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教育,新生命,新北川——来自北川新教育实验区的报告

2017-04-16 唐红梅 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置顶本公众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区域新教育叙事]


新教育,新生命,新北川

——来自北川新教育实验区的报告

北川教体局长 唐红梅

 

        北川,中华民族人文初祖之一大禹故里,革命老根据地,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鼎定九州,在这里留下千古流传的动人传说;80年前,北川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在这里刻下了永不褪色的红色史诗;8年前,“5.12”特大地震和其后坚苦卓绝的涅槃重生,则让北川受到举世关注。



        灾后重建民生为先,民生重建教育为重。8年间,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人民尤其是山东兄弟的倾力援助下,北川教育人擦干泪水,挺起脊梁,追随新教育脚步,向着明亮那方,坚定踏上“用新教育呵护新生命、用新生命托起新北川”的教育重建之路。从选校试点,到整体推进,从教育行为到政府主导,全县40所中小学、1887名教师、3万学生相继迈进新教育实验行列,一步步抚平心灵创伤、唤起教育激情、重塑教育理念、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从悲壮不断走向豪迈,促成北川教育脱胎换骨的嬗变,为新教育实验书写了精彩的北川篇章。


    北川教体局局长 唐红梅


        一、

        守望相助——新教育点亮北川希望之灯


        2008年5月7日,原北川教育局长尚勇率队赴江苏宝应实验小学考察新教育实验。卢志文院长热情接待考察组一行,亲自陪同参观、听课、座谈,在深入交流中,被北川团队的教育使命感和对新教育的高度认同感深深感动,当即作出支持北川尽快加入新教育实验的承诺。但考察团回去的第三天,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5.12”特大地震,北川县城瞬间变成废墟,尚勇局长和他领导的新教育筹备团队32人全部遇难,数以千计的师生不幸罹难,上万生命永远留在了废墟之中,幸存的3余万师生在经历地裂房塌、亲人离散、家庭破碎的悲惨遭遇后,受到巨大的心理创伤。


        大难见真情,关爱暖人心。得知灾情,朱永新主席第一时间赶到灾区看望慰问师生,并在《新教育》一书中含泪写下祝福;新教育研究院立即组织捐款捐物,全国各地新教育实验区(校)也纷纷伸出大爱之手,以各种方式援助北川;干国祥、马玲、魏智渊、西门小醉、王丽娟、胡琴等整个新教育研究院专家团队,自带干粮和帐篷赴北川救援,置水土不服、蚊虫叮咬于不顾,历尽艰辛帮助北川灾区开展师生心理治疗,帮助学校临时复课。一曲《虫儿飞》、一首《向着明亮那方》,抚慰当下伤痛,昭示未来希望,让北川师生至尽记忆犹新,弥久难忘。


        2008年7月13日,震后刚刚两个月,第八届新教育年会在海门苍南召开。这是最特殊的一次年会,专场为北川加油,新教育研究院特批北川成为全国又一个新教育实验区,全县10所学校在危难中与新教育牵手,成为了北川首批新教育实验学校。此后,北川一直是新教育研究院最关注的实验区,朱永新主席、卢志文、许新海、李镇西、陈东强院长等多次赴北川看望师生,指导新教育人实验;朱永新主席还为北川教师发展中心新校舍落成题写寄语,殷切勉励北川用行动“提升教师素质、书写生命传奇”,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危难携手,关爱引路。新教育研究院及新教育同仁为北川点亮的大爱之灯,化作了羌乡教育迅速崛起的希望之光。



        二、

        浴火重生——新教育重塑北川教育版图


        (一)草根行动变身政府行为


        县委、县政府将教育重建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响亮提出“建最好学校、办最好教育”。建最好学校,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完成,北川率先建好的是学校,建得最好的是学校,学校成为羌山禹水间最美的风景,孩子安身、家长安心、社会安定。办最好教育,县委、县政府明确要求,以新教育实验为突破口,关注灾后生命新生,实现民族教育提质升级。随即,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新教育实验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写进县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县长工程”和“局长工程”;印发实施《北川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新教育学校评价标准》《新教育实验考核标准》,绘制北川新教育实验路线图;细化新教育实验年度目标任务,明确新教育实验时间表,确保规划、制度、措施、督导、考核“五落实”,机构、项目、人员、经费、活动“五到位”;增添新教育实验硬件投入,投资数千万资金建设图书室、艺术楼、三通两平台、双向远程教室、生命体验馆等基础设施;强化新教育实验软件建设,每年教师培训经费全部由政府买单,参培教师费用全额报销;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山区教育,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列支100万元专项经费奖励优秀教师,实行边远地区教师生活补贴……行政推动的力量,使新教育实验迅速在北川落地生根。


