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70期【怎样学习:微阅读】用身体去阅读——我与《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2014-08-09 卓珍珍 成为学习者

加入《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读书成长活动小组,还得从我无意中加入了一个心理群开始。

这是个呱呱心理房间的管理群,里面都是些心师或者准备考心师资格的人,我不是心师,我负责帮忙在呱呱心理房间讲课的心理老师做课宣而得以留下。一天,主管当天值班的不名老师说,为了回馈我们这些义务劳动的管理们,组织一个读书小组活动,读书内容选择(美)克里希那南达(Krishnananda Trobe)和阿曼娜(AmanaTrobe)的《拥抱你的内在小孩》,我出于好奇,报名参加了这个免费读书小组,并买回了书。

最后,不名老师确定了16个人进入小组学习,确定集体读书分享时间在每周6晚上8001030在呱呱语音聊天室。就这样,我怀着好奇与期待开始了小组的读书活动。

第一次活动,我读到我们可以自己决定生活在‘丛林’里,还是‘花园’中”。“在‘丛林’里,我们被生存竞争、成功或失败、形象表现的价值所左右,大家生活在一个以成功、魅力及权力为基础的社会阶层中,而主导这一切的是内在害怕和恐惧的感受。在这样的‘丛林’中,我们要压下害怕的情绪,要强迫使用补偿行为去避开自己的脆弱恐惧,不然就是等着垮下来。”“在‘花园’中,世界应该是这样的: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在这个空间中表达自己。在花园中,不管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状态,都是被接受的。在这个世界中的最高价值是接受本来的面目,大家互相支持去学习爱自己,无须比较,只要尽情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发展自己的天赋就好了。”

书中对“花园”的描写让我非常向往,我与他们分享了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在一次外出与同事们一起照相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站在镜头前会变得很呆板,想想以前的相片也是傻傻的笑得很不自然那种。当觉察到这一点后我告诉自己,“那就呆板吧,这是我的一种状态。”然而那次照出来的相片反而是最自然的。

是的,为什么不允许自己以这种状态存在呢?“在花园中,不管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状态,都是被接受的。

在读到“为了极力掩饰所有的恐惧,我形成了一种生活形态:在学校中用功读书,保持自己总是很忙碌,参加可以挑战自我的冒险活动,还逃避亲密关系。我努力再努力,忙得团团转,成就事业、取悦别人、寻求别人的赞同和肯定,一再避免去感受自己的恐惧和内心的空虚。”“当然,我并没有觉察到,其实这只是一直在重复做着避免恐惧发生的事。我以为生活原本就是这样,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原来生活还有别的选择。只要我被这种需要掩饰恐惧的心态拖住一天,我就无法看穿真相。时,反观了自己的生活形态:工作占据了我所有时间,工作给我带来很多的乐趣,对未知领域工作的挑战带给我一些全新的体验和成功后的满足。不懂得拒绝,很在意别人的评价,在做事情的时候习惯于寻求别人的赞同和肯定。为了这一些,甚至可以委屈自己。而在委屈自己的背后,又会有很多被压抑着的抱怨,这些被压抑着的抱怨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却时时影响着自己的言行。

当我分享这些感受时,很多小组成员都表示自己也有这样的体验,于是,在不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慢慢去觉察,觉察行为背后的恐惧,尝试着把这些恐惧说出来。当我尝试着上麦去表达才发现,很多东西,我们要先拿起来,才可以放下!麦上的分享是拿起来,麦下与读书小组的学员相互交流、提醒、安慰、分享是放下。

随着读书活动的深入,逐渐打开了我的自我认知的大门:

看着《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这本书,一次次浏览着“惊吓”这一节内容,脑海里浮现出无数的过往,是那样的鲜活,然而当我想着如何完成作业时,却抓不住一丝半点,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就如无法顺利完成“羞愧”的作业一样,我无从下笔。也许,这本身就是一种惊吓的状态-——无法思考,无法感受,无法行动,也无法说话。诚如书上所说,惊吓是一个唤醒意识的召唤。要想去了解自己内在的惊吓,就必须回到孩提时内在的纯真、接纳、坦然开放和信任的状态。于是,我学着放松自己,学着去感受内在的、外在的一切,我能回忆许许多多关于惊吓的症状,如困惑、出神、心跳加速(能听到自己的心跳)、满脸通红发烫、胸闷、没有头绪、恐慌等等,却仍然无法理解这所谓的惊吓。

我这才发现,我已经把自己深深地隔离开来了!

