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刘诗选

2017-11-26 公刘 星期一诗社



  公刘(1927--2003)江西南昌人。本名刘耿直,中国现实主义诗人(第一代)代表诗人。1946年正式使用公刘的笔名。1948年加入中华全国文艺家协会。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他的诗歌观点是既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华,也吸收外国优秀诗歌的长处。大量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他的早期作品表现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热烈直白。新时期以来的作品则风格沉郁,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悟富有哲理,对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悲欢沉浮进行严峻的反思,感觉敏锐,意象深邃。




上海夜歌(一)


上海关。钟楼。时针和分针

像一把巨剪,

一圈,又一圈,

铰碎了白天。

 

夜色从二十四层高楼上挂下来,

如同一幅垂帘;

上海立刻打开她的百宝箱,

到处珠光闪闪。

 

灯的峡谷,灯的河流,灯的山,

六百万人民写下了壮丽的诗篇:

纵横的街道是诗行,

灯是标点。




上海夜歌(二)


上海的夜是奇幻的;

淡红色的天,淡红色的云,

多少个窗子啊多少盏灯,

甜蜜,朦胧,宛如爱人欲睡的眼睛。


我站在高耸的楼台上,

细数着地上的繁星,

我本想从繁星中寻找牧歌,

得到的却是钢铁的轰鸣。


轮船,火车,工厂,全都在对我叫喊:

抛开你的牧歌吧,诗人!

在这里,你应该学会蘸着煤烟写诗,

用汽笛和你的都市谈心……




夜半车过黄河


夜半车过黄河,黄河已经睡着,

透过朦胧的夜雾,我俯视那滚滚浊波,

哦,黄河,我们固执而暴躁的父亲,

快改一改你的脾气吧,你应该慈祥而谦和!


哎,我真想把你摇醒,我真想对你劝说:

你应该有一双充满智慧的明亮的眸子呀,

至少,你也应该有一双聪明的耳朵,

你听听,三门峡工地上,钻探机在为谁唱歌?




  我推开窗子, 

  一朵云飞进来―― 

  带着深谷底层的寒气, 

  带着难以捉摸的旭日的光彩。 

  这是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战士在1954年写的一首题为《西盟的早晨》的短诗的前四行。在云南的西南角,有一片莽莽苍苍的高原,这就是阿佤山,西盟是阿瓦山的首府。诗人试图反映阿瓦人民历史性的飞跃和慷慨的情绪。这首诗在《人民文学》发表后,得到了著名诗人艾青的欣赏。他亲笔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公刘的诗》,刊于《文艺报》头条。后来,这首诗选入了198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诗人成名作选》。 

  公刘,本名刘耿直,1927年3月生于江西南昌。1940年发表第一首诗作。1946年正式启用公刘这一笔名。诗人从《诗经》上挑选了一位民族先人的大名公刘,借作他的笔名。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被迫中断创作生涯,长达22年。已出版《公刘诗选》等30余种专著。《仙人掌》获第一届中国新诗(集)评奖一等奖。尚有其他多项获奖记录。 

  公刘是多面手,在文学创作上广泛涉猎,他的文学活动以写诗歌为主,兼做杂文、小说、散文、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电影剧本等。早在50年代,他就出版了诗集《边地短歌》、《在北方》、《黎明的城》,短篇小说集《国境一条街》,以及电影剧本《阿诗玛》。但是,人们喜欢将公刘称之为诗人,或许,这是因为就绝对数量而言,其诗作多于其文章的缘故吧!应该说,公刘的长、短诗数量多,影响也较大。 

  公刘诗歌创作风格从云到火的发展 

  公刘诗歌创作风格,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可以这样说,他前期的诗歌以清新、明快为主;后期诗歌则以雄浑、沉郁为主。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来读一读公刘的《上海夜歌》(一) 

  上 海 夜 歌 

  (一) 

  上海关。钟楼。时针和分针 

  像一把巨剪 

  一圈,又一圈, 

  铰碎了白天。 

   

  夜色从二十四层高楼上挂下来, 

  如同一幅垂帘; 

  上海立刻打开她的百宝箱, 

  到处珠光闪闪。 

   

  灯的峡谷,灯的河流,灯的山。 

  六百万人民写下了壮丽的诗篇; 

  纵横的街道是诗行, 

  灯是标点。 

  1956.9.23. 上海 

  写上海夜色的诗歌不计其数,而公刘的这首《上海夜歌》(一)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人以精巧的构思,清新的语言,描绘出新中国的新上海的美丽夜色。他得心应手地用了一连串新颖、贴切的比喻,出神入化,形象地写出上海人民的劳动和创造。可以说,《上海夜歌》(一)是公刘清新、明快创作风格的代表作。 

