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盛已经准备好了其在中国的野心蓝图

Cathy Chan 边际实验室 2020-01-20


时间拉回2017年底的一个星期五。在那一天下午,北京的一位官员宣布,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将允许华尔街的银行在其国内市场扩张。为了等待这一机会,高盛花了十多年的时间。高盛的几位地区总部的负责人都在第一时间将该信息告知了纽约总部。

从那时起,中国开放的大门敞开得越来越快。在这段时间里,除了一则介绍其中国市场战略的讲话之外,高盛集团似乎并没有对在中国的布局进行过分地宣传。但是在高盛内部,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三个月前,一个高管团队向董事会提出了中国市场的五年计划,呼吁高盛对其在2004年与一家中国证券公司成立的合资企业的完全控制。为了开辟中国市场,高盛向该企业注入了数亿美元的资本,并着手进行招聘,将其员工人数增加一倍至600人,并扩大了各类业务范围。

大卫·所罗门于2019世界经济论坛

摄影师:西蒙·道森(Simon Dawson)/彭博‍

在高盛的高管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口中,我们看到了高盛的CEO戴维·所罗门(David Solomon)和总裁约翰·沃尔德隆(John Waldron)如何担负起曾经由前CEO汉克·保尔森(Hank Paulson)担负的重任。他们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行投资,押注这个市场将会为外国投行提供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去年,他们七次前往中国,与高级官员会面,为新的蓝图奠定基础。他们计划在2020年进行另一轮访问。

沃尔德隆上周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越来越乐观,我们将有机会朝着正确的方向采取更多行动,甚至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如果要在中国成功开展业务,我们需要与政府建立适当的关系,因为在中国发生的很多事都与政府密切相关。”


收入压力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快速崛起,但全球知名的投资银行一直受阻于中国市场的扩张。根据中国法律,外国公司必须与中国合资经营证券业务,后者需要控制着多数股份。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的公司不愿意将自己的资本置于无最终决定权的位置下。

现在,越来越多的银行正在申请接管这些合资企业的许可。高盛在八月份申请将高盛高华证券的股份从33%增加到51%。在高盛内部,高管们正在考虑独资持有整个公司的可能性。

对于高盛而言,中国市场正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中国为高盛提供了另一块战场,因为该公司面临着不断增加收入的压力。分析师估计,高盛在本周将对2019年的收入进行确认,收入可能会有所下降。高盛将在未来几周内向投资者们介绍其更广泛的发展战略。

就在十年以前,高盛的高管们表示,在受限的情况下,他们不想对中国市场进行“过度投资 ”。在当时,摩根大通和瑞银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要远大于高盛。现在,高盛所展现的雄伟计划令市场吃惊。

高盛打算扩大在中国大陆的咨询业务、自营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高盛的高管们对这个市场巨大的财富增长潜力感到特别兴奋。沃尔德隆说:“中国最大的机会实际上不在投资银行领域……中国最大的机会是成为所有财富的资产管理人。”

一位知情人士说,一旦中国当局在四月开放许可,高盛计划申请牌照,成立一家全资的经营资产管理业务的公司。

另外,高盛还将通过购买高盛高华证券发行的新股来注入资金,此举将提高高盛的股份,并稀释方风雷的股份。方风雷于2004年与保尔森任职时期的高盛共同创立了这家合资企业。


漫长的等待

考虑到漫长的等待时间,该银行如此热衷于在中国扩张是可以理解的。

随着中国1990年代开始步入经济腾飞,高盛便抓住了这一机会,通过对股票上市提供咨询服务赚取费用。十年后,在中国寻求对银行进行资本重组之际,高盛又赚了一大笔钱。到2006年,保尔森敲定了当时高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资金押注——对中国工商银行进行了25.8亿美元的投资。到2013年,高盛卖出了这些股份,这笔交易累计产生了约120亿美元的股息和收益。