        (二)汇聚尺码相同的人


        寄理想于追求,寓改变于行动。我们深知,震前北川教育相对滞后,尽管灾后重建使北川教育设施水平向前跨越了20年,但起点依然不高,尤其灾难留下的阴影很难消弭,重拾教育理想、唤醒教育激情、追逐教育诗意的道路注定充满艰辛。我们期待,新教育为北川教育重生“破冰”,让教师获得职业的尊严,感受到职业的幸福,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成长的自信,用教育的力量为北川新生铸魂。于是,我们从寻找尺码相同的人起步,开始新教育实验追梦之旅。


        我们选择部分优秀校长和教师参加早期培训,培育一批北川新教育种子。初期,我们利用新教育研究院专家干国祥、马玲等驰援灾区的机会,组织开展儿童课程、理想课堂培训。紧接着,组织骨干团队赴各地参加历年新教育年会,聆听朱永新主席报告,到成功实验区观摩,参观榜样学校,倾听榜样故事,亲身感受新教育实验带来的教育改变和生命成长。随后,又相继邀请新教育研究院培训中心吴勇主任及其团队、海门中学、海门小学榜样校长和老师到北川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完美教室叙事,手把手引领北川新教育团队实践,使一大批实验学校校长和教师自信迈进新教育门槛,写下了明亮诗篇的第一行。北川新教育办公室主任梁春蓉是第一批榜样教师,从震后第一个新学期开始,她天天带着笔记本,冒酷暑,顶严寒,骑车去永昌小学、安昌小学带班上课,一上就是一学期。她的声音清晰悦耳,普通话标准动听,让两所学校师生真切感受到了绘本的美妙、晨诵的清新、百花课程的飞扬。在她的带领下,同年级老师纷纷汇聚,不同年级老师争相参与,自觉加入了新教育行动。如今,这两所学校已成为全县新教育实验最有成效、榜样教师最多的学校。


        就这样,从理想和激情点燃,到理念和榜样引领,北川教育人与新教育产生强烈共鸣,促成了一次次思想转变和灵魂转向,从城市到乡村,一粒粒新教育种子竞相发芽。


        (三)建立共同的语言密码


        从试点示范到整体推进,北川新教育实验“3+3”模式初见成效。初期,占全县学校总数三分之一的新教育实验学校率先行动,以“三专”(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改变教师行走方式,以“三课”(晨诵+午读+暮省)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以榜样示范引领全县师生教育生活朝向。后期,以“三人行”方式联合行动,打造“城乡研修共同体”区域整体推进,一个协作体就是一个新教育共同体,11个协作体覆盖了全县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协作体由“榜样+成员”组成,有师生共同讨论形成的公约、愿景与目标,由榜样学校带领,既尊重差异,又突出个性,逐步实现新教育实验区域全覆盖。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书香校园、理想课堂、完美教室、卓越课程、每月一事、家校共育作为十大行动的重点内容,每学期重点推进一大行动,通过线上线下主题研修和常规研修,形成有意义的关注点,共同的对话内容。榜样学校主动为成员学校提供所需资源,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成员学校每学期承担一个主题研究活动,做到共生共长。建设书香校园,我们针对边远农村学校缺少图书实际,开展班级驿站式图书漂流,一个学校接一个学校漂流下去,通过阅读卡,将读书心得漂向远方。其中,《新教育》《我的教育理想》《第56号教室的奇迹》《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等近20本推荐图书备受教师追捧。建设理想课堂,我们通过送教、研讨、赛课、空中课堂等方式,使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根本改变,自主学习、交流展示逐渐成为课堂新元素。其中,名师工作坊的作用尤其明显,通过名师引领,“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深入人心,阅读、交流、实践、反思、创新逐渐成为城乡教师共同的行走方式。共同的语言密码催生共同的教育实践,以“共同体”为教育生命“绽放点”,全县教师从思想自觉走向行动自觉,有力推动了传统教育向新教育华丽转身。



