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师·校庆日】漫画楼宇,讲述“我”的六十四载芳华

新媒体工作室 首都师范大学 2019-05-26

生日快乐,首都师范大学

2018年10月6日,首都师范大学迎来建校六十四周年校庆日。从北京师范学院到首都师范大学,一代代首都师大人为把学校建设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值此校庆日,新媒体工作室特地策划漫画诉说六十四年来各校区和楼宇的变迁,祝亲爱的首都师大,六十四岁生日快乐!


“我”是谁

“我”生于1954年,是建国后北京市建设的第一所高校,他们叫“我”北京师范学院。那年,“我”以专修班的名义招收了第一届学生,临时借用了朝阳门外白家庄一所尚未使用的中学校舍上课。

1954年10月,根据北京市委指示,“我”接收了规划外迁的河北北京师院地处阜成门外八里庄的校区,也就是今天“我”的师生们称为校本部的地方——西三环北路105号。

1955年,“我”可爱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参加建校劳动。

1992年,“我”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

如今,“我”已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出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主楼

1959年,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的行政办公楼顺利竣工,被称为“主楼”。

上世纪80年代的主楼和校门。

1993年,主楼后侧加建了四层行政用房。

“老”主楼定格在2012年10月27日早上8点20分。为了发展,“我”忍痛拆除了陪伴近60年的老伙伴。

2016年8月8日,“我”的新主楼完成建设,正式交付使用。

主楼汇集了各行政办公部门。


第一教学楼

1955年建成,又叫红旗楼。

初期,这栋楼里有英语系、俄语系、地理系。

2012年,和老主楼一起拆除重建。

现在,这里有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国际化示范学院。


第二教学楼

1955年建成,又叫东风楼。

初期,这里有历史系和中文系。

1960年院系调整,增加了政教系。

2012年,和老主楼一起拆除重建。

如今是数学科学学院的所在地。


第三教学楼

1955年建成,又叫跃进楼。

初期,这栋楼里是数学系和物理系。早年物理系的同学们曾在实验室制作、组装电视机。

如今,物理系仍在这栋楼。当年制作组装电视机的实验室,已华丽变身为太赫兹光电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第四教学楼

1955年建成,又叫胜利楼。

初期,这里迎来了化学系和生物系。

如今,这里主要是大学英语教研部办公地和公共课程教室。


田径运动场

运动场起初是沙石地。

1998年12月3日下午2点,新田径运动场启用剪彩仪式隆重举行。看台、草坪、塑胶跑道······焕然一新。

经历了“冬季万米接力赛”,“大学生运动会”,“50周年校庆”等重大活动,今年暑假,运动场再次整修,将继续为师生们提供良好的运动场所。


音美楼

初建时的样子。

从音乐系、美术系到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在这栋楼里培养了一代代音乐、美术人才,也见证了音乐学科和美术学科的发展历程。

现在,音美楼正在维修,相信不久的将来会以更好的面貌服务师生。


图书馆

这里的前身为北京师范学院图书馆(室),和“我”同龄。

1955年9月,它和“我”一起迁到校本部,正式命名为北京师范学院图书馆。1959年新馆舍动工修建;1963年竣工,馆舍面积为5900平方米,为师生们提供了条件优良的借阅和学习场所。

1989年6月,图书馆扩建完成,馆舍面积达到7800平方米。

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积累,图书馆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多学科、多层次、多载体形式的馆藏文献和数据库体系。目前共有各类图书文献1000万余册(件):印刷型文献298万余册,电子图书679万余册,电子期刊20万余种。购买非书刊类数据库88个,自建数据库40个。


实验楼/电教楼

1991年实验楼建成。

1996年电教楼建成。

如今,实验楼里有化学系、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等实验室;电教楼有教育技术系、燕都学院等专业实验室和教室,以及部分单位(数字校园建设中心、高师培训中心等)。


理科楼

理科楼的前身是一片平房,有数学科学学院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等。后经规划建设,于2015年交付使用。如今,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等在这栋楼中。


