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崔愷 | 法定设计?公共审美!本土特色……

2017-06-01 城PLUS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城PLUS经授权后转载。


《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作为城市设计法定化的推动者之一,崔愷院士是如何理解城市设计和它的“全面推进”?——以下是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对崔院士的访谈。


新的背景下,城市设计的理性和感性方面应该怎么把控,特别是在行政管理制度上,城市设计法定化的议题广为争论,希望能听听您的体会。



崔愷:我对城市设计关注好多年了,也参与过一些工作,评审过一些项目。从前它不是法定程序,因此对我而言它就是设计工作中的一种环境研究,或是设计评审中维护公共空间的一种城市意识。如果把它变成一个法定内容,迅速地在全国推广,就需要慎重地想一想。


什么人来做是很关键的。城市设计的主持人或者总规划师、总建筑师是不是够水平?城市设计不只是完成一个工作,而是要有精力从开始的研究到整体的设计,再到后面的建设都需要进行持续关注,如果对城市设计没有全面的认识,把它简单理解为城市的面孔,那就是在画,只是追求表面形式,就走偏了。所以法定什么、如何法定,是很有必要去研究的。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心区集群设计


我认为,相比原来,城市设计的综合性是一个突破点。以前一般做法是规划定指标、定边界、定条件,建筑画方案、做工程,还有市政、景观等专项设计,各有自己的体系和管理部门,相互之间缺乏协作。我特别希望在这方面城市设计能够获得某种法定性,提供一种机制,通过一次的城市设计统一保证各分项城市设计的整体协调性,再分头实施。


比如,立体城市的概念我们提了很多年,但实际上在我们的城市中不容易做出来,就是因为城市空间被条块式管理分割,跨界设计很难衔接,建筑之间的跨街天桥很难实现。假如由城市设计先把它设计出来并形成导则,让各个部门都按这个导则来审查工程设计,才能创造有特色的城市立体空间,提高城市公共空间价值和城市整体品质。


南京艺术学院校区更新


城市设计对每一个项目的规定,应该是出于维护城市公共利益的需求。而不应该去规定这建筑做成什么样子,而应该要求提供什么样的公共空间,比如拿出多少面积在底层做城市空间,界面要求开放或者提供公共服务功能等等。


前门H地区改造


我个人理解城市设计最重要的不是城市轮廓线控制得多好,而是在人的视野中对空间质量的认知效果。这确实是需要制定规则去引导,但在这个基础上也要有相当大的弹性,以保证建筑师的创作、公共艺术家的创作和每一个业主多样性的需求。坦率地讲我比较担心一提城市设计的管理就简单地理解为管形式,管色彩,甚至再规定很多的细节。


国家也提出希望以城市设计为工具,改善城镇建设风貌。依靠城市设计是不是能有效提高城市的公共审美?



崔愷:城市设计的目标之一是希望提升城市特色,这就需要针对各个城市不同的空间特质来做,没有唯一的方法,更不能把它导向城市建筑是不是好看这件事。


公共审美的潜台词是老百姓的美学水平,这需要时间培育,不是说一有了城市设计大众审美水平就能提高了。但是如果城市设计关注市民生活、关心城市空间的质量,并让市民来参与实施,就一定会促进公共审美向好的方向发展。比如说公共空间的一些陈设、环境,通过公开的评审来选择设计方案等,这样的公众参与工作会使大家慢慢认识到城市形象不仅仅依赖建筑立面,而是环境的综合美学。


外研社


城市设计的挑战就是不要让自发消失掉,自发才能形成个性。立足本土设计,您觉得怎样利用城市设计去传承和强化城市特色?



崔愷:相对一个建筑的特色来说,一个城市更应该有特色,但是这些特色一定要通过理性地分析引导,一定不能由领导拍脑袋随意来定。


一个城市要想找到特色,就一定要找到自己这个城市原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城市中的历史遗存就是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它、利用它、展示它,这个城市就有特色基因了,就有“魂”了。另外城市应该突出自然特色、气候、环境、地貌、风景都是很重要的资源。城市设计特别需要吸收这些资源,这也是本土设计的立场。


康巴艺术中心


所以现在需要从自以为是到大家以为是,建筑师和规划师都有这个方面的问题。您认为什么可以作为城市设计长期专注的方向?



崔愷:城市公共空间的特色和质量、市民的生活。公共空间可以是广义的,但更多地是指市民生活所接触的那些空间,如城市街道、广场或者步行街等。


还有公共服务设施与空间的关系,比如在广场周边要提供什么样的场所,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服务,书店、咖啡店或是其他场所。



崔愷:对!城市设计确实还需要对公共空间相关的这些经营性的产业形态作出相应的规定,没有开放性的功能支撑,公共空间不能实现。


城市设计学委会现在只是规划体系中的一个学术平台,将来能不能发挥专家的作用,参与到城市设计的审查和引导当中?通过专家指导,让领导们的关注点聚焦在城市的这些公共空间的特色上,聚焦到公共生活是否足够丰富,是否有安全、舒适的感觉,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往那种只关注标志性建筑造型。


德胜尚城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文化综合区城市设计


作为一个和城市设计走得最近的建筑师,从建筑师的角度,您期望这次城市设计的全面推进能给建筑师带来什么?



崔愷:我不太在意到底把城市设计划在哪个专业领域中,是规划师来做还是建筑师来做?做城市设计的人必须是有跨界概念的,他一定懂规划,也懂建筑空间,也还懂公共环境设计,这是很重要的。因此我希望通过这次对城市设计的推动,引导更多的建筑师来关注城市。


在一个设计项目当中,政府给出建筑师的法定要求就是满足规划指标和基本的规范规定,其他方面都要听业主的。但如果有了城市设计的法定内容,建筑师在对城市的善意和创造的公共空间就得到了保障和支持。也就是说你现在完全可以实现这个设想,但以前却不一定能实现。


实际上我们建筑师很喜欢设计城市空间。建筑上部也就是一个造型,就是一个立面,最有意思的是在底层空间,想象到人的使用和参与,是最有设计感和社会性的。所以说如果这一部分有了城市设计的规定性保障,建筑师的工作就可以更加有效地落地了。能得到政府的明确规定比游说业主的个人选择,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更有保障。


北京大兴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


相当于建筑师找到一个插座,插到城市的系统里面去。



崔愷:还有一点就是对参与到城市设计的建筑师来讲,他的专业领域和眼界要更加开放。他既是建筑设计师,某种程度上又是一个组织者,甚至得会设计景观,或者至少能识别出来景观中的意义是什么,也能识别公共艺术对这个空间的影响。他要从自己原来手中的那一点建筑造型,开放到一个城市综合环境的品质范畴,他得学会怎么去识别、怎么去营造、怎么去管理,从工作的角度与其他专业设计相向互动。


安阳殷墟博物馆






作者 | 崔愷


作者简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

 

·  ·  ·



 

感谢阅读/分享

关注“城PLUS”

请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中留言或发邮件至:

cheng+@szcaupd.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