        (四)释放榜样的力量


        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我们坚持“底线+榜样”管理铁律,发挥榜样言说与生命叙事的激励与召唤作用,让一朵朵具体的花开出满世界芬芳。


        每学期,以新教育开放日为载体,将新教育人汇聚在一起,言说榜样故事,分享成长喜悦,聆听花开的声音,唤醒生命的力量。一个个开放日,一次次生命叙事,教育故事帮助教师真诚地表达自己,实现自我认同与自我完整,语言不仅是教育的外壳,也是教育的灵魂,吸引和感染了一批又一批教育人加入新教育行列,次第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新榜样。尤其在边远农村学校,开放日总是山村最喜庆的日子,师生和家长穿着本民族节日盛装,聆听新教育故事,分享新教育成果,每个人都成为故事的一部分,许多学校、教师和家庭都在一次次开放日中苏醒、行动。


        在北川,榜样不仅是一张张出色的成绩单,更一个个鲜活生命的完整成长。北川中学走出灾难的伤痛,走进无私与关爱、责任与担当,以学思课堂关注全体,尊重差异,连年书写高考传奇;永昌小学“让每一个生命快乐成长”深刻诠释幸福理念,阅读、课堂、艺术、德育处处呈现生命光彩;安昌小学作为震后行政区划调整增补的新教育实验新兵,后来居上,多次承担“全县阅读、课堂、课程改革”等新教育培训任务;擂鼓八一中学致力于“自主学习,分层走班”理想课堂和德育课程建设,让农村孩子享受到成长幸福,成为了绵阳市十大名校;西苑中学打造“敬乐”文化,形成“西苑炫梦”理想课堂框架,通过榜样作用带动了研修共同体成员学校进步;永安小学、幸福小学成为农村榜样示范学校,带领乡村共同体成员,自信满满地行走在新教育路上;远在大山深处的坝底小学、小坝小学、坝底初中、禹里小学、马槽小学、甘溪小学、桂溪小学等,校长带领全体师生与白云相伴,与青山为友,与黎明共舞,让新教育之花在大山深处开放;安昌幼儿园,多年坚持幼儿早期阅读与亲子共读,通过阅读创新幼儿生命成长;地处堰塞湖之上的璇坪小学,“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几个大字,在山巅白云环绕下分外眩目,引领着师生朝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其间,李桂兰、张斌、唐守辉、侯昌才、倪会、李启兵、龙旋、张静等一批种子教师还相继走上了学校领导岗位。一个个榜样学校的诞生,一批批种子教师的成长,不断壮大新教育榜样的力量,他们是北川教育拔节的惊喜,这惊喜更推动我们的事业蓬勃发展。

2012年,当北川新教育还显得稚嫩的时候,我们举办了西部川渝滇新教育开放周活动,与毗邻实验区校共话新教育,交流理想与心得,朱永新主席专门发来贺词,童喜喜老师到会作亲子阅读专题讲座。这次相聚,给北川新教育实验以巨大的鼓舞和力量,相邻地区和学校纷纷均以非实验学校的名义加入新教育行动,经常邀请北川实验区校长和榜样教师到当地指导;绵阳市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培训班也将北川新教育实验列为重点培训课程,被培训学员誉为“最受欢迎、最能产生共鸣的课程”;近年来,北川实验区已接待来自省内阿坝、凉山等市(州)及市内县(区)学校参访团队40余批次。



        三、

        携手同行——新教育伴随北川生命成长


        教育决定着人的未来生活方向。北川新教育实验以“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价值导向,立足师生个体生命成长、紧扣师生发展需要确定教育目标并实施教育,在提升师生生命境界和人生品位的同时,有力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一)书香校园,让生命在学校里诗意栖居


        朱永新主席指出:“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没有真正的教育。”羌族是云朵上的民族,理应有云朵上的阅读境界。


        唤醒阅读意识。我们年年开展“4.23”世界读书日、“9.28”孔子诞辰日等阅读宣传,实施“共筑中国梦·书香润北川”主题活动,在“书香中国”平台开通“书香北川”阅读平台,方便数以万计的师生参加阅读行动,让阅读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精神滋养,让爱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成为师生新的生命常态,在饱经磨难的土地上,率先崛起一个感恩奋进的书香民族。


