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失去这一个分子,大脑便不会有记忆?

2016-07-11 科研圈 科研圈

蛋白质分子 PKM-ζ 曾被认为能够调节啮齿动物的记忆维持,但这一观点饱受质疑。2016 年 5 月, 当年发掘出了这个分子的团队在 elife 上发表论文提出,此蛋白的另一个变体作为“候补”,可以在基因敲除 PKM-ζ 的小鼠中发挥类似的作用。这一发现不仅影响了人们对记忆的理解,还为脑科学研究敲响了警钟。


来源 nature

撰文 Paul W. Frankland & Sheena A. Josselyn

翻译 紫苏


神经科学重要的研究目标之一就是理解记忆。其中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问题就是:是否存在一种特殊的分子,专门用于保存记忆。经过了 20 多年的细心钻研,神经科学家 Todd Sacktor 和同事以为他们找到了答案。2006 年他们报道了一种名为 PKM-ζ 的非典型蛋白激酶 C ( enzyme protein kinase C, PKC)。PKM-ζ 参与小鼠的记忆维持 ;让 PKM-ζ 失活会擦除记忆。但随后就有人质疑,争论四起。


2016 年这个团队再次出击,在 elife 发表文章声称应该恢复 PKM-ζ 作为首要记忆分子的地位。


半个多世纪以前,心理学家 Donald Hebb 提出当互相连接的两个神经元同时放电,它们之间的突触联系就会增强。他提出这种突触连接的增强是形成长期记忆的基础,让很多细胞群中的细胞联系在一起,作为记忆的物质基础,这就是记忆印记。后来人们发现高频率的神经刺激可以导致突触连接的持久增强,也就是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大多数的神经科学家都支持这样的观点:理解 LTP 是理解记忆的关键。而其中的重点就是识别出  LTP 涉及的分子机制。

 


LTP:重复神经刺激可以导致突触连接的持久增强

图片来源:McAuliffe Neur 493

   

而这种特殊的分子脱颖而出。虽然有数十个分子参与最初的突触增强过程,似乎只有 PKM-ζ 在维持这种强化连接中起了关键作用。所以人们把这种分子和记忆维持联系了起来。随后有数个实验证明了在记忆形成后抑制 PKM-ζ 活性(例如利用一种有 13 个氨基酸名为 ZIP 蛋白质片段:它模仿 PKM-ζ 的天然底物,会让 PKM-ζ 失活),能够消除记忆。

 

但是当人们发现敲除了表达 PKM-ζ 基因的小鼠仍然表现出正常的 LTP 和记忆能力,围绕着 PKM-ζ 的热情迅速消退了。 但更让人困惑的是,在敲除了 PKM-ζ 基因的小鼠中, 和未敲除 PKM-ζ 基因的小鼠类似, ZIP仍会阻断 LTP过程,也可以消除记忆。因此 ZIP 的健忘效应必然在通过其他机制发挥作用。

 

这是否表明记忆中 PKM-ζ 并非必须?围绕着 2013 年的这篇文章的讨论多在讨论这种可能性。但不止一种阻断 PKM-ζ 活性的方法都会消除记忆,又让人们又对这种可能充满怀疑。另一个可能性是:PKM-ζ 在正常小鼠的 LTP 和记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 PKM-ζ 缺陷小鼠的替代性过程也对 ZIP 敏感。

 

这就把我们带到了现在这个研究。Tsokas 等第一次确认了在正常和 PKM-ζ 缺陷的小鼠中,ZIP 都会阻断 LTP,指示了局部的程序差异不能解决这场辩论。接下来他们又发现在诱导 LTP 过程的小鼠大脑海马区切片中观察到了 PKM-ζ 增加,而在 PKM-ζ 缺陷的小鼠切片中,另一种蛋白激酶 C ,PKC-ι/λ 持续增加。无论向海马 CA1 区神经元直接注射 PKC-ι/λ  或 PKM-ζ,都会诱发正常小鼠的 LTP。 ZIP 能抵消任何一种蛋白的作用,暗示着 PKC-ι/λ 可能是当 PKM-ζ 缺失,作为候补的神秘分子。

 

为了直接检测这种想法,Tsokas 和同事分别阻断了两种蛋白质的活性,然后在大脑海马区切片中检测 LTP。 对照组的切片中, 让PKM-ζ 失活会阻断了 LTP ,但抑制PKC-ι/λ 没有效应。相反地,在 PKM-ζ 缺陷小鼠中,抑制 PKC-ι/λ 的活性就阻断了 LTP, 让 PKM-ζ 失去活性 则没有效果。 当作者检验 PKC-ι/λ 和 PKM-ζ 对记忆的作用时候,得到了同样的模式。


