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324期【怎样学习】成为学习者学-教“打假”系列之实践篇——真假目标升级版《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2015-04-20 卓珍珍 成为学习者

真假目标升级版《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文 卓珍珍

【前言】微信第321期成为学习者学-教“打假”系列之实践篇——真假目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发表后,得到了学习者团队宏哥的指导。作者在领会宏哥指导思想后,再进行了升级版设计,期望得到宏哥以及更多同行的帮助,进行再度优化。

【宏哥的指导】


这个目标检测很具体,所以和设计的匹配度很好。


这才是检测方式,但是不具体,因此也没有看到清晰的怎对设计。这里我们更愿意表述为:在具体的场景中能够识别出呼吸系统对于生命活动的具体影响——在这里,呼吸系统是一个原理,学生会从呼吸系统的功能出发,解释现象。

从文字描述来看,这个有意识用原理解释现象的训练是不充分的,更多是老师带领下学习了一些现象的解释,而学生本身的解释能力并未得到充分训练。


这段设计得很漂亮,如果是我,设计到这里,作为知识的教学已经完成。后面的设计,围绕着这个模型,学生有意识尝试自己去解释现象。

【自我觉察】让学生自己看书,看素材,然后解释。是这样吗?同时给出现象,学生自由选择内容进行学习、解释!呵呵,我被框住了。

(与宏哥聊到这里,隐隐有种不一样的感觉,却又说不出来是什么样的感觉,就是觉得这一刻的自己与上一刻的自己好像有些不一样了。至于哪里不一样,还是说不上来。)

【宏哥指导】直接给现象,让学生自己解释。这样,这节课就不是线性的了。目前看来,链条太长。已经非常好了,只是还不够简单。

能力目标空泛了,所以恰恰没有针对能力的设计。

【求助】能力目标,如何表述呢?

【宏哥指导】能力——在陌生情景下识别是能力、能够有意识应用原理去审视现象是能力、操作流程是能力……等等,这里我们或许需要把能力具体化。在这个地方,教师觉察下完成一个具体任务需要经历哪些思维过程,或许,能力指标就在这些过程中出现了。也就是觉察下自己关于具体任务的心略。珍珍下一次设定目标的时候,在能力目标这一块,多下点功夫,看看能不能推进一下。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升级版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学生通过体验活动,结合图片、文字素材分析,可以画出呼吸系统简图,并能说出呼吸道的主要作用。

能力目标:

学生通过分析教材和老师所给资料,能够应用呼吸道的组成及功能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播放PM2.5颗粒如何侵害人体的动画,使学生感受空气污染对人体的伤害,知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参照课本P41页图,制作一个“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模型,可以用彩色卡纸直接粘贴在下图中,也可以用你自己能想到的各种材料进行创作。注意各器官的位置、名称,以及气管的结构特点。


2.收集日常生活中与呼吸系统有关的资料(比如“不要随地吐痰”等),准备在课堂上讨论。

二、检查预习

素材:幻灯片播放学生预习作业——“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模型手工作品。

指令:回忆你制作的“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模型,按从上到下的顺序,用手指指出呼吸系统各器官在自己身体相对应的部位。请两位同学上来表演。

三、呼吸对人体的意义

素材:


图片说明:我们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从婴儿第一声“哭”,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呼吸,并且从这一刻开始,呼吸就一直进行着,直到死亡。

指令:我们现在来个憋气比赛,看谁一次憋气能坚持超过1分钟。

反馈:学生跃跃欲试,有些学生已经开始憋气。

指令:大家不用急,我们统一要求。先把你的一只手高举过头顶,听到老师说“开始”才开始。憋不住的同学就把手放下。整个过程不可以说话或发出笑声,明白了吗?

反馈:学生开始很兴奋,把手举得很高,随着一声“开始”,PPT上展示出60秒倒计时时间牌,课室安静下来。很快就有学生“噗嗤”一声,引得好几个同学一起把手放下了。随着时间推移,放下手的学生增多,50秒,仍有学生的手举着,60秒,仍有几位学生举着手。

指令:这几位同学可以憋气超过1分钟,佩服!现在请你们也把手放下吧。

反馈:这几位学生看看周围,很自豪地把手放下,同时长长舒了口气。

指令:回忆,自己在平时与朋友或同学的玩闹中,有没有一些使得自己呼吸困难的游戏?或者,使得别人不能呼吸或者憋得满脸通红的事?

反馈:学生回忆,回答,答案很多,开始学生觉得很好玩。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体验,说说这些游戏存在的风险。很多学生有后怕的表情,表示以后不能这样玩,也要告诉别人不能这样玩,要出人命的。

四、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体验

指令:闭上眼,慢慢深吸一口气,感受身体的变化,感受气流进入身体的部位?再慢慢呼出来,感受身体的变化和气体的流动。很好,可以体验多几次。

反馈:学生闭眼,反复吸气、呼气,体验。

指令:睁开眼,看上讲台,回忆你刚才的体验,气体是怎么进入你的身体,又怎么出来的?

指令:再闭上眼感受一下,那种“凉飕飕”的气体从哪里进入?然后到哪里就感觉不到了。

反馈:这次很多学生再次体验了,并用手指着气体进行的路线,到达喉的时候手停止了。

明晰:并不是气体到达这个地方(手指指喉部)就停止了,而是“凉飕飕”的感觉没了。其实气体还是继续进去。回忆一下大冷天里如果不小心从嘴巴灌进冷空气,我们会感觉到胸腔受到冷的刺激拼命咳嗽。有过这样体验的同学吗?

反馈:又有不少同学兴奋起来,和同桌交流这种感觉。

2.自主学习

指令:以6人小组为单位,小组内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日常生活中与呼吸系统有关的资料”,由本节课的资料收集员汇报自己小组收集到的资料。

指令:每个小组听汇报时本节课的记录员做好记录,然后小组内讨论,注意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重点讨论1-2个现象,本节解说员针对重点讨论的1-2个现象向全班解释。

3.检测

指令:通过下表,回忆本节内容。


指令:回答下列问题

(1)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在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前,为什么要先清除他(她)口、鼻内的污物?

(3)在患重感冒时,往往要用嘴呼吸。早上醒来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

(4)日常生活中,似乎总有些“条条框框”约束着同学们的行为,比如不要随地吐痰、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不要大喊大叫等,请你分析为什么要这样要求。

(5)由细菌、病毒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是怎样传播的?说一说这些致病的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旅程”,以及它们在“旅途”中的“遭遇”。

(6)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了吗?如果不能,我们可以怎样做?

五、后记

这节课的升级版设计时,学生已经学完了这个内容,因此后面的修改的部分没有学生的反馈。

本“教学设计”是在参与了大象的“真假预习”和宏哥的“真假目标”之后的作业,是期望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通过微信平台发出来,更希望得到广大同行的帮助与指正(可直接微信点评,或QQ787354425),谢谢!


喜欢我们的文章吗?你可以这样做:

----微信订阅成为学习者

----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转发我们的文章

----登陆成为学习者网站

www.52xx.net或www.beingalearner.com 或论坛:bbs.52xx.net

----加入成为学习者练习QQ群176834581

.................................................

成为学习者,是一个民间教育实践研究组织。

我们致力于:

朝向成长:关注成长中的点滴片段;

专注学习:关注学习中的真实问题;

读行双叙:通过实践叙事双重方式;

互为背景:成就彼此各自精彩绽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