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娜夜:时间在我热爱的事物上降临

2017-11-25 娜夜 星期一诗社


娜夜:女,满族。六十年代出生。祖籍辽宁兴城。成长于西北,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曾长期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现为甘肃省文学院专业作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诗歌写作,出版诗集多部,曾获人民文学奖、天问诗人奖、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称号等。2005年《娜夜诗选》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起风了》


起风了我爱你芦苇

野茫茫的一片

顺着风


在这遥远的地方不需要

思想

需要芦苇

顺着风


野茫茫的一片

像我们的爱没有内容



《春天》


被蜜蜂的小翅膀扇得更远

我喜欢它的歌唱

赞美中隐含祈祷


露珠抖动了一下

第一只蝴蝶飞出来

它替桃花喜欢自己


飞过冬天的乌站在光斑上

它干了的羽毛里

身体还是湿的呢


我凝望了一冬的

那片黄叶

从春天的和声中

脱离出来

它在低处

向上祝福



《生活》


我珍爱过你

像小时候珍爱一颗黑糖球

舔一口马上用糖纸包上

再舔一口

舔的越来越慢

包的越来越快

现在只剩下我和糖纸了

我必须忍住:忧伤



《之前》


事情没有发生之前

事情是美的

露珠在上面

力量在下面


等待在安慰的中心

——有经验的雾朦胧

是美的


是枝杠把果实低垂给大地的弯

这最美的弧

她有亲切的话

要说


雪地上

我写下鸟

就开始等待


我相信鸟看见了

就会落下来

站一站

鸟儿始终在树上


那些会使用米粒的孩子在远方

将它们

一网打尽



《空麦秆里的秋天》


时间在我热爱的事物上

降临

秋天抖动了一下

第一颗果实落下来


我的幸福渗出水来……

有多少过去

留下现在

现在慢慢消失

这些树

一天比一天高


我已挥霍不动你的收成了:秋天

让我在一根空麦秆里

握紧你的孤独


“这不是痛苦是生活本身

消失了”



《还有别的》


当我有了某种想法

谢谢你穿来了去年的衬衫


我看见我的家

和我沾着草香的邻居——

怀孕的小白杨


顶着乌云

还有你们高高低低的红嘴雀

正叽叽喳喳:瞧

那条小河

还漂着冰渣呢

“我看见一个女孩倾身

倚在她的往事上面”


还有别的

是我想过的



《眺望》


对那些好日子的回忆

击碎了我现在的生活

——这时蜻蜓正在远方点水


那声音寂静得令谁惆怅

那个人现在

是谁


信笺里的称呼

一朵失去香味的勿忘我

比灰烬

更荒芜

而这一切又是多么可爱


倚窗眺望的女人

一根刺透自己的针

把外面的风尘

关在外面



《鞠躬》


向你内心的秘密鞠一躬吧

向它沉默的影子


向你隐藏着爱的秘密的身体——

那寂静的火焰或燃烧的灰烬

鞠一躬吧


——有时它就是你生活的全部意义!



《一件事》


一件事

想保持它的神性和圣洁

可它被亵渎了


盲聋哑学校的秋风中

我站了很久


我哭了

上帝从左边取走的会在右边补上?


泥墙下开着淡紫的花铃声里

摇着碎玻璃

小黑板上的短枝

长出了美学的黑木耳


从童年的清晨

到中年的黄昏

我站了很久


我有隐秘的悲伤我有倾诉的愿望



《活着》


他们都走了

我也从事故现场的叙述中侧过身来


——我活下来是个奇迹!


这多么重要——我认出了自己

和他们:母亲草人儿咪咪和一小截电线上

悬着的

一小排雨


与命运的方向完全一致或者

截然相反?

多年以后

一道疤痕的痒

是对这个女人完美肌肤的回忆……


他们都走了

我慢慢移动到阳台上

在人类最容易伤感的黄昏时分

看着……

想着……

舔着泪水……


——是的上帝让我活下来必有用意!



