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810期 跟着感觉走 ——初级学法二阶练习心得体会

2016-12-24 初级会员 谢峰 成为学习者

时间过得好快,转眼间第二阶的练习也结束了。记得二阶练习刚开始时,我明显感受比一阶提升了难度,记录的内容变得更抽象,做练习时身体的感觉、反应往往转瞬即逝,除了需要更加努力地去体验身体的感受外,还要极力回想以捕捉脑子里呈现的画面。不是没有过畏难情绪,看到学友们的坚持,听到老师们的鼓励,在磕磕绊绊间,将二阶的30个练习做完。下面就30—60则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做一番小结,为二阶练习划上一个句号,不管是不是圆满。

 今年夏天,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独自一人爬上一座小山看日出。看着沐浴在熹微晨光中的田园风景,虽然是在异乡,却让我很有亲切感。在等待日出的时候,我打开手机音乐,将《故乡的原风景》单曲循环。乐曲的旋律很熟悉了,但其实从来没有刻意地从头到时尾地整首听下来过,哪怕一遍。所以在看到040练习时,我下意识地选择了《故乡的原风景》。在浏览学友们的作业时,以为这个作业是要记录听音乐时脑子里呈现的画面。后来老师出来纠正说应该记录听音乐的感受并将感受在纸上画出来。明白了练习要求之后, 我认真地重新将这首原以为很熟悉的乐曲完整听一遍过去。这首乐曲曾经为很多部小时候看过的港产武侠剧当过背景音乐,也因为我个人会在将来未知的某一天离开家乡的人生经历,加上那段时间刚好在听“跟龚琳娜学唱歌”节目,学到些简单粗浅的乐理知识,所以在听这乐曲时就与原来无意识地听时的感受是很不一样的。明明是一首轻音乐,为何我在听时有这么丰富的体验和反应呢?由此,我也产了一个疑问,我的经历、心境、知识背景会不会对我在听这首乐曲时感受产生一些影响?如果是,会不会偏离“客观真实”的练习要求?



 疑问一直延续到042练习。042练习是“看到’对联’二字,闭着眼睛在脑海中出现相应的真实场景。”记得当时看到这个作业时,脑子里出现很多的场景,有某座寺庙殿前的对联,有某座亭子的对联,有家里过春节时先生和公公贴对联的场景,有大伯家门口贴着的歌词写成的对联……这些场景中的对联上写着什么实在是记不得。而同时想起来的有《红楼梦》里贾雨村在一座破庙里看到的“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贾宝玉看到《燃藜图》上写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想起“墙角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却只记得对联的内容,没有关于场景的记忆。只有对一座写有对联的神龛记忆最为深刻。那是一座镶嵌在一堵墙上的土地公公的神龛,位于我上班的必经之路旁。每次经过的时候,我几乎都会看一眼、瞥一眼或扫一眼。因为太经常看到了,我对它的印象很深刻也很笃定。所以在做练习时,我将脑海里关于这座神龛的场景记录了下来。

原本以为这是一个平常的练习,而且当时耿老师也给我的作业判了合格,这事就算过去了。但我忽然有个想法,要去将记忆中的场景与现实的场景进行验证一番,也算核算一下自己的记忆准确率。没想到不去看则已,去看了一下,居然发现记忆中的场景与现实的场景在一些细节方面出入竟是如此之大!比如背景墙不是黄土墙而是发黄的水泥墙,神龛墙体两边各有一个刷着金漆的边框,并非凹槽,中间的对联是白底阳文,并非红褐底阴文,拱门后没有布帘,也没有土地公公像,等等,等等。当时我就懵了,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记忆中的场景与现实的场景所呈现的内容差距如此悬殊,那么我的042记录是不是就没有达到“真实、客观”的要求?是不是说只有当记忆中的场景与现实的场景完全一致时,才算符合要求?会有人做到完全一致吗?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这个练习才算合格?……


