裂或破损可引发纵隔气肿。此外胃镜检查充气增加食管管壁压力,可导致原本存在病损的食管管壁破损,从而使气体进入纵隔。食管肿瘤侵袭造成食管全层破损可致食管内气体进入纵隔而造成气肿。食管异物,例如较大的鱼刺、枣核等尖锐异物,经过食管内时将食管壁划伤,可导致气体进入纵隔造成气肿。


⑤来源于腹腔的气体:消化道穿孔、人工气腹等产生的腹腔游离气体可经由腹膜后间隙扩散至纵隔,造成纵隔气肿,临床较少见。


⑥来源于纵隔原发性疾病的气体:产气细菌引起的纵隔炎可导致纵隔气肿。


纵隔气肿多表现为胸闷、胸痛,也可由于气体蔓延至颈部导致颈部不适、吞咽困难等。此外可伴随原发疾病的相关症状。部分病例可在查体时在颈部及锁骨上区触及皮下气肿。


纵隔气肿可通过以下检查明确:①胸部X线:是纵隔气肿诊断的最简便方法。②胸部CT:X线筛查后,可通过胸部CT进一步明确诊断。③其他检查化验:支持相关原发疾病表现。必要时,可复查观察病情变化。


纵隔气肿的并发症主要由气体游走和积聚压迫有关。气体进入心包可导致心包气肿;肺泡破裂后肺间质内压力的骤增可导致气体栓塞。此外,部分患者可合并胸膜腔内局限性嗜酸性粒细胞炎。


治疗方面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气体持续向纵隔内扩散。吸氧,有助于纵隔内积气的吸收。如需外科治疗,可通过抽吸纵隔气体、颈部纵隔切开引流、锁骨下皮肤切开引流、甚至纵劈胸骨等方式将气体快速排出纵隔外,以降低发生休克或急性上腔静脉梗阻等严重循环系统并发症的风险。


作者发生纵隔气肿的确切原因不明确,大概率是由于肺组织损伤及剧烈活动导致小肺泡破裂,气体从破损处进入了颈部和纵隔。作者的症状有胸闷、胸痛、颈痛和吞咽困难,医生查体时颈部有捻发感也提示了颈部皮下气肿的存在。胸部CT未见明确的肺泡破损,但显示颈部、纵隔积气,可明确纵隔气肿诊断。


发现纵隔气肿后,第一家医院给予作者制动、绝对卧床、吸氧、监测生命体征,是正确且有必要的。吸氧有助于纵隔内积气的吸收,因纵隔气肿出现心包气肿、气体栓塞这些并发症时,会迅速导致生命体征变化,如未及时发现可能有生命危险,故需密切监护。因医疗水平所限建议作者转上级医院也合情合理。


作者到上级医院后,就诊心胸外科复查CT以观察气体的吸收情况,又就诊耳鼻喉科,医生建议做喉镜是为了明确大气道有无破损,喉镜显示大气道未见异常。因未做胃镜暂无法确定食管有无破裂,为防止食管破损扩大引起感染和纵隔气肿加重,故需给予预防性禁食水,肠外营养,预防性抗感染治疗。


作者积极配合治疗,也得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一周后复查胸部CT显示颈部、纵隔积气基本吸收。但近期仍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纵隔气肿的复发,祝愿作者早日康复!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GinA

编辑:王若愚、代天医

题图来源:pxfuel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