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口科学》2018年第2期目录和摘要




中国健康医疗信息资源集聚应用创新发展的新思考

张 锋

【摘 要】文章从对健康医疗信息资源集聚应用创新发展的认识入手,系统梳理了中国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说明健康医疗信息集聚应用从基础型→融合型→效率型→创新型→福利型的不断演进过程。文章针对催生和支撑人口健康服务新模式、提升健康医疗资源使用效率、持续激发深化医改新动力、培育健康产业新动能,以及针对资源配置优化、效率提高和技术创新等制度供给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接力释放人口健康“制度红利”,集聚壮大人口健康“数据资产”,增进人口健康“共享福利”,创新人口健康“产业公地”等新思考。

【关键词】人口健康  信息资源  集聚应用  创新发展  政策设计

【作 者】张 锋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中印两国人类发展指数比较研究

李 钢    张建英

【摘 要】文章在已有人类发展指数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可以同时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的人类发展指数的评估体系,并对中印两国1950年以来的人类发展指数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中印两国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2014年印度的人类发展指数比1950年增长了2.59倍,而同期中国增长了4.41倍。在构成人类发展指数最重要的3个方面,1950年中国全面落后于印度,印度的人类发展指数比中国高27.17%;到1992年中国实现了全面超越,并且中印之间的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014年,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比印度高18.61%。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中国首先是在1951年教育指数超越印度,然后是1955年寿命指数,最后才是1992年收入指数超越印度。这一方面表明,中国是由于社会发展成功,使经济方面大幅领先于印度;另一方面表明,中国的成功与政府长期以来较好地平衡当期与长远利益,引导整个民族进行长远投资有关。这也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一体性,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不能割断。

【关键词】中印比较  人类发展指数  收入指数  寿命指数  教育指数

【作 者】李 钢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张建英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大城市效率锁定与中国城镇化路径选择

王业强    魏后凯

【摘 要】受城市的行政等级、市辖区(县)、优惠政策等制度性因素影响,中国城市规模效率曲线右侧提升,从而形成大城市效率随着规模的扩大而提高的现象。文章对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大城市效率锁定的背景下,跨省人口迁入依然是中国城镇化的主要路径,但对城市效率的解释偏差不断扩大,解释力度明显下降;省内人口迁入的就近城镇化的解释偏差已经开始缩小,解释力度明显提升;而市(县)范围内人口就地城镇化的解释偏差扩大幅度开始减缓。文章认为,中国未来城镇化将由跨省的异地城镇化逐渐过渡到就地就近城镇化,而当前政策应以积极推进省内范围的就近城镇化为主;县市范围的就地城镇化,尤其是在中西部部分落后地区,还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基础。

【关键词】大城市  效率锁定  制度性因素  城镇化路径

【作 者】王业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 魏后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时空演变研究

单 良    张 涛

【摘 要】文章运用“协调系数”和“标准差椭圆”模型,测度1998~2015年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在时间序列上,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总体上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表明中国经济结构逐渐趋于健康化、协调化;在空间上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协调性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较低,尤其是西南部、西北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问题突出,说明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依然存在;由标准差椭圆模型各参数的变化特征可以判断出,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完善,中西部地区将成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区域。文章最后提出了能够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调系数   标准差椭圆   时空演变

【作 者】单 良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张 涛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





产业升级、贸易结构和就业市场配置研究

薛继亮

【摘 要】文章通过测度1999~2011年和2012~2016年38个行业的分行业就业创造、就业损失、净就业、就业总配置和就业过度配置情况,发现1999~2011年中国大部分行业的净就业是增长的,中国净就业的增长源自就业创造的贡献,部分行业的净就业变化低于就业创造和就业损失的变化,就业市场的配置效应主要发生在产业内部;2012~2016年,就业总配置效应和就业过度配置效应较小,同时净就业变化小于就业损失变化,这一时期出现了更多的跨行业就业。为了探寻这种变化的原因,文章分两步研究产业升级、贸易结构和就业的关系,结果显示,对外贸易、产业升级和就业市场配置之间的作用差异比较明显,体现在对外贸易对产业升级具有正的显著影响,对就业的影响不显著;但产业升级对就业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这是由产业升级、贸易结构和就业变化的非同步性造成的。剔除产权和垄断因素之后,产业升级显著影响对外贸易和就业,但贸易对就业的影响不显著;产业升级大于贸易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这实际上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国有企业和垄断企业对就业的作用,其对就业的吸纳作用可能被低估。

【关键词】产业升级  贸易结构  就业市场配置  联立模型

【作 者】薛继亮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中国就业保护对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影响研究

