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五上语文古诗《渔歌子》知识点精讲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1-12-24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1.《白鹭》

2.《落花生》

3.《桂花雨》

4.《珍珠鸟》

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语文园地一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搭石》

6.《将相和》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习作:“漫画”老师

语文园地二

8.猎人海力布

9.牛郎织女(一)

10.牛郎织女(二)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习作:缩写故事

语文园地三

11.古诗三首《示儿》

11古诗《题临安邸》

11古诗《己亥杂诗》

12.少年中国说(节选)

13.圆明园的毁灭

14 . 木笛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语文园地四

15 . 太阳

16 . 松鼠

17.慈母情深

18.父爱之舟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
习作:我想对您说
语文园地六

20.古诗《山居秋暝》

20.古诗《枫桥夜泊》

20.古诗《长相思》

21《四季之美》

22《鸟的天堂》

23《月迹》

习作: 即景

语文园地七

24.古人谈读书

25《忆读书》

26.我的长生果

电子课本图片
教材分析全解
课后习题答案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背景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者简介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己隐居时的闲散生活。


注词释义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古诗今译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名句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渔家生活情趣的词,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人选取水乡最富特色的景物和细节,用质扑欢快的笔调,将西塞山前白鹭飞翔、桃花盛开、流水潺潺、鳜鱼肥美、渔翁垂钓的景色巧妙地结合起来,有声有色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明艳新鲜、生动有趣的春景图,反映了词人陶醉于大自然的情怀、隐居江湖的乐趣。

词的首句中“西塞山前”点名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出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表现出暮春时节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着箬笠,穿绿蓑衣,在微风细雨中乐而忘归。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


练习题

 默妈《渔歌子》, 开完成后面的练习,



1.补充诗句,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代,蓑衣指

3.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4.自己的话写写这首词后两行的意思。


参考答案

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唐:张志和,用草或标或稻草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3.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答案不一,意思对即可)

4.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答室不一,息思对即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体会诗词中画面的美丽,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4.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媒体导入,激情解题。

中华诗词大会上康震老师寥寥数笔,使”却话巴山夜雨时”等古诗句跃然纸上,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回诗词选手,一展自己的风采.

1.电子白板课件出示垂钓图动画演示,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西塞山,风景如画,你能把它加入想象描绘出来吗?

想象:看,初春的远山墨绿色,水田里飞过的白色鹭玆鸟在飞翔,粉红色的桃花飘落,碧波让几只鳜鱼时而跃出水面.这时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收槁停棹坐船中,佝偻着腰,在斜风细雨中静静地等待鱼儿上钩……

想象:西塞山前,白鹭翻飞,桃花点点,鳜鱼肥美,碧波荡漾,雨中的渔翁专注于垂钓而忘记了回家……

2.这就是诗人张志和笔下的江南水乡啊.板书:渔歌子

3.谁能说说”渔歌子”是这首词的什么?

随机解释词牌,并回忆还学过哪些词牌?

4.质疑:(能作答的解决不能做到的留下来)齐读读词。歌曲<西塞山>娓娓道来。

二、初读诗词(要求:读出韵致)

1.自由读,多读,读到:通顺,字音准确,读出词味。

2.展示读诗成果,划出节奏。

重点指导:箬笠、蓑衣、鳜鱼并释义。

3.比赛读:读一二声调时拉长声,三四声到时缩短音。

三、创设情境,感悟意境。

1.体会西塞山前白鹭飞。电子白板播放动态视频。

老师:春天来了,鸟语花香,大自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请大家闭眼听老师范读一句,把你看到的,联想到的,一会儿说给大家听—(师读)再跟读三遍。

2.交流分享。

预设:生:我仿佛看到了……

生:我仿佛听到了……

生:“飞”字让我们联想到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佳句。(你真会读书)

3.同法学习桃花流水鳜鱼肥。

4.引导小结。

预设:飞动的白鹭如白色漩涡,一个“肥”字又看到了鳜鱼的肥美,体会诗的意境,学生说我看到了……我闻到了……我听到了……

5.画。将头脑中画面画下来,涂色。小组内交流,学生互相评点。

6.小组合作学习。同法理解“归”字,个人绘画补充并互评。

7.体会诗意。

(1)抓一个字概括每一句诗,(引导抓诗眼),每一个词语概括这幅画面:飞,肥,归,栩栩如生,如诗如画,诗中有画,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渔翁垂钓图。

(2)体会诗的意境。色彩、意境。

(3)学诗方法小结:画面活-诵读通-悟意境。

(4)你能编一个动听的故事吗?

四、交流感悟,品味诗情

1.依你对张志和的了解,你发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再读感受他淡泊、悠闲的心境。

2.这首词他想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归不归”个性化解读“归”的真正内涵。)再一起来读感受渔翁的形象。为什么他归或者不归呢?

3.反复读好多遍,配乐共同背诵

4.这是词中有一名句大家写作文时用到,你觉得是哪一句?为什么呢?

