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限电的隐藏风险?如何看券商的业绩预测?涨价的逻辑?知识星球二期内容精选

人神共奋 思想钢印 2022-06-23

以下为“思想钢印”知识星球一、二期的部分内容,


重点栏目包括:每日盘面观察、精选问答、投资理念、行业机会发掘与个股跟踪、成长股投资方法、商业逻辑漫谈,等等


三期已经开始,想加入的直接拉到文末




1/6

#每日盘面观察# 专栏


本节内容选自“思想钢印”星球二期2021/9/29#每日盘面观察# 专栏


限电带来的危与机


限电有演变成黑天鹅事件的倾向,给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三、四季度业绩造成很大的不确定性,严重打击了场内资金的风险偏好。


投资者的逻辑是这样的:虽然限电只是对企业的经营稍有影响,但制造业环环相扣,特别是较长的产业链,某一个无可替代的关键环节,如果之前下游原材料就因为涨价处于紧库存的状态,此时突然产能下降5%,会导致整个产业链的所有环节都下降至少5%。就像整个汽车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全部减产,就因为芯片供应不足的时间过长,汽车芯片抢产能,又殃及消费电子和其他需要芯片的行业。


更不确定的是投资者预期,限电是不是能在短期内解决,煤矿要考虑安全生产,恢复没有那么容易,也许十月份稍微好一点,如果11、12月份又来了呢?接下来三季报一出,卖方的盈利模型要调低,导致今年的一致性业绩预测会下降。   


可能有人说,影响有那么大吗?问题正是没有人知道影响有多大,没有人知道还要影响多久,所以整个风险偏好下来了,市场至少要把之前涨得最好的周期股卖掉。


当然,也不需要悲观,这种一性次的危机,如果市场真的出现最悲观的走势,这次仍然会有大面积误杀,捡货的机会就来了。


……



2/6

#投资理念#栏目


本节内容选自“思想钢印”星球二期2021/4/20#投资理念#栏目


搞清楚你在信息食物链中的位置

 

股价的变化反映的是市场中所有参与者对信息的买卖反应,但每一个人只知道自己掌握的信息,当你知道一条信息时,股价有可能已经被一堆人买上去了,也可能大家都没有开始交易这条信息,关键看你在“信息食物链”中的位置。


信息链就是一个信息从源头开始一层一层的传播,我把它分为四层:

 

1、源头层:信息食物链最顶端的人,包括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行业专家,一些大的研究机构和基金公司会专门派人收集高频数据和底层信息进行综合,还有一些投资机构专门喜欢跑这些信息,也是属于这个层次(不包括内幕信息,这在法律上有严格的定义)

 

这一层因为人数太少,信息基本上不会影响股价,除非是特别重大的信息。

 

2、顶层:源头层的信息开始向下扩散的范围主要是一些研究机构的分析师,大的投资公司基金经理,以及专门做事件策略的基金经理。

 

这个层次就开始对股价产生影响了,通常是股价以一浪比一浪高的方式走出底部。当然,一些需要反复求证的信息,对股价的推动就没那么大。

 

3、小范围扩散层:前两层的扩散路径都是一对一的,相对范围有限。从这一层开始,扩散基本上就是靠文本、小群,股价会受到强烈的影响,有时甚至连续涨停,一步到位。

 

星球的同学当中肯定有一些人是处于这个层次的,第一时间要判断是不是已经涨到位了,主要判断依据是当前股价对利好的反应程度。

 

4、半公开信息层:再往后就是半公开信息,即在雪球上有大量讨论但未有官方证实。

 

大部分信息都是这层次的,可以肯定,在大部分情况下,股价已经反应到位了,你不可能从这个消息的第一层理解上赚到钱。


总结下来,一小部分人在一小部分时候处于信息食物链的第三个层次,可以靠追涨赚点信息差的风险收益,大部分人处于信息食物链的第四个层次,要靠对信息进行深层处理才能赚钱。

 

当然,在熊市和主跌浪中,对利好的反应是迟钝的,有时候,等你看到时,股价才开始反应,最先知道消息的人反而有可能被套。

  

写这篇内容,是因为很多同学有个误解,认为自己赚不到钱是不知道某些信息,但实际上,大部分机构也无法把“信息差”作为稳定的盈利模式,只有“认知差”才是稳定的盈利模式。



3/6

#财报分析# 栏目


本节内容选自“思想钢印”星球二期2021/8/27#财报分析# 栏目


分众传媒

 

公司 2021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58.9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252.23%。其中 Q2收入同比增长 39.7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95.04%。

 

