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群英荟萃| 许渊冲先生做客央视《朗读者》评议集锦(新)

2017-02-23 贾洪伟 林苑



许渊冲简介



    1921年出生,书销英法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

    1938年入西南联合大学,1941年应征美国志愿空军任英文翻译,1958年开始将毛泽东诗词译成英法文,堪称中国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1983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 国内外先后出版中、英、法文作品160余部,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

    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2014年8月2日荣获国际译联杰出文学翻译奖(北极光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同年,获北京大学大雅奖。

    2017年元月(96岁)应《朗读者》制作人董卿的邀请,亲临录制现场,趣谈翻译与人生。


《朗读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377de6d3z&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7年2月18日,中央电视台一套晚八点,董卿任制片人的《朗读者》首播,继濮存昕、柳传志等之后,中国翻译界老将新兵——96岁高龄的许渊冲先生带着一众师友和弟子上场。说其是老将,指的是他在英汉、汉英、法汉、汉法等不同语种不同方向上默默耕耘近70载,体裁涉及小说、戏剧、诗歌,先后在英、美、法、中四国出版著、编、译等类型作品达160余部,此可谓诗译英法唯一人了。说其是新兵,指的是他迟至90后才走上荧幕,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报告半个多世纪的骄人成绩,此可谓荧屏上的新人。

       有关中国的许老,“本人比名片还响”不但不容置疑,且是颇为可信的,毕竟中国翻译界至今无人兼获国际译联颁发的北极光奖和北京大学颁发的大雅奖。另一例证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图书馆世界诗歌网站(http://rpo.library.utoronto.ca/glossary),关于中国唐诗介绍时有如下的话语:They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the greatest livingtranslator of Chinese poetry into English, Xu Yuanchong, as a testimony to itscompiler's intent:“Learning three hundred Tang poems byheart, you can chant poems though you know not the art.”将许渊冲先生视为中诗英译最伟大的在世翻译家。

       那么,全球观众对这为荧幕新兵老将的观感到底如何呢?大同大学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与《语言文化研究》期刊微信平台联合做了这次许渊冲先生做客央视《朗读者》评议集锦栏目,将国内外、翻译圈内外有关许老趣谈翻译与人生的话语集结如下(按姓氏字母顺序):


评议集锦


       鲍晓英(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毕生倾情翻译,品格高山流水。一生如诗如歌。

      卞建华(青岛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2001年,我参加中国译协举办的全国高级口笔译讲习班,初次听到许渊冲先生讲座,声如洪钟,气宇轩昂;2003年,在苏州大学的第二届全国典籍英译研讨会上,再次聆听许先生的发言,领略到先生的风采,感受到他的执着、自信和率真。每每看到凝聚先生热情和激情的论著和译著,想到他致力于中外翻译事业数十载所做出的辛勤努力和巨大贡献,我的内心都充满了钦佩和敬意。许先生是中国翻译界的一座丰碑。18日晚,欣喜地看到许先生做客央视《朗读者》,又一次领略先生风采,96岁高龄的先生依然保持着一颗年轻的、积极的、乐观的心;尤其是在2007年得知自己患顽疾之后,先生依然笔耕不辍,每天坚持翻译作品,并于2014年获得国际译联北极光文学翻译大奖,令人激动、令人感动、令人感慨。先生说“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衷心地向许先生致敬!也非常感谢促成并参与此次节目录制的外语界、翻译界的同仁和朋友!

       陈东成(深圳大学副教授):我看许老看出了他人生的真善美。情感从内心深处自然流出即谓真,“文化驿马”虽老犹奋蹄即谓善,佳作令人悦目悦耳悦心即谓美。

       陈晓达(新疆师范大学教师):我看到了一位耕耘译坛几十载、学贯古今中外的翻译大家,也同时看到了一位感情真挚、可敬可爱的老爷爷,祝愿这位“诗译英法唯一人”日月昌明、松鹤长春。

       党争胜(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这个节目让让我们认识了一位翻译大家,一位用一生精力执着地翻译中国和推动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向世界的学者。相信节目的播出对学界学习和研究许先生自成一家的翻译理论和文学艺术性极高的翻译作品具有更大的推动力。

       刁  洪(重庆工商大学):先不说质,光是量方面后来人可能就很难超越了吧,翻译上百本诗歌小说,研究许老的学者大咖们要读完他的所有译作恐怕都要很多年。

       董广才(辽宁省翻译学会会长、辽宁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许渊冲是与历史共进的[也是新中国汉译外的历史见证人],是我们时代的深刻印记和耀眼符号!其历史性的贡献和矢志不渝的坚守无论如何赞美都不为过!

       董明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编辑部主任):因《再别康桥》,我们遇见徐志摩和林徽因。一首《别丢掉》,我们遇见许渊冲和他的翻译人生,《朗读者》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近大师,走近诗歌、戏剧翻译,对文学和翻译改造社会的力量重新加以审视,它曾经影响了几代人,相信还会启蒙无数新知!

