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根植传统,画述当代!

新媒体工作室 首都师范大学 2024-01-14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生命力根植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

传统工笔画的颜料以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为主,有机颜料指从植物中提取的颜料,具有含蓄、润泽、空灵、透明的特点;无机颜料提取自天然矿石,有较强的覆盖力和视觉冲击力,同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作为艺术工作者应践行时代使命,以精品力作回馈人民。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工笔画团队”立足时代精神,以工笔画多元形式表现所思所见,努力创作出源于生活、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


在当代中国工笔画艺术格局中,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经过数代人的积累,形成了力量雄厚、特色显著、业绩丰实的“中国工笔画团队”,在国内高校名列前茅。该团队成功入选2022年度“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团队以传承、发展和创新传统工笔画为根本目标,以高水平人才培养为导向,高效推进新时代工笔画艺术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工笔画团队”成员



坚定文化自信

以传统精神描绘时代新象


作为历史最悠久的中国画画种,工笔画代表了中国艺术格物致知的审美理想,它秉持了在具象与意象之间寻求平衡的理念。具象是使表达之物有所客观依据,而意象造型则是发挥艺术家主观能动性的必经之路,两者的有机融汇反映出中国画家独特的观察与表达世界的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起,传统工笔画在保留古典审美意识、表达意趣和媒材技法的同时进一步吸收了西方艺术中光影、透视、明暗等造型因素,实现了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的转变,呈现出了新的时代面貌。

由于注重精神与技术上的包容性,工笔画在表现新时代新题材内容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为工笔画的时代创新提供了必要的法理依据。团队负责人王海滨教授认为:“时代生活是工笔画艺术化古为今的重要创作创新源泉。”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艺术语境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诉求、审美意趣、精神面貌与古代的情形大有不同,所以深入现实生活,描绘当代有时代特色的题材内容,同时用传统技艺表现时代精神,是团队推进工笔画创新的重要路径。


王海滨《塔吉克祝福》 199cm×193cm 

绢本重彩 2019年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工笔画团队”重视中国工笔画的传统技法、媒材与人文内涵等要素,探索、研究其多个维度的当代创新发展,将工笔画的艺术特质与民族文脉传统、现实生活相结合,力争创作出兼具传统风韵和现代精神的优秀作品,在繁荣文艺创作、服务首都公共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团队成员秉持知行合一、心物不二的创作精神,不断研习传统,观照当代,切合时代审美,深入体察人与自然、社会的内在关系,以工笔画多元形式表现所思所见,努力创作出源于生活、生动感人的艺术作品。


王海滨《小菲3》 

63cm×51cm 

绢本重彩 2020年

孙志钧《金色草原》

 68cm×68cm 

纸本设色 1999年

韩振刚《着盛装的模特》

60cm×120cm

绢本重彩 2002年

韦红燕《红衣花侍者》No.2

82cm×43cm

绢本设色 2004年



教、学、研有机融合

用科学数据还原传统艺术精粹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收藏着一幅恢宏的工笔画巨制——《千里江山图》。这幅作品虽然跨越千年,却仍然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为后人所赞叹,此作“千年不变色”的奥秘便源于工笔画独特的媒材技法


北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及矿物色图谱


传统工笔画的颜料以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为主。其中,有机颜料指从植物中提取的颜料,具有含蓄、润泽、空灵、透明的特点,适合渲染、刻画细部,以营造画面意境美。无机颜料提取自天然矿石,有较强的覆盖力和视觉冲击力,同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不易挥发和变色。在工笔画创作中,通常将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相结合,在植物色达到饱和的基础上再施染矿物色,视觉效果既古朴厚重,又透亮鲜艳,两者相得益彰,美美与共,共同构成了工笔画的整体美感。


实验室天然矿物颜料色标研究


美术学院“中国工笔画团队”坚持根植传统,使用纯天然的媒材技法,将技术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努力发掘媒材技法传承与创新的新路径。除此之外,团队成员还系统研究传统媒材、技法,恢复了传统工笔画颜料的研制与普及,满足专业画家、文博工作者乃至广大美术高校师生创研、临摹、修复之切实所需。同时研究一套材料颜色的光照老化试验数据,完善颜色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的具体参数,为国内工笔画经典作品的保存、典藏、传承等提供技术支持。


人工矿物颜料研究色标


在师资构成方面,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工笔画专业可谓薪火相传,形成了中国工笔画创作、研究与人才培育的重要学术基地,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学院前辈教师俞致贞、姜燕、刘福芳、侯幼珍、贾克德、吴敏荣等,皆为中国现代工笔画史上的重要艺术家。其后,孙志钧、韩振刚、韦红燕、汪港清、郭继英、刘彦、白燕、王海滨等中青年画家沿此脉络继续开拓创新,不断延展出新的学术增长点。

