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302期【怎样学习】原来我们吃的部分是果皮,感觉好怪哦

2015-03-29 卓珍珍 成为学习者

图为珍珍老师学生的手工作品:细胞的结构


生1:老师,这题选什么呀?

师:你选什么呢?

生1:我选B呀,可答案上是D,为什么呀?

师:好,让我看看题目。图1


我把头伸过去,看到学生1在题目上的两个圈圈,内心不以为意地哦了一声,心想,是嫁接的题目。

师:嫁接,谁是接穗呀?

生1:(停顿了一下,瞄了一眼题目)枝条,是鸭梨。鸭梨是接穗。

师:谁是接穗跟谁。

说完,我开始收拾东西。今天是上午第五节,最后一节,课室已经只剩下三位问问题的同学和一位负责锁门的同学了,前面又解答了另两位同学的问题,时间有点晚了。

生1:可是,可是……

师:还不明白吗?

看他右手无意识挠头,仍然一脸的困惑,不时又用手比划着……

来,看这里。我自作聪明地开始了讲解:

这个是砧木,我拿出笔套说。这个是接穗,我又拿出笔芯说。然后说,你看,这个砧木,和这个接穗,接合了,成功了,这棵果树开花结果包括种子,都与这个砧木没关系吧。明白了吧?

生1:明白了。

听得出学生1的“明白”有些生1硬,有些尴尬,有些无奈。看看学生1还是一脸迷茫。

师:(拿出黑色笔套)这个是砧木,明白?

生1:明白。

师:(拿出红笔芯)这是接穗,明白?

生1:明白。

师:接到一起,这个接穗的基因,会不会受这个砧木的基因影响?

生1:不会。

师:明白了?

生1:这个明白。……可它开花,它的精子和卵细胞……要不要重新……

突然,脑海中浮现出“成为学习者”的一些讨论,一阵觉醒的感觉——我太强势了。“我又回到老路上了。总是自以为是,为什么不听听学生1呢?”我放下手中的东西,身体转了大约45度,用手指着练习册上的题目,面对着学生1,内心真的升起一种好奇(这感觉有点奇怪)。

师:可以说说,你是怎么思考的吗?

生1:那个……

师:就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就可以了

生1:这个接穗,基因Aa,形成精子和卵细胞要不要分开?我是说两个A和a要分开吗?

师:要呀。(我似乎有点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但这次我没有抢着说,而是学会了等待。)

生1:那,他们传粉受精后,不是要重新组合吗?那个,那个比例……

听到这里,我再瞄了一眼学生1的练习册,原来真是这样。图2


师:是的,他们要传粉受精。画一个子房出来怎么样?可以画吗?

学生1开始画图。图3



生1:画子房,子房里面的胚珠,胚珠里有卵细胞,画花粉,花粉萌发花粉管,花粉管里有两个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和破裂进入胚珠,其中一个精子遇到卵细胞,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学生1画完。

师:可以标上名称吗?

生1:标注名称。图4



师:受精卵和受精极核位置反了,卵细胞是靠近珠孔的。

我顺手用红笔画了两个箭头。

师:现在看明白了吗?

生1:好像……嗯,有点明白

师:你看,受精的部位是哪里?

生1:(用手一指受精卵的部位)这里。

师:将来发育成什么?

生1:种子,种子的胚。

师: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的胚。我们吃的鸭梨的部分不是种子吧?由什么发育来?

生1:是子房壁?

我没回答,笑笑看着学生1。

生1:是子房壁。

我在刚才的图上画上红线。图5


师:是红色这部分吗?

生1:是的。

生1:哦哦,这部分没有受到精子和卵细胞影响。那他们的基因还是一个大A一个小a。

师:对了。

我开始收拾东西,并催促他们也要快点去吃饭。等着锁门的同学原本一直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的,这时抬起头来冲我们笑了笑。

师:这就是嫁接的好处呀。你看,不管外界给花传了什么样的花粉,它的果皮的基因型一点都不受影响,该好吃的还是这么好吃,是不是。

生1:嗯。

生2:那老师,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我们吃的果肉呢?是什么发育来的?

听到这个一本正经的问话,我有种晕的感觉。

生1:(对着生2)那外面的是外果皮呀。

生1:老师,果皮是不是可以分外果皮内果皮呀?

师: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皮,在成熟时一般可分为三层。比如桃,毛茸茸的那层,是外果皮。我们吃的部分,我们习惯叫做果肉,是内果皮。桃核是它是内果皮,包在里面的桃仁,才是它的种子。

生2:我们吃的部分是果皮,好奇怪哦。果皮不是薄薄的一层吗?

师:是的,吃果皮,好怪的感觉。我们回去吃饭吧。

师:不同植物结的果实,我们吃的部位可能不同,有的是果皮,有的吃种子,有的果皮种子一起吃,还有的连花托一起吃掉,我们有空再聊这个吧,你们自己也可以百度一下。

再聊下去,他们就吃不到饭了,他们吃完饭还得赶回宿舍休息呢。我就果断地结束了这次聊天。


【学习者按】从“成为学习者”的原则而言,“学的重要在于说,教的重要在于听。”珍珍老师的这次对话觉察,之所以峰回路转,很大程度在于对这一原则的坚守。从“成为学习者”的技术而言,问话的过程其实从开始就存在着突破的可能:每次提问学生“明白?”“是这样吗”、“对不对”……类似的语言之后,需要紧跟一个问句形成组合“可以举个例子吗”……当然,这样的组合式提问,需要有意识地反复操练。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你可以这样做:

----微信订阅成为学习者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转发我们的文章

----登陆成为学习者网站

www.52xx.net或www.beingalearner.com 或论坛:bbs.52xx.net

----加入成为学习者练习QQ群176834581

.................................................

成为学习者,是一个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

我们致力于:

朝向成长: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

专注学习:关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

读行双叙:通过实践叙事双重方式;

互为背景:成就彼此各自精彩绽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