       范  莉(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先生狂,且狂而不妄。有了先生节目相伴,我们才有文化盛宴可以欣赏。

       范  敏(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作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与国际译联杰出文学翻译奖获得者,许渊冲先生高度的文化自信与高超的翻译能力永远是中青年学者和翻译者学习的榜样!在当前文化崛起的环境下,许先生的翻译理论与翻译作品对建构融通中外的对外话语体系,助力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冯全功(浙江大学教师):一位老人老泪纵横何等纯真,何等动人。

郭明辉(哈尔滨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贺许先生现身《朗读者》,特拟作小诗一首:

先生译届北极星,

诗译英法誉满京。

笔耕三美童心启,

早无风雨晚无晴。

央视高声朗读者,

推动译法大道行。

欣见后辈人才济,

余音绕梁尤未停。

何芳(北京联合大学外语部副主任):许老以令人高山仰止的才气与才情为中国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感谢大同大学成立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为宣传和研究许老的翻译作品,提升翻译工作的魅力和地位,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做了一件大好事!

胡壮麟(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祝贺节目成功播送!

霍跃红(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文学翻译是有情人才能做的有情事,这是我看了第一期《朗读者》最深的感受。无论是96岁高龄的许渊冲老先生谈起往事时的哽咽,还是诸位朗读者的声情并茂,都让人感到翻译是打动人的事业,优秀的译者首先能打动自己,然后能打动读者。只有有情人才能做这有情怀的事!翻译其实是一个使人健康长寿的事业。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里穿梭,锻炼了大脑,活跃了思维,再加上丰富的情感。这是健康长寿的原因吧。

贾洪伟(首都师大副教授、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许先生是第一个以英法两种外语与汉语之间的双向互动实践为基础,以诗歌、戏剧、小说的文学题材角度,参酌此前佛经科学翻译的经验教训,从哲学高度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中国翻译理论,将儒、释、道的精义融于一体,从本体论、认识论、目的论和方法论高度,提出具有中华话语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尽管以前有人从不同侧面有过探究,包括宋代佛经译论,以及清末的科学译论,但从本体论,认识论,目的论和方法论角度,能够将儒释道各派精神融为一体,并系统地总结中国翻译理论,建构中国翻译话语,许先生是第一人。就译作影响来说,到目前为止没有几个人能用一首诗译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事件,许先生凭借一首《江雪》英译,影响了反对派意愿,最终通过了医疗法案,受到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诚挚感谢,此可谓是中国诗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最后,许渊冲先生的翻译思想是实践与理论古今中外一脉相承的,如德国的施莱尔马赫之让文本走向读者。

焦鹏帅(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遇见是一切的开始,想到了自己,于是有了天赐宝溪遇仙指,点度愚顽向译坛。

金静(西南民族大学教师):

诗译英法不老松,

期颐之年译莎翁。

今上央视抒豪情,

为霞满天夕阳红。

金胜昔(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生):《朗读者》许老先生压轴登场,观后,自豪与感动油然而生。老先生已入译坛七十余载,学贯中西,春诵夏弦,著作等身,桃李满天。究其缘由,主要应归于一个“情”字。译徽因,追同学,虽败尤美,情之真也;翻《诗经》,译《莎翁》,笔耕不辍,情之贵也;上穷译理,下达实践,情之高也;淡薄名利,诲人不倦,情之纯也;岁至上寿,日译千文,情之切也。而今窗外喧嚣,对于翻译与教学,吾辈又用情几许?情在何处呢?

赖文斌(上饶师范学院副教授):译界有许翁,著译不老松。译论似深渊,译诗当其冲。虽过耋耄年,仍是《朗读者》,吾辈须努力,更学“美”“化”“之”。

李明秋(大连海洋大学教授):许先生96岁高龄仍每天笔耕不辍至凌晨翻译莎翁集,亦欲期颐之年译完莎翁几十部巨著!翻译大家,可敬可佩!似乎时间忘记了许老,每天都以快乐的心情耕耘着“音美、形美、意美”之道!非常敬仰许老率真、豁达、敬业、孜孜以求的精神!愿许老:怡然自得满果香,康健畅达传九洲!

