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在浙里——张谷教授在光华法学院2018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今天,众多年轻的面孔齐聚月轮。学院让我代表教师发言,诚惶诚恐!

其实,我很害怕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毕业典礼,充满离情别意,我不大受得了。开学典礼,太过正式,对我也是一种拘束。我想,我代表不了谁,只能代表自己。下面我通过几个故事,谈谈此刻的感受。

一、有一种幸福叫做“在之江读书”

每个初到之江的人,都会被这里的美景所颠倒。这里绿叶纷披,远离喧嚣,是一方不可多得的净土。

上个学期,我开了一门合同法方面的选修课,居然有一位工科的同学(浙大工程师学院的工程硕士)也选修了这门课,之前我从未碰到这样的情况。据他说,之所以选这门课,就是因为上课在之江校区。他对之江的傲娇早有耳闻,对之江的美景钦慕已久。这门课听不听得懂,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将来他可以骄傲地说“我也在之江读过书”!

在座的各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可以自由出没于秦望、月轮,可以在之江诗意地栖息,既可以涵养性灵,又可以研习法学,岂不是比这位工科的同学更幸运?所以,诸位能够到美丽的之江来读书,真的是有福了。

二、之江,美在自然、美在人文

个人有个习惯,每到一个新地方,都会想方设法地去了解当地的历史和人文。之江的十年生活,正常教学工作之外,品读之江的历史,挖掘之江的人物,几乎成为我的副业。杭州,有所谓西湖十景;而这里却有着所谓之江十二景,即钱塘江,六和塔,情人桥,秦望顶,双龙瀑,上清池,小桃源,临江亭,健美谷,培园小筑,佩韦斋和小盘谷。

自然景观的美,看多了也就麻木了。相同的景致,经过文人生花妙笔的点染,便会趣味悠长,成为掌故佳话。

之大中文系主任、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曾写过一首诗,吟咏情人巷的风致:“情人桥接情人巷,情人巷里春路长。两行参天树竞绿,一径袭人花争芳。春日融融春风暖,粉蝶蹁跹紫燕翔。早起儿童何所事?也自徘徊在路旁。不看粉蝶穿花舞,不听双燕语画梁。昨夜苔阶霜似雪,谁留屐印一双双?”

之江的美,人所共知。但是,如果没有粉蝶和紫燕,没有徘徊的儿童和情侣的屐印,那自然的景致除了绿色还是绿色。夏先生的情思化作优美的诗行,让“无情”的自然,转化为利乐“有情”的世界,更让人缠绵悱恻。这就是人文之美!

三、马尔济教授的大爱无疆

我不想扮演人生导师,去谈论什么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实在是太不相同,难以一律。诸位来这里求学之目的,想必也不尽相同。

尽管如此,我想,年轻的诸位,让我们“爱在这里”总是可以的吧!“昨夜苔阶霜似雪,谁留屐印一双双”。让之江一串串爱的鞋印里,也留下你们热情的那一双。希望大家在这里学会爱,收获爱,培养和扩展自己爱的能力。

是的,爱是一种能力,爱是一种情怀,爱是一种担当,爱是一种责任,爱也是一种信仰!一个不懂得爱的人,恐怕是难以成就一番事业的。

马尔济教授就是一位有大爱的人。美国长老会在浙江办学,一路走来,由宁波的崇信义塾,经由杭州皮市巷、大塔儿巷的育英书院,最终成长为之江文理学院。学院的教员人数很少,也极不稳定。但是其中有一位教授,即马尔济教授,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美国长老会海外差会教派遣来华的教员,多是由传教士兼任的,无非是通过举办教育而传播福音。与此不同,马尔济教授是最有科学训练和科学视野的一位教授。他住在这座山上的别墅里,收集了非常多的植物标本。日本人占领杭州期间,之江学院成了驻杭日军的宪兵司令部。马尔济教授精心制作的标本统统被毁于一旦。他本人在1942年被日本人关进集中营,后被遣返回国。马尔济教授人在美国,心系之江学院。他不畏艰险,历经千辛万苦,从南美乘船到南非,从都班乘船到印度,飞越高山抵昆明,然后坐车一路颠簸,在1944年复活节前到达福建邵武。此时,之大在邵武的办学已经要结束了,行将迁往贵州花溪。一个美国人,不远万里,来到邵武,为的是什么?这就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这就是一种超越自我的“大爱”。没有爱是成就不了大事业的!