  记得公刘这首写于1956年9月的诗歌在《人民文学》发表时,笔者正在大学学习,当时我们一群爱好诗歌的青年人,争相传抄,争相传诵。公刘的名字就这样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 

  可是,好景不长。1957年9月公刘被错划“右派”,被迫长期搁笔,直到1978年。正如公刘自己所说的:“五十年代上半叶,我只不过是中国文坛天空中的一颗慧星,一眨眼便消逝了。” 

  公刘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参加过修水库、磨滚珠、热处理,直到“文革”,又成了终年与粪土打交道的庄稼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右派”一案得到纠正,公刘重返诗坛。他说:“由于积郁、由于忿懑、由于激动、由于爱,我觉得两只手同时写都来不及,我把每天清晨升起的太阳都认作一个新太阳。”又说:“来日无多,我得加紧努力”。 

  公刘是努力的,勤奋的。诗泉如喷涌,他迎来了第二个创作高峰。于是,奇迹出现了,在经历过胃大出血,脑血栓和右眼失明后,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他竟出版了包括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文学评论在内的20本书。 

  感谢生活。生活磨炼了公刘,公刘也加深了对生活,尤其是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公刘的诗歌创作风格也有所发展。后期是以雄浑、豪迈、沉郁为主了,现在我们来读一读《哎,大森林》。 

   

  哎,大森林 

  ――刻在烈士饮恨的洼地上 

  哎,大森林!我爱你!绿色的海! 

  为何你喧嚣的波浪总是将沉默的止水覆盖? 

  总是不停地不停地洗刷! 

  总是匆忙地匆忙地掩埋! 

  难道这就是海?!这就是我之所爱?! 

  哺育希望的摇篮呦,封闭记忆的棺材! 

  分明是富有弹性的枝条呀, 

  分明是饱含养份的叶脉! 

  一旦竟也会竟也会枯朽? 

  一旦竟也会竟也会腐败?! 

  我痛苦,因为我渴望了解; 

  我痛苦,因为我终于明白―― 

  海底有声音说:这儿明天肯定要化作尘埃, 

  假如,啄木鸟今天拒绝飞来。 

  1979.8.12.沈阳 

  1979年8月12日,对诗人公刘来说,是一个异常沉重的日子。这一天,他去凭吊张志新烈士殉难地――沈阳大洼。张志新是被“四人帮”杀害的。诗人认为,现在毕竟到了大声呼喊的时候了。于是,当天便写下了这首《哎,大森林!》,再过了18天,又写出了散文《刑场归来》。 

  短短的14句诗中,用了7个感叹号,用了3个问句,还有1个“?!”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憎感情。“我痛苦,因为我渴望了解;我痛苦,因为我终于明白――”这的确是一首饱含着诗人血泪的荡气回肠的诗歌。 

  关于公刘诗歌的创作风格,诗人自己认为,在原先的基础上,的确有所发展。 

  黄子平有篇论文《从云到火》,是在他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指导老师、著名评论家谢冕教授关怀之下写成的,最初发表在《北京大学学报》上,后来又分别收进了浙江文艺出版社印发的《全国大学生毕业论文选编》和《沉思的老树的精灵》中。 

  公刘说,这篇论文,倒真像一把理解我的钥匙,洞察了我的许多心灵的细节。总之,我是十分感谢这一对师生的。当一个人被正确描述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喜逢知音的欣悦,这是不难想象的。 

  其实,对公刘由云到火的诗歌创作风格的评论,几乎为所有的论者认同。 

  诗歌创作风格,为什么会有所发展,有所变化?诗人说,大致有如下三个方面:其一,是与自己几十年跌宕而繁杂的生活阅历有关。其二,增加了历史沉重感,在追求真、善、美和鞭打假、恶、丑中,能更自觉地运用诗歌这一武器。其三,继承中国诗歌传统的“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因而对社会、对人生,有更深一层的思索与领悟。 

  公刘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短诗 

  短诗的创作,在我国源远流长,千百年来,诗人们采用这种形式,抒情述怀,写景叙事,创作了许多为世传诵的名作。 

   “五四”以后,有一种精炼到只有几行的小诗,不断涌现在诗坛上。小诗作为一种新的文字形式,引起人们的注意。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代表了冰心的小诗的独特风格。诗人们创作的各具特色的小诗,形成了一片晶莹而又遥远的星群,永远地闪烁在新诗发展的路途上。 

  公刘继承、借鉴了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歌传统,创作了众多的有自己特色的脍炙人口的短诗。 

  诗人女儿刘粹编辑的,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公刘短诗精读》,收集了公刘在各个时期所创作的短诗150首。正如刘粹在《序言》中所说的:“关于公刘诗作中所呈现的历经半个世纪沧桑的个人心灵史”,“大抵也只能够窥豹于一斑”。 