李淑敏(浙江大学教师):许先生的真性情比他的诗更感人,当老人提及那段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情缘,声音哽咽,眼圈泛红的刹那,我也禁不住留下了眼泪。爱,可以如此纯粹。

李伟荣(湖南大学教授):喜欢许老的真性情。也许是赤子之心使然。你看那些孩子们是想睡就能睡的,而不想睡的时候就不用睡。我估计许老就到了这个境界。再加上他现在既不需要考核也不需要通过翻译来为自己增加声誉,完全到了不逾矩的境界了。

李欣(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先生96岁高龄,谈笑风生,才思敏捷,情感充沛,乐享每一天!医生(映射许老曾患病——编者)不必再研制抗癌药物,才情、追求、达观就是追逐一切癌疾的奇迹。

李英军(新疆师范大学副教授):许老乃至情至性至真之人。耄耋之年却常存年少情怀,一首七十余年前的清新小诗,竟引浊泪潸然而下。若不亲眼所见,实实令人难信。谈起当年的puppy love,如小儿般纯真无邪。常听说有老树开新花,许老却是花鲜树犹新。许老对翻译事业的热爱与勤奋更是令我辈汗颜。我等常“偷得浮生半日闲”,许老却是“偷得浮生半夜忙”,君不见清华园一小楼皓首常对明月(北京可能没有明月了),一个崭新的莎翁又破茧而出。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壮哉,许老!有感而发,再添点文字。

京华翻译人家,

才气纵横华夏,

扬颈奋蹄骏马。

夕阳正佳,

许老犹绽芳华。

许老长寿!

李玉良(青岛科技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任):作为翻译家,许渊冲是伟大的。他的伟大在于他对翻译60载始终如一的宗教般的热情。许先生的成功在于他如痴如狂的翻译热情,他的魅力在于此,要理解他在于此,要学习他在于此,要成为他更在于此。许先生是彦琮八备的当代注释。美兮壮哉,许先生!

李正栓(河北省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会会长、博士生导师):翻译的盛事,外语的光荣。

廖正刚(吉林大学教授):许渊冲先生不愧为我国翻译界的泰山北斗,能够博古通今地把英汉,汉英,法汉,汉法翻译做得炉火存青,他的翻译境界已达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高度。

刘凤桥(北京自由译者):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创造美、发现美!生命并不是你过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你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以许老的话为导引,做好翻译工作,特向许老致敬!人生楷模。

刘迎春(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在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过程中,翻译已然成为对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典籍翻译作为对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重要性日渐凸显。2017年2月18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对于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必将发挥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中国译界泰斗、北京大学许渊冲教授作为《朗读者》首期嘉宾,做客中央电视台,这是我国翻译界的光荣。聆听许渊冲教授的翻译人生、译事乐趣,译界后生倍受鼓舞,同时也感到我国典籍翻译事业前途光明,但任重道远。如今,中国已经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对外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国家形象,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译界同仁责无旁贷。翻译新锐应该向前辈学习,苦练翻译内功,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尽绵薄之力。

刘云秋(哈尔滨理工大学副教授):从听说1月8日许先生参与录制《朗读者》节目开始,就一直等着央视的正式播放。可是没想到的是年逾九旬的老人不仅学识渊博,纵古论今,横贯中西,而且还是一个如此热爱生活的性情中人!从中国文化走出去,到翻译家走进央视,我们看到了外语人的春天。从央视的《诗词大赛》,到《朗读者》节目,相信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热爱读书的。向许先生致敬学习!向前辈们致敬学习啊!

吕世生(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翻译首次成为央视关注话题,外语界欠先生一大笔奖金。

马彦峰(甘肃政法学院副教授):许老先生孜孜不倦一生,笔耕翻译良田,风清气正,是良师,是益友,是学界的楷模与典范。许先生酷爱翻译,为此而“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故“望长城内外,唯许先生;大河上下,唯许先生;数风流人物,还看许先生!”

毛浩然(华侨大学博士生导师):许老96岁还是很有计划,而且订的计划还是小目标:到100岁再翻20多部莎士比亚作品,方式仍然是沿用了几十年的向晚上偷时间,简称熬夜。

孟江虹(大同大学副教授):去年在香山假日书院初见许老,惊叹于96岁高龄的先生思维竟如此睿智!他的治学精神令人震撼。再见许老,是在《朗读者》上,心中满满的感动。岁月丝毫没有削减先生对生活的激情!忆及往事,动情落泪,终于明白许老的译文为何如此动人心魄!只有心存唯美唯真才使译文犹如若隐若现的画面。对许老的感动还在于他对生命的乐观!即使得了癌症被告知只有7年的生命,也丝毫没动摇他对生活的认真,他惜时如命,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极大限度地挖掘作品的美,将更多的作品呈现给全世界。

牛 军(南开大学博士生):

燕园常青一株藤,

译经译典译人生。

三美绝唱韵几许,

栉风沐雨惟赤诚。

潘琳琳(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日子本身没有情绪,是过日子的人给岁月施以色彩。许渊冲先生以超常的勇气和心意,智慧和耐力在世界译坛上默默耕耘。他的满腹才学,他的赤诚深情使得他的人生平凡时也流光溢彩,黯淡处也生出光辉。他用自己的译作将平庸从平庸中剥离,将真挚从真挚中显现。一位近百岁的老人,正用他手中的笔译出心中和身畔,广大的山峦。

潘卫民(上海电力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有人以为莎士比亚是自己走到中国来的,同样也认为汤显祖自己穿着长衫走到英文世界,这种误解造成中国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缺乏支持与动力。此次许老让全国人民知道了翻译行业的重要性,唤起社会关注,争得社会支持,赢得社会地位,以便形成马太效应,更好地为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服务。