预设:一看到美丽的景色……

雨中散步……

遇到困难,用一句诗劝他……

5.学诗的方法小结:

画面活-诵读通-悟情境-品诗情-拓展延伸。

五、雨的飞花令(探秘雨的世界)。

预设:沾衣欲湿杏花雨;子规声里雨如烟;

清明时节雨纷纷;天街小雨润如酥……

六、作业超市。

1.积累秀:积累田园古诗词。

2.美篇达人:做一个田园古诗词的美篇,进行交流。

3.小小画家:画图配诗。

4.小小作家:化诗成文。

图文解读




优秀教案

《渔歌子》古诗教案

一、教材解读

《渔歌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个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味优美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段。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他既是诗人,又是画家。所以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远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垂钓的渔翁……这画面是那么清新,这色彩是那么明丽,整个天地浸润在朦朦烟雨中,宁静而美好。整首词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本学期,他们在第一单元学习《忆江南》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张志和“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尤其是感悟“不须归”的境界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A类(基础目标)

认识4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准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诵诗词.

2、B类(核心目标)

展开想象,体会词中的画面感,感受“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表现特点,并感悟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这些感受与感悟中引起情感共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与体现。

3、C类(延伸目标)

了解“渔夫”在古诗词中的文化意象。

三、预习作业

认准生字词;了解作者张志和的生平。

四、教学过程

(一)忆主题、酝诗情。

1、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乡村生活对我们来说是习以为常的,可是你们知道吗,正是因为这种悠闲舒适、与世无争的特点,被城里人所向往,今人如此,古人也是这样。我们学习过哪些描写乡村生活的诗歌呢?

     2、是啊,乡村生活是翁卷笔下"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忙碌,是范成大笔下"也傍桑阴学种瓜"的天真。那么在唐代诗人张志和的笔下,乡村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志和的<<渔歌子>>感受他笔下的乡村.【板书:渔歌子 唐 张志和】

     3、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这是什么体裁呀?我们以前学过词么?(白居易的《忆江南》)词和诗有什么区别呢?同桌讨论一下。

4、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合作闯过诗词旅途上的四道关卡,摘取胜利的果实,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赶紧看看我们将要打通的哪四关?大家一起来读一下:(第一关、字正腔圆读正确;第二关、抑扬顿挫读韵律;第三关、入情入境读画面;第四关、知人论事读情感)。

(二)闯四关、读诗情。

1、字正腔圆读正确。

 (1)通过自读、同桌互读的形式把词读正确。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完成。

(2)谁为大家展示自己的朗读功力?这首词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几个字,但是想读好可不太容易,我们一起来看:西塞山的“塞”是多音字,鳜鱼的“鳜”字非常的生僻,好多成年人都读不对,还有“箬笠、蓑衣”都不太常见。现在跟我读: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同学们,箬笠和蓑衣是什么东西呢?看一下“箬笠”这两个字是什么偏旁部首?可能和什么有关?(箬笠是用竹篾编制的斗笠,而蓑衣呢,是用草编织的雨衣)

(3)读准字音之后,请同学们再通过同桌互读的形式读词,要字字落实。

2、抑扬顿挫读节奏。

(1)抑扬顿挫地朗诵,与同桌商量着试着读出词的节奏。每首古诗都有不同的节奏,每个人也有自己不同的节奏,现在同学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读词,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

(2)请你来展示一下,你用的是二二三的节奏,请同学们按照这个节奏来试读一下。诗词中的每次停顿要做到语断而气连,千万不要读的断开。请你再读一下,你用的是二二二一的节奏。老师也有两种读法介绍给大家,看远处跳过来一只小青蛙,它的节奏是“呱、呱、呱、呱”,举起你们的右手,我们学着青蛙叫的节奏来读一遍。青蛙刚走又来了一只小麻雀,麻雀跳的节奏是“呱呱呱呱、呱呱呱”,来我们再跟着麻雀的节奏跳一遍。

(3)除了刚介绍的读诗节奏,还有一种节奏。我们知道一二声称为平声,三四声称为仄声,平声读的悠长一点,仄声读的稍快一点,(课件),听老师来示范一下。现在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下体会平仄的韵律美。男生先试读一次,我们女生也不能落后,再来试读。

(4)除此之外呢,在注意诗歌字与字之间节奏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不同的标点符号也说明停顿的时长不同,逗号时间短,句号时间长。让我们跟着大屏幕上的节奏再齐诵这首诗。

3、入情入境读画面

(1)诗歌是一朵绽放的花,俏丽迷人;诗歌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引人入胜;诗歌是一方清秀宜人的山水,醉人心扉;诗歌是人类最美的语言。诗词中的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都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音乐声中、在老师的朗诵声中张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2)同学们真是听的如痴如醉,相信此时你们的眼前一定出现了很多的画面吧,先让我们走进词的第一句,看看它为我们呈现了怎样的画面。

