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经济

这里,活力迸发!

乘风而上,运筹帷幄搏风浪;奋进前行,开足马力勇争先。七月的天衢新区生机盎然,在承上启下的年中关键节点,再次审视这片热土,项目建设、红利政策、发展机遇等内生动力层层叠加,一项项招商引资成果在这里迸发活力。今年是天衢新区快速发展、借势突破的关键一年,也是项目攻坚年。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新区坚定不移把项目作为加速跨越赶超的“牛鼻子”,实施“重大项目突破行动计划”,强力推进涵盖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城市建设和社会民生保障4大领域的164个重点项目。全区上下奏响了以项目看发展、以实绩论英雄的奋进乐章。
热火朝天施工忙重点项目齐奏“进行曲”


仲夏时节,天衢新区各大项目施工现场,建设者们正挥汗如雨,操作着大型机械设备,大步推进工程进度。6月28日,在英望科技德州生产基地项目施工一线,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百余名工人正热火朝天地奋战。“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我们二期项目主体建设完成,正在进行室外装修。目前,外墙装修完成50%,室外配套和室内装修即将进行。”项目负责人胡鑫说。集成电路产业是新区的“一号产业链”,形成了包含设计、材料、封装、测试在内的300亿级产业集群,吸引了不少上中下游企业纷纷集聚新区。英望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公司主要从事手机和数码配件的研发、生产和品牌运营,业务涵盖28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5月落户新区后,当年9月实现量产,2021年3月,又将总部迁至新区。去年,我们又追加投资5亿元,上马整机生产项目,分2期建设德州生产基地,今年初,一期正式投产,上半年订单量逐月增长。目前,二期正在火热建设中。”胡鑫介绍,落户3年多,公司实现了从过渡孵化厂房到拥有自己独立的生产基地,从贴片生产到整机生产的转变。工程车辆往返穿梭、厂房内电光闪烁,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不仅是英望科技项目,今年,新区总体推进的16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22亿元,项目个数比2022年增加12%,其中不少推进速度均优于时序进度,有34个项目列入省、市级重点项目:不到半年时间,伯桢生物类器官产业化北方基地项目建成了近3000平方米的医药级GMP类器官实验室和动物实验中心;历时9个月,聚尔盛精密合金不锈钢精线及高端焊接项目从开工到竣工……一批批重点项目在新区“落地生根”,多家企业陆续建设投产,背后离不开政府的靠上服务和积极发力。此前,全区制定了项目“挂图作战”任务清单,明确了节点及推进时限,压茬推进规划、土地、资金、施工等要素,力争项目落地零压力、推进零障碍。同时,形成了重大项目日调度、周通报、月督导、季观摩、半年评比、全年总结督查保障机制,并将重点项目包保到人,同步出台重点项目考核办法,以评促优,树立了狠抓项目、狠抓落实的鲜明导向。此外,组建了重点项目手续办理推进专班,由新区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为项目推进提供全周期、全天候服务。以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园项目为例,作为高端装备产业的“代表作”之一,项目被列为山东省重点项目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我们对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的专业性要求极高,前后建设工期达20个月,预计8月正式投产,而这个过程经历了许多温暖的事。”项目负责人陈飞称,新区成立了项目服务专班,创设“双线并行”审批机制,让土地征收出让手续和项目立项、环评、施工等手续办理同步进行,实现了拿地即开工;此前,采购的一批钢结构原材料无法送达,为确保进度,新区专门开辟“绿色通道”给予协调办理。开弓拉满弦,奋战不停歇。如今的新区,一个个快速推进的重大项目激战正酣,一幅幅干劲“满格”的场面跃然眼前,全区高质量发展的灿烂图景正快速绘制。
发力招引要素共赴“5+1”主导产业