当我在麦上读“受到侵犯”这个自然段的时候,才读几句,我就提出不能读了,因为在我的头脑里总是出现那个小时候被侵犯的画面,一件我以为早已经被遗忘的事情。后来换了人上麦读,但换了谁读和别人到底读了什么我都不记得了。因为,我的头脑里忽然有一个念头:当我们自己觉得边界被别人侵犯时,其实是不是因为我们在有意无意间勾引着别人来侵犯我们呢?有些事情,或许是我们内心的渴望在向外散发着某些信息,当别人接受到了我们潜意识的这种信号后,就以我们需要的形式对待我们,但这个对待可能是在我们意识层面所不能接受的,于是我们就感觉到了“被侵犯”。比如有个女同事,总是向我诉说当她一个人出去时,经常有男生向她吹口哨挑逗她,让她觉得自己被侵犯,她很讨厌这种感觉。但当她向我诉说时,我却感觉到她为自己能引起异性的关注这事而自豪。于是我在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细节,我不得不承认,那个年龄(6岁左右)的我是可以分清事情的“好”与“不好”的,并且我是可以拒绝并离开那个环境的,而我却没有。现在回想起来,也许那个时候的我,是渴望依恋与被关注的,而这种“侵犯”,从另一层面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深层次的关注呢,它恰恰满足了当时我内在小孩的需求。

现在,我能深刻的明白:“恐惧也是许多身体疾病的根本原因。”(详情可见64、66、70期的“听听,来自身体的声音”系列文章)

每当我感觉到自己身体不适或亚健康状态时,就会停下来去感受它,闭上眼用感觉去找寻身体内在的感受,而不是用头脑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当我尝试这样做的时候,当我不去思考问题的来源与解决办法而只是全然地信任心的感觉并陪伴她的时候,当我与内在的恐惧呆在一起时,当我去感受那种“被遗弃”的感觉时……,我发现不知什么时候问题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平和与身体的自由。

渐渐地,我真切体会到了恐惧本身并不是问题,而在无觉知状态下被我们内在的恐惧(这时你并不会认为这就是恐惧,也许你还觉得自己是很有道理的)控制下做出的行为才是我们生命中的问题。

“如果不带着觉知过日子,我们大部分的行为和思维将被这个活在恐惧中的意识所驱使。”

读到这里,我似乎看到一个欢快舞蹈的小女孩随着脸上表情的凝重动作渐渐僵化,到后来傻呆呆手足无措地站立在房子中间,并且在不自觉中后退着,从房子的中间退到房间最里面的一个角落,一退再退,无路可退,然后慢慢蹲下身子,坐于地上,慢慢把双手置于膝盖上,慢慢把整张脸埋在双手和膝盖之间,没有哭泣没有抱怨……也不希望被人打扰……

突然,似乎明白,自己在情感方面有很多的退缩行为……以及很多的隐形攻击行为……

“长期上瘾或沉溺于特定行为”,用各种工作和学习充实自己,在廉价的赞美声中获得虚荣的满足,企图通过各种能力的证明来得到别人的认同……

面对、承认、拥抱,拿起了,才能放下。逃避只能让相同的行为一次次地重复、上演。

“要承认自己有那么多的内在的恐惧十分不易,这不符合我对自己形象的要求。”

现在我知道了,恐惧不是用来战胜的,而是需要接纳的。当你一直和它对着干的时候,它永远都是你的敌人,面对敌人可以有两种方式消灭它:把它杀死或把它变成朋友。当然现在我知道这个恐惧原本是来自自己内在的,外界的人或事只是引起自己恐惧的诱因,既然我不可能把自己的内在自己的过去经验或经由这些经验获得的恐惧杀死,那么我就接纳它成为我的朋友,付出我的真诚,学习如何爱自己。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描写自己内在恐惧的一本书,也是第一次用身体去阅读,在自己身体上做功课,捕捉身体上细微的变化,慢慢去体会内在的恐惧、愤怒、不安等,尝试去接受它们,觉察它们对我的生活和行为的影响。这是个很不错的感觉。曾经以为当某些情绪出来后也许会把自己击垮,现在发现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在自己的内在,有太多的防御,这些防御会很好地保护自己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而一些问题的呈现,也是缓慢的释放,以自己能承受的方式呈现,我知道这样的成长会很慢很慢,但没关系,只要是在流动就好。或许在哪一天,这些无数成长的碎片就会整合在一起,那是一个必定会到达的未知。

“拥抱你的内在小孩”,让我们去拥抱自己,接纳那个不完美甚至还带着累累伤痕的自己。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你可以这么做:

----微信订阅成为学习者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转发我们的文章

----登陆成为学习者网站

www.52xx.net www.beingalearner.com

----加入成为学习者练习QQ群176834581

.................................................

成为学习者,是一个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

我们致力于:

朝向成长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

专注学习关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

读行双叙通过实践叙事双重方式

互为背景成就彼此各自精彩绽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