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博,刘娟 | 积极财政政策举措能够实现“自融资”吗——基于初始财政状态的分析

王 博 刘 娟 财贸经济 2024-03-17
立即抢购  2023年




作   王 博  刘 娟

内容提要  在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的背景下,支出型和税收型的积极财政政策均大有可为,探讨如何破解财政增支减收与债务约束之间的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省份季度数据,使用工具变量局部投影法和面板结构向量自回归方法定量分析了外生的财政冲击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一影响具有初始状态依赖性,政策实施时初始财政压力越小,越有利于放大正向支出冲击的政策收益,最终能够改善市场预期并降低地方负债率,即积极财政政策举措可以实现“自融资”。但当初始财政状况已经较为严峻时,扩张型财政支出措施将给其财政可持续性带来威胁,尤其体现在经济紧缩时期。进一步对比不同类型财政工具后发现,相比于增加政府支出,基于减税措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可以更有效减少对地方财政状况的负面影响,从而为当前减税降费的财政效应,实现“放水养鱼、反哺财政”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财政可持续  性初始状态依赖性

作者简介 

王博,南开大学金融学院教授,300350;

刘娟(通讯作者),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300350。

刊  期  《财贸经济》2023年第3期






长摘要


1、研究心得体会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重压力下,积极财政政策越发成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如何在控制债务风险的同时,精准落实各项积极财政措施,成为现阶段亟需关注的问题。这要求对财政政策的评价和优化不仅要着眼于其经济效果,更应该兼顾成本和收益,探讨其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而在金融危机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及其区域差异成为地方发展的特殊背景,政策制定者在规划积极财政政策举措时无法脱离上述既定事实和前提条件。基于此,本文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探讨了在何种初始财政状况下,积极财政政策举措所产生的正向效应能够得以放大,其收益可以覆盖成本,最终有利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实现“自融资”。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实证研究方法的选取以及如何使得研究内容与实际政策要求、财政实务更加贴合。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认为,从不同视角分析研究问题,所适用的最佳方法自然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分析初始财政状态对积极财政政策举措影响的调节作用时,重点在于对非线性关系的刻画和对内生性问题的处理,因此我们将工具变量和局部投影法相结合,对这一问题进行考察。关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我们考虑到支出型和税收型等不同政策措施在政策制定、实施、发挥作用等方面表现的差异,也选择了局部投影法、结构向量自回归等不同方式去进行反映,同时,我们考察了初始财政状况、初始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这也是对财政政策评价的进一步细化,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在审稿方面,两位审稿人从论文表述的严谨性、论文论点的价值、计量方法的选取等方面指出了不足并给予了有益评价。专家们的意见引发了我们围绕研究问题背后的经济学机制、定量分析合理性的论证等的进一步思考,也可以看出审稿人对本文进行了细致的阅读,反馈有效且及时,我们对此再一次表示诚挚的感谢。

未来,财政政策依然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石,随着数据可得性的改进,还可以针对财政支出和减税的具体类型,针对不同地区特点和发展阶段,优化设计财政政策组合,并关注财政、货币政策的交互作用,更好地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双重目标。

2、研究主要内容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减弱三重压力,需要围绕稳住宏观经济基本盘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在此过程中,各类支出型和税收型的积极财政政策将大有可为。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成为落实宏观财政政策的主体。然而,伴随债务杠杆向公共部门聚集,地方政府利息负担逐渐加重,上述积极财政措施的必要性与对地方财政持续性的担忧相互交织。积极财政政策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其对财政可持续性的最终影响取决于政策举措的收益能否覆盖成本。因此,本文所关心的问题便是,在何种条件下,积极财政政策举措所产生的正向效应得以放大,其收益可以覆盖成本,最终有利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实现“自融资”。

从已有文献来看,就财政政策的宏观影响而言,目前大多研究的视角仍集中于其产出乘数分析,及其由初始经济状态带来的非线性表现,仅有少数研究关注减税降费措施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直接影响。本文认为,我国的地方债务问题主要在金融危机之后显现,而不同地区所形成的债务规模差异较大,考虑到地方经济发展、地方财力等方面的不同,同样的债务规模所蕴含的财政风险也有所不同。地方债务问题及其区域差异作为我国地方发展的既定事实和特殊背景,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初始的财政状况显然是其所要考虑的重点因素。因此,本文更加关注初始债务压力在积极财政措施和地方财政可持续性两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从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补充:一是引入财政风险成本,综合“收益-成本”的实证分析结果弥补了关于积极财政措施对财政自身影响的研究空白;二是将地区初始财政状态作为调节因子,一方面验证我国地方财政政策影响的状态依赖性,另一方面考虑初始财政压力与初始经济状态等其他调节变量间的互相影响,实现对财政政策效应异质性分析的进一步细化;三是将支出型和税收型财政冲击纳入统一框架,进行对比分析。

具体地,本文基于我国的省份季度数据,首先利用工具变量局部投影法,探究初始财政状态对积极财政政策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调节作用。接着进一步引入初始经济状态,考察在不同初始财政压力和不同初始经济状态下,财政支出冲击影响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不同表现。另外,本文构建面板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区分税收型和支出型等不同财政政策措施,并结合地方初始财政压力,对比分析积极财政举措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差异。结果发现,积极财政政策举措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具有初始状态依赖性,政策实施时初始财政压力越小,越有利于放大正向支出冲击的政策收益,最终能够改善市场预期并降低地方负债率,即积极财政政策举措实现“自融资”。但当初始财政状况已经较为严峻时,扩张型财政支出措施将给其财政可持续性带来威胁,尤其体现在经济紧缩时期。上述结论在替换关键变量指标、引入更多控制变量、采用均值组回归后依然显著成立。进一步对比不同类型财政工具后发现,相比于增加政府支出,基于减税措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可以更有效减少对地方财政状况的负面影响。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得到如下的政策启示:第一,需要建立长期可靠的政府资产负债管理目标,财政政策实施需要配合公共部门资产负债风险的长期管理,这一点对财政空间已经不足的地区稳定市场预期尤其重要。现阶段,加强政策沟通,同样可以在采取积极财政措施时,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放大产出乘数效应的利好,进一步使财政政策收益大于其成本。第二,财政和债务整顿应配合经济周期特征,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大时,针对优化财政支出、设定债务规则、削减赤字等采取及时果断的措施,为可能发生的经济衰退预留更多的财政政策空间。第三,财政支出政策应更多关注实体经济和社会保障,依靠政府支出结构的优化,提高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发挥,进一步抵消积极财政政策对财政预算平衡的负面影响。第四,深化财税供给侧改革,形成与短期需求管理的政策协调,根据所处经济状况,协调配合的财政政策组合工具有利于避免单一支出政策下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威胁。

欢迎关注







征订信息

微店订阅



备注:请在汇款留言栏注明刊名、订期、数量,并写明收件人姓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方式,或者可以致电我们进行信息登记。



银行汇款

户 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开户行:工行北京北太平庄支行

账 号:0200010019200365434


联系方式

订阅热线:010-59366555

合作热线:010-59366565

传 真:010-59366566


点击名片 ·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