庞 明(天津外国语大学硕士生):看完许老的节目,感触颇深,收获良多。许老乃真善人、真学者、真性情。许老翻译成就前一定无古人,后不一定由来者。

彭利元(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许老把这种真性情展现给全国人民,说不定也是他的一种新体验,值得他和全国观众记住!生活就是看我们记住了多少日子,这是许老刚刚说的。央视的节目越看越有看头了。

彭佩兰(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才华横溢,几十年如一日地执着于坚持,令人敬佩不已。在与大家分享的过程中,情感真挚,心胸坦荡,孜孜不倦于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心无旁骛,着实让人感动。

彭 萍(北京外国语大学专用英语学院副院长):近来译界不少人在讨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以及谁来译的问题。有人认为中国文化不应该通过翻译走出去,而应该有其他的手段,或者干脆坐等中国强大,届时外国人自然主动了解中国;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学和文化走出去中的翻译应该由外国人来承担。实际上,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的一种手段,中国的学者和译者对此应该有使命感,同时应该充满自信,而非妄自菲薄,自轻自贱;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的译者完全可以胜任。所有这一切,几十年来坚持翻译的许渊冲先生就是最好的佐证!正是因为他的执着,他的自信,他对翻译的兴趣,世界上很多读者了解了中国的诗歌,甚至爱上了中国的诗歌,由此爱上了中国的文学和文化!许先生的翻译成就也得到了国际认可,成为荣获国际译联“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首位亚洲翻译家!多少年秋去春来,多少次“一名而立,旬月踟蹰”,在当今这样一个浮躁的世界,许先生是我们译界的榜样!向许先生致敬!愿许先生健康长寿!

覃江华(华中农业大学MTI研究中心副主任):去年,为写一篇许渊冲先生翻译观相关的文章,系统重读了许先生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翻译理论著作,收获满满。许渊冲先生不仅翻译实践成果独步中外,而且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建立起了系统、庞大、独树一帜的翻译理论体系,为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国译论在全球多元体系中争取了话语权。我们亟需对许先生的译学贡献加以系统梳理、总结和评价,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其学术精神。许渊冲先生做客《朗读者》是近年来翻译界、外语界的一件大事,不仅刷爆朋友圈,更为重要的是吸引了社会各界对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乃至整个翻译事业的广泛关注。意义非凡!

曲英梅(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许渊冲先生的名字是学界熟知的,经常和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先生的诗文翻译,其才华令我辈高山仰止。昨天晚上的朗读者是许先生和读者一次不同的相遇!朗读者让大家看到了许先生率真可爱的一面,当谈到几十年前翻译林徽因的《别丢掉》时,九十六岁高龄的先生依然热泪盈眶,那一刻着实被震撼了!忽然明白为什么先生的作品如此打动人心,那绝对不仅是文字的转换,而是译者一次次把自己带进作者的内心,去体验和经历了他/她的真情,再把它们带给读者。翻译,本身就是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而先生必定经历了很多这样的过程,才给读者带来那么多至真至美的作品,东西文化才能在他的笔下相遇相知。反思吾辈众多做翻译的老师同学,电子设备、翻译软件,各种资源应有仅有,唯缺少先生对翻译、对原著的执着之爱与激情。

任芝芹(菏泽学院教师):看到许先生他老人家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上场的那一刻,我以为我会很开心,却不知道我竟然泪流满面!我何以会动情落泪?唯有真情才能打动人!打动我的是老人家满怀着的纯纯的赤子之心,拳拳的家国情怀!能翻译诗的人,他自己首先就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情诗才绝不亚于原作者!他提倡翻译竞赛论,他的译诗已经超过了原诗的水平!他提倡三美翻译理论,他把一首首诗里的大美写进了生命!在他的眼里,这个世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那么珍贵,珍贵到都不肯多睡一会……。

邵军航(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对于许老的成就,再多的溢美之词都显得苍白无力,浓缩如下四句诗吧

三美兼具极光照,

大雅润泽汉魂存;

译界泰斗人中瑞,

汉诗西介惟一人。


孙继成(山东理工大学教师):2006年秋,我们有幸就北京大学英语语言学科史访谈过许渊冲先生,今天在央视《朗读者》栏目上再次看到许先生的访谈,心里很是感慨:转眼十年,许老依然那么率真可爱,甚幸。看到荧屏上的许老动情地谈及自己的翻译追求,我们后辈译者莫不感到亲切和振奋。重读当年的访谈稿,我不得不感慨许老当年的孤独求“拜”的气魄和心胸,也再次感谢许老对我们访谈的坦诚与真诚。回顾许老的求学之路,治学之方,我们依然感受到许老坚持自己的译念之魅力,敢于真正学术批评的不凡魄力,甘于直面自己的过人勇气。在学术泡沫泛起的当下学界,许老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孤独求“拜”,不轻易否定自己的译作,不轻易放弃自己的译见。面对译界的批评浪潮,在“千古罪人”的疾风暴雨中,许老依然保持着“千古一人”的昂首傲立!如果没有对翻译的纯粹热爱,如果没有对自己的高度自信,一般人很难能够做到译作不断。孤独,使许老成了孤独的享受者;坚守,使许老成了译界的引领者。诚如许老所言,微观上的瑕疵掩不住宏观上的忠实,而微观上的精致抵不消宏观上的失节。译作要达意,传情,有意味;做人要达己,传道,有真情。译作如此,人生亦如此。后辈译者,吾爱吾译,吾尤爱许师!

