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治理与反思】非营利组织自愿问责制及其对公信力、声誉、感知质量和捐赠行为的影响

周一帆 治理学术 2019-09-12


类别:非营利组织 


导言

非营利组织的问责问题一直是非营利组织研究尤其志愿失灵研究的重要议题,那么,非营利组织是否存在及如何推行自愿的外部和内部的问责?对此,我们将跟随德国汉堡大学的学者Annika Becker,一起探讨其背后奥秘。论文刚刚发表在非营利组织研究类旗舰期刊NVSQ上。


文献来源Becker, A. (2018).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voluntary nonprofit accountability and effects on public trust, reputation, perceived quality, and donation behavior. Nonprofit &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First Published February 20, 2018:1-22, DOI:10.1177/089976401875620)。


研究背景


非营利组织的利益相关者面临两难困境,因为他们无法轻易观察到组织的行为和提供服务的质量。非营利组织往往提供高度无形的服务,质量难以评估,这会导致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非营利组织的自愿问责制出现了。尽管许多非营利组织实施了一致的问责措施和活动,但从营销和筹资角度对其有效性进行的研究是有限的,对于不同形式的非营利组织自愿问责制如何影响公众态度的见解是有限的,需要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研究框架和研究假设

本文的概念框架结合了三种不同的研究流。第一个研究流探索非营利问责制,特别是自愿问责制,问责制力度的区分在于组织内部还是外部应用。第二个研究流与非营利性营销领域相关。目前,非营利部门的特点是高度的市场导向,大多数组织寻求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创造有利的看法并与他们建立关系,在此背景下,非营利营销人员越来越多地实施自愿问责措施和活动,通过减少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确定性来形成公众对组织的态度。第三个研究流涉及非营利组织的质量管理。服务质量往往难以观察,这导致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高度不确定性。如图1所示。

Figure 1. Conceptual framework.

         

基于以上三个研究流,本文提出了一种概念框架,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上图所示的概念框架区分了外部认证的、内部的、法定最低,以及没有非营利组(自愿的)问责制,这取决于组织对质量和透明度标准的遵守情况。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认为(自愿的)非营利性问责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公众的态度,这取决于问责活动的力度。也就是说,非营利组织问责性活动越强,对公众态度的预期影响就越积极。概念框架相应地测试了对公信力、声誉、感知质量和捐赠行为的四种影响,并提出研究假设。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大多数社区基金会具有强大的政府背景。 CFC名单上的大多数社区基金会是政府所属,有55个,相比之下,名单上只有8个社区基金会是独立的。 除少数例外情况外,所有与政府有关的社区基金会都是在2014年或之后成立的,大约在深圳迈出第一步发起社区基金会倡议的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政府所属的社区基金会实际上是“政府组织的非政府组织”,或者GONGO。 这一特征将中国大部分社区基金会与国外独立慈善机构的基金会区分开来。

公信力

假设1:一个更强的(自愿的)非营利性问责制活动对公信力的积极影响大于较弱的活动。


声誉

假设2:一个更强的(自愿的)非营利性问责制活动对声誉的积极影响大于较弱的活动。


感知质量

假设3:一个更强的(自愿的)非营利性问责制活动对感知质量的积极影响大于较弱的活动。


捐赠行为

假设4:一个更强的(自愿的)非营利性问责制活动对捐赠行为的积极影响大于较弱的活动。


研究方法

为了验证假设,进行了主体实验设计。考虑非营利性实践,设计了四个反映四种不同形式非营利组织(自愿)问责制的条件来评估相应的影响。每个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四个条件之一。


研究者开发了一个名为VisionAID的假设性非营利组织,这一程序确保了所有参与者的平等实验条件。第一种情况,向参与者提供了最强烈的自愿非营利问责形式;第二种是内部自愿非营利性问责制;第三种质量和透明度标准符合法定最低标准;第四种没有非营利性问责。


在线实验于2016年3月与大学的研究实验室合作推出,参加者是大学生,通过电子邮件完成在线实验,最后共有407名参与者。


研究结果

为了测试假说1、2和3,分别进行了三种单向的主体间测试。对于公信力,鉴于外部认证和法定最低公益责任条件之间不存在差异,假设1并未完全得到数据的支持。数据支持假设2和假设3。为了检验假设4,对非参数数据进行了Kruskal-Wallis检验,表明假设4不能得到证实。


