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分享丨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了国有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吗?

陈良银 等 南开管理评论 2023-03-12

作者简介

陈良银,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与财务会计;

黄俊(通讯作者),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会计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问题;

陈信元,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会计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公司治理、资本市场会计与财务问题。


研究缘起

国有企业的薪酬激励是重要的学术研究话题,而且也受到实务界的广泛关注。一直以来,在国有企业中,原有国有经济和行政命令配置资源的体制对国有企业收入分配产生重要影响,国有企业的工资机制更多地呈现出“半市场化”的状态,更倾向于采取“一刀切”的行政级别工资制,这样的薪酬体制一直备受诟病。于此同时,内生于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政府的行政干预,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受到管制,一般规定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工资不能超过员工平均工资的12倍(陈冬华等,2005)。我国政府在2009年和2014年分别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与《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这两次颁布实施的“限薪令”进一步限制了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但是基于行政手段的高管“限薪令”反而引发了普遍的在职消费和高管腐败问题(陈冬华等,2005;陈信元等,2009)。如何优化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激励从而提高国企业绩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也是国企改革的重点。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新时期重要的国企改革政策,是否能够通过引入非国有股东从而改善国有企业的内部薪酬结构是一个有趣的研究课题。因此,本文通过手工搜集上市国有企业前十大股东性质和非国有股东派遣董事的相关数据,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量化,来考察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影响国有企业的内部薪酬差距,并进一步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影响国有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作用机制,以及混改所带来的内部薪酬差距变化如何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作用。


理论渊源

股权结构反映了微观企业中的产权安排,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决定因素,并最终影响着企业的经营行为(Shleifer和Vishny,1997;Alchain,1965)。在国有企业中,内生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政府干预与国有股权相伴而生的社会性负担使得国企难以自主经营,往往偏离了经济目标的实现(Laffont和Tirole,1993;Shleifer和Vishny,1994)。同时,在公司治理层面,所有者缺位形成的“廉价投票权”导致国有企业没有受到合理有效的监督(Harris和Raviv,1989;张维迎,2015)。在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张维迎等(1995)主张采用产权变革的方式对国有企业实施完全民营化,而林毅夫和李周(1997)则提出了剥离政策性负担的市场竞争理论。有别于以上两种改革思路,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实质是打破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体质障碍,通过引入非国有股东来实现股权的交叉融合。在混改进一步深化的进程中,国有股权伴随的政策性负担的减轻(张辉等,2016),会逐渐减弱国有企业对社会目标的追求,更加注重经济目标的实现。而国有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必然会作用于企业的激励机制,通过更好地激励员工从而改善经济绩效。同时,非国有股东的进入也能够带来更加市场化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打破国有企业僵化的薪酬体系,改善国有企业现有的薪酬结构。另外,混改过程中国有股份的降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国有股权的资源禀赋(Megginson等,2014),使得国有企业更加注重劳动力成本管理,削减过高的员工工资,优化薪酬激励体系。基于此,本文分别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和融资约束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对薪酬差距的影响,并且对这两个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


理论贡献

当前关于国有企业混改经济后果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探讨国有企业混改对宏观经济、经营效率、公司治理以及财务决策等的影响。虽然已有文献考察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对高管薪酬的作用(蔡贵龙等,2018),但是这些文献主要是基于高管薪酬契约设计的视角,探讨了混改对高管薪酬激励的影响。企业内部薪酬契约不仅包括绝对薪酬水平还包括薪酬结构。而内部薪酬差距是企业薪酬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文献也指出内部薪酬差距在员工激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Lazear和Rosen,1981)。而且,国有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也是一个实务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因此,混合所有制改革下国有企业内部薪酬差距本身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不同于高管薪酬契约设计,本文基于内部薪酬差距这一新的视角,从企业内部薪酬结构出发探讨企业内部薪酬契约设计,首次提供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与薪酬差距间关系的经验证据,并在已有文献基础上从薪酬差距这一新的角度对混合所有制改革影响国有企业业绩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考察,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通过薪酬差距这一路径对国有企业业绩产生正向影响,丰富和拓展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已有文献。同时,现有文献多从最优契约理论和管理层权力理论探讨内部薪酬差距的成因,而我国作为尚处转轨时期的一个新兴市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天然的产权差异也会影响国有企业内部薪酬差距。本文立足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新的视角,探究混合所有制改革下随着国有企业国有股权的减少及非国有股东参与公司治理,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会如何变化。由此,本文也丰富和完善了企业内部薪酬差距成因的已有国内外文献。


实践启示

本文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促进国有企业薪酬结构市场化具有一定的启示。第一,本文的结果表明,混改过程中的股权融合能够优化国有企业的薪酬结构,改善国有企业业绩表现。因此,国有企业应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放宽准入管制,积极引导非国有资本进入国有企业,进一步促进股权融合,优化股权结构。第二,本文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的混改过程中非国有股东委派董事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前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应仅停留在股权融合这一层面,也要为非国有资本营造更加公平、公开的环境,更多地让非国有股东参与企业决策,提高非国有股东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话语权,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治理作用。第三,本文的研究结果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提高薪酬差距而改善了国有企业业绩。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应当进一步推进企业内部薪酬激励体制的市场化改革,通过引入适度合理的薪酬差距,打破“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促进内部员工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更好地起到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作用,由此提高企业治理结构和经营效率。最后,本文发现混改的作用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这表明,国有企业混改应当分层分类以及因地制宜地进行,充分考虑不同企业之间的特殊性,对于不同行业特征和不同地区的国有企业采取不同措施,进一步鼓励和支持竞争行业、低市场化地区的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由此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绩效,助推地区经济增长。


原文引用

陈良银,黄俊(通讯作者),陈信元.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了国有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吗?[J].南开管理评论,2021,24(5):150-160.


相关阅读

主编寄语丨白长虹——商学教育的反思

新刊丨《南开管理评论》2021年第五期目录

研究分享 | 融资融券与公司财务杠杆

研究分享 | 公司风险投资的分散与过度投资行为——基于行业间相互投资网络的绩效评估

研究分享丨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创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研究分享 | 网络媒体报道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基于投资者异常关注视角的考察

研究分享丨工业物联网发展路径:西门子的平台战略


编辑丨李萱

审核丨刘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