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食指诗选

2017-11-03 食指 星期一诗社


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 ),山东鱼台人。朦胧诗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高中毕业。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




《波浪与海洋》(《海洋三部曲》)之一)


喧响的波浪

深沉的海洋

引我热烈地追求

使我殷切地向往


因为我有时惆怅

所以我喜爱大海宽阔的胸膛

因为我有时怯懦

所以我喜爱大海的无比坚强

这是因为我能力寻常

所以我渴求大海的巨大力量

这是因为我形体丑陋

所以我酷爱大海的碧蓝和明朗


我将永远为你歌唱

那喧响激昂的波浪

我将永远为你倾倒

那碧蓝深沉的海洋

(1965年2月—1968年2月1日)




《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海洋三部曲》)之二)


不!朋友,还是远远地离开

离开这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

我噙着热泪劝你

去寻找灿烂的未来


远远地离开它吧

离开这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

它已沦落安息

像屋檐下过夜的乞丐

失去了青春的热情

失去了言语的坦白

然而更可怕的——

是失去了正直的胸怀


朋友,你为什么流泪了

要哭就索性哭个痛快

不是哭它那逝去的青春

而是哭一颗曾战斗过的灵魂


远远地离开这沉默的海吧

但千万千万不要忘记

它也曾一度波潮澎湃

汹涌不息地奔向未来


如今,它可怕地沉默了

多少感情在它心中藏埋

它仍然积蓄着力量

它还在焦急地等待……


不!朋友,还是远远地离开

远远地离开……留下我自己

守着这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

蹒跚地踱步、徘徊

(1965年2月—1968年2月1日)




《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寒风》


我来自北方的荒山野林,

和严冬一起在人世降临。

可能因为我粗野又寒冷,

人间对我是一腔的仇恨。


为博得人们的好感和亲近,

我慷慨地散落了所有的白银,

并一路狂奔着跑向村舍,

向人们送去丰收的喜讯。


而我却因此成了乞丐,

四处流落,无处栖身。

有一次我试着闯入人家,

却被一把推出窗门。


紧闭的门窗外,人们听任我

在饥饿的晕旋中哀号呻吟。

我终于明白了,在这地球上,

比我冷得多的,是人们的心。

(1969年夏)




《向青春告别》


别了,青春

那通宵达旦的狂饮


如今打开泡药材的酒瓶

小心地斟满八钱的酒盅

然后一点一滴地品位着

稍稍带些苦味的人生


别了,青春

那争论时喷吐的烟云


依然是一支接一支地点燃

很快的度过漫长的一天

不同在,愿意守着片宁静

虽说孤独,却也轻松


别了,青春

那骄阳下、暴雨中的我们


七分的聪明被用于圆滑的处世

终于导致名利奸污了童贞

挣到了舒适却觉得少了点什么

是因为,丧失了灵魂,

别了,青春。

(1989年)




《你》


寂寞时你又一次

闯入我的心灵


在心里呼唤你的名字

脑际不断闪过你的身影

因为你代表着我的青年时代

那时会爱你爱得那样深情


之后,命运给了你那么多不公

可回首往事你却谈笑风生


寂寞时你又一次

闯入我的心灵


终于你走了过来步履轻盈

老了些相貌穿着还那样普通

象一枝花期早已开过的玫瑰

甚至仿佛连绿叶也已凋零


面对未来人生严峻的提问

你的回答始终是那样真诚


寂寞时你又一次

闯入我的心灵

(1991年第三福利院)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我可真的不知道,

为何偏爱冬夜中的寒风衰草,

因为衰草可令人随意践踏,

还是寒风能给人清醒的思考?


随意踱步能使人浮想联翩,

冬夜里内心中跳跃着诗意的火苗,

喧嚣不安的白天得不到的东西,

我要在冰冷的月夜中细细寻找,


我不知道,我可真的不知道,

何时嘴角才有了得意的微笑——

直到灵感化为动人的诗句,

才感到已是寒气逼人的拂晓……

(1993)




《我这样写歌》


这首小诗完成的一刻

结束了一切精神的折磨

别人以为是不修边幅

其实我早已失魂落魄

没有人理解你此时的心境

没有人听你真诚的叙说

也没有朋友赶来相聚

喝一杯,以得到一时的解脱

清茶一杯,自斟自酌

艰苦的生活不算什么

最怕是情感的大起大落

一个人承受心灵的寂寞

年年如此,日月如梭

远离名利,远离污浊

就这样在僻静荒凉的一角

我写我心中想唱的歌

痛苦对人们无一例外

对诗人尤其沉重尖刻

孤独向我的笔力挑战

心儿颤抖着:我写歌




《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

已经步履蹒跚

身后,是你走过的万里山川

有你失足的令人心寒的山谷

也有你爬起又登上的艺术峰巅


当你老了

梦中常见大海

你就是船长

又驶出平静的港弯

继续在人生苦海中乘风破浪

你比以前,更加沉着勇敢


当你老了

心境十分坦然

昏花的老眼时常傲视着篮天

仿佛在问,有谁像你一样

历经磨难,写那些苦难的诗篇

……

(1997年北京)