“中国工笔画团队”负责人王海滨为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团队成员孙志钧、韩振刚、韦红燕、汪港清、袁玲玲、张鹏等担任中国工笔画学会荣誉副会长、常务理事等相关任职。他们的艺术探索、学术影响,对当下中国工笔画传承、创新、发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经过三代艺术家(教师)的不懈努力,美术学院已经形成一支艺术水准高、年龄结构合理、凝聚力强、业内知名度广泛、教学与研究同步推进的工笔画科研创新团队。

王海滨为学生做临摹示范并讲解创作


团队结合自身特点,发挥首都师范大学综合类院校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结合的优势,打造了中国工笔画材料实验室、传统工笔画“现状复制”实验室,具备艺术科学的跨学科融合、情景体验式教学、教产学研融合的显著特点,形成了一套可以复制、传播的传统工笔画临摹体系与传统媒材研制开发体系。

中国工笔画材料实验室,其建造思路是以传统绘画材料为媒介,由“古典”入“当代”。以颜料拓展研发为科学手段,以材料表现为艺术体验,在材料语言的拓展研究中增加传统工笔画的视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从而在当代艺术语境中进行创新与对话的同时,与国际艺术潮流接轨。


中国古代绘画媒材拓展研究——金属材料


古代绘画病害特征实验室研究


传统工笔画“现状复制”实验室,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的“主观临摹”,是在保存科学客观数据的支撑下,实现对古代绘画的忠实再现。以“文物保护”“古画复制”“技法传承”三位一体的跨学科思维,弥补了高校教学中古代绘画研究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脱节,完善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教学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可以为文博机构提供复制技术和样品,同时可以给学生接触文物的学习机会,实现互惠融通。


《簪花仕女图》局部


唐 周昉《簪花仕女图》46cm×180cm 绢本重彩



赓续中华传统文脉

为首都文化建设助力增荣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长期以来,首都师大美术学院教师坚持立足时代精神,将重要历史事件与社会现实生活通过美术创作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传统技艺在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近年,国家陆续推出的一系列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国家文化战略与艺术创作指向,代表着当今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准。我校美术学院教师以极大的创作热情投入其中:2021年9位老师11幅作品获批了中宣部等相关部门的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项目;2022年上半年,学院4位老师的5幅作品获批,成果更多地涌现出来,成为一个新的学术亮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中,首都师范大学获得组委会颁发的组织工作“荣誉证书”,是全国获此荣誉的组织创作单位20家中唯一一家师范类高校。


王海滨、孙志钧

《巅峰——1981年中国女排首获世界冠军》

265cm×800cm 2021年


首都师范大学2021年获中宣部“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组织奖表彰


“中国工笔画团队”将在现有的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基础上,搭建创作与研究深度融合的高水平创新平台,产出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工笔画精品力作与学术著作,并以人才培养、社会美育等视角整体观照,强化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的互动关系,传播首都师大的工笔画创作与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形成团队的学术品牌,赋予传统工笔画技艺新的时代“流量”。同时,团队计划采取项目制的形式,将“西山文化带”“大运河中轴线”等首都特色自然人文风光与中国工笔画相结合,带动美术学院的学生共同参与创作。

在立足时代精神、服务于首都历史文化传承传播方面,我校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马硕认为,“西山文化带”“大运河中轴线”是北京文明繁衍的重要表征。用工笔的形式描绘这一主题可以更好地对历史文化传承和时代审美特征进行探究,将艺术本体语言的继承与创新和时代精神相结合,展现时代风貌,描绘时代风气。

研究生期间马硕同学参加了“红色·记忆——北京革命旧址手绘”活动,绘制“西山文化带”的《香山电话局旧址》《昌平烈士纪念碑》等作品,通过查找一张张历史图片以及实地考察拍照,使她深刻感受到了共产党人在新中国的建设中贡献的伟大力量,认识到了作为艺术工作者应践行时代使命,以精品力作回馈人民。


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工笔画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样式在新的时代会持续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美术学院“中国工笔画团队”将继续根植历史传统,以科研带动教学,启示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不断拓展工笔画的表现方式,推动中国工笔画事业的发展,切实服务北京的“四个中心”建设,为“十四五”时期美术事业繁荣发展助力增荣!


往期回顾

喜报!方复全校长当选中国数学会第十四届副理事长

比恐龙还古老的植物藻苔,它在青藏高原的生存法则是这样被揭秘的

《北京日报》专版报道!首都师范大学奋力书写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师范大学新篇章!




作者:陈巍文、王涵玉

编辑:王涵玉

责任编辑:陈巍文

审核:郭圆圆

图文来源:人事处、美术学院

感谢王海滨教授对于本文的大力支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根植传统,画述当代!

新媒体工作室 首都师范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