        树立阅读榜样。教师爱上阅读,孩子更喜欢阅读,教师的榜样阅读,必将引领孩子的终身阅读。以“教师共读一本书”为起点,我们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充分考虑教师个体成长的特殊性和序列性,引导教师从兴趣阅读向专业阅读拓展,每期阅读专业书报杂志达到人均40本(期),逐步构建起理想的教师知识结构模型,有效解决了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以“教师同写一个题”为切入点,我们力促“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引导教师由专业阅读向专业写作延伸,每期撰写阅读随笔达到人均30篇。从初期抒情、随意、生活感悟式的阅读笔记,逐渐转向、教育感悟、师生共写、案例剖析、实践提炼等阅读叙事,在“读者”变身“作者”的过程中,实现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从教育实践走向教育研究,涌现出一大批在阅读和写作中成长起来的教师。他们通过出版个人专著、发表学术论文以及参与学术研讨、交流与讲学等方式,不断发挥教师榜样阅读的正能量,带动了更多师生参与阅读。


        呈现阅读魅力。让孩子与阅读相遇,就是与美好事物相遇,与最好的自己相遇。我们规范教学行为,减轻课业负担,给孩子更多的读书时间,让他们充分自由地阅读。图书室、阅览室、走廊书吧,成了孩子们移动式学习集聚地点,有的孩子一年读书量就达到70本之多。擂鼓小学“一读两写”,使孩子写作水平、书法水平得到双提升,每年有上百篇习作在全国报刊发表,或在书法比赛活动中获奖。乡村边远学校利用寄宿制学校特点,创新开展睡前半小时集体阅读,让书籍成为孩子人生的望远镜,养成了枕着书香入眠的习惯。即便在幼儿园,早期阅读也渐成风尚。全县幼儿园普遍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每天早上都有20分钟亲子阅读时间,家长再忙也会陪伴幼儿阅读绘本,共同体验爱、责任、信念、勇气、团结的精神力量。让阅读从学校走进家庭,我们积极倡导创建书香家庭,留一个空间,建一个书房,让孩子有读书的地方,使“藏书传子孙,读书做好人”逐渐成为书香家庭创建主题,同时,在全县广泛开展名家读书报告会、读书沙龙、好书推荐会、绘本展示、童话剧展演、阳光讲坛、手抄报等系列读书活动,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共享书籍智慧,书香浸润着北川的每一寸土地。


        短短8年时间,阅读改变了师生的行走方式,也增添了北川羌族的精神底色。走进羌山的每一所学校,扑面而来的是阵阵书香,让人陶醉的是阅读情景。图书室、图书角、教师书吧、走廊书吧,师生处处能读,时时在读。阅读,拉近了人与书的距离,连接起书与人的桥梁,成为了认识世界、发现美好、了解自我、完善自我的生命成长路径。



        (二)理想课堂,让生命朝向幸福的方向


        课程是学生未来幸福生活的通道,课堂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地方,生为本,学为上,是北川新教育实验对课堂的追求。以“六个度”和“三重境界”理论为指导,我们结合全国课堂改革要求,追寻理想课堂价值,探索理想课堂构建,走过了三个不同意义的阶段。


        实验初期的规范课堂,着重帮助全县榜样校率先形成“三环六步”“合作学习、分层走班”“双自主”“学程导航”“分段扶放”等理想课堂雏形。通过自主探索,促进了由“教”向“学”的转变,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规范备课、上课、课后评价与反思等操作环节,制定了理想课堂评价标准,全县教师培训、校本研修、教学研究紧紧围绕课堂新规范开展,有效转变了教师教学观念,奠定了“生为本、学为上”的课堂教学基础。


        实验中期的高效课堂,不断总结榜样学校课堂实践经验,借鉴全国各地课改成果,力推“先学后教,互动生成”课堂教学模式。按照理想课堂目标分类,确定目标达成的教学环节,重点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各环节知识达成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中,更关注“教”与“学”互动,克服了前期课堂中重“学”而轻教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适时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重视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目标的达成,使知识学习从有效达到高效。


        实验后期的理想课堂,在前期更新教与学观念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形成北川理想课堂“三环五步教学”模式。以“学为主、师为促”为基本理念,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找到每一个学生适宜的学习起点、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潜力;教师当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助力者,成为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引领者。