食指论

林莽


  谢冕先生在《新诗潮的检阅——<新诗潮诗集>序》一文中写道:“1978年底,有一批向着今天礼赞的诗人开始聚集,他们唱着新的歌,他们试图改变原有诗歌的凝滞状态。他们庆幸‘历史终于给了我们机会’。”谢冕先生把这场为中国诗坛带来冲击的诗歌革新运动命名为“新诗潮”(因1983年前后围绕新诗的一场争论,人们更习惯于把它称之为“朦胧诗”)。自此,一批陌生的名字出现在中国的新诗史上。然而有一个名字一直被忽略着,他就是其作品早在六十年代末就曾以手抄本形式在一代青年中广为流传,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食指(郭路生)。

  新诗潮的重要成员们都曾宣称,食指是开辟—代诗风的先驱者。那是比1978年要早十个年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初期,这位当代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天才诗人,已写出了数十首具有历史价值的光辉诗篇。他以独特的风格填补了那个特殊年代诗歌的空白,以人的自由意志与独立精神再现了艺术的尊严与光荣。而他的后继者们正是在这种人格力量的启示下,开创了中国诗歌艺术的新篇章。

  历史有时是不公正的。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学史,似乎是一个负债累累的历史,许多艺术家在本应得到那份荣誉的时候,却被无情的现实剥夺了。“文革”后的十几年,在纷乱的争执与前进中,在补偿了老一代的旧帐时,又欠下了新帐。各种各样社会动荡的尘埃所生成的历史积垢,需要时间来消解。当那些浮泛的社会问题不再干扰人们的正常思维,许多问题才会显露出来。当又一个十年过去了,当人们追寻“新诗潮”的源流,食指(郭路生)——那个当年在一代青年中广为传颂的、传奇式的诗人,才再一次被发现。


  一


  凡高讲:“厄运助成功一臂之力”,这是伟大艺术家的切身体验。食指自初中时开始沉湎于文学的追求。一向学习优秀的他,升高中的考试前,因把过多的精力投入文学而致考试失误,这一挫折使诗人初次尝到了人生的苦果。那一年,他开始找到了自己诗歌创作的基调。回顾食指的创作历程,也可以说:食指在艺术上的起步,正是他心灵漂泊的开始。

  1978年,当诗人走过了十几年的创作历程,在他的名作《相信未来》的姊妹篇《热爱生命》中写道:


    我流浪儿般地赤着双脚走来,

    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

    但我有着向命运挑战的个性,

    虽是屡经挫败,我绝不轻从。


  六十年代一个民间现代诗歌组织的发起者张郎郎在《“太阳纵队”传说》一文中说:

  郭路生(食指)来找我参加“幸存者诗歌艺术节”,用食指点着我说:“别客气了,我那首《相信未来》,题目得自于你。”那首名作,我在大狱里听说过。七十年代,在地下隆隆地轰鸣过一段。白洋淀的好汉们,差不多都知道,都读过。有人说,那是一种火种的传递。

  那四个字,就算是我先说的,又算得了什么?真正的力量在于他的诗本身,他的诚挚,他的敏感,他的激情。那时我听他念了那首关于鱼的诗,关于在浮冰上的那条鱼。至今,他还是当年那样,他是那个时期的一条鱼。


我们是某种鱼出现的前奏。


  该文还记叙了早年食指作为最年轻的文学沙龙成员参加秘密文学活动的情况。在那个政治文化极端封闭的年代,一批有志献身于中国文学发展的青年,以心灵之光相互照耀,唤醒了许多颗探索者的心。

  食指保存下来的最早的诗歌作品是短诗《波浪与海洋》。这首写于1965年的诗歌共分四节;诗人通过对海洋的歌颂,抒发了自己的寻求与希望:


   喧响的波浪

   深沉的海洋

   引我热烈地追求

   使我殷切地向往


   因为我有时惆怅

   所以我喜爱大海宽阔的胸膛

   因为我有时怯懦

   所以我喜爱大海的无比坚强

   ……


  这首短诗与食指“文革”初期所写的《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给朋友们》构成了挽歌般的组诗《海洋三部曲》。它与一代青年的失望与痛苦溶为一体。从六十年代“太阳纵队”的那种“前奏”所形成的历史积淀,到食指最初的写作,似乎有一种潜在的指向。仅就食指而言,如果说他最初的那些透明而热情的诗句更多显示了其少年天才的话,那么似平是那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触发和启迪了他生命内在的潜能。他后来的那些智慧诗句则成了那个动荡年代永恒的碑文。


