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爸爸/妈妈要去与病毒战斗了,宝宝我该怎么告诉你?

京师心理 京师心理大学堂 2020-08-29

作者 |  北师大心理学部防疫科普团队 顾婉冰

好友E是某医院内分泌科的一名普通护士,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疫情当前,E主动报名,志愿支援武汉。E不确定自己能不能被选上,在等待审批期间,E思绪万千。经E同意,我整理了她的独白。

其实我这人特怕死

但这两天我仿佛受到了某种力量的感召。

我一定要做点什么,我是个护士。

我想等女儿长大了,告诉她,

在这个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伟大斗争中,

妈妈也创造了自己的故事。

老公很支持我,

“你放心去吧,不会有事,家里我会照顾好。”

四岁的女儿听到了我们的对话,

不知道她听懂了多少,

但小小的她,很郑重地对我说:

“妈妈,你不要死!“

我的心头充满了无限的柔软,

我可以为我的女儿做些什么?

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中,有多少也是年轻的妈妈?你不得不离开小家,抗击疫情,归期未知。家里的孩子可能还小。出发前,你该如何与孩子沟通?离家期间,你可以为孩子做点什么?家人应该做些什么?

在这里,北师大心理学部的老师们给出了如下建议:

出发前

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告知的内容和程度应该不同:

年龄较小的孩子还不能理解病毒和疾病,不用特别地解释,但需要给一个确定的保障。像平常值班、出差一样,告诉孩子,妈妈要去上班了,什么时候会回家。可以多说几句,如“有很多人生病了,妈妈要去给他们看病。妈妈不在家时,宝宝要听爸爸的话,出门记得戴口罩,要把小手随时洗得干干净净的。这样妈妈工作就会更安心,病人就会好得更快哦。”并且给出确定的承诺,如每天固定的时间可以视频聊天。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例如小学高年级或以上,可以讲一些疾病相关知识,告诉他妈妈是为战胜疾病做贡献去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如果孩子已接触到疫情的负性信息,担心妈妈的安全,进行了正面询问,那么应尽量正面回答。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说,妈妈有一套神奇的盔甲能把病毒挡在外面。对于年龄较大或认知能力较高的孩子,可以简单讲解病毒的传播方式,说明医务人员有保护措施,并简明解释防护用品的作用。

如果告知后孩子有较大的情绪反应,家长自己首先要情绪稳定,呈现轻松的状态,再花点时间与孩子一起,理解孩子的情绪,并共同化解孩子的情绪。孩子的哭闹、舍不得妈妈走,其实只是内心的害怕和对妈妈的担心。待孩子稳定下来,可以交待一些可以为妈妈妈做的具体任务,让他或她找到寄托去关心妈妈。

离家期间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每天固定时间和家人进行视频通话,并告知孩子。最好着便装,并置身于相对轻松的环境。沟通的内容聚焦于传达积极的情绪和职业自豪感,例如“今天妈妈又帮助了一些人,给多少人打了针量了体温”。这样孩子就有明确的盼头,并能按时得到满足。再加上妈妈传递出来的轻松状态,可以带给孩子多一点安全感。

调整好自身的心理状态,不必抱有太多对孩子的愧疚感,也不必因此过度担心孩子。医务工作本身有较大的风险性,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增强并适应这种认知。妈妈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造成孩子的不安感。另外,也可以将自己如何调节心情的方式与孩子分享。

家人应该做什么

家人之间的沟通要保持正常化和稳定化,这也能够给孩子带去安全感和稳定感。

应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一些不良反应,如情绪过度不安、吃不下饭等。及时给予孩子帮助、引导。

要尽量多陪伴孩子。一起做一些适合孩子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释放不安,一定不要让孩子觉得孤独和被忽略。切忌带着孩子整天关注疫情新闻。

孩子的生活要保持规律化、稳定化,按部就班去做该做的事情。鼓励孩子行动起来,例如,每天给妈妈录一运动或玩耍的小视频,等等。

此期间,对孩子进行任何帮助或教育时,一定不要说“妈妈都...,你还不听话”等等。不要让孩子感受到妈妈不在家的更大压力,或误认为妈妈不在家与孩子做得不好有关。

以日常方式对孩子进行卫生教育。卫生习惯的形成要靠榜样和督促,坚决不能靠吓唬,在教育过程,多采用轻松有趣的语言,增加孩子的配合度。

当然,以上建议需根据孩子的年龄、认知水平、个性特征、家庭环境等做出相应调整,可以尝试去发展、丰富,不能教条式执行哦~


最后,希望所有医护人员都能够照顾好自己。家人在等你们凯旋!我们也在等你们凯旋!

学堂君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紧急筹备开通了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在疫情期间为全国民众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具体可点击此处)。


心理支持热线:4001888976

该服务适用于急需情绪疏导和心理支持的人群,每次30分钟左右,热线电话开放时间为每天6时至24时。


网络辅导服务:问卷星(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填写背景信息→后台人员24小时内进行咨询师匹配(需要稍作等待)→志愿者加您的QQ或微信→线上语音沟通的心理支持30-60分钟。





作者 | 北师大心理学部防疫科普团队 顾婉冰

编辑 | 木棉959

(本文由京师心理大学堂原创,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征得作者同意后方可转载)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夸夸群 | 熬夜 | 手机 | AA制 | 杠精 | 学婊

欲擒故纵 | NTR 男子汉 | 择偶 | 分手

心理绘画 | 心理人 | MBTI | 心理咨询

家暴 | 出柜 | 吵架 | 童年 | 生育

同性恋 | 抑郁症 | 性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