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788期 青春从未远行 ——记成为学习者 初级会员张俊平老师

2016-10-31 张俊平 成为学习者

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阳光、自由,和一点花的芬芳。

——【丹麦】安徒生

 

大象说:“平姐年近五旬,还是一直保持学习者的姿态,而且身心合一,令人十分敬重!”

宏哥说:“我跟飘花姐认识十年,见过她两次,最近一次在武汉见到,我感到非常得高兴,高兴的是飘花姐的精神状态,感觉到她整个人那种绽放的神采……”

阅读,行走,交游,历练……张俊平老师一直保持着青春。生命的宽度、厚度和高度,在梦想的战场上,得到了延伸,夯实和提升,她的青春从未远行。

千万条路就在脚下展开,生命不再固守一隅,而是蓬蓬勃勃地开放了。

 

让我们走近学习者,走近张俊平老师的文字,触摸她熠熠生辉的生命力量。

成为学习初级练习130则练习后的感受:

 1021晚的答疑解惑,是一场学习的盛宴,而我却是在断续中聆听,没有很积极主动地参与,能感受组织者的用心,也能感受到走过初级的先行者的真诚奉献,只是静静地品味聆听感受……正如这42天的初级练习的学习,习惯于每次按要求去做,习惯于得到点评与指导,却不会即时回馈内心深处涌出的那份感恩。

这份感恩,并不仅是在昨天答疑感受而滋生的,而是每次作业布置后,彭导深夜逐一点评,一点点地评,一点点地暖,一点点地付出累积而得到的。

一直有种被工作推着走,生活被这样或那样的事填塞充满的感觉,而练习却是每天生活中最真实面对自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用心去感受自己身体细微的变化,常常为无词去描述那种感受而有些抓狂,每次练习写出来后,就会不停地问自己,这会合格吗?每次看到彭导给出的合格内心像卸下什么重负似的,而几次点评除了合格,还有呵护与关切问候,每每看到,内心涌出的温暖,总回味许久。

30个练习,42天的陪伴,曾惊讶于其它同伴那细致入微的描述,也惊叹于其它同伴那份感受的灵敏,每次自己的作业,从感受变成文字,斟酌书写会花一些时间,只想尽力贴切些,但有些作业也明显是糊出来的,甚至连题目都未读仔细就做了,或是读了题,可练习时常常忘记了题目要求,没有像张平老师那样的精益求精,只希望能够一次到位,一次过关。

但回头再看这些练习的时候,一个个读下来,不知为什么,却触动颇深,心潮澎湃,眼眶不由潮润起来,练习如电影闪过,每次练习时的场景,也一幕幕从脑海中滑过,那种感受,又弥漫而来,真实而活生生的自己。

 

练习的设计是用心的,导师的点评是用心的,同伴的练习是用心的,我的感受也是真实的,但我所有的练习真的是用心做吗?是的,不是所有练习都很认真去做的,但却真的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练习会变成一种潜意识,自觉或不自觉中,我就会默默地察觉自己身体某一部位的细微变化,哪怕是说不精准,但那种停下来去察觉的感受,真的挺好。

喜欢这两句话不练习无学习练习改变我们

后面的练习,要多加油,让自己变得更灵敏,生活会因为与自己链接,与自然链接,与他人链接而更美丽。

 

一则自己最满意的练习

练习20:手脚并用,在地上爬行3米,并记录

xxz00503020:早上醒来看到练习题,内心就有些纠结,爬行?练习场地肯定只能在家,也只有晚上时间,练习记录每天都在发,这次发出去,会不会被人笑“绳经”?对这练习有些小抵触。晚上回家,一直纠结做不做,时间拖延至930过了,决定还是做!于是在客厅找空地,先蹲下来,两手掌前俯触地,有些凉,脑海中问自己,蹲着往前还是把屁股翘起四肢着力往前?按练习要求应是后者,于是很不雅观的四肢着地,后臀部翘起,上身前倾,导致头得努力才能前抬,手掌撑地,感到掌骨与地面压力,有些僵硬的疼痛,不想太多,好在也爬不多远,就开始伸左手、左脚同时移动,其过程中全身重量压在右掌及右脚上,似乎右掌有些承受不住压力,不由加快左掌、左脚落地速度,同时抬起右掌、右脚,交替前移,没移两步,大脑就有冲血晕眩的压迫感,同时移动时,膝盖顶着肚子的感受也不舒服,人胖做什么都不利落,赶紧再加快速度,爬到终点,气己喘不均匀,头晕脑胀几乎想就地躺下,爬起来,将自己丢在床上,半晌依然胸闷难过,头也像被顶了个沉重袋子,眼皮下垂无力,手掌触地压痛感依然在,传至手臂弯,很难想象,N多亿年前,人类怎样四肢触地生存的。

【导学】彭伟 23:28:20

@张俊平 020作业合格。做练习附带送健康。

 

20则练习感悟

当看到这个练习时,头是大的,“爬”这个词及这个动作,对我几乎很陌生,认为这个动作只有幼儿或是婴儿才会做,是人类退行的行为,也是种伤自尊的举动,就算要做,也只能在家里做,且若把记录放入朋友圈,一定会被朋友们笑话的,所以内心有些小抵触,一天都有些小纠结,直到晚上930过了,眼看练习是拖不过去了,心想:不就是个练习吗?爬就爬,谁怕啊!站在客厅里,从进门处,先丈量爬行的距离,然后,蹲下来,开始爬时才发现爬行没有自己想的简单,四肢的种种不谐调,甚至第一次爬完后,只记得自己掌骨的痛感与身体僵硬,其它的细节都未捕捉到,只好再爬一次,边爬边感受,因为每步的爬行都要在脑海中回记,所以爬得很慢,爬到终点,气真的喘不匀了。

交付作业后,心里透亮许多,貌似也没有先前想的那么困难啊,看来,我们许多困难都是自己的想法,并不是无法跨越的。接着,就惦记着是否合格,心里是没底的,没过一小时,彭导就发回复“作业合格,做练习附带送健康。”回复中的两个字“健康”令我蓦然一惊,回想练习过程中的自己各种吃力不灵活,本身就是锻炼太少的结果,整天忙于工作,回家就躺下了,很少运动的自己,如果再这样懒惰下去,估计真的连爬都爬不动了。

练习改变生活,练习改变我们,不仅是身体的察觉,还有思维方式的拓宽与改变,喜欢这种练习,这种温暖的点评,成为学习者,真好。

 

个人简介

张俊平,60后,从小梦想是当教师,高中毕业后,进工厂,结婚,生子,其间通过自学获得专科、本科文凭,30岁方走向讲台,执教于一所民办务工子弟学校,工作中困惑堆积,迷茫中网上寻找支持,在K12教育论坛邂逅令我仰慕的导师及朋友,其间有大象、宏哥(当时网名山里匹夫),在这群朋友陪伴指导下,教学及班级管理逐步走向自信与成熟,后因陪伴自己儿子高中三年,离开学校进入培训机构工作,至今。



策划:张    平

组稿:张文勇

编辑:卓珍珍










加关注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哎吆嗨 微信号:beingalearner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