《回避》


山上有春天有我们席地而坐的理由

我们坐着

尽量谈向远方


阳光温暖的时候

松鼠万成了依次晴朗的跳跃

你打了一个盹

呼吸平稳均匀不像有什么事

也不像漫长的婚姻已经出现了问题


抽烟

喝茶

迎春花继续开着


开在我们中间左右

每一朵都是新的

都是今年的

他们全都在替蜜蜂喜欢着自己


而我们也因为暂时的回避喜欢着

眼前……

这个寂静的上午……



《沿河散步》


像往常一样

我们沿河散步

交谈着心事之外的话题

沉默时倾听

河水流去的声音


有一声叹息

轻于落叶轻于听

有一些停顿

发生在内心


并不亲切

也不厌倦

散步时肩并着肩


一些情不自禁的哼唱

流行歌曲的歌词

像往常一样

他对着河水说:

这歌词不错

对着河水

我也这么说



《母亲》


黄昏。雨点变小

我和母亲在小摊小贩的叫卖声中

相遇

还能源于什么--

母亲将手中最鲜嫩的青菜

放进我的篮子里


母亲!


雨水里最亲密的两滴

在各自飘回自己的生活之前

在白发更白的暮色里

母亲站下来

目送我


像大路目送着她的小路


母亲——



《美好的日子里》


多么不容易

我有时竟为此激动不已

一个人的到来

和整个春天的即将降临

是温暖的两种方式


一些相对而言的爱

像春风一样和煦

它就是春天的风

人群里我感到眼睛潮湿


还有什么比这更靠不住而值得渴望的呢

美好的日子里

我什么都知道

什么都不说——


一朵花能开

你就尽量的开

别溺死在自己的香气里



《或把影子拿走》


这样的居所里

没有一件东西比我更陈旧

这居所的门还虚掩着


我的笑没有笑的意思

也没有别的意思

越来越模糊我的笑

使你乏力

甚至疼痛

使你不能像一道闪电

把伸出手的欲望

重新放回到自己的

身体里


什么人

你得自己拯救自己

或把影子拿走

把暖和的阳光留下



《纸人》


我用纸叠出我们

一个老了另一个

也老了

什么都做不成了

当年我们消耗了多少隐秘的激情


我用热气哈出一个庭院

用汪汪唤出一条小狗

用葵花唤出青豆

用一枚茶叶唤出一片茶园

我用:喂唤出你

比门前的喜鹊更心满意足

——我们商量过的:在那遥远的乡下


什么都做不成了

我们吸烟喝茶散步时亲吻——

额头上的皱纹

皱纹里的精神

我们不再写诗

当上帝认出了我们

它就把纸人还原成纸片


这样的叙述并不令人心碎

——我们商量过的:我会第二次遇见你



《幸福》


大雪落着土地幸福

相爱的人走着

道路幸福


一个老人用谷粒和网

得到了一只鸟

鸟也幸福


光秃秃的树光秃秃的

树叶飞成了蝴蝶

花朵变成了果实

光秃秃地

幸福


一个孩子我看不见他

还在母亲的身体里

母亲的笑

多幸福


——吹过雪花的风啊

你要把天下的孩子都吹得漂亮些



《或亲爱的补丁》


像一块补丁

炫耀在一个漏洞上

一块比漏洞更危险的补丁


在这个下午

在这个时间顷刻到来之前

这不是我想要的


不是我的肉体跪在自己的灵魂面前时

疼痛的裙裾

想要的

——亲爱的下午啊

或亲爱的补丁



《凌晨1点的勿忘我》


我望着的蓝

碎瓷的蓝

天空掉进海的蓝

蓝得很象

有毒


在记忆和遗忘之间

选择了遗忘的人

都愿意赊出的

——我忘了你的时候

你也别忘了我


他们全都盛开过现在

凋零

在夜深人静的月光里

被饥饿的蚊子

盯咬着



《飞雪下的教堂》


在我的办公桌前抬起头

就能看见教堂

最古老的肃穆


我整天坐在这张办公桌前

教人们娱乐玩

告诉他们在哪儿

能玩得更昂贵更刺激

更21世纪

偶尔也为大多数人

用极小的版面顺便说一下

旧东西的新玩法


有时候我会主动抬起头

看一看飞雪下的教堂

它高耸的尖顶

并不传递来自天堂的许多消息

只传达顶尖上的一点



《一天消失》


用假挣来的掌声

养活真的生活


安于清贫享受落后

该吃饭的时候吃饭

该睡觉的时候睡觉

我在我自己的生活里

活的得心应手


我不是谁的情人

那美妙的事

仍值得一做?