因为公司一季报就给出了中报指引,增速虽高,市场并没意外。实际上,具体的经营数据,比预期的还要优秀,梯媒的收入大涨,成本下降 4.51%,点位数量同比增加 5.52%,单屏成本下降约 10%。

 

这组经营数据,可以看出分众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也是竞争对手为了上市,放弃价格战,竞争对手变成上市公司后,就算有价格战也不容易恶化,分众的确定性是大大增加了。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更改回购股份用途,将 2.36 亿股公司股份注销,占公司总股本的 1.66%;同时宣布中期高分红。如果是成熟市场,这是大利好,回馈投资者超预期,但作为一个更欢迎成长股的市场,就有点怪怪的了,回购注销和高分红都是价值股的特点:股份注销而不是股权激励,是否是一种战略收缩?高分红同样也可能代表公司认为市场的机会不太多,与其乱投资,不如分给股东。

 

当然,更可能是公司为了稳定下跌的股价的权宜之计。

 

但是,从经营战略上看,公司之前战略重点的千人千屏的效果广告,强调得不多,反而在沟通中强调,品牌广告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这到底是安抚投资者的话术?还是个人信息安全的敏感时刻的低调?还是说明公司认为效果广告推进有难度,开始放弃?这一点目前还不确定,需要继续跟踪。

 

回到股价的问题上来,目前投资者担心的焦点已经从教培广告消失问题,扩大到经济下行期品牌削减广告预算的担心,还有中概股危机导致互联网广告下降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无法在中报中得到解释,而且中报显示,互联网广告同比增长迅速,加深了市场的担心。当然好的一面是,游戏、理财、国潮等新类目增速比较快,可能填补一部分上述行业的损失。

 

公司预计Q3 实现归母净利润 14.80-16.30 亿元,同比增长 7.32%-18.20%(去年三季度基数比较高),这样前三季就到了43.8~45.3亿,考虑到三季度已过了两个月,这个预测还是靠谱的,那么,如果四季度经济继续低迷的话,可能无法完成目前一致性预测的62亿。

 

当然,除非经济太差,否则今年的差距也不会太大,顶多差个5~10%,也就是EPS在0.38~0.4元。

 

比较难确定的是估值,市场现在是把分众当成周期价值股来看的,不愿给估值,市场的高分红、回购注销的举动,虽然有助于股价启稳,但可能加深市场的价值股的认知。如果是周期性价值股,业绩越好,越难突破20倍的估值上限。

 

之后要跟踪两件事,一是大品牌的广告投入预算是否真的被砍,目前的草根调研还不支持这个判断,二是互联网监管何时结束,只要不结束,市场就永远担惊受怕。

 

当然,从市场风格来看,目前压制估值的是消费白马被市场抛弃和中概股危机,如果这两个风格被扭转,分众会是最受益的标的之一。

 

只是有一个判断要提前跟大家说,如果分众真的变成一个中低增长高确定性的价值股,股池就不再保留了。



4/5

#精选问答#栏目


本节内容选自“思想钢印”星球二期2021/9/23#精选问答#栏目


1、XXX:钢大怎么看东方雨虹,如果按照25倍去估值,明年年底差不多股价55左右,那么持有到明年年底的预期收益就是40%左右。当然我理解短期建材板块收到地产的情绪打压,可能还会下跌,但是此时此刻是不是已经值得去布局?还有我想请问您在买入一只股票的时候,持有一年,预期收益率放在多少?

 

答:在看软件提供的预期收益时,一定要考虑近期的变化对未来业绩的边际影响,因为这是之前给业绩预测的卖方机构所无法预测的。

 

明年18倍的东方雨虹,增速25%,当然很好,但你要算一下,雨虹的下游开发商占比有多少,现在房子还好卖吗?开发商有钱拿地,敢拿地吗?未来的开工竣工速度会下降吗?此外,有多少开发商会陷入债务危机?会给公司带来多少的坏账,影响现金流有多大?盈利质量会不会下降?


再算一算,距离上一次卖方的业绩模型,沥青涨了多少钱,其他材料涨了多少,公司能像开发商转嫁多少成本的上升?


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可以直接用卖方的预测,为什么还要有买方研究员呢?