孙 艳(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师):思想的阵痛,来自灵魂的空洞。精神的苦楚,源自自我的缺失。自我的否定,理性人文的匮乏。许老对人文的热爱,似一股清流,流淌出诗意化的文典流。对翻译的乐趣,给人“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外云卷云舒。”对诗词歌赋的真情流露,“感时花溅泪。”许老的远离尘嚣,腹有诗书,抚琴弄音,抒情感怀,让流连于充当物欲全职奴仆的世人,暂且卸下面具,携手倘佯于文学的海洋,成为灵魂的玩伴。从老先生身上看到了专注、乐趣、充沛的情感、热情、豁达、执行力强和勤奋工作的美德。【还记得去年在交大徐汇校区的读诗会,当时也是为之一振,在高度商业化的上海,谈诗词歌赋实在是太奢侈。昨晚看许老先生的朗读会,彻夜未眠,很多朋友也是备受震撼,央视这两次节目诗词大会和朗读会真的做得很棒。】

万 涛(南昌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许先生的话语里还能听出南昌口音。96岁的老人还能说到动情处潸然泪下,可见是个内心丰富、情感丰沛、真挚率性之人。可敬、可感、可亲、可爱!

王海萍(山东财经大学教师):看了朗读者,被最后上场的许老深深震撼。他译作等身、荣誉加身,96岁高龄尚能每天向夜晚偷些时光,完成莎翁作品的翻译,实在令吾辈汗颜!而且,这位老人如此可爱、情感如此纯粹,谈到多年前的旧事依然热泪盈眶;谈到翻译,满面春风,难言兴奋之情。这也是许老之所以成为翻译大家的秘诀吧?做好文学翻译,先做一个有情之人。

王和平(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副主编):

许身译坛七十年,

渊学丰著中西贯。

冲天豪气情至真,

吾辈楷模与典范。

本来是这样藏头的“许渊冲牛!”,但感觉对先生不恭,就改了。临时意起,献丑了!

许身译坛七十年,

渊学丰著中西贯。

冲天豪气情至真,

牛马精神是典范。

王 岚(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朗读者》第一期“遇见”一群有故事的人。 有故事的人读有内涵的文章。

王祥兵(国防科技大学教师):一直非常敬佩许老,敬佩他的勤劳、敬业、开拓、率真、求真求美的精神。17年前在南京读研时在南京大学听了他的讲座,之后他洪亮如钟的声音和气魄一直萦绕于心,鼓舞我在工作中求真求美。今天看到央视节目中的许老96岁依然精神矍铄,声如洪钟,甚感欣慰。许老是国宝,更是我们翻译人的骄傲。

王彦龙(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在《朗读者》看到许先生和夫人照君女士。先生在台上和主持人谈中西翻译,台下夫人面带微笑看着先生,眼里饱含深情,记忆在那一刻又回北京。我有机会聆听先生讲课,得以和许先生夫人交流。许先生每天孜孜不倦工作到凌晨两三点,他和莎士比亚隔着时空对话,翻译是他毕生的乐趣。也正如先生所言,他是偷了夜色里的时光,晨夕不休地沉浸在翻译的美妙世界里。生命的长度确实不是度过了多少日子,而是有多少往昔可以被铭记!祝福先生早日译完莎士比亚全集! 

王泽阳(川北医学院教师):狂人自有豪气,“三美”“竞赛”论,化不可能成现实,乐趣无穷。狂人自成大义,首现《朗读者》,让隐身人为世知,功德无量。

王治国(天津工业大学副教授):翻译时代,这样的节目再多也朗读不够!

位威锋(新疆师范大学):

谁说逝水了无痕?

光阴如水,

纵横满布皱纹的面颊,

洗去世间铅华,

留下的真纯,

世间莫能与之争美。

 

谁说风月真无情?

风月如燕,

飞舞过沧桑的心田,

拂去了多少缱绻,

是真名士心自通透。

 

谁说往事只能回味?

往昔如酒,

酝酿了多少璀璨的繁华,

翻译的甘澧,

足以填满文艺的半亩方塘。

徐 珺(对外经贸大学博士生导师):向许渊冲前辈致敬!向德高望重的前辈们致敬!