起来的目的成了躺下的理由

把神话还给天堂

把现实留给自己

晚安邻居们



《精神病院》


我安静地玩着空气——


在精神病院的长椅上

一个男人向我走来

他叫我:宝贝


他的风衣多么宽大

他的女儿像他年轻时一样迷人羞涩


我的目光呆滞

或缥缈

空洞或涣散


我看一会儿他们

再玩一会儿空气


他叫我宝贝

在精神病院的长椅上

我已经分辨不出他是我的孩子

还是我诗歌里的情人



《拒绝》


阅读让我安静下来

我不再想:我拒绝的是他还是

他这个年龄的爱情?


——阳光与青草的气息

一双清澈而忧郁的美丽明眸脸颊冒着热气


他真的可以分清:情欲事件

与爱情?


他这个年龄——

我身体中最柔软的母性在哭泣



《我们》


烧一壶老酒

暖冬天

喝不喝都是幸福


随便说些什么都很惬意

谈谈雪雪白不了鹰的翅膀

说说鱼鱼在冰层下

仍然活的很健康

像那个黑衣人

和头顶的太阳聊着天

走的挺悲壮


揣一壶老酒

望春天

醉不醉都说真话



《从酒吧出来》


从酒吧出来

我点了一支烟

沿着黄河

一个人

我边走边抽

水向东去

风往北吹

我左脚的错误并没有得到右脚的及时纠正

腰在飘

我知道

我已经醉了

这一天

我醉的山高水远

忽明忽暗

我以为我还会想起一个人

和其中的宿命

像从前那样

像从前那样……

但没有

一个人

我边走边抽

我在想——

肉体比思想更诚实!



《那一天是哪一天》


敲开门你在喝水

你腾开一个合适的位置给我

不明不暗

有着来去和伸缩的自由

零星的落雪

像我们零星的话语

你在喝水

我看你喝水

你的梦幻触手可及


——那一天是哪一天

“太深了”我对自己说

你的手触到了我的伤口

“不是这是这”

我拿着你的手

放在了心的位置



《和相象中的人跳舞》


行动使我存在

和这世界纠缠在一起

月光已经很旧了


我说:跳舞吧

今晚我们具体点——

在月光里

慢慢


弯曲

在月光里——

一件今天的时装

和她昨天的裁缝

月光已经很旧了


照耀却更沉更有力

我在回忆在慢慢想起

你拥着我

从隔夜的往事中退出



《酒吧之歌》


我静静地坐着来的人

静静地坐着

我们都没有声音

没有更远大的理想


抽烟品茶偶尔

望望窗外

望一望我们置身其中的生活


——我们都没有把它过好!


她是她弹断的那根琴弦

我是自己诗歌里不能发表的一句话


暮秋的黄昏

抽象画酒吧

两个女人静静地坐着



《哪一只手》


这只手直截了当

这只手把每一分钟

都当成最后的时刻

这只手干得干净漂亮

——气流风玻璃的反光

为这只手侧身让路

并帮它稳住了一只瓷瓶


月光在窗外踱来踱去

像是在梦境里搜索

这一只手

是哪一只手?



《幸福》


丝瓜藤上的秋天还剩下一半

我得到了

想要的

神秘的风来了

我听见裙摆上的花

对蜜蜂说:多好

与以往不同幸福

它落到实处

落到一把青菜一块豆腐的

精神上

被炊烟传得更远

——当它是陈旧的

这些尘埃比它新鲜



《望天》


喝茶望天

——摇椅里一再倾斜向下的我

突然感到仰望点什么的美好


仰望一朵云也是好的在古代

云是农业的大事

在今天的甘肃省定西县以北

仍然是无数个村庄

吃饭活命的事


而一道闪电一条彩虹

我在乎它们政治之外的本义


看啊那只飞鸟

它多么快

它摆脱悲伤的时间也一定不像人那么长

也不像某段历史那么长


它侧过了风雨在辽阔的夕光里


而那复杂的风云天象

让我在仰望时祈祷:

一个时代的到来会纠正上一个时代的错误



《交谈》


你不会只觉得它是一次简单的呼吸

你同时会觉得它是一只手

抽出你肉体里的忧伤

给你看

然后放回去

还是你的


你甚至觉得它是一个梦

让你在远离了它的现场

侧身想哭


可我怎么能扼制它

迅速成为往事啊



《他在说谎》


他在说谎

用缓慢深情的语调


他的语言湿了

镜片湿了衬衣和领带也湿了

他感动了自己

——一个说谎者

在流泪


他手上的刀叉桌上的西餐地上的影子都湿了

谎言

在继续——


女人的眼睛看着别处:

让一根鱼刺卡住他的喉咙吧!




