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家说本命年是个坎,我在24岁去拔了乳牙

AstroR2 果壳病人 2023-10-10

我们老家说本命年是个坎,上个兔年的时候我得了好一阵子慢性胃炎,从此再也不敢胡吃海喝。在今年这个第二个本命年,我果断选择“破财消灾”,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迟来了十多年的最后一颗非智齿的恒牙。


现在的刷牙狂人,

从前也是不爱刷牙的小朋友


虽然我现在每天至少刷三次牙,还配合使用冲牙器和牙线,但小学时的我是真不爱刷牙,乳牙就龋坏了两三颗。印象最深的是,我右侧上颌的4号乳牙已经蛀到了神经,疼得我上课啥也不想干,只想摸鱼,于是妈妈带我去小诊所做“杀神经”治疗。那滋滋作响的牙钻声至今仍在耳畔回响。


正常情况下,儿童有20颗乳牙,乳牙从6岁左右开始脱落,十几岁更换完成。根据智齿的数量,成人最终会有28~32颗恒牙。


但是我当年换牙的时候,家里人是真的没有什么口腔健康意识。或许是因为右上4号乳牙的龋坏,这颗乳牙没有按时“退休”,以至于我的右上4号恒牙是从侧面牙龈冒出来的。当年我们还以为是牙龈脓肿,直到白白硬硬的恒牙从唇侧冒了出来,老爹才带我去小诊所拔了乳牙,这也导致了我的右上4号恒牙萌出位置很高。


如图所示,我右上4号恒牙比旁边的牙齿高一截。丨作者供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恒牙又蛀了不少。但是右上3号乳牙,也就是乳尖牙(上图标号3)仍迟迟没有松动换牙的动静,以至于我初高中的时候都几乎遗忘了,这颗牙到底换过没有。


有一次去长辈家吃饭,老人家说:“不掉的牙就是要跟你一辈子,就不换啦。” 当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这将意味着钱包的贫穷,哦不,是乳牙终有坏掉的一天。总之,一堆口腔问题陪伴着我走入了大学。


锅包肉,酸酸甜甜咋还有点疼?


时间来到了2019年,我在东北上学,自然不能错过东北名菜——锅包肉。学校食堂的番茄锅包肉只要5元一份,好吃是好吃,但是有天我忽然感觉一丝酸爽,食物刺激到了我的右上小尖牙,没错,就是上面提到过的那颗3号乳牙


校医院的医生没拍片就直接拿出了牙科手机开始呲,去腐后发现这颗牙已经深龋接近牙神经。进行牙髓安抚治疗后,医生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一种修复牙齿的材料)把它跟邻牙4号牙简单又直接地补在一起了。两年后,这两颗牙接触的邻面都出现了继发龋。


你的牙片好好看,好像一朵花呀


转眼我已经研究生入学了,那年秋天某个平平无奇的一天,我突然舔到左上8号牙的位置有了一个小尖尖,也许是智齿要长出来了。想到很多同学为了薅学校羊毛——不对,是为了口腔健康——去拔智齿,我也去拍了个全景牙片。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小跳。牙片不仅证实了智齿的存在,也找到了我右上乳尖牙迟迟不换的原因。牙片上(下图)的箭头指着一颗健硕的尖牙,它表面的乳牙牙根也有所吸收。


我的全景牙片。看牙群群友说,我的牙片就像一朵花……好吧,牙片左侧(实际上的右边牙齿)确实有点像。丨作者供图


医生说,我这叫上颌尖牙阻生。正常情况下,上颌尖牙通常在11~13岁萌出,如果因其他恒牙已经萌出而空间不足,或者其他各种原因,它可能无法正常萌出,成为“阻生牙”。同时,我这样乳牙不掉的现象称为“乳牙滞留”,也是导致尖牙阻生的原因之一。


最常见的阻生牙为上下颌第三磨牙(也就是智齿),其次为上颌阻生尖牙。我的阻生第三磨牙,在去年就都被消灭了。但是这阻生尖牙就不是拔掉那么简单,需要先拔除乳尖牙,再通过正畸将恒尖牙牵引到正确的位置上


恒牙萌出时间表丨《口腔科学》教科书


戴牙套就是花钱找罪受,但是真香


因为之前那颗乳牙的牙龈不时长出脓包,所以正畸日程不宜再拖。待到2023年的寒假结束,北京也恢复了往年的生机与活力,我马上启动了为期2.5~3年的正畸计划。


正畸前的口内像,R为右边,L为左边丨作者供图


很明显,除了一颗乳牙滞留,我其他的牙齿也并不整齐。下颌两个尖牙被挤出牙列,其他的牙就是各种东倒西歪、“地包天”,因此不易清洁、容易塞牙和进一步龋坏。


说起这些就很后悔,当年啥也不懂,小时候也没人逼我好好刷牙,乳牙不掉也没有及时去拔,只得攒钱做正畸,然后埋伏牙牵引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埋伏牙都能牵引,有的案例是需要拔除后直接种植。