带着满脑子的困惑、疑问,我将遇到的问题贴到群里向老师求教。很快,熊老师和耿老师都给出了答复。熊老师说只需要客观记录脑海画面就可以,所谓的“客观真实”可暂时理解为有画面出现在脑海里,只需记录脑子里“看到”的画面即可。耿老师则说:“不去揣度,凭直觉,练起来,慢慢的,静下来,捕捉瞬间的感受,是什么就记录什么,练着练着,我们的某个点就会被激发,被点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就遵从自己的感觉,走下去。”老师的回答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想到了大象曾经说过的“绝圣弃智”,就是不用回想,不用思考,只将自己在做练习的瞬间感受、反应禀持着“是什么就记录什么”的态度真来客观地记下即可。跟着感觉走,这大概就是李尊丽老师所说的“省力的感觉”吧。

 

邀请您一起欣赏谢峰老师的第42个练习:


 xxz00523—042:看到“对联”二字,闭上眼睛,努力搜寻脑海里与对联有关的场景。记得在我上班的路上会经过许多个供奉土地公公的神龛,有的是高约2m、面积1㎡平米左右的独立小建筑,有的是镶嵌在墙壁上的小房子,有的则用铁皮做成房屋状挂在门外的柱子上。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镶嵌在墙壁上的房子状神龛。神龛的身后是一座黛瓦黄墙的单层老屋,掺着沙子的黄泥墙面色彩暗淡,凹凸不平,沙子粒粒可见,在离地面约1.2 m处刷了一层灰色的水泥。在水泥墙上方的黄泥墙里,砖块被掏空,做成长约0.5m、宽约0.2m、高约0.8m的镶嵌小房子。小房子最上方是一排红褐色的瓷瓦,釉面的光泽已显得斑驳。房子的左右墙体刷着白灰,各有一个竖长条形的凹槽,红褐底上写着黑色隶书阴文。那是一副五言对联,右边上联为“庙小乾坤大”,左边下联为“位卑福禄高”,每个字大约有掌心那么大。小房子的正中间为圆弧拱门,里面挂着已经掉色、有点破烂的红布帘,向左右两边敞开着。帘子底下是一个灰色水泥供台,其凸出墙外的水泥长方体长约0.5m,宽约0.03m,高约0.05m。帘子底下靠里的位置是一个茶褐色圆肚形的三脚瓷质香炉,炉里铺着厚厚一层蓬松的香灰,插着几根玫瑰红色的细竹枝,所有竹枝上方的香都已燃尽,只留下一个个黑色的点。由于帘子遮掩,加上里面光线较暗,所以看不清里面供奉的土地公公像。瓷瓦面,墙体上,凹槽里,对联凹下去的一笔一划中,供台上,供盘边沿,香炉边沿……到处都蒙上一层深浅不一的尘土,整个神龛显得灰蒙蒙的。神龛前方50米处有一个小学,每天上下学时,门口一片车水马龙,人们行色匆匆,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它。但是,每当农历初二、十六的下午,总有个大概五六十岁的中年妇女会在神龛前方安放一个四方形的供桌,上面摆着四碗供品,大多是时令水果、糕点什么的。供桌左边放着一个用来做焚烧炉、满身锈迹的圆柱体铁桶。点好手里的香,她对着神龛喃喃祝祷,恭敬地拜了拜,将香插进香炉,然后拿出打火机开始焚烧供银,整个流程虔诚而安静。其余时间那里少有人走过,神龛也寂静无声。

导学点评: 042太强大了,大脑中呈现的画面极其精确,还有人物的神态和语音,把整个流程都记录了下来,符合记录格式,作业合格。

谢峰老师简介:


 本人姓谢名峰,出生于福建莆田,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莆田第十中学任教。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发现,大学里学到东西大部份都只能作为知识储备或背景,有关课前导入、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一系列课堂实操都需要从头学起。2009年高考,我送走我的第一届毕业生,此时,我才算积累了些许经验,也吸取了不少教训。

至今,我已从教11年。福建省的高考从2005年自主命题到2016年回归全国卷,语文教学大纲大体不变,考试的内容、范围却已大变脸。在语文科目不断加分、古诗文考查内容不断增加的高考趋势下,如何加强内功、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如何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成绩,这些是我目前正在思考也比较困扰的问题,亟需与其他同仁沟通、交流,期盼参加成为学习者的活动能够得以解疑释惑。









加关注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哎吆嗨 微信号:beingalearner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