       许景城 (威尔士班戈大学在读博士生,英美文学批评与翻译学方向):


Hope

for Prof. Xu Yuanchong

        -- By Xu Jingcheng (许景城)


Amazed by news about you for which we’ve waited,

our minds’re filled with spirits of texts you translated. 


Readers come excited and moved by your glory,

in tacit attempts to decode your toil, tears, sweat


that crack, break and melt hard rocks between East and West,

that turn cryptic tunes into nice melodies blessed.


Frost beats you by no means, affects not in the least,

but frosty morns do touch you for Beauty and Truth.


Northern lights are shining, enriched by your colours

deciphered into a thousand-year-old spectrum. 


Rain, gentle rain, nothing but the Spring rain you bring

awakes the seed that’s slept in our hearts for thousand


years and starts to sprout and smile with your warm prayer

at the obscure world. With you, we will all be there!


Written in Bangor University, Wales, UK

2017-02-18

诗人自注:此诗为观看许渊冲教授做客《朗读者》之后有感而作的一首英文诗(采用目前西方诗歌界比较流行的诗体写就),致敬许老。许老的精神着实令人佩服:他不信Robert Frost之语(“诗者,译之所失也”),不碍于Frost之寒,几度风雨,几番春秋,夜以继日,通过翻译,为吾辈构建了中西和谐交融的世界。北极光(Northern Lights 或Aurora Borealis,诗中语义双关和前面的“Frost”一词一样)因他学贯中西,融汇古今的学识色彩而显得更加绚丽绽放、丰富多彩,共同谱写出了人类文明上下几千年的色彩谱系。感受他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其言感人肺腑,其爱如绵绵春雨,唤醒了我们心中沉睡了千年、积聚了千年能量的集体无意识的种子。让吾辈在许老的引领和温暖的祝愿下笑对前方的世界,去体悟与创造辉煌。我们的中国梦终究会成功。我的好友来自韩国的历史宗教学博士生Euidon Donny Joo在我跟他说了许老的丰功伟绩后,并且也喜欢我的诗,提出将我的英文诗翻译成韩文,并且亲自朗诵了韩文译本,致敬许渊冲教授。

韩文译本(Korean Translation):


소망

 (许渊冲) 허연충 교수님께 드림

 (许景城) 허경성 지음

 (朱義暾) 한국어 번역 주의돈


우리가 기다려 왔던 당신의 소식에 경탄하며

우리마음 당신이 번역한 글들의 영혼으로 충만합니다


독자들은 당신의 영광에 흥분과 감동을 느끼면서

잠잠히 당신의 수고와 눈물과 땀을 읽어냅니다


동쪽과 서쪽 사이의 굳은 바위는 깨어지고

난해한 선율들은 즐거운 천상의 곡조로 바뀝니다


차디찬 프로스트(Frost)는 결코 당신을 이기지 못하지만

혹한의 아침은 당신으로부터 미(美)와 진리를 이끌어냅니다


북방의 오로라는 당신이 주는 색깔로 빛나며

마침내 천년의 분광(分光)으로 아름다운 결정을 맺습니다


당신이 가져다 주는 부드럽고 온화한 봄비는

천년을 우리 마음에 잠자던 씨앗을 깨웁니다


당신의 기도로 어두운 세상에 새싹이 자라납니다

거기서 우리 모두는 당신과 함께 있을것입니다!


영국 웨일스 뱅거 대학교에서 지음

2017-02-18

译语:Thanks Prof. Xu Yuanchong for your great efforts to make a better world for us.


颜海峰(山东政法学院教师):有了许渊冲,翻译才上了央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许先生这样的译者把"蹊"铺成了路。

闫怡恂(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和董卿同感的是,之前对许渊冲先生是尊敬和仰慕,现在多了喜爱,还有亲密。许老一生对翻译的热爱,足以让每个外语学子动容;他对生活的热情,足以让众多平凡人感慨。若这一生选择一件事情来相伴,翻译是终不负我的一项事业;自得其乐、乐此不疲的心态又何尝不是每一个外语学者、翻译家的内心写照!有了前辈指引,纵然在繁华闹市也可有大隐隐于市之美妙。许老让我们再一次有诗与远方的坚持,再一次有热爱生活的守望;《朗读者》也让我们再一次重温经典,再一次对话心灵。

杨俊峰(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作为第一期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我很喜欢,但最喜欢的还是有关许渊冲老先生的那个不到20分钟的片段。我对老先生的敬佩是他对翻译的执着,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有一颗永恒的心(His heart will go on)。他对情感的追逐,对文化的领悟,对语言的理解,对翻译理论的贡献,都在告诉我们:许老的翻译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发现。通过翻译,他超越了简单的情感,超越的中国的文化,超越了自己的母语。他对翻译的执着和热爱,为当今从事文学翻译的我们树立了榜样。祝许渊冲老先生健康长寿!也祝《朗读者》越办越好。

叶丽贤(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这些年重读许先生的译诗,有时会觉得是在读18世纪英国诗人的英雄双韵体。有些诗句的感觉与蒲句诗中的对句颇为相似,我摘录几组,供大家比对,只是想说,能练就许先生这样的英语功底,殊为不易。如果他是生活在18世纪中国(假设那是一个开放的中国)的古典诗词翻译家,他写英语对句的水平会与蒲柏更接近一点,起码能胜过他身旁的一些诗友。

Pope:

The seas shall waste, the skies in smoke decay,

Rocks fall to dust, and mountains melt away;

Xu:

Yellow clouds spread for miles and miles have veiled theday,

The north wind blows down snow and wild geese fly away.