  二


  1966年那场使每一个人都遭受了一次灵魂冲击的“伟大运动”,并没有偏爱于风华正茂的一代青年。从“红卫兵”的发起到沉落,这场青春的“游戏”由激情与狂热的心态而突然坠入了沮丧与无奈,继而是一代青年的反抗与觉醒。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与命运,如何认识五六十年代的社会教育与“革命理想”,如何面对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规模宏大的放逐,成为一代青年最为关注的心灵命题。

  食指以诗人的敏锐与天份为一代人立言。

  纵观诗人食指的创作,可分为四个时期和两大特征。

  1966—1969年,在那个社会极端动荡、思想极度混乱的岁月,食指完成了他最为辉煌的青春期创作。代表作《相信未来》、《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烟)、《酒》、《愤怒》等诗歌作品,正是对那些心灵命题的记录与回答。

  1970—1977年,因辗转插队、参军、患病,以及受“文革”无序状态的影响,诗人的作品较为分散,是其创作的相对停滞期。这期间他也曾写过长诗与叙事诗等作品,但多已佚失。

  1978年一1982年,“文革”结束,新时期开始,诗人写出了再次引起人们关注的《热爱生命》等诗作,进入了回复心灵震荡的再创期。

  1983年到现在,诗人步入中年,写出了《愿望》、《诗人的桂冠》、《向青春告别》、《人生舞台》、《归宿》等不可多得的诗歌佳作。诗中对人生的认知,对社会的领悟,让我们充分体会到诗人已进入了沉郁的历史回顾期。

  食指在三十多年的创作过程中,经历了“文革”中极端的文化压抑与后来流派纷呈的“新时期”,但他并不为之屈从也不为之诱惑,一直坚持自己的新格律体诗写作。他在整齐的分节与排列中达到了他所说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至高境界。

  在这种境界中,食指感悟“文革”的动荡,回顾以往的希求与向往。他以自己的诗句向人们表明了艺术不是工具,而是人的自由意志与独立精神的体现。正是食指这种姿态,启示了他的同代人、


  三


  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曾说:“如果我们称食指为‘红卫兵’诗人,这无疑是偏狭的,但却是一种有益的提示,因为他的创作正是发韧于那个时期。”

  一代青年满怀激情投入的“大革命”几乎在几阵秋风中骤然面目全非,憧憬与未来也如同残枝败叶,幻灭与痛苦使人们开始自省。食指在失落与惆怅中站起来歌唱,歌声中充满了苦行者般的哀婉与深情:


   不!朋友,还是远远地离开

   离开这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

   我噙着热泪劝你

   去寻求灿烂的未来

      ——《海洋三部曲》之二《再也掀不起波浪的海》


   呜咽的风啊掀起滔天的浪

   精神的船啊划着意志的桨

      ——《海洋三部曲》之三《给朋友们》


   深情的嘱托絮絮的叮咛

   乘海风随帆船飘零

   待海风再把它们送回岸上

   也化作令人心碎的桨声

      ——《海洋三部曲》之三《给朋友们》


  “红卫兵”运动的兴衰,是“文化大革命”这场非理性运动的缩写。那种冲动与盲目的激情受挫之后,很快地,反思与觉醒替代了幻灭之后的沮丧,成了那个时期青年思想的主流。食指以生来与共的悲剧意识,面对这场民族的动乱,以清醒的艺术洞察力,准确无误地表现了那个时代青年的心灵与声音。食指在回忆《鱼儿三那曲》创作经过时说:

  那是1967年初的冰封雪冻之际,有一回我去农大附中途经一片农田,旁边有条沟不叫沟、河不像河的水流,两岸已冻了冰,只有中间一条瘦瘦的流水,一下子触动了我的心灵。因当时红卫兵运动受挫,大家心情都十分不好,这一景象使我联想到在见不到阳光的冰层下,鱼儿(即我们)是怎样的生活。

  这首又名为《鱼群三部曲》的长诗,表达的正是这一代青年的心灵发问以及追求神谕与阳光的“鱼群”的声音。诗人以象征的手法面对历史发出了纯洁而透明的歌唱。


   为什么悬垂的星斗像眼泪一样晶莹

   难道黑夜之中也有真挚的友情

   但为什么还没等鱼儿得到暗示

   黎明的手指就摘落了满天慌乱的寒星


  这种心灵的颤栗来自诗人切身的体验,他用血和泪为那个时代写下了两篇永恒的祭文。如果说《海洋三部曲》表现得更宏大而悲怆,《鱼儿三部曲》则更深入而细微。诗人既是那个潮退之后伫立海岸的虔诚的殉道者,又是那条在历史的冰层下追求神谕与光明的鱼。诗人心中深知自己的责任与命运。二十年后,食指在《诗人的桂冠》一诗中说:


   诗人的桂冠和我毫无缘份

   我是为了记下欢乐和痛苦的一瞬

   ……

   人们会问你到底是什么

   是什么都行但不是诗人

   只是那些不公正的年代里

   一个无足轻重的牺牲品


  岁月与涛声渐渐远退,诗人不朽的歌声却永存在人们的心中。


  四


  白洋淀诗歌群落的成员宋海泉先生在他的长文《白洋淀琐忆》中谈到食指时,有既清醒又准确的认知:

  有人评论郭路生为“文革诗歌”第一人,应该说这是一个恰当的评价,是他使诗歌开始了一个回归:一个以阶级性、党性为主体的诗歌开始转变为一个以个体为主体的诗歌,恢复了个体人的尊严,恢复了诗的尊严。

  可惜,这个回归不是在一个人性健康发展,并受到了普遍新生的条件卞完成的,相反,是在一个人的尊严受到普遍的蔑视、践踏、摧残乃至丧失的情况下开始这个转变的。

  ……这种复苏与觉醒是初步的,肤浅的。虽然幻灭的痛苦已经击倒他们,但还固守着旧日的精神家园,编织着已破碎的梦,大有“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气概。这种矛盾或者这种张力,使这种觉醒的感觉更加敏感。正因为如此,它们受到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们的热烈的欢迎。

  初步的复苏与觉醒,固守旧有家园,编织破碎的梦,这种评价是准确的,正如其他的评价并非过誉之词一样。食指面对那个时代,更多关切的不是个人的恩怨,而是国家以及人民的命运,他的这种精神是纯粹的,清澈而明亮的。他的预言性的诗歌力作《相信未来》以一个充满希望的光辉命题,照亮了沉郁之中前途未卜的命运。那是混沌之中,一个诗人的灵魂发出的智性的声音,尽管是“用美丽的雪花”“在凄凉的大地上”“用孩子的笔体写下”: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一位好的诗人,不仅是语言的匠人,也是与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人类的文化背景相通的。他所表达的不是一时一事,而是古往今来、千秋万代、属于全人类的共同情感。艺术家为我们打开了一条贯穿历史与未来的情感的道路,使我们在另一个世界,那个艺术的世界中找到并实现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希望的破碎、爱情的失败、生活的无望构成了六十年代末期的社会病。《相信未来》像迷雾中的闪电,撕裂了沉郁的幕布,为人们心中投下了一线光明。

  一个背负历史十字架的灵魂是沉重的,诗人在述说希望的同时,内心也充满了压力。七十年代初期,诗人被无情地击倒在生活的尘埃中,但他心中依旧充满抗争的力量:


   我的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叶

   我的未来是抽不出锋芒的青稞

   如果命运真是那样的话,

   我愿为野生的荆棘放声高歌。

   哪怕荆棘刺破我的心,

   火一样的血浆火一样地燃烧着,

   ……

         ——《命运》


   我的愤怒不再是泪雨滂沱,

   也不是压抑不住的满腔怒火,

   ……

   但是在我未完全成熟的心中,

   愤怒已化为一片可怕的沉默。

         ——《愤怒》




  这两首作品和诗人其他的创作一样,表现了诗人心灵的纯正与独立的人格。诗人是什么?是语言的艺术家,是时代的歌者,是生活的预言家。从食指的作品中我们感到了这些,他无疑是一位伟大的歌者。


  五


  当“朦胧诗”的主将们还处于蒙昧之中,食指已写出了划时代的篇章。他以严谨的形式、真实的情感、朗朗上口的音韵、鲜明而准确的意象与象征,完成了一首首自由的新格律体诗作。食指的作品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他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追求。

  食指的诗是质朴的,没有华而不实的语言,一切都从体验出发,经过了认真而严格的推敲,因而他的作品每一首都是独到而完整的。早期的代表作《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现在读来仍有新意。这是一首描写别离的作品,它写于1968年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诗人在赴山西插队的列车上开始创作这首作品,几经删改后成了一首留传于世的佳作: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浪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尖厉的汽笛长鸣

   ……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


  即使在今天,在经历了现代诗歌各种风潮冲击与涤荡的今天,这首诗的语言与构思也并不滞后,比喻与情感的微妙的结合令人叹服;而重要的是,作品背后的巨大载力,使诗的生命植根于时代与人们的心中,那种血与泪的历史史实,使诗歌的魅力永不衰竭。每当我读到这首诗时,心中就会浮现出当年惊心动魄的告别场景:“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就会浮现出那些远离家乡的岁月与生活。

  崔卫平在《郭路生》一文中评论他的诗歌作品时说:

  ……郭路生表现了一种罕见的忠直——对诗歌的忠直。在任何情况下,他从来不敢忘怀诗歌形式的要求,始终不逾出诗歌作为一门艺术所允许的限度,换句话说,即使生活本身是混乱的、分裂的,诗歌也要创造出和谐的形式,将那些原来是刺耳的、凶猛的东西制服;即使生活本身是扭曲的、晦涩的,诗歌也要提供坚固优美的秩序,使人们苦闷压抑的精神得到支撑和依托;即使生活本身是丑恶的、痛苦的,诗歌最终将是美的,给人以美感和向上的力量。

  食指不仅对诗歌是忠直的,对生活、对爱、对友情亦是如此:


   找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

   我有信心:以人生作为天秤,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


  经历插队、参军等生活辗转的磨难之后,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诗人无法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与愿望,被无情的现实抛弃在坎坷的生活之路上。在农村生活的经历中,他深深为祖国人民的贫困与坚韧所打动,他一直念念不忘自己故乡的那些一生勤劳而终生贫困的劳动者,因而在生活中他从不挑剔。即便在第三福利院里,他也不顾朋友们的再三劝告,一直保持最低的生活标准,抽最差的烟,唯一的要求是能在夜深人静的病院中,冲一杯浓茶,加少许白糖,他有这种静夜深思苦读的习惯。食指为人极为谦和,—向怕妨碍他人,怕为别人带来麻烦。每次朋友们去看望他,他都—再致谢,说自己什么都好,不必惦记,这些在许多朋友的文章中都曾提到过。他对自己的诗作也是同样平和与谦逊,正如他诗中讲的:


   诗人的桂冠和找毫无缘份

   我是为了记下欢乐与痛苦的一瞬


  诗人敞开自己的心胸,面对世界,面对自己,面对他所热爱的这片土地与人们。他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源于生命,都是以血泪作为代价的。无论是在六、七十年代,那个充满政治口号的时期,还是在八十年代实验之风席卷全国的风潮中,诗人都以独立的、自由人的精神歌唱,他以直觉、经验、真情,以人的自由意志与人格的力量,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朦胧诗正是沿袭了这一点,而开辟了新一代诗风。从这一点上讲,食指无疑是一位划时代的诗人,是新诗潮诗歌的第一人。

  虽然食指对自己发自生命的歌唱没有过高的评价,但经过了历史的考验,他的价值已镌刻在我们的文学史上。经历了精神的崩溃,理想的幻灭,生活的磨难之后,他的生命也渐渐澄澈起来:“当惊涛骇浪从心头退去”,诗人已“跨越了精神死亡的峡谷”。


  六


  在经历了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之后,诗人写了一组题为《人生舞台》的诗作,仿佛他要对自己的生活作个适当的小结。那种平静的浯调,如秋风吹拂大地,但那丝寒意也来自诗人的心底:


   愁苦过早地把皱纹深刻在眼角

   可嘴边还是那丝对人生的嘲笑

         ——《人生舞台之一》


   在人生舞台上我匆匆行走

   谁知已走过四十五个年头

   人世的冷暖给了我一颗心

   虽外表寒酸,但内心富有

         ——《人生舞台之二》


  从惊涛骇浪中的歌手到草木知秋的吟唱,诗人的生命之火依旧在不熄地燃烧着。这组诗到目前为止已写了五首。诗人说:“我不愿拖着舞台腔在人生舞台上/扮演叱咤风云的英雄”,只是“……一点一滴地品味着/稍有些苦味的人生”。

  对于食指诗中那一丝悲凉之感,也许对这段文学史与社会发展史了解甚少的读者不愿接受,也许它显得过于“古典”。然而经历了现代主义风浪冲击后的中国现代诗坛,应该在食指的诗中再次发掘出一种启示,应该提倡食指这样的创作精神:

  以纯净的精神质量抗拒那些哗众取宠的花样翻新;以几十年如一日的坚韧人格抗拒那种急功近利的市侩作风;以一丝不苟的严谨创作态度抗拒那些自欺欺人的伪劣作品。食指之所以受到一代诗人的敬重,正是因为他发自生命的诗歌作品与无比真挚的创作态度。自八十年代起,他每年只写几首诗作,经过反复的苦思冥想,克服疾病的折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好作品。

  他从一位青春型的诗人成了—位更全面的成熟的诗人。我在《生存与绝唱》一文中曾说:“他的作品中充满了青春的力量,但绝没有虚拟的欢乐;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渴求,但绝不认为欲望是万能的;他的作品使读者沉醉,但他也告诉我们,生活充满了挑战,逃离是没有希望的。当然,如果说他的作品充满了失望与沉重的历史负罪感,这也绝不为过,因为我们所经历的历史正是如此。诗人毕竟是与他生存的世界融为一体的。”这种说法现在想来似有些不足,他的作品中没有浪漫主义的欲望万能与娇柔造作,更应指出的是他的作品在经历了精神死亡后的复苏,变得澄澈而凝聚了。那些历史的回声让我们感到了过去,也认知着未来。虽然经历了理想的幻灭,精神的崩溃:


   但终于我诗行方阵的大军

   跨越了精神死亡的峡谷

         ——《归宿》


  食指近几年的作品《人生舞台》、《归宿》、《诗人的桂冠》、《向青春告别》等向我们表明,诗人久经磨难之后,成熟的灵魂正渐渐沉静下来。《在精神病院》一诗中他写道:“为写诗我情愿搜尽枯肠/可喧闹的病房怎苦思冥想/……当惊涛骇浪从心头退去/心底只剩下空旷与凄凉……”时代的变革并没有改变一名伟大歌手内心深处的理想与愿望,他依旧为诗歌努力地写作着。

  长年居住于福利院的诗人食指,牢牢地固守着艺术的良知,依旧如当年一样不为功利与其它非诗的力量所动。虽然,人们开始关注他的存在,但他的境遇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历史好像仅是供人们回顾与使用的,公正的评价也只是纸上文字。也许食指是幸运的,正如他的笔名一样,如不再被人们于背后指指点点,他已是幸运的了。

  近几年来,我在许多本书及文章中读到了有关食指的文字与记叙。人们并没有遗忘那个当年叱咤风云的传奇式的诗人,因为他确实为我们记录下了历史的一瞬。而今天,在他沉郁的历史的回声中,我们仍可寻觅到那种巨大的精神潜能;而这种精神无疑已在社会的变革与进步中发挥了它的作用。食指那精神潜在的神秘,当我们以敬心待之时,或许会隐约间将其接引:任何一位伟大的歌者,一定是与他生活的世界浑然一体的,无论他是一位古典主义的还是现代主义的诗人。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希腊大诗人埃里蒂斯讲:“双手将太阳捧着而不为它所灼伤,并把它像火炬般地传给后来者,这是一项艰巨而我认为也很幸福的任务,我们正需这样做。”诗人的使命感与敬业精神使食指坚定地生活着,他给予我们的很多很多。他那开拓者的姿态,将被载入中国当代文学史。




浅析食指诗歌中的意象特征


一、 前言


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是著名的诗人,他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进行了创作,他此时的作品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现代诗歌在当代中国的第一次复兴。但凡喜欢喜欢中国当代诗歌的人,基本上都知道食指,他写的诗主要有《相信未来》、《疯狗》、《热爱生命》、《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等等。但是如果翻开中国当代史,却找不到他的身影。他和他的诗仅仅是最近几年才被发现的和解读的。文革时期是一个文人被摧残的年代。在文革中,他也没有幸存,因救出被围打的教师而遭受迫害。他是一名天才的诗人,但是他从不以天才自居,就像《命运》这首诗中所说的:“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可见其做人风格。


食指和大多数使人一样,眼神里充满了百感交集和多愁善感,他的眼睛从来没有因为快乐而明亮过。无论是他眯起眼睛深情地背诵诗歌时抑或是由于惊讶于某事而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眼睛里都像是蒙着一层雾,流溢着惆怅和一种淡淡的忧伤,也可能和他所处的黑暗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在他的内心当中始终是相信未来的,《相信未来》中 那一行行从灵魂深处迸发出的琼浆, 如寒夜中的一柄柄烛火,将千千万万灰暗的心灵照亮。诗人多多在《被埋葬中的中国诗人》一文中说:“就郭路生早期抒情诗的纯净程度上来看,至今尚无他人能与之相比。”诗人林莽说:“在我们空旷的精神世界中, 是食指的诗歌为我们洒下了一线温暖的阳光。”


二、 食指诗歌的意象种类


(一) 生命


在文革时期迷惘的年代,在他的诗歌中并没有表现出消极颓废的情感意象,他总是渴望用自己的力量唤醒大家 成为一个勇士或者英雄“好的荣誉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如果事实真的是这样的话,我情愿在单调的海上终生漂泊。”可见食指在《命运》中并没有对现实社会存疑,只是抒发理想情怀:“我的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叶,我的未来是抽不出锋芒的青稞,如果命运真的是这样的话,我愿为野生的荆棘放声高歌”这表达出了他对命运自由的渴望。他希望自己的付出是实现理想的前奏:“哪怕荆棘刺破我的心 火一样的血浆火一样地燃烧着,挣扎着爬进那喧闹的江河,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黙!”他的这些诗句给人们传递出了许多正能量,给人一高昂的情绪


(二) 季节


在诗人的眼里“季节”往往会作为一个重要的意象来揭示所要表达的主题,对诗情节的表达有很好的渲染和衬托作用,有时也能够也能够反应出诗的感情基调,从而表达出诗人的某些情感。通过季节这种意象来表达出某些情感或是渲染某些氛围在中国古代的诗歌中也是常见的。例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选择用“清明”这个时节最为整首诗的感情意境,表达出了诗人凄迷纷乱的心境。而食指在他的诗歌中也有采用“季节”作为意象的,他提取和保留了“季节”枝头上美丽的花瓣和露珠——这些永远引领着人的心灵世界向着高处飞升的精神瑰宝。在食指《热爱生命》这首诗当中也有用季节某种情感的句子,例如:“我乞丐似的光着脊背走去,深知道冬天


