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菊荣:一个人与一群人——​思想长跑的精神意义

张菊荣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一个人与一群人:

思想长跑的精神意义

原创|张菊荣


2002年暑假伊始,闯入开创伊始的“教育在线”,继而践诺“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进行了长达20年的“思想长跑”。——当年的这一“闯入”,对于我个人,对于之后我所在团队的精神意义,无法估量。



精神意义是新教育写作的第一要义。

2002年暑假开始,在教育理想的召唤下,我开始了“菊荣行思录”的写作。暑假过后,恰逢工作变动,我来到了吴江市教科室工作。于是,我开始了这样的一种生活:白天,与校长们、老师们在一起,在学校的现场吸取实践的营养;安静的夜晚,键盘下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思想。这样的一种写作,已然把自己与学校的思考维系在了一起。当一个人与一群人联结起来的时候,精神生活会高度丰富。我的求精神、弱功利的写作取向,从那时起根深蒂固。

我非常喜欢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日不间断”。但做到这“日不间断”谈何容易。难在坚持,所以贵在坚持。坚持难,最大的难是你看不到“成长”。我也是时断时续,多少次啊,写了一个月,停下;写了两个月,停下。有一次,我请教朱老师,我说我坚持了,但看不到“成长”。朱老师给了我五字箴言:“坚持即成长”。

“坚持即成长”,这里面包含着多少的内涵!它的第一内涵,就是精神内涵。当一个人坚持着,他的坚持就是他的精神标识,就是他的高贵存在。2006年9月1日,我正式宣布开博,宣布要做一场“思想的长跑”——这一天也许来得有些晚,可是思想的长跑,从哪里开始都不嫌晚。

从此,从市教科室,到城区小学,到重返乡村办学,到主政教育集团,一路上尽管峰回路转,却因为这思想的长跑,精神的指向从来没有动摇过。

2006年开博的当年,“思想长跑”与“课堂观察”完美相遇。在课堂的现场,在文字的天地里,我完全沉迷于“课堂观察”的琢磨之中。我的文字没有固定体裁,我的记录没有设限,我的思维没有固化,我的思想是在大地之上的,就是到今天,我依然记得起那种记录生活、梳理思考给我带来的精神满足,那是一种纯粹的生活。后来,我居然连续在《中国教育学刊》发表了两篇8千字长文,而在他们的背后,是30万字的原始记录;而在我记录的时候,也完全没有想到要写出几篇“宏文”来,更没有想到后来我们主编出版了17册的《观课议课问题诊断与解决》,我只是把我与那么一群致力于研究的人的思考记录下来而已,我享受的是这种精神成长的过程。

2008年暑假从教科室来到一所当时较为薄弱的学校,我的心情并不好。朱老师给我的五字箴言是“经历即财富”。这一次,我选择了一个团队的写作,一次与阅读相关的团队写作,在阅读与写作中,实现了精神的多方对话。我们成立了一个沙龙组织,开始了一个名为“细水长流读专著”的活动,在学校论坛上开辟专栏,我们每天围在苏霍姆林斯基边上,用文字与伟大思想作着穿越时空的对话,筑起了一个精神坐标——请注意“每天”两个字,我们用的是“日不间断”的方式,在现实的教学中思考理论、展望理想。

这种写作在形式是低端的,是人人可以为之的;而在精神上是高贵的。一种高贵的精神不需要豪华的包装,高精神性之下,新教育写作倡导无门槛写作,重要的是做起来,重要的是日不间断地做起来,“持续性”,让写作成为了一种生活,让思考成为了一种状态。


2009年,我把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对话方式移至汾湖实小。以“星期”为单位,通过思考近400个问题,学校的创始者们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读苏”之旅。老师们甚至在还没有觉得自己是“在写作”的时候,就自然而然过上了写作生活。我们的写作轻而易举地突破了阅读,涉及到了教育与生活的全部。第一个学期结束,我说,我们要把这段创业史记录下来,这是学校的财富,也是每个人的财富。36位老师,无一例外地参与了这个“土书写作行动”。每个人都在记录,每个人都在思考,每个人都进入了琢磨的状态,每个人都在素常的日子里过着高贵的精神生活。不轻易开启,不轻言放弃。当写作成为专业生活方式的时候,学校就理所当然地有了学校该有的样子。2017年,当我离开这所学校的时候,8年间,老师们创作了444本个人“土书”。

2017年,我把这种通过日常写作进行思考的习惯带到了吴江实小教育集团。在学校行政群里,近两年的时间,我日不间断地——又一次“日不间断”——发表千字文,我写给大家看,更是做给大家看,让大家看他们的总校长是怎样工作与思考的,让大家看他们的总校长如何在学校的现场与老师们一起处理理论问题,看学校的思想如何一步一步从萌发到生长,我写的是与大家共同的思考,是大家熟悉的生活,但我写出来了,我的文字就引发了大家的进一步思考……很快,学校的很多共识刻骨铭心地形成了,一种把学校建设成为智力生活和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之的愿景扎根了,学校的学术氛围与精神气息弥漫开来,10天一期的《积极生长者(旬刊)》记录着大家的成长故事,10天一期的《积极生长者(学报)》创造着教室里的课程与教学论——这两份没有节假日的小刊物,那些不断生长着的浩瀚文字构起了一个教育集团的精神殿堂,甚至,我们对他们的珍爱远胜于我们发表在各类报刊大量作品。

最近,我又把办“旬刊”的做法推及到了“张菊荣名校长工作室”。新近成立的名校长工作室,我没有采取“高大上”线路,而是在第一时间,与12位校长做一个约定:在三年时间内,日不间断地发表“日知录”!我的旬刊系列于是又多了一个《日知者(旬刊)》,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已经积累了万余文字——我并不认为这仅仅是文字!当一个人每天都处于思考之中,这个人怎么会不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怎么会不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12位校长,带动的又将是多少人?

20年前的一次闯入,20年的思想长跑,把自己与一群人维系在一起,一个人的坚持可以带来一群人的坚持,而一群人的坚持会带动更多人的坚持。我始终相信,写作在,你的精神就在;新教育写作的第一要义,是精神特质。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旺苍宣言》——写作创造美好生活
朱永新:真实美好的旺苍新教育;殷才昌:红城绿谷飘书香,师生共写话成长
李镇西:教育写作是为什么?——兼谈三类教育教师的写作(您是哪一类)
李庆明:为全民阅读探路——写作的四大“法宝”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因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