娜夜:告别误读回到诗歌

张蕊 


  当代诗坛,女诗人的诗歌创作越来越占据不可忽视的一域。上个世纪80年代,崭露头角的娜夜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自1991年起,娜夜就凭借持续的创作动力陆续出版诗集《回味爱情》《娜夜诗选》《娜夜的诗》《起风了》等佳作,并以傲人的佳绩连续斩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2005年)、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称号(2006年)、人民文学奖(2007年)等荣誉,展示出骄人的创作才华。 

  娜夜的诗歌总有种难言的魅力。究其缘由,当然同诗人横溢的才华息息相关,除此之外,这或许同诗人特殊复杂的创作身份有关――娜夜的女性创作主体、诗歌中西部风貌的地域性展示以及满族血统的族裔特征,都使得读者和研究者在关注娜夜诗歌文本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拘囿在诗人性别、地域、民族等“自传”因素的向度里,有时甚至将诗人现实身份与诗歌身份相混淆,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误读。因此,要读瞳娜夜就必须告别误读,回到其诗歌本身。 

  作为一名女诗人,娜夜的诗歌是女性的。娜夜的诗中总是充满着女性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富于激情的理想情怀。女性立场的独特性,使得娜夜的诗歌细腻温柔,充满着丰富的包容气息。她时而温情无限,用母性的光环关怀生命,祈祷着“吹过雪花的风”“把天下的孩子都吹得漂亮些”(《幸福》);时而落目日常,像童真的孩子般珍视生活里的“黑糖球”(《生活》);更多时候,从爱情的窗子里关注女性命运:“这些窗子里已经没有爱情/关了灯/也没有”(《大悲咒》),成功地将女性独到的敏锐与多情展现在诗歌里。 

  谈及娜夜的诗歌创作,便不能不提及娜夜的“爱情诗”。爱情诗作为娜夜诗歌的精华展现着她独有的女性情怀。她以爱情命名诗集,自己也获得了“爱情诗人”的雅称。娜夜曾说过:“爱情并不比真理渺小。一个从未写过爱情诗的诗人是不可思议的。”娜夜笔下的爱情,多从女性的生活日常出发,却不拘囿于日常。在娜夜这里,爱情是《起风了》里“野茫茫的,没有内容的芦苇”,爱情是《离婚前夜的一场对话》里夫与妻仪式般冷静简洁的对白,爱情更是女性经历情感“昏睡”的梦魇之后,带着“把我留给自己”的箴言重新入梦的勇敢(《把我留给自己》)。这样的爱隋看似平常,细细咀嚼却大有意味。当今社会,女性的自尊与独立使得她们不再梦想单纯完美的爱情,爱情对于女性不光意味着甜蜜,更可能伴随着未知的痛苦与伤害。因此,娜夜的爱情诗里总是弥漫着淡淡的感伤,娜夜笔下的女性也就拥有一种有别于以往的脆弱的坚强美。她们游走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却从不失掉对爱情的憧憬与渴望。 

  值得一提的是,娜夜爱情诗里的女性,是不同于翟永明笔下那些用“黑夜意识”尖锐对抗男权社会的女性的,她诗歌里的女性写作,更多是超越了女性的“身体”,让她们在“柔软而宁静的母性之光”里走向“白天”,体味人生的淡然与苍凉。从这个意义上,娜夜的爱情诗,早已超越了男女的两性之恋,带着普遍人性的情感色彩,衍生出远比爱情本身复杂的宏阔内涵,展现出日常生活和生命中所蕴含的那些哲理与永恒。因此娜夜既是女性的,又超越了女性。 

  娜夜诗歌呈现的“地域性”,也是值得关注的话题。从娜夜的生活经历来看,娜夜很小便随父母去到了大西北,在西北长大,后又在南京完成大学学业,后来从兰州移居西安,2013年底移居大西南的重镇重庆。诗人由东而西,自北至南,就地域范围而言,这几乎算是对“中国”这个概念的一种实践。这种“跨地域”实践,对于关注于此的读者而言,可能是一个颇为有趣的话题。“西部诗人”的称号,便是这种“地域实践”的某种“证明”。尽管娜夜本人与大西北有着浓厚的文化的血缘,但严格意义上说,娜夜并不是高凯、沈苇、古马、叶舟,昌耀一类“纵情歌唱西部”的西部诗人,在娜夜的诗里,西部不是宏大摹写了的异域景观,更不是“文化明信片”式的特别所在,对于西部,娜夜生发的更多的是生命意识与自然意识交织下的人类灵魂深处迷失怅惘的慨叹。这种情绪的表达,既是淹没在似实而幻的感官里由“看”“抚摸”再到“听”的“新疆”(《新疆》),更是被定格在“远去的鹰”的天空里最终化为“人与神”的“忧伤”的“青海”(《青海》)。 