 

Pope:

There stands a rock, from whose impending steep,

Apollo's fane surveys the rolling deep;

Xu:

Upright stands the bamboo amid green mountains steep;

Its tooth like root in broken rock is planted deep.

 

Pope:

That, tinctured as it runs with Lethe's streams,

And wafting vapours from the land of dreams,

Xu:

Our banners undulate along the winding stream,

Without disturbing the riverside birds from their dream.

 

Pope:

From whose dark womb a rattling tempest pours,

Which the cold north congeals to haily showers.

Xu: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Pope:

While curling smokes from village-tops are seen,

And the fleet shades glide o'er the dusky green.

Xu:

From whose house has come the song of jade flute unseen?

It fills the town of Luoyang, spread by wind of spring.

 

于江霞(首都师范大学教师):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先生倾其一生徜徉在翻译的海洋里自得其乐,笑看花开叶落、风卷云舒,在浮华的世界里如一缕清风,把人生演绎成最沁人心脾的诗篇。感慨先生已近期颐,仍志存高远、笔耕不辍,吾等学翻译、教翻译、做翻译的外语人更应将这种精神和情怀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岳彩虹(大同大学教师):许老先生不停地在翻译中遨游,在不断地创造美,在美的世界里“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在享受着翻译的无尽乐趣。许老先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美的音符、博大的文化,同时将世界的美的文字、经典的篇章传送给我们。许老先生是伟大的学者,是真正的译者。让我们向许老先生致敬,愿许老先生继续享受着翻译的乐趣,继续无尽的绽放,引领着我们在译海中寻求无限的真善美。

岳 峰(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激情与狂气,支撑96岁翻译家的译笔。许老基本上把时间都用在翻译上了,这是一种福分,与我而言,做翻译本身是一种奢侈。

云 虹(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院长、自贡市翻译协会副会长):许渊冲先生是中国乃至世界翻译界承上启下的人物,代表的是中国翻译界、外语界,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走上电视,走近百姓,走出中国,此乃中国翻译界之幸,此乃中国外语界之幸!【我在美国的朋友,听说我加入了这个研究会,也找出来读了,所以他的翻译在国外也非常有影响,翻译的角度和着力点和别人不一样】

翟世骏(北京联合大学教师):去年7月,有幸聆听先生娓娓讲述其毕生从事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并与先生夫妇合影。以96岁高龄的老人出现在镜头中,深为先生的旺盛精力、详实的记忆和敏捷的思维与反映所折服。祝愿先生顺利完成他的小目标。

张长颉(中国民航大学副教授):书传中外百余卷,诗译英法第一人。老先生率性如此,坦荡如斯,坦言名字比名片更有名,因为爱情而译诗《别丢掉》,勾起五十年的回忆。人生之目的在于创造美,译文若能超越前人,超越自我,便是成就。却又有他的谦虚,对所译莎剧坚持能出一本是一本,不敢吹牛。有狂狷之气,亦有赤子之心。师生一堂,桃李芬芳。秉承校训中兴业,须人杰。

张晓华(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许先生乃译界才俊,莘学正果。谨研笃学,耕耘墨笔,回首百年熠生辉。引领正统,谦雅文人君士,风仍遒劲。一身正气,行端高厚,尽阅万卷胆气豪。生花妙笔,塑就百味人生。特拟小诗一首以表敬贺:

千言万语无尽处,

情到深时自然浓。

春日展卷论今古,

渊学冲涤学子情。

吾辈稽首敬许老,

中华书典四海传。

张智中(天津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所长):2017年2月18日晚8时,打开电视,期待已久的《朗读者》终于开博。濮存昕、柳传志、张梓琳等,先后开讲,纷纷朗读。最后“遇见”的,是我的忘年之交许渊冲先生。许先生一登场,我的内心就开始沸腾。主持人董卿说得好:一个96岁的老者,朗读林徽因的《别丢掉》,竟然无语凝噎,内心该有多么丰富的感情! 一个96岁的老者,竟然翻译到凌晨三、四点,力争在有生之年,翻译完《莎士比亚全集》,再登翻译的高峰!虽然他已经翻译出版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牡丹亭》,并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活到老译到老,以译养老,以译养生,以译延年,正是许渊冲先生的长寿秘诀。“狂来欲碎玻璃镜,还我青春火样红”。臧克家的诗句,正是许渊冲先生个性的独特写照。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含泪水?——因为我对诗歌翻译和诗歌翻译的杰出大家许渊冲先生,爱得如此深沉!相遇《朗读者》,相遇视翻译为生命的许渊冲先生——当是人生之中,最为美丽的相遇了吧。