汉克·保尔森于彭博新经济论坛的访谈

摄影师:朱莉亚·马尔凯(Giulia Marchi)/彭博‍

但是,在中国境内成立一家全资证券公司的希望不断受到挫败。

保尔森在担任高盛的领导者时,曾经往来中国七十余次,一时间成为了中国除了国家元首和流行歌手外最著名的外国人。当他于2004年与高华证券成立合资企业时,他宣布高盛正在迈入“令人振奋的新篇章”。

但是在保尔森2006年卸任后不久,市场形势就急转直下,直至2008年发生全球信贷危机。高盛在中国的明星光环逐渐消退,中国的高层们对外资银行的一些做法和产品产生了高度怀疑。

保尔森的继任者劳埃德·布兰克恩(Lloyd Blankfein)没有将目光再次转向中国。他任职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领导公司渡过金融危机的余波,调整战略以适应更严格的监管和资本要求。但布兰克恩和其他高管仍在努力说服中国的官员们开放市场,他公开宣布新的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但是,当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之后,2015年中国的股市开始变得低迷,他们对高盛等银行的怀疑又重新燃起。保尔森为布兰克恩规划的扩张蓝图并未实现。

这一切的结果是高盛在中国版图上的利润几乎微不足道,他们开展的业务主要是帮助中国客户开拓海外市场。高盛高华证券提交的文件显示,该公司最好的一年是2015年,当年该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经纪业务产生了约1.2亿美元的收入。到2018年,其收入已经不到整个证券业的1%。


中国的惊喜

劳埃德·布兰克恩于高盛10000家小型企业峰会

摄影师:安德鲁·哈勒/彭博‍

2017年11月,布兰克恩恰好与特朗普一起在北京。当时中国准备发表一则开放市场的意外声明——这个声明连特朗普也不知晓。最终,布兰克恩在该声明公布之前登上了回美的飞机。如果他早一点知道的话,他不会走的这么快。在高盛内部,该声明的发出让高管们措手不及。

“公司内部很快就发生了反应。”裴若达(Paradise)在一次采访中回忆道,他和利兰(Leland)负责高盛在亚太地区(除日本外)的业务。

高盛希望在中国的监管和法律的框架下取得业务突破,使他们能够在中国大陆销售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对冲或多元化的投资产品不仅会为高盛带来更多的利润,但它们也可以帮助中国的资本市场变得更加完善。

利兰说,多年来,高盛一直在与政府保持沟通,征求监管机构对新产品的看法。在之前,监管机构的政府官员们表示他们更有兴趣让中国的公司获得这些金融资本工具的许可。利兰说:“但是,现在,是他们(监管机构)在问我们,‘你们愿意这样做吗?’这鼓励我们更快地行动。”

高盛一直在与当局合作,为他们提供中国尚未广泛使用的金融产品的信息,例如衍生工具。高盛的观点是,年轻的中国企业需要从仅专注于抢占市场份额转变为产生可靠的利润回报,以吸引外国投资。为此,他们将需要对冲风险。


财富的发展

中国不断扩张的财富规模使资产管理也成为重要的一环。中国的高净值人群仍然拥有相对较少的投资选择。

亚太区的投资管理人罗恩·李(Ron Lee)表示,如果中国继续推进其改革步伐,高盛估计在未来五年内,私人银行家管理的资产将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这可能会使中国区的收入翻倍。他说:“如果我们的银行家队伍增加,我们的业务也增加,我们会成长的更快。” “我们正在寻求同时实现以上两个目标。”

一旦获得企业的控制权,高盛将重新打造其财富管理品牌,品牌将只保留“高盛”,“高华”将被排除在外。该公司还计划将其业务范围由北京和上海范围扩大至深圳,那里拥有众多的工厂和超过2000万的人口。李说,他们已经开始了人才的招募工作,并已经找到了办公场所。但是,私人银行家的增长速度会有一定的限制。

李表示:“由于中国的财富管理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人才储备相对有限,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更多的耐心。”“我们正在寻求高但是稳定的增长率。”

END

本文原载于彭博,边际实验室进行了编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喜欢我,就给我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