刘家强    盛 伟    唐代盛    陈家建

【摘 要】《劳动合同法》自实施以来对中国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的影响颇受争议。文章利用2012~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通过构建就业保护因子,运用多层次回归模型从微观视角考察了中国就业保护对劳动者失业水平和工资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严格的劳动力市场就业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双重效应,在显著增加劳动者失业概率的同时提升了劳动者工资水平;长期看,就业保护对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就业冲击将逐渐消失,对劳动者工资性收入的边际增收效应有加强趋势,由此提升了劳动力市场运行效率。签订劳动合同与实行加班补偿两类就业保护有助于缩小性别、学历、年龄等带来的工资差距。在适度就业保护框架下劳动力市场更容易在灵活性和稳定性之间寻找到均衡点。

【关键词】就业保护  劳动力市场  运行效率  劳动力需求  工资性收入

【作 者】刘家强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盛 伟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唐代盛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陈家建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





中国男性婚姻挤压趋势研究

于 潇    祝颖润    梅 丽

【摘 要】文章基于中国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及预测数据,利用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指标及分解方法,测量2010~2050年初婚市场上未婚男性婚姻挤压的强度,分解未婚人口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以35岁未婚女性人口为基准测算的2010~2050年中国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处于2.1~3.1之间,远高于1的水平,总体呈减弱趋势。其中,未婚人口性别结构因素加大了未婚男性婚姻挤压,但这种影响呈减弱趋势;未婚人口年龄结构因素缓解了未婚男性婚姻挤压,但这种影响呈加强趋势。这说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有利于从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两个方面共同促进中国未来婚姻市场上性别均衡。另外,时期分析和队列分析都发现,中国未婚男性婚姻挤压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快速上升;大龄未婚男性,尤其是农村地区,婚姻挤压非常严重。

【关键词】未婚男性  婚姻挤压  婚配性别比  全面两孩  未婚比例

【作 者】于 潇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 祝颖润  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梅 丽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对中国人口普查低龄人口数据的再认识

侯亚杰    段成荣

【摘 要】文章利用2017年户籍登记数据对1982~2010年全国4次人口普查低龄组(0~16岁)数据进行了评估。计算结果表明,“三普”至“六普”0~16岁低龄组漏报率分别为0.88%、2.87%、2.87%和4.11%。“五普”至“六普”期间,青少年人口和中青年劳动年龄人口重报现象逐渐凸显,“五普”和“六普”14~49岁的净重报人口数由677万上升至1 851万。最后,文章根据修正后历次普查低龄组数据重新计算了1990~2010年中国人口出生数量、出生性别比和生育水平,进一步证明由于低龄人口的漏报,以往对于这3个指标的估计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2005~201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可能在1.6~1.7之间。

【关键词】人口普查  户籍登记  人口漏报  人口重报  生育水平

【作 者】侯亚杰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段成荣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吴飞飞    唐保庆

【摘 要】文章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服务业发展的正向和负向影响,并利用2005~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受限于伴随老龄化而来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健全,以及适应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中国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的构建仍处于初级阶段,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将会阻碍现阶段中国服务业发展;分区域来看,由于不同区域的要素结构不同,且服务业发展程度存在阶段性差异,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对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的阻碍作用更为突出;进一步研究显示,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人口老龄化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负向影响。中国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应通过培育质量型人口红利,增加有效劳动供给,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等方式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向冲击,不断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服务业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  生活性服务业

【作 者】吴飞飞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唐保庆  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





上海市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研究

高向东    何 骏

【摘 要】目前,中国大城市的养老机构发展迅速,但供需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文章基于2016年上海市各街道(镇)户籍老年人口数和同期养老机构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不同的空间距离对养老机构可达性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上海市养老机构在中心城区高度集中,郊区分散;中心城区养老机构的平均规模最小,近郊区最大。床位在200张以上的养老机构全部分布在内环线以外。(2)上海市各街道(镇)老年人口重心到养老机构的平均最近距离为1.14千米,平均一般距离为27.08千米,平均最远距离为67.06千米。(3)上海市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存在显著空间差异,中心城区空间可达性最高,近郊区其次,远郊区最差。(4)上海市养老机构床位数尚未满足户籍老年人口需求,中心城区缺额3.6万张,近郊区和远郊区分别多出0.4万张和0.2万张。因此,上海市在未来的养老机构布局中需要在中心城区新增微型养老机构,同时郊区养老机构应提高服务质量。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机构  可达性  上海市

【作 者】高向东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何 骏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往期精彩回顾

“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学术研讨会征文

“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征文

《中国人口科学》2017年总目录

中国低生育进程的主要特征——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的启示

《中国人口科学》2018年第1期目录和摘要


EMAIL:rkkxzz@163.com

微博:http://weibo.com/u/3888217298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