赵国月(重庆长江师范学院教师):许老是国内为数不多既做翻译实践,又搞翻译理论,又将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融会贯通的学者之一。他借助《论语》提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翻译理念更是精辟地总结出了翻译万变不离其宗的本质。许老带给大家的财富,不只停留在出版的译作和提出的“翻译三美论”这些具象的和抽象的物质层面,可以说,他现在是翻译学人(不论是实践家还是理论家)的一种精神图腾,一种精神力量。有许老的精神在,中国典籍外译不愁没出路,中国译学发展不愁不辉煌。许老登上《朗读者》节目,希望更多的普通大众能认识翻译,理解翻译,并支持翻译事业和从事翻译事业的人。

郑 静(北京联合大学教师):记得买的第一本英译唐诗就是出自许先生之手,惭愧的是翻过几页就束之高阁了,彼时对诗只是“爱上层楼”般的爱,转眼二十多年过去,在电视上见到许先生,果然是至情至真之人,陶然忘我的境界,如“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钱钟书先生曾说好的翻译是原作的投胎转世,身体换了一个,但精神故我,这个比喻实在绝妙,以不同的面目示人却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发出“原来是他”的领悟,这是翻译非常难以企及的化境,按钱先生理解好译本的作用是消灭自己,把我们向原作过渡,或者是超越了原著而使读者欲罢不能,但不管是那种情况,他们都会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译者的痴心像韶音一般,纵然绝响千年,依然会震动我们的心弦。

周 杰(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贵州省翻译学会会长):去年假日书院许老先生的霸气豪情还让人记忆犹新,昨晚又在朗读者里见到先生笑谈译完莎翁作品的人生小目标。向先生致敬,学会用“偷“来的时间热爱生活,记住人生每一天!




致谢



许老在《朗读者》的镜头不但上了央视新闻,就连一些自媒体(尤指微信公众平台)也发布了许渊冲先生做客《朗读者》的相关信息和视频,如民大外语(董卿节目[朗读者]许渊冲:诗译英法唯一人)、北大外文学堂(译界“狂人”许渊冲做客《朗读者》,常谈文学翻译与人生旅程)、林苑(译界新闻/译界泰斗许渊冲做客《朗读者》)、北极光翻译(北极光翻译奖获得者许渊冲先生做客《朗读者》,畅谈与人生)、语言学午餐会(董卿的《朗读者》走红之后——为什么外语需要朗读)、译匠(许渊冲)、Sarah Talks(用才华撑起的狂)等,还有《浙江24小时——浙江晚报》(《朗读者》许渊冲:96岁的翻译家,丢不掉的往事)、《人民日报》官方微博(96岁翻译家许渊冲:至今每天坚持翻译至凌晨三四点)等。此外,在节目播出前,央视一套、CCTV朗读者微信公众平台、大同大学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网站、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微信公众平台、语言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平台等媒体和自媒体竞相预报相关内容及播出时间。节目播出时,无数个微信群同时播报播出进度,发布相关评议,将对许老个人的关注和热爱,以及对央视《朗读者》这一栏目的感激之情推向了一个个的新高度,才有了外语类节目赶超《星光大道》娱乐节目的奇迹。

最后,仅代表许渊冲先生和照君女士,以及山西大同大学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向关心、关注许先生个人、许先生翻译理论与实践作品、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的同侪与师友,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朗读者》制片人董卿、编导荣毅、编导张迅、编导余婷婷,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与此同时,也希望国内外社会同仁继续关注许渊冲先生的作品,以及大同大学许渊冲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院的学术活动,继续支持我们的工作。


以上内容转自:“语言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


更多资讯请关注《林苑》公众号



欢迎关注《林苑》(Green EcoAcademy)公众号,是非盈利平台,聚集海内外志同道合的人才,志愿致力于与读者分享中英文诗词、翻译、评论、游记、国内外会讯、国内外博士后资讯等内容。所选文章与内容积极向上,雅俗共赏,既可用于英语语言、文学、翻译教课,又可用于相关学术研究。作为新兴媒体运营平台,始终保持‘政治正确性’和为祖国正义发声的高度悟性与责任感,通过自身努力,将学科知识与国运国事紧密挂钩,彰显学科的魅力和生机。大数据时代,我们将更多地“脚踏实地”,希冀建立强大的话语体系,为祖国言说,为中国学术话语言说。欢迎关注林苑公众号。如未关注,请手动添加公众号linyuanbangor,或长按并扫描以下二维码,加以关注。谢谢。

长按二维码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