 

事实上,卖方研究员现在也无法预测,所以他们并不会立即下调盈利预测,这就是你看到的一致预测仍然高高在上。但买方研究员不少可能已经下调了,他们的测算结果对股价下跌的作用是直接的。

 

去年炒确定性,对业绩波动不敏感,但今年炒景气度,所有人都在考虑这个方面,结果就变得很敏感了。


三季报对于房地产产业链是一次压力测试,三季报后就可能会有卖方下调部分公司业绩预测,当然,我不是说雨虹业绩会下降。我只是提醒大家,在行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时,卖方的预测结果通常是滞后的,不能过于依赖。



5/5

#商业逻辑分析#栏目


本节内容选自“思想钢印”星球二期2021/7/9#商业逻辑分析#栏目


关于涨价的思考


按照传统的供需关系,涨价就是供不应求,但很多人没有想过,为什么供不应求的结果就是涨价?从微观层面上说,这个最重要的价格传导机制是如何自发实现的呢?

 

9个苹果10个人分,结果要么有一个人退出,要么有几个人分一个苹果,不可能出现第三种结果。

 

现实商业世界里,供应量小于需求量,且供应量一时难以提升,接下来,就会出现供给方只卖给挑选出的一部分需求方,如果是计划经济,就是分配配额,如果是纯粹的市场经济,挑选的标准就是价格,谁出价高,就给谁。

 

这件事好像看起来很简单,但大家有没有想到,那些买不到东西的人怎么办呢?

 

如果是可选消费,电子产品、汽车,贵一点,需求自然就消失了,很好理解。但如果是生活必需品,或者是工业生产中无可替代的原材料,那么,多出来的需求最终到哪里去了呢?

 

比如说粮食,买不到的人就会饿死了,这怎么行呢?肯定不能有人没米吃,办法就是价格贵到相当一部分人的钱不够了,每天少吃一点,以保证所有人都有米吃。

 

什么时候能实现供需平衡,就看米价贵到什么程度,有人才会减少饭量。如果是过去,整体收入水平不高,可能只要米贵一点,就能保持供需平衡,但到了大家都有钱的时间,米价一定会涨很多,才能让大部分人不饿死。

 

后面这句话听上去有点不合逻辑,但如果是纯粹的市场经济,就是如此。米是低价必需品,再贵也会买,只是少买一点。如果没有政府干预(事实上不可能),它的价格弹性是非常大的。

 

回到股市,现在最缺的东西,PVDF、锂、工业硅、晶圆产能(限电造成的短缺先不管),等等,都是工业生产的必需品,它的价格必须贵到下游落后的产能无利可图退出为止。

 

当然,工业品还有一些不同于消费品的特点,一般企业都有库存,有长协价,如果价格上涨,还可以推迟采购计划,这也是“减少”需求、恢复供需平衡的办法,实际上是把需求推迟了。

 

但是,上面分析的都是理论状态,是人的理性状态,贵了之后,你就少买一点。但实际情况是,米价贵了之后,你反而会多买一点放在家里,以防止以后买不到或者买不起。

 

越涨越要买的心态,投资者应该最熟悉了,这就抵消了“高价格抑制需求”的作用,所以米价越涨,越买不到米,自发的价格机制反而让供需进一步失衡,如果政府不干预,最后就是一部分人饿死,一部分人家里都是米。

 

大宗商品其实是一样的,价格刚刚开始上涨时,一部分需求推后,一部分需求退出,以缓解供需平衡,但如果价格涨得太快,产能短期内无法增长,反而会造成“虚假”的需求,即一部分下游厂商产生“囤货心态”,把未来需求前置,如果是有中间商的标准产品,还会有经销商囤积居奇赚差价。

 

所以,大宗商品涨价过程中,会出现大量虚假需求和需求前置,后期的需求空虚,一旦产能恢复,价格下行趋势确定,需求必然现出原型,就是一轮新的暴跌周期。

 

这就是强周期的来源。

 

之前的“盘面观察”中分析过现在的很多外贸订单可能都是虚假繁荣和需求前置,甚至有可能出现外商违约的问题,也是由海运供需不平衡引起的。国外有那么多需求吗?可能是海运焦虑。因为商品迟迟到不了,一焦虑就会把未来的订单下了,国内好不容易生产出来,但到了交货的时候,外商发现运费已经超过商品价格,可能宁可约违赔首付也不要货了。一旦这种事情发生多了,叠加需求前置的后续需求不足,如果海外复产再超预期,出口下降的可能性很大。

 

在人的非理性面前,价格信号就是一柄双刃利剑,真真假假,眼见未必为实,始终要留一份清醒。


以上五篇均选自本人的知识星球“思想钢印”,已运行了一年半,积累了百万字内容


现在知识星球(第三期)10月4日第三次打开新会员加入,定价788元/年。


如果你感兴趣,可直接长按二维码。


或者点击次条,看更详细的介绍。


(特别提醒,本星球是一个学习群,不推荐个股,也不接受个股咨询




投资需要信仰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