风雪中的饥饿寒冷,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他用冬天和夏日来表达出了人生道路中的坎坷和所遭遇的不幸,但他并不会被这两个季节所打到,而会坚强的走下去,会更加的热爱生命。


(三) 海洋


食指诗歌的“海洋”意象,在展示和记录自己生命体验的同时,还表达了灵魂处于漂泊状态的存在实质和对命运的抗争,以及抗争背后坚定乐观的信念。食指之所以在今天留给我们这么多宝贵的财富“,是由于他不同寻常的生命人格实践,他的诗是包含了痛苦而悲壮的生命实践的诗,是包含了真正的抗争、毁灭和牺牲的诗”。在围绕“海洋”这个主体意象周围 ,有着“帆”、“船”、“桨”、“鱼儿”、“风浪”、“漂泊”、“水手”等,它们共同标示了食指灵魂战斗的方向,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终生漂泊,与风浪抗争,拿着勇气和利剑穿透冰层,迎接自由和绚烂的太阳。


“文革”是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时代,食指一开始就是带着理想遨游在诗的海洋,他的理想带着自己的思考和智慧 ,而不是四万万人民一个脑袋的随波逐流。漂泊确实是那个时代人们的主流状态 ,不管是红卫兵在权力角逐中的风起云涌 ,还是知识青年远离故土的流浪他乡,或是已经失势的“牛鬼蛇神”的下放劳作,在那个动荡的岁月,人们永远不可能停留,永远是漂泊的姿态。食指的漂泊并不是对命运的妥协,他的疯狂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抗争的一种隐喻,一种平衡生命存在的内心需要 ,他即使需要搏击风暴和海浪 ,即使要面对不知是


航向“地狱”还是“天堂”的明天,他仍然“相信不屈不饶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相信生命。”


(四) 女人


当前对食指诗歌意象的研究,很多人都把目光放到了他“生命”“季节”“大海”等意象上,但忽视了食指诗歌中“女性”意象的表达。在食指诗歌中对女性的赞美也是比较多的,大多表现了女性的温柔善良。有的也表现了女性的激情奔放和富有魅力。在食指的诗歌里女性意象出现的也是比较高的,主要有四种,一是萦绕在心头的母亲,他曾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这样记述过他的母亲:“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我的心胸,这是,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用妈妈缀扣子这种场景,写出了离别母亲时的悲伤,写出了母子之间浓浓的情谊。除此之外在他手下的女性还有与他朝夕相处的老伴以及勤劳朴素的中国青年女性。除此之外,他还借用女性来描写了乡土。这些都可以看出异性在诗人的生命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充分体现了食指对亲情的渴望和对女人的感叹和尊敬。


三、食指诗歌中的意象特征


在古典诗歌创作中,诗人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白,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品味咂摸,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快感。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满含着诗人的快乐忧伤。诗歌虽不言情,却句句是情,字字含意,字里行间流淌着诗人汩汩情感之流。


(一) 一个时代的独白


在食指的诗歌具有很大的时代性,他的身上也有种极其鲜明、自觉的时代特征,与当时时代暴风骤雨式的性格恰恰是合拍的。它虽然以逆向的思维表现了对时代形象的怀疑和质问,但却情不自禁地陷入时代主题的历史怪圈。因此,当时代生活由非常态逐步转入常态的阶段时, 而食指的优秀之作恰恰表现在对时代性的反思方面。在《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里有对知青命运的思考和知青运动合理性的怀疑,在《相信未来》里,作者对于理想的坚守和对于光明的渴望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现在对于我们仍有很大的警示作用。而《疯狗》是食指反抗社会最为决绝的一篇,他的绝望与坚强共同体现在诗歌中, 用扭曲了的形式体现对于扭曲时代的控诉。


食指的诗歌以精美的艺术形式,准确反映出一代青年的向往、失落与彷徨,直接影响和推动了后来被笼统称为


(二)诗意美、意境没


食指是特殊年代的特行独立者。他的诗歌不仅对过去时代具有一种颠覆性意义,更重要的是,还引领了一个新诗歌时代的来临。就食指本身诗歌而言,他独特的诗意美和境界美范式为中国诗歌也开拓了


一条新路。灵魂和诗意是食指一直所追求的东西,食指找到了属于他和他那个年代所有人所期待的灵魂,他用诗歌表达了青春的追求、困惑、痛苦、失落以及不悔。食指及其诗歌对当下中国诗坛无论哪一方面都仍然具有启迪和指导意义。作为一个特殊时代的独特诗人,食指在写作中找到了自己难以慰藉的灵魂。那份灵魂是属于他那个年代的人所特有的灵魂,那些朴实略带伤感的诗句都是他想说给所有人听的话,他通过营造一种独特的境界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就使得他的诗歌区别于他那个时代的所有诗人