研究结论

研究主要揭示了四种非营利组织的(自愿)问责制条件之间的巨大差异。人们通常认为非营利组织的外部认证质量和透明度标准的声誉和质量更高,与只有内部标准的组织相比,认可的组织似乎更受信任。然而,尽管外部认证的非营利组织问责制条件与法定最低条件相比具有较高的平均值,但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因此不能完全支持较高非营利组织自愿性问责制(与法定最低限度相比)的实际影响,谨慎解释。最后,获得认可的组织不会获得比未经认可的捐赠更多的捐赠。这可能源于刺激捐赠行为的事实,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此外,与仅遵循法定最低标准的组织相比,自愿遵守内部问责标准的非营利组织不会加强公众的态度。同时,针对平均分数低于公众态度中的法定最低条件的情况,可能会提出一些倾向,即组织建立“自己”问责标准的潜在不信任。最后,不遵守任何质量和透明度标准的组织在公信力、声誉、感知质量和捐赠行为方面得分较低。因此,这一发现支持了非营利组织早期的观点,认为糟糕的问责制在组织的形象和捐赠下降中有较大的影响。


研究意义和研究局限

首先,与其他研究一致,本研究提供了初步的经验和实验证据,通过实施(自愿)问责活动,非营利组织可以影响公众的态度。但是,在实验环境或假设环境下调查捐赠行为时,受访者往往更加慷慨;此外,尽管在实验环境中使用学生样本是有利的,但应该考虑其他样本以排除导致公众虚假结论的偏差。最后,尽管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措施已经得到了文献的准确和广泛的支持,但未来的研究应特别关注内容有效性方面,特别是对于构念感知质量,对问责标准的态度以及对人道主义的态度援助等等。


研究局限这项研究首次实证分析了两种主要形式的非营利组织自愿性问责制,内部和外部认证问责制。然而,鉴于非营利组织自愿性问责制的诸多方面,例如主动性不同,学者们随后应进行进一步调查。此外,不同国家之间的法律责任规则和条例差异很大,在不同国家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实证调查。最后,这个实验创建了一个虚构的非营利组织,实验的参与者是大学生志愿者,会影响到对于评估真实组织的感知质量。进一步的研究可以研究现有的实际组织和外部认证及其认证系统。





如果您喜欢此文,请转发和分享给朋友们。谢谢!


附参考文献文献附参考文献


Atkinson, L., & Rosenthal, S. (2014). Signaling the green sell: The influence of eco-label source, argument specificity, and product involvement on consumer trust. Journal of Advertising, 43, 33-45.

Boenigk, S. (2014).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innovative nonprofit relationship marke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Marketing, 19, 53-56.


Feng, N. C., Gordon Neely, D. G., & Slatten, L. A. D. (2016). Accountability standards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Do organizations benefit from certification progra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39, 470-479.


Koschate-Fischer, N., & Schandelmeier, S. (2014). A guideline for designing experimental studies in marketing research and a critical discussion of selected problem areas. 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84, 793-826.


Willems, J., Waldner, C. J., Dere, Y. I., Matsuo, Y., & Högy, K. (2017). The role of formal third-party endorsements and informal self-proclaiming signals in nonprofit reputation building.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46, 1092-1105.




近期推送的相关文献:(直接点击链接即可进入该页面)


【治理与反思】中国社区基金会:寻找身份认同?

【文献与探索】当代福利制度中国家与志愿组织关系

【治理与反思】非营利服务社团的慈善捐赠:身份、动机与性别差异

【治理与反思】志愿服务信息的作用:一项实地实验

【治理与反思】中国地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基于绩效的合作


此处也可以下载全文: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23396072_An_Experimental_Study_of_Voluntary_Nonprofit_Accountability_and_Effects_on_Public_Trust_Reputation_Perceived_Quality_and_Donation_Behavior


原文链接阅读原文 点击左下角):

http://journals.sagepub.com/doi/pdf/10.1177/0899764018756200


凤凰网一点资讯:

http://www.yidianzixun.com/channel/m408752


迎您提出与本文内容、主题或翻译有关的各种问题与建议!



迎关注、订阅微信公众号【治理学术】。本公众号是由公共管理与政治学学科的老师和学生志愿者开发的学术和交流平台,重点是治理理论与实践领域的热点问题,我们每日整理、翻译并推荐一篇最新权威英文文献。核心内容分为三大板块:1、治理理论 文献与探索,2、管理实践 治理与反思,3、公共治理 教学与交流。


欢迎推荐或自荐研究成果,来稿请致邮箱:usstgggl@163.com


PS:如何加入微信公众号:


您可以扫描下面的二维码,或者搜索公众号:“治理学术”,或者加原始ID: 
  gh_dd2c06e61722 然后点击加入即可。



PS:如何查看以前推送的精彩文章:


只要点标题下方的“治理学术”,并选择“查看历史消息”即可,精彩就会尽现。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