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双叒破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是真的倒霉

船长 果壳病人 2023-07-12

五月中旬的一天,妈妈正忙着弄午饭,辞职在家的我循着香味走进厨房,一边偷吃一边开玩笑地和妈妈说:“又到五月了,而且我又辞职了,还记得去年和前年吗?我都因为黄体破裂住院了,也都是在辞职跳槽的时候。”


妈妈噗嗤一笑说:“你可别吓我!”然后她把我从厨房撵了出去。


玩笑话过没几天

我的黄体真的又破了


朦胧中我看了一眼手机,快到十二点了,大脑在继续香甜入梦和去卫生间之间做了一番挣扎,索性还是决定去卫生间——因为小便憋得确实有点久了。从马桶起身的那一刻,我的小腹一阵收紧,大腿根部突然传来异样的感觉。第一反应是怀疑自己可能抽筋了,我下意识用手捂住腹部,慢慢回到卧室躺下。


“不会吧?难道我的黄体又破了?”“我不会这么倒霉吧?”“等等看,也许不是呢?也许过一会就没这种感觉了呢?”我盯着卧室的天花板,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只可惜当肛门坠胀感袭来之时,我没有办法再欺骗自己了——这种感觉太熟悉了,作为黄体已经破裂过两次的人,我太了解这种坠胀感意味着什么。


叫醒家属、卷起被子

我直奔医院急诊室


呼吸开始急促起来,我猛戳身边酣睡的老公(以下称水手),用最快的语速告诉他我的黄体可能又破裂了。水手像是从床上弹起般奔出去翻找我的医保卡,我一动不动躺在床上计划着要带哪些换洗衣物,因为我预判这就是黄体破裂。果然,身体开始发抖,我告诉自己不要惊慌,第一次黄体破裂被送上救护车时我也曾发抖抽搐,相比那时,面对现在的情况还是可以淡定一点的。


从痛感让我确定是黄体破裂到被水手抱上车,全程大概只用了10分钟。这600秒听起来相当短暂,但从床上起身时的痛苦让人无法忘怀,因为黄体破裂后,哪怕只是挪动一寸都会痛到流泪!午夜的楼道里,是我痛苦且无奈的呻吟。


医院离家不远,可一路红灯还是让我有些崩溃。即使再轻微的颠簸也会让我的腹腔如被碎石碾压,一个又一个红灯磨损着我仅有的耐心。我问水手:“能不能打着双闪直接开过去?”水手焦急得连连叹气,却给了我个相当理智的回答:“不能,因为我们没有提前打电话。”听完他的回答,我再次仰头哀嚎,有点后悔没有直接拨打120。


一个转弯——终于!看到了熟悉的急诊大楼!经验丰富的我不敢轻易移动,斜靠在副驾驶的座位上,等待水手推着医院的医疗床来接我。


从车窗拍的急诊大楼,感觉快要获救了丨作者供图


我大概算是急诊大楼到访率比较高的患者了,连水手也对医院的布局相当熟悉,就像逛我们熟悉的超市,靠着记忆走到不同的货架取走想要的零食,只是场景切换成医院罢了。挂号,就诊,抽血,做检查,办理住院,全流程下来也不到半个小时。


急诊的妇科医生询问情况,我对着天花板开始陈述,像极了医院里的机器播报员:“夜里十二点不到,小便后察觉到肛门坠胀感,有和肠胃炎相似的疼痛感,随后开始发抖不能移动身体,高度怀疑黄体破裂可能。


医生打断我:“你怎么断定自己是黄体破裂?”


我苦笑一声:“因为去年和前年都因黄体破裂来过你们医院,这是第三次了。”医生飞快敲击键盘,交待水手快速带我去做CT(因为小便之前排空了无法做B超),然后办理入院。


再次被吓傻的水手呆呆地问医生:“现在直接办理入院吗?”医生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反问他:“她都疼得不能动了还不赶紧住院吗?”于是,一个老手医疗床驾驶员推着我上路了。


还要穿刺!

我的喊叫声穿破了走廊!


妇科的住院部大门敞开着,我还和水手调侃道:“这次应该不像去年那样不能随意出去,明天你可以回家做好吃的再送来给我了。”一路畅通来到护士站,我等待着医生来拯救自己。水手慌忙中忘了交住院押金,在他折返去急诊大楼时,我毫无征兆地被推进了诊疗室。


“你自己能挪到床上去吗?”瞥见医生在手部消毒,我已经开始慌了:比黄体破裂疼痛还要可怕的事情还是来了。


“是要穿刺吗?”我用哆哆嗦嗦的声音试探着。


“对,动不了的话,我来把你推到旁边,你自己慢慢挪到床上。现在要给你做一个阴道后穹窿穿刺,判断下盆腔积液是不是出血。


害怕穿刺的我试图说服医生(虽然知道多半是徒劳),果然得到的答案依旧是:“不行,穿刺还是要做的啊。”