(三)高度宣扬个性意识


食指的诗歌整体上是内向的,他始终对未来寄予希望,他的诗歌中有着高度的英雄气质,在孤独中透着坚韧。在《命运》中,诗人用“辗转飘零的枯叶”比喻人生,用“抽不出锋芒的青稞“比喻未来, 敏感地预示了他们这一代人在特殊时代的命运, 但是, 诗人没有悲哀, 没有绝望, 更没有妥协,没有随波逐流, 而是宣称“愿为野生的荆棘高歌”。这种高贵和高傲的秉性必将给诗人带来厄运,即使如此,诗人也要“挣扎着爬进喧闹的江河”, 因为“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 这是一种基于深厚的人文精神的信仰, 是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正是这种力量支撑诗人在人妖颠倒的年代顽强生存下来。


(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食指是生长在“文革”时期的年轻人,他的诗是孕育于“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现实中的黑暗给予了他写作的源动力。这一时期,大批的进步文化思想及其优秀成果都被当做“毒草”而加以无情地摧


残和蹂躏,但人本主义作为人的精神现象,并不会因为某种异己力量的压抑而消失,相反,压抑的激化只能使它更加顽强地凸现出来,并使之形成一股思想潮流,从某种意义上说,食指的诗就是这种压抑激化的产物。同时,更其直接原因在于当时“上山下乡”运动中一批知识青年的觉醒,食指就是其中一员。诗人为了自由,为了自身及一代青年的权利,为了崇高的理想,为了关怀和爱,就必须与当时的“极左”思潮决裂并对之批判,这成了食指的使命也决定了他只能选择英雄主义的方式,以诗歌来证明自身的力量。英雄主义只是人本主义思潮中的一个倾向,但食指把它带进了自己的诗歌创作,所以,他的诗也因此呈现出了鲜明的那个时代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感。


(五)先锋与传统


在食指诗歌的意象表达上择取上, 他突破了“十七年诗歌”中围绕工人、农民、士兵选取颂赞或暗示性意象的樊篱,丢弃了惯常使用的红日、红旗、青松、风暴、海浪、山峰等崇高意象, 更多注意从日常生活中择取意象, 体现出对神性的反叛,对世俗本真的回归。而且食指诗歌意象创造的魅力在于他不过多申诉纯粹的个人苦痛,而着力于表现普泛的沉落灵魂的呼喊,并以真率朴素的态度对未来作积极的向往。一扫旧诗歌好择取高大显著意象的窠臼,给读者带来与以往诗歌截然不同的感觉


(五) 体现双重性格


新时期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习惯用“一片荒漠”来描述文革时期的文学创作。然而近年来,从这片荒漠中披沙拣金的工作


正在悄悄地进行着,很多学者已着手重新整理和审视文革时期的文学创作,尤其是那些由于客观原因而被埋没的地下文学。这些重新浮出海面的地下文学让我们惊喜地看到,文革期间,尽管知识分子的文化传统被摧残,现代化的进程被迫停滞,所幸的是,这些传统却以破碎的方式隐遁于民间。60年代,一批最先通过“非法”色彩的阅读与思考获得了某种怀疑精神的青年,就已经开始用他们独立于那个篆昧时代之外的思考表达个体的体验,独立的意志。沙砾终究无法遮蔽金子的光辉,于是,黄翔、食指、芒克、多多、根子这些闪亮的名字以及他们闪亮的诗篇终于重新被我们认识,他们是一批迟到了的诗人。这些人中间,食指是最先被发现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食指从未被埋没过。他的许多诗篇如《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又分的北京》等早在60年代末就在知青中间广为传诵,他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他用诗歌表达了青春的追求、困惑、痛苦、失落以及不悔。


四、小结


食指的诗歌作为一个诗人,他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背景下开始诗歌创作,并在知识青年中造成重大影响。比起后来的朦胧诗人和新生代诗人,食指走得并不算远,但重要的是他是第一人,在没有诗的时代,在诗被逼进了一条绝路的时候,他使诗开始了回归,他摒弃了把诗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做法,把以阶级的共性为主体的诗歌开始转变为以诗人个性为主体的诗歌,在诗中出现了个体生命的呼唤,对人的尊严的呼唤。



超越自我
孜孜以求
继承突破颠覆重构
个性先锋自由开放
理念
星期一诗社

微信:xu_zhi_ting

邮箱:xzt886@vip.qq.com QQ群:589878064

豆瓣:https://www.douban.com/group/xqyss/

部落:https://buluo.qq.com/p/barindex.html?bid=34621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