  “羡慕吧,生活多么好,多么令人爱恋,为了享受这一夜,我们战斗了一生。”(《五月一日的夜晚》)“父亲啊,我的父亲!/我在为你祈祷,再也不能变幻莫测了,/我的老天,我的天上的风云!”(《读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这样的短诗当然值得细读、精读。 

  诗人邵燕祥指出,在七八十年代之交,公刘的诗如久久深潜的地火冒出地面,火山爆发的岩浆滚滚奔流,或写民间疾苦,或评是非功过,呼天抢地,椎心泣血,回肠荡气,振聋发聩,以诗人的全生命、全意识追问历史,震撼读者的灵魂。 

  “人间要好诗”,正如公刘所言,新的时代,呼唤诗人们不断写出无愧于时代的好诗。而好诗,总是能走到更多的读者中去的。“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即令如小舟一叶的短诗,也当有助于你的人生进取、知识欲求和美的享受。 

  公刘在诗歌创作中有着可贵的不断探索的精神 

  诗人一直在不断地进行着探索,寻找新的意境、新的语言,以求突破自己。《公刘短诗精读》《序言》中,也提及这一些。 

  诗歌是富于形象的思维。一个好的诗歌创作者,一定要不断创造新的、有自己特色的意境。 

  在谈到必须具备一些什么样的素质,才能成为一个好的诗人时,公刘提到了好几条,其中一条,是要有“出色的语言表现才能”。 

  文学语言是语言的精英,诗的语言又是文学语言的精英。由此观之,诗贵精。中国古典诗歌一向有炼字炼句之说,外国也有类似的主张。 

  当我们在阅读公刘的诗歌时,不难发现,他的许多诗歌,语言简洁、生动,明白如话,琅琅上口,可读可诵。像《登景山》这首诗,只有短短八句,最后四句是:“我住北京城里,/北京住我心里。/纵然今日分袂,/毕竟终生相忆……”短诗的语言是质朴的、出色的。 

  诗不厌改。公刘写诗“总要改它十遍八遍。有的篇章压了一年乃至二年,翻出来重加琢磨,仍觉有必须删掉的瑕疵”。他又告诫诗歌作者,“要切之磋之,琢之磨之。”言者谆谆,语重心长。这是公刘诗歌创作的弥足珍贵的经验之谈。 

  “突破自己”,公刘这话说得何等的好啊!能突破自己,就会为人民、为社会不断写出好的诗歌来;能突破自己,就会向新的更高的目标迈进,诗歌创作之树会常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歌创作的路途是漫长的,只有不断求索的人,只有九死不悔、刻意追求的人,才会在金秋时节,收获累累的诗歌硕果。 

  诗人已逝去,其诗留人间 

  病魔无情地折磨着公刘,他太疲惫了,太劳顿了,2003年1月7日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于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全程。诗人虽然逝去了,他的诗歌创作,他的深沉挚着的感情,他的不断追求,永不停歇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公刘去世后,第二天,诗人宫玺便泣成这样悼念公刘的诗句: 

  歌唱,呕心沥血歌唱/从南方到北方/从北方到南方/不知哪里是适合你的地方?//苦难捆不住你才华的翅膀/就百般催残你的健康/你倔强,你抗争/让每个字每页纸都放声发光/一座诗的火山熄灭了/有多少爱恨未及释放?/大书未成气先绝/你我吞声两茫茫…… 

  一座诗的火山熄灭了,但是,其诗诚可忆,长存于人间,众多人们在哀悼他,怀念他,就是最有力的佐证。 

  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校分别出版的现代、当代文学史和作品选读,或有专门介绍,或选其诗作。重庆出版社配合初中小学教学大纲编辑出版的学生课外阅读文丛也选其诗篇。《大百科全书・文学卷》收有公刘辞条。 

  “假如我要死去/我的每一滴血/都将渗透到地下/鲜血,和诗歌一样/能营养我的国家”。 

  我们吟诵公刘的这些穿越时空、震荡豪情的诗篇,确实感觉到诗人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情怀,对公刘其人其诗,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感悟。 

  大凡包括诗歌在内的一切优秀文学艺术作品,都能营养我们的国家,营养我们的人民,这也是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必须的,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所必须的。 

  最后,引诗人艾青《诗与时代》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语:“……以自己诚挚的心沉浸在万人的悲欢憎爱与愿望当中。他们(这时代的诗人)的创作意欲是伸展在人类的向着明日发出的愿望前面的。唯有不拂逆人类共同意志的诗人,才会被今日的人类所崇敬,被明日的人类所追怀。”


超越自我
孜孜以求
继承突破颠覆重构
个性先锋自由开放
理念
星期一诗社

豆瓣:https://www.douban.com/group/xqyss/

部落:https://buluo.qq.com/p/barindex.html?bid=346217

微信:xu_zhi_ting 邮箱xzt886@vip.qq.com QQ群58987806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