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ity walk好去处 昆明已建成196个“口袋公园”

昆明发布 2023-08-31

8月30日,在位于盘龙区虹苏路的南岸公园内,不少居民正在悠闲地休憩。自公园建成后,周边的居民又有了一个好去处。随着昆明“口袋公园”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绿化提升提质增效,“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的理想生活愿景已越来越触手可及。




盘龙区南岸公园

集研学露营康养休闲为一体


“南岸公园是我们最新打造的一个具有共享性且由社会力量参与的‘口袋公园’。”南岸公园设计师陶喆介绍,整个公园景观规划为“一带两轴多区”,一带为多元体验观光带,两轴为T型景观轴线,多区为湿地探索区、缤纷花海区、坡地花海区、活动乐园区等,并通过水上交通和环湖慢行系统串联起来,向外联系周边的城市绿道和山体公园,成为一个完整的白沙湖环湖公园。公园内配有完善的服务设施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是一个集自然研学教育、露营、滨湖运动、康养休闲为一体的特色主题公园。同时,运用“五感”设计手法,围绕色、香、味、形、声五感,升级打造成富有康养特色的“五感花园”。


公园不仅在视觉方面充分利用高差优势,增加儿童设施及网红景观小品,增加趣味体验,还将生活场景融入公园,为节假日举办草坪派对以及咖啡、烧烤等餐车小铺活动带来味觉和嗅觉的升级体验。通过在园区种植小兔子狼尾草、细叶芒、玉簪、滇牡丹、白芨与芍药,增加自然研学乐趣。


作为面向公众开放、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口袋公园”小巧多样、环境友好、方便使用,可以从多角度满足人们对宜居宜业的要求,也能在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开辟出一片休憩的绿色公共空间。


自2022年以来,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围绕“高原明珠、绿美春城”要求,把“口袋公园”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城市拆除的违法建筑、临时建筑和城市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裸露土地、道路节点、街头转角、桥下地等位置,通过丰富绿植、适量增加地面铺装、增设桌椅、安装健身器材、增加儿童游戏设施等方式,因地制宜打造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口袋公园”。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建设“口袋公园”196个。



以“公园+”理念

打造多元化“口袋公园”


据市园林绿化局介绍,市园林绿化局以“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为目标,在“口袋公园”的建设过程中,立足昆明实际,采取创新做法,重点打造复合型全域公园。公园建设在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适老化和儿童友好活动空间建设等要求的基础上,力图实现“口袋公园”建设既有绿化又有美化,既可见也可达,既可赏绿也可享绿的愿景。


“口袋公园”的打造,严格落实“公园+”理念,通过分析公园服务覆盖区域主体人群的工作生活需求,因形就势建设“口袋公园”。不仅注重打造“一园一特色”的特色公园,还在公园中加入运动、亲子、科普等功能,突出党建、康养、民族团结、动植物多样性等主题,强化公园的个性特色和功能叠加,彰显“口袋公园”建设品质。


通过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长效机制,市园林绿化局也在鼓励各区引导和发动公众、社会力量参与“口袋公园”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推动“口袋公园”共建共管共享,彰显游园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通过联动相关部门布局绿道网络,建设生态通廊,使各类公园能够串珠成线,形成体系。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行业协会、基金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机构共同参与,形成“多个主体参与、多元主题展示”的建设模式。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昆明市公园布局更加均衡、功能更加完善、形态更加丰富,逐步形成‘串珠成线、织线成锦’的城市公园格局。”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下一步,昆明市园林绿化局将继续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聚焦打造“六个春城”,加快推进园林绿化各项工作,提升城市宜居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绿美成为昆明最具潜力、最富特色、最具竞争力的底色。


来源:都市时报


编辑:范志强校对:王仪审核:达娃梅朵

终审:董小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