  与“西部诗人’这个称号大相径庭的,是读者似乎更多地把娜夜与“江南”关联起来,读者想当然地认为娜夜是南方人,依据不光是“娜夜”这太过婉约的名字,更多的是源于诗歌里那种别样温暖潮润的阅读体验。而娜夜本人也写过一首题为《江南》的诗,她那张倚着树干的照片也无不散发着江南女子的恬静温柔气息。她在一篇题为《慈溪:南方以远的喜乐之地》的文章中也写道:“我喜欢雨水,喜欢草木……喜欢南方……在那里,我们的日日夜夜以及贫穷富足,才更与上帝和所有人的相等。那是生命的一种平衡。”娜夜曾在采访时表示,“矛盾是生命最真实的状态”“我性情的内核是北方的”。而她付印在诗集《睡前书》封面上的诗句――“我最好的诗篇都来自冬天的北方”,也佐证了她的说法。娜夜的成功在于超越地域,将南方与北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诗歌气质完美融合在诗中,使其诗歌更具神秘色彩。 

  除却“地域”这个话题,批评者似乎对“民族”的话题也表现出了特别的兴趣。正如诗评家王珂所说:“娜夜的诗几乎没有流露出丝毫满族女子特有的火辣辣的爱的民族品格。读者和研究者也很难从诗歌文本中发现娜夜的民族性,不敢相信她是满族诗人。”确实,在她的诗作中我们几乎没能找到“民族”的痕迹,至少在文本的表层无法找到她满族血液带来的影响。她不用满文写作,在诗歌创作中也从不强调自己的民族性,在她的诗中更多是女性视角下对于生命的审视与体味。这让很多关注娜夜的人大惑不解。其实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满族自身独特民族性的消逝有关。满族在历史变迁中与其他民族交往与融合,使得他们逐渐摒弃了固有的游牧生活方式,接受了汉族的信仰与文明。这种变化在清军入关后逐步达到了顶峰,更以王朝律令的形式固定下来。从娜夜个^的成长经历来看,她不同于扎根故土,接受民族文化熏陶的蒙古族女诗人葛根图雅,藏族女诗人完玛央金等人,从小就远离白山黑水的生活,沉淀并隔绝了娜夜满族血统里的民族性。纯粹的汉语教育,更是断绝了她用满文写作的可能。她曾遗憾地表示:“只认识几个满文的我,对不起我的满族血统。起了个满族姓氏的笔名也不彻底。”关于民族性,娜夜谦虚地表示:“民族性是个大问题,我是小诗人,力不从心。”她一再强调:“我写我的命运给我的一一这对我很重要!”这便是娜夜的真诚之处,也正是娜夜的成功之处。诗人娜夜从不勉强自己,她珍视生命所给予的,用自己的独特的生命体验,抒写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生活,做回“娜夜”,不让“民族”束缚自己。 

  既是诗人便要用诗歌说话,正如娜夜在《当有人说起我的名字》中所写: 

  “当有人说起我的名字 

  我希望他们想到的是我持续而缓f曼的写作 

  某一首诗 

  或者某一些诗 

  而不是我的婚史论战我采取的立场 

  喊过什么 

  骂过雄” 

  ――《当有人说起我的名字》 

  诗人娜夜,作为一位拥有真正独立意识的优秀诗人,她独特且不容忽视。读她的诗,没有眼前乍然一亮的冲击,她的诗歌更多是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她的诗歌更像深谷的幽兰,不做作,不谄媚,静静地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芬芳。 

  对于娜夜未来的诗歌创作,读者们可能有着诸多的期待,不妨借用娜夜的一句诗来作为回答,那便是:“我仍属于下一首诗――和它的不可知。”


超越自我
孜孜以求
继承突破颠覆重构
个性先锋自由开放
理念
星期一诗社

豆瓣:https://www.douban.com/group/xqyss/

部落:https://buluo.qq.com/p/barindex.html?bid=346217

微信:xu_zhi_ting 邮箱xzt886@vip.qq.com QQ群58987806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