同样的大爱、大悲愿,也体现在弘一法师身上。离此地不远的虎跑,是李叔同先生辟谷乃至后来出家的地方。他的家世那么好,事业那么顺遂,才华那么出众,为什么要出家?因为有大爱,有大悲愿,他要振兴南山律宗。弘一法师自己也说人生有不同的境界,如同不同的楼层一般。他要自觉觉人,就是要更上层楼,更有进境。

马尔济教授,弘一大师,都是有大爱的人。每个人学习知识有快有慢,有多有少,有深有浅,但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生活得充实而有温情。

四、像太虚大师一样“闭关”

在座的各位,在浙大一定要学会爱。爱之江的美景,爱之江的小猫,爱自己的肉身,更重要的是有责任将自己的灵魂塑造得美好而有趣,为此要爱真理、爱智慧。

追求真理和智慧,并不容易。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不管你们此来是为了什么,我认为,接下来的几年正是你们一生当中“闭关”的时期。

“闭关”是佛家语。很多大德高僧都有闭关的经历。1914年秋至1917年秋,太虚大师在普陀山闭关三年,关房在锡麟禅院楼上。八月间到普陀,预备要看的佛经、经论,竟然装了十余件箱笼。正是这样摒绝世务,一心诵经,使得其佛学造诣更为精进。

如果不拘出家在家,泯灭僧俗的差别,诸位到之江来附学用功,这里虽不是佛家寺庙,但也是绝佳的“闭关”圣地。

大家应当时刻牢记,在之江的三年五载,可能正是你们人生当中仅余的、也是绝好的集中学习的机会。将来,马齿徒增,人事日藩,再想有大把的时间来读书学习,实在是太奢侈的要求。所以,在座的各位如果能够把握好这段“闭关”的时期,十年面壁图破壁,立定了未来职业发展的根基,才会有破茧而出的那一天。当你们达到人生巅峰的时候,再回望来路,之江一定会是你们挥之不去的最深刻的青春记忆!

五、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真理爱智慧,总是同爱读书爱思考分不开的。说到读书,不同的人读书可能有境界的不同。即便是同一人在不同的时期,读书的境界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我在三十九岁生日的日记里,把自己读书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为别人而读书。从小学以讫大学毕业,基本上是读课本,主要是为家长读的。不排除个人的争强好胜,不甘人后的心理从中作祟。第二个阶段是一多半为自己而读书。读研的时候,郑智化的《水手》里有一句歌词击中了我,“不要用微不足道的成绩骗自己”。我们读书考高分,哄得父母开心,自己得意,但凡事不求甚解,这样真的好吗?从那以后,我的观念发生转变。但从教后,还是要备课讲课,“读书半为稻粱谋”。虽然竭力将知识化为自己的血液,但这样的读书毕竟是为了职业上的需要,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总归是心有未洽。第三个阶段,从三十九岁以来,我尽量为自己而读书,从心所欲,绝不拿读书做敲门砖,以干禄位。这样读书才真能虚心平和,沉潜涵泳,收获自然也最大。只有到了这个阶段,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存方式,“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一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这可能就是古人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读书的境界和做学问的境界大抵相通。做学问也是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宋词,说古之成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首先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次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最后是“衆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灯火阑珊处”。

第一种境界,无非是执着于学问,登高望远,了解来路与去向,寻找路径。第二种境界,便强调知之不如好之。爱学问如同爱佳丽,贤贤易色,甘愿付出,无怨无悔。第三种境界,则是寻颜回乐处。反复的摸索、品味,虽箪食瓢饮,华发早生,回也不改其乐,忽然一天,豁然开朗,由渐修而顿悟了。

我不是要求每位同学都一定要达到如此完美的境界。但如果在之江的“闭关”修练,能够让大家去求真务实,为趋向于这种学问乃至人生的境界打下坚实的基础,这还是可以追求的吧。

幸运的人儿,在美仑美奂的之江,倾尽所有的爱,去成就你们自己吧!

谢谢大家。

张龑教授:我们这个时代的慢——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让我们一起努力——王轶院长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四川大学法学院举行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

2018级迎新工作顺利完成,500余名新同学加盟山东大学法学院

山东大学法学院2019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复试安排

四川大学法学院2019年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

你的性别与性取向是什么?答案可能超乎想象

带爸妈玩转手机:不要让爸妈错过这最好的时代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