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弥陀佛!原来这就是“艾”

慧好物 2021-07-27

艾,多年生草本植物,适生性强

它喜阳光、耐干旱,植株有浓烈香气,全草可入药,具有温经、去湿、散寒等作用。《尔雅》中称之为“艾蒿”、“冰台”,《本草纲目》里,艾有海艾、白艾、蕲艾等别称,《名医别录》里则记录艾为“医草”


艾,从诗经中走来

艾文化在中华民族由来已久,早在《诗经》时代,艾草就已经是很重要的民生植物了。



《诗经·王风·采葛》中“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一句,将艾和爱建立了浪漫的关联。借采艾来抒发热恋中的情人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感觉上已是无边的漫长。

赋比兴,风雅颂,华夏民族特有的诗性表达方式,滥觞于《诗经》,渗透到民间就泛滥成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语言。旧时乡村,夫妻之间不兴直呼其名,一呼一应都是“哎”。

老婆呼老公:哎。
老公应老婆:哎。

“哎”,成为夫妻间约定俗成的名字,两个人的默契,借“艾”的幽幽香气变成一种不可言说的灵犀通路。


艾,象征美好

中国古人爱艾,从少爱到老。他们用“艾”为年轻美丽的女子命名。《孟子·万章上》:“知好色,则慕少艾。”赵岐注曰:“少,年少也;艾,美好也。”

《礼记》又说:“五十曰艾”。原来,古人认为人过半百者发丝青白,色如艾叶。因此,返老还童的老人被尊称为艾。为示区别,“艾人”特指老人,“少艾”则是指少女。

“艾”关乎人生一老一少两个美妙时段。


艾,是治愈系

除发现了“艾”之美妙,孟子还发现了诗经所说的“三年艾”的药用价值。“七年之病,当求三年艾”(《孟子·离娄篇》),意思是说:一个人犯了七年的病,非三年艾而不能灸治。

药圣李时珍曾说:艾叶“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本草纲目》)。蕲州盛产艾,也是李时珍的故乡。

△点击上图购买蕲艾艾条

据说端午采的蕲艾,点着之后,香气如针,具有不可思议的穿透力。这艾灸的力量,也是精神自疗的法门。艾叶是制作艾绒的材料,艾绒是拿艾叶捻成细丝,供中医针灸治疗。《本草》注曰:“医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毛诗传》说:“艾,所以疗疾”。药用的艾,温经,安胎,理气血,逐寒湿,散寒止痛。小儿肚子痛,艾叶炒热包好捂肚脐,立好。肚子发胀,吃隔食了,或者拉肚子,艾叶煎水喝,消炎止痛。艾草燃烟,可杀菌消毒,夏夜驱蚊,辟邪除秽,洁净空气……。在乡间,青黄不接时,艾的嫩叶甚至还可以食用,可以制成艾糕、艾酒、艾粥。


艾之爱——蕲艾艾条,来自北纬30度的“爱”

蕲春地处北纬30度,北倚大别山,南临长江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日均气温16.8摄氏度以上、一年日照时长可达2025.8小时,降水量可达1422.8毫米。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蕲艾中含有17种化合物,并且挥发油含量,总黄酮含量,燃烧发热量等明显优于其它地方所产艾叶。其精油的出油率:蕲艾(1.06%)为一般艾(0.54%)的两倍。同时蕲艾还含有侧柏酮(15.6%)和异侧柏酮(2.7%),具有非常好的药用价值和养生作用。

△点击上图购买蕲艾艾条


艾的传说

有关艾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相传,武王身边有一位名医叫萧艾,有一天,他泻痢多日后卧倒于军帐中,为了医治病情危急的将士,他带病出诊,却不小心被驱蚊的野草火堆绊了一跤,被火烧伤。但当他给将士诊治时,意外地发现自己的病痛痊愈了,而身上却多了好几处伤痕。于是他突发奇想,用无名野草点火烧灼病患身体的相应位置,凡是被烧灼过的将士病情都好转了,武王大赞萧艾,萧艾不敢居功,答日:“此乃野草之功。”武王宣告全军:“野草本无名,从今以萧艾、艾蒿之名名之。”


由于艾的功用较大,《史记》把太平无事也写作“艾安”等,可见古人对艾的厚爱。不仅如此,据晋代《风土志》记载,每逢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还会把艾草扎成香囊,或编织成艾虎,别在发际,或佩戴在胸前、腰间,驱毒辟邪,祈求吉祥。


 △点击上图购买蕲艾艾条


艾之爱蕲艾艾条,细节之处彰显用心

艾之爱——蕲艾艾条采用极其高贵的桑皮纸包裹,原料桑树皮具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等效用,燃烧时可充分发挥其药性。打绒师傅们恰到好处的手艺,将艾草挥发油含量保存到最高。细腻柔软的艾绒,点燃时香气悠然,火力柔和。身体疲惫、元气不足,以艾悬灸,一股热气从外而内进入身体里,沿着肚子往后背及腿上走,阳气油然而生。

日常保健,提升免疫力,艾的作用

艾叶防疫自古有之,世界历史上,超过百万甚至千万人死亡的各种病疫大流行多次出现,但如此大规模的瘟疫在古代中国鲜有发生。这是为什么呢?中国人对艾叶的使用或是原因之一。


在我国传统中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民间历来会用插艾叶、熏艾香的方式、祛邪避秽,扶助正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普通居民,艾灸发挥着居家预防作用。这里,小编为您提供几个日常保健的艾灸穴位,大家一起学起来吧!



艾灸穴位:大椎、关元、命门、足三里


01

艾灸大椎穴

用手顺着脖子向下摸,在脖子和背部交接的地方,找到一个非常明显的骨性突起,那就是第七颈椎的棘突,大椎穴就在它的下面凹陷内。

大椎穴是人体的重要阀门。它在人体督脉上,督脉具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经的作用,而手足三阳经都会汇聚到督脉的大椎穴上。所以,大椎穴是我们身体的“阳中之阳”,保护好这个“人体小太阳”是非常重要的。

02

艾灸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它是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艾灸关元穴,可以强身健体、缓解痛经、帮助备孕、缓解肾虚症状、强健肾脏、调理虚喘、调整胃肠道功能、改善尿频、尿急等症状。

03

艾灸命门穴

命门穴属督脉,在第二腰椎棘突下,两肾俞之间,当肾间动气处,为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有培元固本、强健腰膝之功效。

艾灸命门穴,可以治疗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寒热疟、小儿发痫、胃下垂、前列腺炎、肾功能低下等疾病

04

艾灸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作用。

艾灸足三里,可以治疗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等证。


我国采艾养生保健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艾草更被称作“百草之王”,艾灸灸法简单,作用广大。只需一根小小的艾条,身体诸多的不舒爽一灸搞定,伙伴们,不妨试试!


-福利来了-


△点击上方小程序购买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民间素有以艾招百福的习俗,愿我们的艾条也能给您的身体带来百福云臻,千般舒顺。阿弥陀佛!



推荐阅读:



欢迎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慧好物』微商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