第二天才做了B超,早一点或许就不用穿刺了丨作者供图


之前我也做过这个检查,对穿刺的恐惧已经深入骨髓,紧张过度的后果便是针头怎么也无法成功扎进去。扩阴器撑起的不适感使我慌张得大喊,医生一脸无奈:“我还没有扎进去呢,你肌肉太紧张了,我给你再找一个细一点的针头吧。”在医生拉开抽屉翻找的间隙,我不停给自己做心理暗示:“放松点,放松点,不管怎么样都逃不过,索性就想象自己在沙滩上度假吧。很快就会过去的。”闭上眼睛,当不适感层层加码直到最恐怖的刺痛抵达,我的喊叫声穿破了走廊。


我是对疼痛超级敏感的体质,穿刺这种酸爽于我是永远无法释怀的。穿刺结果刺出不凝血,也就是说我确实因黄体破裂内出血了。


“家属进来吧。”


听到医生的话,水手面色苍白地走进来。


“我刚刚又穿刺了。”


“我知道,我一直在外面等着,猜到了。”


连续三年都黄体破裂

医生说“可能就是单纯的倒霉”


登记过后,我入住了去年住院时的隔壁房间。护士很快来准备挂水,刚把留置针插进静脉里,我的胃里就传来不妙的信号,像是经历了海上的巨大波浪,我急忙向水手挥手示意需要垃圾篓。可怜当天超级好吃的米饭和肉末茄子全部倾泻而出,我吐到所有发丝都凌乱了。


一旁的护士见状急忙去找医生,又帮我加了一袋止吐的药。疲惫不堪的水手倒下便昏睡过去,而狼狈不堪的我在凌晨三点终于挂完止血的氨甲环酸,这才安心地入睡了。


住院第一天,病情是病重丨作者供图


第二天一早,医生来查房了。“我看了下你去年的病历,去年怎么也是五月份黄体破裂来的啊?前后没差几天,这也太巧了吧!”


“是的,我也觉得太巧了,有什么科学依据可以解释这种现象吗?不止一次两次,这已经是第三次破裂了,会和我之前做过的左侧卵巢畸胎瘤手术有关吗?”我接连发出来自心底的困惑。


“和畸胎瘤手术应该没什么关系,你这次破的是右卵巢的黄体囊肿。考虑到你的凝血指标也没问题,”医生补充道,“可能就是单纯的倒霉。


不仅是查房的医生,连每次换班帮我挂水的护士都要惊奇地感叹——为我这“三次都因黄体破裂而入院”的神奇经历。水手甚至调侃要不要把我作为特殊病例样本提供给医院做研究……


百度云相册的“去年今日提醒”丨作者供图


深夜时发了一条住院的朋友圈,一大早就被亲朋好友的信息淹没了,我不厌其烦地和每个人重复解释“我又黄体破裂了”。更有前前同事惊奇感叹:“我们昨天才聊到,是因为你才被科普黄体破裂这样的事情。”


那正好趁此机会为所有人再科普一次吧!黄体每个月都会形成,排卵后到月经来潮的前一天都叫做黄体期。如果黄体长到比较大,又因为各种原因腹腔内压力增加,便可能发生破裂。


病情从“病重”到“一般”

我是病房里恢复最快的病人


挂完两天消炎和止血的药水后,我基本上已经可以行动自如。白天水手放心地去上班,我便在病房里搭上小桌板看书学习,好像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上自习,护士来帮忙挂水时都轻声怕打扰到我看书。(护士们真的都好温柔!)


住院的每天还是固定的作息来看各种书丨作者供图


第五天终于可以出院啦!早晨8点不到我去做了B超,因为心情太过雀跃,差点要小跑起来,夹着B超检查单去找医生,医生问:“虽然盆腔还有积液,不过已经吸收了不少,你是想回家还是在这再观察一下?”“回家,回家!”


等待医生填写出院记录和其他材料的时候,我和水手看到医生办公桌上女性生殖系统的医学模型,掏出手机拍下来想带回去给喜欢人体知识的女儿看,决定用妈妈的亲身经历为女儿再科普一次


4岁的女儿特别喜欢人体模型丨作者供图


我也在心底默默惦记着,回家给果壳病人投稿(第二次破裂时便想投稿,结果出院就忙到忘记了),让更多人了解黄体破裂,以及一旦遇到疑似黄体破裂的情况,千万不能耽误(第一次黄体破裂时大概5个小时后才去医院,我当时人都要晕过去了,急诊医生吓得大喊“不要动她!”),及时去医院!


最后,希望明年的五月以及未来每年的五月,我的黄体平安。


另一个TA也有类似的经历,请点击这里了解TA的故事和医生点评。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船长

编辑:好小虫、黎小球

封面图原图:Pixabay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