大学生活动中心

2011年之前大学生活动中心的样子,那栋楼建于上世纪50年代。

这里是学生的空间,无论开会讨论,还是演出排练,大学生活动中心记录了众多幕后的故事。当时这里还播放过电影、演出过话剧。

2014年9月2日,新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启用。

2014年9月21日,它迎来了“个人”首秀——建校六十周年基础教育优秀校友表彰大会。如今大学生活动中心依旧是学生社团的活动、排练场所,以及团委、学生处和招生就业处等部门所在地。


北一区

1996年4月25日,“我”添了一个新的校区——北一区。

1998年8月31日,所有文科院系(除外语专业)搬入了北一区上课。

1998年的《首都师大》报上曾刊登过一篇题为《大四,你在北区还好吗》的文章,作者是当时就读于中文系的盛军波。文章描写了校区刚刚投入使用,校园里还在施工的场景,对于北一区的未来进行了想象。时光飞逝,如今北一区已是风景如画。正如文章所言——已经成为一块缀满绿荫的玉雕,紫竹桥下一方别致的风景。


文科楼

1998年建成,北一区最早的教学楼,建筑面积15700平方米。

文学院、历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法学院、管理学院等都在这里。


北一区宿舍楼

1997年建成,第一批入住了841名97级的新生,他们来自政法系、管理系、历史系、数学系、中文系、教育系。

如今这里住着文学院、历史学院、外国语学院、管理学院、政法学院等学院的本科生。


外语楼

这里又称首都师范大学外语教育书院,是香港著名实业家田家炳先生捐助的,于2000年建成使用。

2000年11月30日,时外国语学院和本部英语系千余名师生分别从白堆子校区和校本部搬到这里。8点整,同学们准时坐进教室,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

如今,这里有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外语专业学生,并与30余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图书馆(北一区)

2002年5月8日开工建设,2003年7月31日完成工程验收。

如今,这里主要有社会人文各科、自然科学和工具书等文献,设有中文图书借阅区、外文文献借阅室、中文新书、中文报刊阅览室、首都师范大学文库、古旧文献阅览室、网络阅览室、提存库。


国际文化大厦

2003年1月开工建设,2004年建成。

如今,国际文化学院的留学生们在栋楼里学习、生活。


北二区

1999年9月,计算机系、成人教育学院等单位陆续迁入这个校区。

如今,这里是信息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学院的所在地。


东一区

俗称白堆子校区,前身是北京联合大学外国语师范学院,于1993年4月1日整建制并入。2000年11月前,外国语学院的师生在这里学习生活。

 2009年2月12日上午10点正式开工建设。占地面积100亩,集中规划建设了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和浴室等。2011年12月23日,顺利竣工移交并投入使用。如今,这里是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心理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的所在地。


东二区

前身是北京市幼儿师范学校。2011年来到“我”的大家庭,成立学前教育学院。今年9月2日下午,承担了一场高规格的接待任务——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同南非总统夫人莫采佩来这里观看了婴幼儿眼动实验、脑电成像实验演示和皮影故事表演,聆听了学生们演唱的中文歌曲《歌声与微笑》和非洲儿歌《雄鸡报晓》,并在小花园里欣赏了学生们自编自演的节目。


良乡校区

2003年10月23日,开工奠基仪式隆重举行。

2010年9月,基础学部迎来了第一批本科新生。

如今,基础学部和京疆学院在此学习、生活。虽然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但是环境安静而温馨,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展望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我”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美好愿景扬帆起航,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从1954年到2018年,每一栋建筑都记录下了一代代首都师大人在这里为之奋斗的故事。六十四年的风雨兼程,也许很多楼早已改变了它当初的模样,但不变的是首都师大人传承“为学为师、求实求新”校训精神的初心。今日让我们一同祝愿首都师范大学六十四周年生日快乐!

往期回顾:

【首师·公告】欢迎“回家”@77级、78级校友

【首师·头条】超燃!2018级军训大片来袭!

绘 图:魏启超、吕慧慧

编 辑:郭圆圆、窦  玥

今日建校六十四周年

让我们一起为首都师大点赞祝福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