        “三环”,即课堂教学“准备、经过、结果”三个逻辑环节。优化课前科学的导学设计,课中高效的课堂实施,课后老师深度反思、学生知识落实。


        “五步”,即课堂教学五大基本流程。第一步,独立探究。学生在不断习得的学习方法指引下,依据导学案或教材、根据学习目标,通过阅读、演练、思考、动手实践等方式独立学习,按照知识链接、解读目标、激情导入、个人自学等步骤完成。第二步,合作学习。采用“对子、组内、班内”方式,师生、生生互助,交流合作,形成“兵教兵、互助学”的课堂核心环节。第三步,展示点拨。分为组内小展示和班级大展示,重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点燃学生的交流欲,增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让孩子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第四步,强化梳理。对本课教学重点再次强化和落实,文科强调对本节课应掌握内容的强化记忆,理科注重对本节课要点进行逻辑梳理、归纳总结,构建知识框架、知识树、或者思维导图。第五步,检测反馈。整理导学案、通过书面练习、口答、讨论等形式检测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反馈学情。同时,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创新等四个维度,建立“三环五步教学”评价量标体系。教学设计方面,要求学习目标设置恰当、简明,教学环节(流程)设计科学、清晰,教法学法合理。教学过程方面,主要从激发度、参与度、自由度、亲和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达成度八个方面评价。教学手段方面,侧重从板书设计与多媒体运用进行评价。教学创新方面,突出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思想等亮点。


        建构理想课堂的过程,也是新教育实践、探索、反思的过程,使我们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加自觉地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思想运用到教学智慧中,将“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联合学习中发扬光大,推动教学行为从知达到觉的境界,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提升了整体教育质量。



        (三)完美教室,让生命在岁月穿越中不断完整


        我们以“文化自觉”与“课程载道”,引领完美教室的朝向,让师生生命在岁月穿越中共同成长,实现自我的生命不断完整,不断超越。


        文化自觉:班级文化的根本是把天上的“理想国”引向班级成员内心,以文化为引领,开启文化自觉之旅,从而让师生的灵魂安居其中。我们在建设班级文化时,通过学生共同讨论制定班级公约、班级愿景、班级口号,“由内而外”形成道德自我建构、让心灵在自由的基础上生发出责任和担当。这种文化自觉让班级成员共同为班级愿景而努力,教师扮演好设计者、领路人及同伴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教育环境,并加以适时引导。永昌小学唐守辉老师“笋芽儿”班以“今日小笋芽,明日青青竹”为班级愿景,以“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为班级口号,鼓励孩子们“快乐学习、拔节向上”,“向上”成为了每个孩子从小的担当;西苑中学李丽老师“青苗之家”以“不嫌弃、不抛弃、不放弃”为班级公约,孩子们在班级中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联合生活成为他们品格中的重要素质;擂鼓八一中学侯昌才老师的“珍惜五班”喊出“班级因我而幸福”口号,通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正的好朋友要直言对方的不足”,激励学生人人为班级做贡献,“创最好的班级 做最好的自己。”这种文化自觉缔结的共同价值追求,更加入耳、入脑、入情、入心,引导着师生灵魂向生命不断自我重建的方向成长。


        课程载道:将实施国家课程与缔造完美教室有机融合,围绕生命生活,开发校本(班级)课程,丰富地方教育资源,拓展朝向幸福的通道,延伸生命向上的阶梯。


        我们将学科教学、德育课程、阅读课程作为班级核心课程,将“诚信、良知、文明、合作、感恩、敬畏、创造、健康”作为班级核心品质。通过“三环五步教学”实现学科课程目标;通过体育和心理健康课程培养健康、勇敢、合作的品质;通过艺术课程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情操;通过志愿者服务和参观访问培养助人、感恩的情怀;通过法纪教育课程培养学生道德底线和敬畏之心;通过班级阅读课程和读书节活动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在体现核心课程共性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推进校本(班级)课程建设,陆续开发了阅读课程、生日课程、国学课程、科技创新课程、远足课程、大禹文化课程、水文化课程、农耕文化课程、电影课程、快乐在运动中加油的心理课程等各类特色课程。其中,北川中学“防震减灾课程”、七一职中“感恩教育课程”、擂鼓八一中学“走心德育课程”,安昌幸福小学“国学·儿童课程”,永昌幼儿园“禹羌文化幼儿绘本课程”等颇具特色,为孩子尽情施展才能搭建了广阔平台,彰显了完美教室“生命诗意栖居”的价值。