如今,我已经拔了四颗智齿+四颗正畸牙+一颗小乳牙,戴了5个月的传统金属牙套。虽然每月复诊后牙齿酸软到只能喝粥,但我的牙列在肉眼可见地排齐。更重要的是,拔除了3号乳牙和4号恒牙后,我的埋伏牙自然地在腭侧顶出个鼓包,医生轻松划开黏膜就看到了新牙。如今开窗2个月了,已经露出了这么大一只牙牙,接下来要给它引到牙弓,再继续排齐牙列。


2023年8月的牵引进度丨作者供图


以后我也可以骄傲地说,24岁虽然不能窜一窜了,但没说不能换牙啊。


希望还在换牙或者还没到替牙期的小朋友们都要好好爱护牙齿,家长也要留意孩子换牙的进度,该拔的乳牙及时就医拔掉,引此为鉴,不要重蹈我的覆辙。


医生点评

翁露茜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正畸科 主治医师

在临床诊疗中,正畸医师经常会碰到埋伏牙的患者。对于患者或是患儿家属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我们也会耐心地安慰与解释,“其实这种情况很多人都有”。大多数埋伏牙早期没有症状,容易被缺乏相关口腔知识的大众所忽视。


如文中作者所述,牙齿不能正常萌出的情况多发生于第三磨牙、尖牙、侧切牙,根据牙齿萌出的多少和方位,可称为“埋伏牙”或“阻生牙”,二者间没有明确的区分界限。第三磨牙阻生较为常见,即我们日常所称的阻生智齿,处理方式相对比较简单,可以向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咨询智齿拔除的相关事宜。但是,很多时候阻生智齿被发现时,已经大面积龋损,甚至影响到了邻牙,治疗难度大大增加。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既能减轻拔智齿的创伤,也降低了邻牙受损的风险。


上颌尖牙发生阻生的概率也较高,这是由于上颌尖牙发育与萌出较晚,且现代人常有牙量骨量不调,也就是骨头的量往往少于牙齿的量,两者不相匹配。阻生的尖牙可能会导致牙列不齐、牙源性囊性病变、感染、邻牙牙根吸收等,常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但是,虽然没有完全萌出,上颌前牙也承担着后期牙列的美观与咬合功能的使命,因此在患者有保留意愿的情况下,往往会尝试牵引而非单纯拔除。


阻生齿的常见症状丨腾讯医典


如果确诊为埋伏牙,医生将根据情况进行埋伏牙的治疗设计,这往往需要正畸医师与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的共同参与。本文的方案是通过拔牙开拓间隙,并开窗辅助牵引。这是常规有效的治疗方案,且充分考虑了患者口内牙齿比较拥挤的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过,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说,埋伏牙的牵引治疗难度较大,存在一定的失败风险,且治疗周期较长,既需要医生的精巧设计与操作,还需要患者百分百的配合因此,如果下定决心选择了这个治疗方案,一定要选择专业医生,并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遵医嘱进行治疗。


早期关注乳恒牙的更替,是“早发现”埋伏尖牙较好的手段。儿童的第一颗恒牙约在6岁开始萌出,而后乳恒牙的更替从下切牙开始逐渐进行。


正常情况下,乳牙有其相对应的继承恒牙,当继承恒牙萌出时,向外生长的力量会使乳牙牙根吸收,没有牙根支持的乳牙就会松动、脱落,因此小朋友换下来的乳牙牙根都是不完整的。乳牙掉了之后,恒牙通常在3个月内萌出。具体的更替顺序有一定的变异,但一般来说双侧是对称更替的,因此当患儿家长发现一侧乳牙脱落更替,另一侧久久没有动静,则应及时带患儿来医院诊疗。美国正畸医师协会(AAO)建议,儿童的第一次正畸检查不得迟于7岁。


导致乳牙滞留的原因很多,如本文作者的情况是恒牙萌出方向异常。此外,还有恒牙胚位置不正、恒牙先天性缺失、乳牙牙髓或牙周组织炎症等,都有可能会造成乳牙滞留。


最后总结一下,家长朋友可以7岁左右带孩子进行第一次全面口腔检查,并在后期保持以每半年到一年为周期的常规口腔检查,如果是大朋友,也应该定期进行专业口腔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后,即便发现了埋伏牙也别害怕,一定记得请专业的口腔科医生制定方案,并好好配合治疗哦。

个人经历分享不构成诊疗建议,不能取代医生对特定患者的个体化判断,如有就诊需要请前往正规医院。


作者:AstroR2

编辑:安安安安妮啊、黎小球


这里是果壳病人,专注讲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体验要分享,或者想讲讲自己经历的健康相关趣事,欢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来自果壳病人(ID:health_guokr),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health@guok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