在位置回避测试中,处在旋转的测试盘中的小鼠学习到当它们移动到一个特定的区域,足底就会受到电击。在学习中,神经元的突触链接在长时程增强(LTP)过程中增强了,这是记忆形成所必需过程。Tsokas 等研究了两种蛋白激酶C —— PKM-ζ 和PKC-ι/λ ——在诱发 LTP 以后对以及维持的调节. 


a.普通小鼠的 PKM-ζ 水平在学习后升高。在这种小鼠内阻断 PKM-ζ 活性会失去 LTP 过程, 而失去记忆, 小鼠会忘记怎样回避电击。相反地, PKC-ι/λ 失活对记忆没有影响。


b. 在缺少编码 PKM-ζ 基因的小鼠中, PKC-ι/λ 会随着诱导 LTP被升高, PKC-ι/λ 失活会导致 LTP和记忆的缺失, 而 PKM-ζ 失活则没有效应。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 PKM-ζ 是维持记忆的主要作用物,而当 PKM-ζ 缺失, PKC-ι/λ 有代偿作用。

 

最新的研究是否恢复了 PKM-ζ 作为最重要的记忆分子的地位?PKM-ζ 理论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可以用一个单独的分子解释  LTP 和记忆。现有的研究结果和这种理论不矛盾。但是在他们的实验中,Tsokas 等在诱导 LTP 和记忆前(而不是之后)抑制了 PKM- ζ 的活性。这意味着他们没有直接评估在 LTP 和记忆维持中,这种酶的作用。


PKM-ζ 的故事是一个警告:我们需要关注用来检测脑功能和建立因果关系的工具的特异性。之前矛盾结果暴露了 ZIP 作为检验 PKM-ζ 功能的模糊性,它显然也影响到了其他分子,还可能引起神经元的沉默。 同样的, 看似更特异性的干涉,例如基因敲除 PKM-ζ, 导致一连串的没有预期到的补偿性改变, 这让实验变得难以解释,预测结果也变得困难。 这一缺陷不仅在于一个基因突变,它会影响、干扰一系列的脑功能。


当关于 PKM-ζ 的争论喧嚣依然, 还有更大的谜团摆在眼前。 如 Tsokas 这样的分子神经科学家给出了记忆印记的静态观点,其中由记忆编码引发的突触改变会持续一生。相反地,神经科学展现的图景更为动态,强调在记忆维持中,相应的突触,甚至神经元本身都会发生广泛的变化。对记忆的全面理解需要合并分子和系统层面的观点,让其达到统一。


原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5/n7610/full/nature18903.html



论文基本信息:

 

【题目】Compensation for PKMζ in long-term potentiation and spatial long-term memory in mutant mice

【作者】Panayiotis Tsokas,Changchi Hsieh,Yudong Yao et al.

【期刊】eLife

【日期】Published online15 June 2016

【doi】

【摘要】PKMζ is a persistently active PKC isoform proposed to maintain late-LTP and long-term memory. But late-LTP and memory are maintained without PKMζ in PKMζ-null mice. Two hypotheses can account for these findings. First, PKMζ is unimportant for LTP or memory. Second, PKMζ is essential for late-LTP and long-term memory in wild-type mice, and PKMζ-null mice recruit compensatory mechanisms. We find that whereas PKMζ persistently increases in LTP maintenance in wild-type mice, PKCι/λ, a gene-product closely related to PKMζ, persistently increases in LTP maintenance in PKMζ-null mice. Using a pharmacogenetic approach, we find PKMζ-antisense in hippocampus blocks late-LTP and spatial long-term memory in wild-type mice, but not in PKMζ-null mice without the target mRNA. Conversely, a PKCι/λ-antagonist disrupts late-LTP and spatial memory in PKMζ-null mice but not in wild-type mice. Thus, whereas PKMζ is essential for wild-type LTP and long-term memory, persistent PKCι/λ activation compensates for PKMζ loss in PKMζ-null mice.

【链接】https://elifesciences.org/content/5/e14846




内容合作请联系

keyanquan@huanqiukexue.com,

或者给010-85321181打电话。




这里是“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服务科研人的微信号“科研圈”。我们:


· 关注科学进展与科研生态

· 推荐重要前沿研究

· 发布科研招聘

· 推送学术讲座与会议预告。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