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师·人物】老师,听了您的话,我想上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2019-05-27

5月4日,“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在《写给老师的信》这个节目中,由我校设计制作的《晨曦百师图》作为主要展示元素之一吸引了众多关注,而作为设计制作《晨曦百师图》的“主力军”,已走过21年公益之路的晨曦社,蕴藏着更多温暖却磅礴的力量,我们就透过这期专访来了解我校十佳社团之一的晨曦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662tbhauz&width=500&height=375&auto=0


首都师范大学晨曦社隶属于我校团委,属于公益实践类社团,建社21年来,一直秉承“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片晨曦”的信念,活跃在公益事业一线。因为对公益的坚守和对教育的传承,晨曦社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连任校十佳社团、校常任理事社团、校主席社团,社团体系愈加完整,受到同学老师的关注与支持。

本次代表晨曦社参加专访的四位同学,分别来自不同年级、不同院系,却都说出了对晨曦、对教育的一片赤诚,他们分别是:

2015级数学科学学院 晨曦社社长 石百睿

2015级信息工程学院 晨曦社副社长 赵安楠

2016级物理系 晨曦社骨干 于长琦

2016级数学科学学院 晨曦社骨干 张山


千变万化中,唯师者初心不改

《晨曦百师图》能作为主题元素之一登上央视的舞台,参与到庆祝五四青年节的特别节目中,离不开设计制作者的一片苦心。

此次接受我们采访的赵安楠就亲身参与到了这幅作品的制作。虽然书写这么多“师”字,在普通人眼中是枯燥无味的工作,但是对于赵安楠来说这些“师”字的背后,寄托着老师这份工作神圣的使命感,「《晨曦百师图》中的每一个“师”字体都不一样,从大篆到狂野一些的行书、草书,都有一种历史传承的感觉,就觉得老师这个角色是顺延着历史一直存在的」。  

在这幅《晨曦百师图》中,每一个“师”字的字形不同,也象征着每位老师的个性不同、爱好不同,但最后都同样以“老师”这个身份作为归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寓意着我们首都师范大学培养出的为师者从不千篇一律,但始终有一颗不变的教育初心。




老师,听了你的话

我想上大学


21年来,晨曦社汇聚了一批又一批有着公益爱心和教师理想的首都师大学子,也正是因为一次次下乡支教的经验积淀,带给晨曦人源源不断的动力,每一次支教,都是他们宝贵的财富,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一次下了课,然后有一个学生就找我说:老师,听完你的话,我想上大学」。这句话的场面直到今天都还让已经参加了三次支教的于长琦久久不能忘却。支教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带给他们知识上的内容,应该更多的鼓励他们,有这样一种走出来的信念」。



        支教的活动,改变的不仅仅是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晨曦社的队员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在去过河南代庄支教的张山回忆说「我发现河南(代庄)四五年级小学知的识储备,还不及北京这边一二年级的知识储备,所以感觉它的教育基础确实落后的比较严重 」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也让作为师范生的张山思考着未来,「因为我们都是师范生嘛,都是老师,我们以后也会尽我们的全力,把更好的资源去带给他们」。



和孩子们的故事精彩纷呈,但支教队员之间的故事也是大家难以忘怀的画面。石百睿提起自己第一次支教的时候,正是队长的关照让他感受到晨曦这个团队的温暖,「每天所有老师嗓子到特别难受的时候,队长和跟队都会在厨房准备一些清肺、去火的东西」从他的语气中我们依然能听出大家当时的感动,「真正作为一个大家长给大家带来温暖的时候,真的身体力行去给每一个队员关怀的时候」,支教给孩子们留下了知识,更给每一位支教队员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做人先正己 教书并育人


支教在晨曦社众多的活动里是最有特色的一个,每一个人在讲到支教经历时都侃侃而谈,可以看出每一个来到晨曦的人都是在这样的经历中爱上支教,爱上“老师”这个职业,晨曦社的珍贵之处不仅是帮助到山区的孩子们也是为我校的同学们提供一个去感受“什么是老师”、“如何当老师”的平台,所以他们对于老师这个职业也有他们的理解。



「做人先正己、教书并育人」都是他们的老师言传身教,带给他们的为师真谛「自己作为师范生,我想更多的是带给他们一些做人上的道理,或者说能树立品格,树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的一个角度出发,来提高孩子们的综合能力」。

从他们的表述中,可以看到几位师范生们对于未来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坚定,希望将来的自己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渊博的学识,更希望能立德树人。也许作为老师就是这样,你把知识、美德和力量传递给你的学生,才有了更多愿意投身教育事业的人接过你的传承。


作为本次采访的非师范生成员—赵安楠也在这过程中有了对“老师”这个词的感悟,「一种非常从心的使命感的角色」是她给老师这个角色下的定义,通过几次支教的体验,以及平时朋友圈里的分享,都在刷新着她对老师的理解,「老师这个角色,它传承的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传承,也有一些老师中的前辈和后辈之间的传承,但是都是遵循着一个教书育人的初心」。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走过21年的晨曦社,已经比现在社内绝大多数社员都“年长”了,言谈举止中,晨曦人都透露着对晨曦社和公益支教的热爱,关于未来,他们也有着很多美好的期许,他们希望......

[把为公益奉献的心薪火相传]

[号召青年人要身体力行的做每一件事情,在课程之中带来给孩子们课程之外的东西]

[带着晨曦社的这个温度,一直在公益这方面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积极响应国务院新颁布的国家振兴乡村的计划,去扎根于乡村教育的建设中]



太多殷切希望,太多无悔热忱,大概这就是“为学为师,求实求新”的校训精神给予的力量吧,21岁的晨曦已经走了很远的路,看了很多的风景,但未来的路还在继续,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等待更多加入支教的人,等待更好的晨曦。


每一个晨曦人都带着对为人师者的景仰和对公益事业的执着,烙印上晨曦的温度,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同学想要加入晨曦社,为公益、为教育贡献力量。

祝愿他们都能将向往的风景,变成脚下走过的路;祝愿所有晨曦人不忘初心,走出半生,归来温暖善良如初。

往期回顾:

【首师·公告】毕业季免费约拍来啦

【首师·头条】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


视 频:窦 玥、关天傲

出 镜:任德仪

编 辑:任德仪

图片源自于我校晨曦社

为坚持公益教育21年的晨曦社点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