        现在,新教育十大行动已成为北川新教育整体行走方式。每月一事成为了学校管理一种生态,家校共育成为了常态化育人范式,“三网融合”支撑的校本研修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路径,卓越课程建设成为了学校品质管理的重头戏,教育科研成为了每个学校的自觉行动。



        四、

        教育朝圣——新教育引领北川追梦之旅


        云绕羌山气象新,风过北川羌笛悠。新教育的春风,正不断唤醒北川新生命活力。

  

        八年新教育实验,愈合受伤的心灵,复苏美好的人性,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教育的科研方式、学校的管理范式,北川教育从灾难走向新生,实现了历史性的发展与跨越。师生阅读素养跃居绵阳第一,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估名列全市前茅,教育科研课题从不到10个上升到近100个,心理健康教育种子播撒每个学校,一大批校长、教师成长为省级、市级名校长名教师,汇成民族教育振兴的中流砥柱。尤其“5.12”大地震中备受关注的北川中学,本科硬上线率连创新高,2016年有6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9名学生考上十大名校,升学率居全市县级高中第一。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正在成为北川教育新常态;一个个充满生命关爱、追求幸福快乐的教育梦,正在北川变成现实。


        蓦然回首,我们感恩。没有八年前的选择,我们也许仍在原地摸索;没有八年来的行动,我们就没有今天的自信;没有新教育研究院的关怀,我们不可能走得这样从容;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我的脚步不会如此坚定。瞩望未来,我们奋进。新教育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北川新教育实验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提升教师素质,书写生命传奇”已成为北川教育人永恒的追求。我们深知,北川教育需要脚踏实地的践行者,也需要仰望星空的引路人,我们将在新教育八年实践的基础上,着力实施“民族地区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让新教育实验中成长起来的榜样校长、种子教师,加快成长为有教育思想、教育智慧、教育精神、教育情怀的乡村教育家,让羌乡儿女享受更好教育,书写更璀璨的生命传奇。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有奇迹。北川坚定行走在教育朝圣的路上。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实验]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 牵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

新教育|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

新教育学校文化表现在哪些地方?学校如何把新教育之魂“活出来”?

新教育实验区校发展指导性评估框架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新教育实验学校标准(纲要 征求意见稿)

新教育实验学校标准(征求意见稿 上)

新教育实验学校标准(征求意见稿 下)

底线+榜样:新教育管理的铁律

她缘何成为“全球教师奖” 唯一入围的中国教师?

......


如何开展区域新教育实验?

——区域新教育叙事选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区域新教育叙事]


浙江姜堰:在新教育的天地里舞动梦想

山东诸城:追寻教育理想,享受教育幸福

湖北随县:生命守望,乡村新教育朴素绽放

沈阳皇姑:相约新教育,做有品质的教育

江苏海门:区域新教育的传奇

河北桥西:十年,与新教育共成长

四川金堂:为了生命的丰盈

山西绛县:黄土地上的新教育

新疆奎屯:融合创新借力发展

安徽霍邱:新教育成长的沃土

甘肃庆阳:做真教育,真做教育

山东日照:新教育之花在日照绚丽绽放

徐州贾汪:向着“新教育”的明亮那方漫溯

山东诸城: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底”

成都武侯:新教育,真教育

......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实验百问百答]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新教育如何构筑理想课堂?

       如何缔造一间完美的教室?

        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

        新教育是什么?

        如何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

        新教育如何构筑理想课堂?

        新教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新教育的家教主张有哪些?

        新教育的奥秘何在?

        文化如何为校园立魂?

        新教育如何在一个学校起步?

        新教育如何养成好习惯?

        新教育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如何开展区域新教育实验?    

        如何评价新教育?

        新教育实验从哪里起步?

       新生命教育有哪些的原则和课程样态?

        新生命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在哪里?

        新教育学校文化表现在哪些地方?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 牵手新教育的“接口”在哪里?

        新教育的两大基石是什么?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