项目从何而来?招引是第一棒。今年以来,天衢新区围绕“招什么”“怎么招”等课题,以最快行动、最强担当、最佳状态,提升招商引资质效,迅速掀起了招大商、招好商的热潮。在项目招引攻坚突破的战场上,聚焦“5+1”主导产业,“一把手”招商成为工作常态。高端绿色环保食品包装智能制造项目是“一把手”招商的亮点成果之一,项目投资方是青岛日之容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大型塑料包装制品企业,其主打产品吸塑包装盒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去年11月,通过专业委托机构,得知该公司在全国优选城市建设华北生产基地后,区投资促进部副部长张勇第一时间赶赴青岛、主动“敲门”,将新区土地、资金等一系列叠加的政策红利“摆”在了对方面前,此后又历经多次对接洽谈。“签约前,与我们形成强势竞争的还有南方发达城市,投资方前来考察后仍未直接‘拍板’,最终,祁小青书记带队前往起了决定性作用。”张勇介绍。今年4月,该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15亿元,分2期建设,建成后可形成年产5万吨高档包装材料的生产规模,预计年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约4000万元。“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土地招拍挂手续,即将进场施工,预计年底竣工投产。”公司总经理殷培所介绍,签约前期,新区领导亲自接洽、协调和督办项目,让他们感受到这里不仅有优惠政策,还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在新区,凡是重大项目、重要客商、重大活动,党政主要领导都会亲自上、亲自谈、亲自推。上半年,围绕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食品制造研发、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5+1”主导产业,新区党政主要领导共开展外出招商33次。同时,主责部门、镇街办党政“一把手”主动出击、带头招商,截至目前,累计外出243次,拜访目标企业214家。立足“一把手”招商,新区不断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对标形成了6类招商模式:聚焦主导产业抓招商、突出重点区域抓招商、发挥国企平台优势抓招商、组建24支招商专班抓招商、借力中介机构抓招商、发挥基金优势抓招商。像发挥国企平台优势,指充分发挥科创园、产业园作用,围绕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孵化和重大企业引入开展招商。目前,全区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各类园区10余个,其标准化车间、孵化器面积达160万平方米,已有69个项目入园发展。“为支持园区发展,我们设立了多支基金助力园区企业发展,目前,正在设立天衢跨境产业投资基金,规模3亿元。”天衢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涛说。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全区新开工过亿元招引项目116个,到位资金106.8亿元。时下,总投资102亿元的汽车零部件项目有望签约,百亿级重大项目即将破题。
创新服务机制项目落地早见效快


营商环境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天衢新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用活用好省市支持新区发展政策,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紧紧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创新审批机制、提高项目落地效率等方面抓突破,创新“快入准营”模式,打造营商环境“金名片”。“在天衢新区职能部门的帮助与支持下,目前,公司生产车间装修已进入尾声。装修进度较企业预期提前了近1个月,这为我们后续的设备购置、安装和调试工作赢得了充足的时间。”6月27日,阳参生物科技(德州)有限公司经理赵传宝直言,天衢新区给项目提供了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四最”服务。阳参生物科技(德州)有限公司是由阳参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在天衢新区设立的独资子公司。公司与潍坊医学院达成校企合作,以成立校企研究院的模式向美妆领域、食品领域、生物医药领域高速迈进。生物医药产业是天衢新区重点培植的主导产业之一。新区坚持创新引领,顶层设计,高端突破,聚焦产业最前沿技术和人才,不断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壮大产业规模。“在项目选址时,公司考虑了省内不少城市,最终被天衢新区高质量服务及产业布局所吸引。”赵传宝说,在项目落地过程中,包括立项、规划、图审、施工许可等,新区相关部门均提前介入,为企业规划相关工作,项目落地后可以说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同样受益天衢新区良好营商环境的还有爱逸(德州)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由爱逸(厦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天衢新区投资设立,并于去年底开启a1德州食品智慧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总投资16.8亿元,以“构筑全新食品产业集群”为目标,采取“核心研发+自有工厂+深度ODM工厂”模式建设特色工业园区。“项目落地后,新区职能部门全流程的服务,让企业感觉很暖心,也让企业做项目很有信心!”爱逸(德州)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绍良说,新区招商部门与职能部门协同配合,根据项目难题繁杂程度,分类施策、精准解决项目申报验收、证照手续办理过程中的困难,保证了项目按节点顺利推进。目前,a1德州食品智慧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正加速推进,部分生产厂房预计7月中旬左右封顶,其余施工计划年底前基本完成,具备生产设备安装条件,整个一期工程项目计划明年6月底前投产。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天衢新区探索构建产业项目“五个一”审批服务体系,形成项目落地审批服务推进闭环;创立产业项目“双线并行”审批机制,实现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竣工即拿证”;建立“一套协调推进机制”,实现项目难题“一车办”。今年以来,全区审批各类产业项目181个,办理审批事项788件,项目落地全流程压缩环节8个、压减材料22项,事项平均节约3-5个工作日,项目进场施工时间提前2-6个月。同时,天衢新区打通与烟台黄渤海新区、临沂沂河新区、菏泽鲁西新区的政务服务通道,实现企业开办、建设项目等3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域通办。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天衢新区正全力以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顶格推进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市场主体得到更多政策扶持,共享政策红利,真正感受到营商环境优化的成果。

来源:德州日报


视频推荐

  你有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