看到了西塞山和白鹭。西塞山在哪里?江南的山是什么样子的?生:秀美的。我们来欣赏一下秀美的西塞山(课件)。白鹭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白鹭飞翔的姿态特别的优美。注意:“鹭”字的写法指导。

哪位同学能把这些词连成一句话组成一幅画面呢?(秀美的西塞山前,姿态优美的白鹭在自由的飞翔。)

(3)我们再走进第二句的美景中去尽情的欣赏一番吧。你看到了什么?(桃花、鳜鱼、流水)桃花是什么颜色的?长在什么地方?桃花树下有什么?给流水加上一个形容词你想用哪个词?河水里有什么?我们来认识一下鳜鱼是什么样子的?(课件)试着用这几个词连成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这美景吧。(三三两两的桃花开在岸上,潺潺的流水中有淡黄色的鳜鱼在不时的跃动着。)

   (4)秀美的西塞山,姿态优美的白鹭,三三两两的桃花,潺潺的流水,淡黄色跳跃的鳜鱼,这是一幅多么优美的写意山水画啊?【板书:山水画】

(5)引读:看啊,在秀美的西塞山前,从水田里飞过来的白鹭上下翻飞,姿态优美,在这明媚的大好春光里自由嬉戏——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三月的阳光里,桃花盛开,那片片粉红倒映在水中,红的花绿的水,引得水中的鳜鱼也争相追逐这落花——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烟花三月,草长莺飞,阳光在河面洒下点点金光,肥美的鳜鱼也不甘寂寞,时不时的跃出水面,也想欣赏这迷人山水画,看到这美景,张志和的信不由的欢悦起来,让我们用欢快的语气读出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6)这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所以张志和“斜风细雨”也“不须归”,“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读到这两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作者在湖上钓鱼。)箬笠是什么颜色的?蓑衣呢?再加上青山绿水和白鹭,色彩美不美?除了这色彩还有什么?(斜风细雨)为什么是斜风细雨啊?春天的风雨也是多情的、温柔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飞翔的鸟、跃动的鱼,拂过脸颊的微风、洒落湖面的细雨,再加上沉稳不动的青山,有动有静,美不美?作者流连在美景之中不舍得回去,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觉啊?对了,不舍的,舒缓的。请你来试一下,看来这美景还没有完全吸引住你。【板书:垂钓人】

(7)想着那一幅幅画面,我们在美读中尽情的欣赏这美景吧(课件)。

    4、知人论事读情感

   (1)风和日丽的时候作者徜徉在秀美的山水之中,风雨来临也“不须归”。作者为什么不归呢?学习诗词讲究知人论事,课前预习时候咱们搜集了张志和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张志和(课件)。

(2)所谓无官一身轻,心无挂碍才能真正领略这山水之美。在这里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张志和钓鱼从来不设鱼钩不放鱼饵,那么他钓的是什么啊?同学们讨论一下。请你说一下,你来说,钓的是美景,钓的是闲情。那同学们大胆的想像一下,“不须归”的“须”字还能换成什么字呢?(舍、愿、想……)

(3)引读:不舍归,一袭蓑衣,一顶斗笠,便融入这青山绿水之中,请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好自在的张志和啊——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不愿归,是不愿陷入那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污秽官场,请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好率性的张志和——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不想归,是不想让世俗纷扰牵绊住自己不羁的心,请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好逍遥的张志和!让我们一起走近那逍遥的烟波钓徒——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4)感受“渔夫”的文化意象。

张志和在南方的春日中垂钓,不舍归去,无独有偶,在北方大雪纷飞的寒冬中也有人垂钓不舍归去,这就是柳宗元。齐诵柳宗元的《江雪》。可见,在古诗中,渔夫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世无争、纵情山水的生活状态,他是诗人自己内心的选择,与景无关,与情有关。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为什么不把有关渔夫的文化内涵标注在自己的课本上呢?

(5)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渔歌子》这首词在我们的朗读声中被唤醒了,并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也正是通过《渔歌子》这座桥梁,我们认识了张志和,走进了张志和的内心世界,和他展开了跨越千年的对话,他的经历也引起了我们的共鸣,这就是诗歌的魅力,这就是我们中华少年经典诵读的意义所在。请全体起立,再次齐诵《渔歌子》。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的闯过了所有的关卡,恭喜大家闯关成功,为这么优秀的我们鼓鼓掌。

三、学有疑,带诗文。

1、孩子们,学贵有疑,张志和说“不须归”,难道就真的能不用归了么?在他写的《渔歌子》广为传唱之后,他的哥哥张松龄也写了一首词来回应:“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2、一个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一个却说“狂风浪起且须还”,他们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呢?课后请同学们赏析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看看他想告诉我们些什么。


全册文档课件下载地址:

https://m.1ydt.com/v/box-6_34_43


或扫二维码下载: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