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微团队 2018-05-30


中共中央、国务院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北京交通大学3项主持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数位居全国高校第八(☚点击查看具体信息)。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项目由高亮教授等主持,是我校第一次双主持成果获国家一等奖,实现了零的突破。


这是我校主持成果获国家奖项最多的一年!

实现历史性突破!


类别

项目名称

第一完成人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及应用

高亮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智慧协同网络及应用

张宏科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复杂路网条件下高速铁路列控系统互操作和可靠运用关键技术及应用

唐涛



国家科学技术奖有多牛?



 作为我国最权威的政府科技奖励,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颁发,每年都是科技界的盛事,备受公众瞩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审一次,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即大家习惯说的“国家三大奖”。



下面小编就带你走近获奖团队和他们的项目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及应用

无缝线路是消除了轨缝的长钢轨与其下部复杂结构共同适应热胀冷缩、保持强度与稳定性的线路,是保障高速线路高安全、高平顺、高可靠的核心技术。项目组在国家及部委支持下,历经十余年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形成了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及应用体系。项目创建了复杂温度下高速无缝道岔精细化分析理论和技术,攻克了与复杂气候条件适应性难题;创立了长大桥梁、高架站无缝线路协同分析理论与成套应用技术,突破了与复杂线下基础协调性难题;研发了多手段智能融合的无缝线路系统实时在线监测及预警技术,实现了安全服役状态的可控性。项目组通过成套技术的研究,形成了从设计、制造、铺设到维护的无缝线路技术体系,真正实现了无论线路多长,都能够通过无缝化实现全线连续、高速、安全、平稳、舒适运行。

项目形成《铁路无缝线路设计规范》等国家及行业标准7项,出版著作6部,论文2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9项(已获10项),获得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25项。成果依托设计规范、智能软件等应用于国内几乎所有高铁中,并在多条国外铁路得到广泛应用,有力支撑了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及“走出去”的实施。


高亮



高亮教授,土建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詹天佑铁道科技成就奖及茅以升铁道科技奖的获得者,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及国际合作基地主任,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轨道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在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及大规模应用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智慧协同网络及应用

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和应用规模不断扩大,现有互联网因其原始设计不足在移动性、可靠性、时效性等诸多方面暴露出严重弊端。项目组依托国家97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等项目,发明了以“两域”、“三层”、“三映射”为典型特征的智慧协同网络系统,可有效解决互联网原始设计具有“横紧纵松”(“横向结构紧耦合”、“纵向结构松耦合”)、“三重绑定”(“控制与数据”、“用户与网络”、“资源与位置”)特性带来的诸多弊端。

目前,项目组研制出的智慧协同网络系统及核心设备,已成功应用于高铁、智能制造、电信等行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例如,高移动环境下(高铁)大数据可靠传输是高铁运维面临的重大问题,新技术通过服务与网络的高效适配,自动选择最佳网络,若带宽不足可聚合协同多家运营商带宽资源,显著提升了网络资源利用率、传输可靠性和用户体验。再如,现有网络采用“尽力而为、冲突碰撞”的通信机制,难于满足智能制造环境低延迟、高可靠网络传输需求,新技术通过控制与数据分离,以及现场网络资源的动态调度和优化适配,有效解决了智能制造行业实时可靠通信难题。

该技术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获批IEEE等国际标准4项;在IEEE Tran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5篇;国际知名出版社Springer出版英文专著1部。



张宏科




张宏科教授,电信学院教授,长期致力于互联网体系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作为首席科学家先后主持两期国家973项目,开创了标识网络、智慧协同标识网络体系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两次,是我国互联网体系创新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复杂路网条件下高速铁路列控系统互操作和可靠运用关键技术及应用


本项目提出了列控系统需求规范形式化建模验证理论和技术,制定了适合高速铁路的CTCS-3级列控系统技术规范,成为我国高速铁路列控系统设计研发、测试和建设运用的依据;提出了适用于不同测试需求的列控系统多分辨率仿真建模方法和平行功能测试验证方法,构建了可动态配置的列控系统半实物仿真测试平台和互操作性测试平台,支持了多种型号列控设备的开发及应用,完成了所有CTCS-3级列控系统及新型高速列车的第三方互操作性测试;提出了瞬态脉冲干扰的统计参量评估方法和实时测量技术,研制了基于随机变量分析方法的电磁干扰幅度概率分布测量仪,构建了基于瞬态脉冲干扰统计参量的故障诊断和故障模拟再现平台,有效解决了列控系统的电磁干扰问题,使CTCS-3级列控系统因电磁干扰导致的故障率由90%降低至20%;提出了时-频信号检测分析与软计算结合的轨道电路实时故障诊断方法,发明了轨道电路防护瞬态冲击电流抗干扰技术,研制了适应大负荷高速列车牵引电流波动剧烈的阻抗匹配装置,使高速铁路车站轨道电路抗不平衡牵引电流干扰能力大幅提升,比国外同类设备指标提高1.5倍。项目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列控系统互操作和可靠运用的成套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电磁干扰评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项目成果已经在我国高速铁路得到广泛应用,对保证我国高速列车在高速铁路网中的互联互通、安全和高效运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唐涛



唐涛教授 ,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主题专家。长期致力于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研究,着力解决我国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中关键核心问题。为我国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高效运行做出突出贡献。


鲜花和荣耀留给过往

征途和汗水敬献明天

饮水思源、以交通为名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交大人的2018

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小微推荐 

 ▪你的输入法中,有对交大的独家记忆吗? ▪交大演员的诞生!他们有才华,更有梦想!国内首条无人驾驶 | 交大助力,一起带着自豪感乘坐北京地铁燕房线!



—— 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出品 ——

本期编辑 | 张释珍 栗利波 康炜然

责任编辑 | 韩榕

为交大人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