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问津学术法学院简介系列】

问津学术 2021-09-16

问津学术编者按:在辅导高考志愿填报、研究生志愿填报与调剂、法学博士院校报考的过程中,我们深深的感到相当多的学子对全国各大法学院校知之甚少,为此我们特转载刊发全国各大法学院系的简介,让我们从中去了解一个法学院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系列简介均转自学校、学院官网,限于数据更新的原因,并非当下最新的数据,我们会注明数据更新截止时间。

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法学院成立于2001年4月,学院前身可以追溯到1951年建校之初,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教学单位之一。1981年学校恢复重建,成立政治系,设政治本科专业,1990年起设法学本科专业。先后更名为政法系、法律系,曾设有法学、知识产权、政治学与行政学、律师与公证学等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3人,专业教师52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7人,有31名硕士生导师,其中博士学位占67%;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为国家民委首届突出贡献专家。长期聘请校外兼职教师50余人。全日制在院学生13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00余人。

学院现有法学和知识产权2个本科专业,拥有民族法学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具体包括有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民族法学、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等专业。法学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法理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外国法制史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学院设有法理法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法学、知识产权8个教研室和法律诊所与法律援助中心;民族法制研究中心为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为湖北省民宗委研究基地;湖北省地方立法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为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基地;建有民族法理论与实践研究学术团队、民商法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理论法学教学团队;建有金融法、公司法、刑事法、知识产权法、财税法、少数民族法律人才培养、法学实践教学等研究中心。学院建有资料室,藏书(刊)3万多册(本)。

学院重视对学生实践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建有能容纳200多人的模拟法庭;与黄冈市政府签订了大学生实践实习合作协议,并在黄冈多个县市区建有综合性的大学生实践实习基地;在湖北省人民检察院、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恩施州人民检察院、恩施州公安局、武汉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法院、洪山区司法局以及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等二十余个单位建立有稳固的实习实践基地,通过模拟审判等实训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力。

学科建设上重视主干学科,突出民族特色,关注本土资源和现实热点问题,学科建设具有较强的学术基础和发展潜力。近年来,我院教师在CSSCI等期刊发表论文约140余篇;出版专(编)著33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8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课题、湖北省社科基金课题、司法部课题、国家民委课题、最高人民检察院课题及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等省部级项目32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5项。

学院注重对外学术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部分教师担任了全国和省级专业学术团体的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务,与日本、德国、韩国、美国等地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和互访活动。

法学院现有法学理论、宪法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民商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法律硕士(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等二级硕士点。其中,法学理论专业为部级重点学科,法学理论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有知识产权法、宪法学、行政诉讼法学、民族经济学。2012年,经济法学获评校级精品课程。

诉讼法  

一、主要特色

第一,关注司法活动的实证研究。近年来,本方向研究人员深入公检法等司法部门,积极开展调研和实证研究,服务于司法实践。如本方向通过主持武汉市社科基金调研项目、湖北省检察院课题等项目,形成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如阮堂辉博士的《间接证据理论的思辨与实证》一书,即为办理疑难案件的有益参考。

第二,坚持诉讼基本原理和证据制度的研究,努力开拓新领域。诉讼原理方面,注重诉讼基本原则、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与诉讼制度改革,近五年在CSSCI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近10篇,如《论少数民族当事人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之权利的司法保障》等文章均在各自领域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对证据制度的研究,试图摆脱诉讼法学界纯粹的理论阐释和概念构建传统研究模式缺陷,关注证据运用中的实际疑难问题,目前本方向已通过系列论文弥补了认证制度方面的一些理论薄弱点,如《“证据锁链”的困境及其出路破解》、《“孤证”或证据“一对一”的困境及其出路破解》等系列文章。

第三,关注民族地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本学科方向以我校民族法制研究中心为平台,集中开展了对民族地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调研。如冉瑞燕副教授主持了“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和谐社会构建—以湘西、恩施州少数民族为视角”的调研,获取了第一手资料,为未来深入研究积累了素材。

二、主要优势

第一,本方向研究人员均年富力强,组建了学源结构和研究方向结构都较为合理的学术研究团队。本研究方向现拥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4名,讲师3名,获博士学位人员3名。

第二,拥有一定的科研项目支撑。近5年,本方向主持了武汉市社科基金、湖北省人民检察院、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等科研项目3项,校社科基金项目若干项。

第三,拥有良好的研究平台,开辟了独具特色的研究内容。民族地区法治理论研究一直属于民族院校法学研究者的耕耘地之一,本方向结合这一传统优势,逐渐形成了民族地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这一新的研究方向。

经济法学  

一、主要特色

第一,注重企业改革与公司治理变革法律问题的研究。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法律制度提升公司在全球的竞争力是各国学者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本方向早在十年前就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前沿问题,目前已经在国内独树一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第二,关注市场行为法的研究。本方向在广告法、信托法、证券法、竞争法等领域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在广告法、信托法领域成绩显著。本方向有教师被吸收为中广协学术委员会委员、应邀为我国广告法的修订提出专家建议;信托起源于英美法系国家,本方向以信托的角色转换和制度创新为研究视角,探讨信托制度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的运用,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

第三,突出特殊区域的经济法治建设研究。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为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法治问题出谋划策,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和民族地区财政自治权保障等方面的研究在学界均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主要优势

第一,通过长期的教学与研究队伍建设,形成了结构合理的教学与研究团队。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13人,讲师3人。教师中,有6人获得博士学位;有校级教学团队、校级重点学术团队各一个。

第二,经过长期积累,奠定了较高的学术地位。近五年,本团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主持教育部、司法部、新闻出版总署等省部级项目6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在《政法论坛》、《法商研究》、《法学评论》、《法学》等重要刊物上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论文;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另有学术论文在全国性的学术年会上多次获得优秀论文奖。

第三,经过不断创新,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有教师的调研报告被民族地区政府作为决策参考;一些成果为民族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一些有创见的观点被广泛引用和评论,在学术界和实务界受到普遍好评,为领导决策和企业家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本专业关注社会问题,注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突出民族地区基层政府行政法治的理论研究。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有一支稳定而富有活力的研究队伍,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其中具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4人,40岁以下教师6名。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

近5年来,本方向学科带头人或学术骨干承担了《中国少数民族权利保障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乡镇政府行政法治化问题研究》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教育部、司法部、湖北省等省部级社科研究项目6项。这些课题为本学科方向的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近5年来,本学科方向出版《宪法的社会理论分析》等专著1部,在《民族研究》、《法律科学》、《法学评论》发表CSSCI期刊论文39篇,有5项成果获湖北省或国家民委社科研究成果二、三等奖。其研究成果在学界具有较大影响。

本专业设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硕士点和校级重点研究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民族法制研究中心,学校每年均拨付了充足的研究经费。设有8个田野调查基地,为本学科开展实证研究提供了基础平台。

刑法学  

本专业有三大特色,即注重刑法基本原理的研究,夯实学科理论基础;关注刑事法学的实践面向,重视民族地区的刑事法治建设;体现刑事一体化的研究取向,研究视野上注重把刑法学研究与刑事程序法、监狱学研究结合起来,把内国刑法研究与国际刑法研究结合起来。

目前,本专业已形成结构较为合理的学术团队。团队成员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其中2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具有硕士学位,1人获得省级优秀教师称号。学科成员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这为本学科方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科研成果方面,已发表了一批有学术影响的研究成果。近五年出版刑法学著作2部;在《中国法学》等重要学刊上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有重要影响的学刊转载。某些研究已进入学术最前沿,如关于犯罪既遂、犯罪概念、跨国犯罪等研究成果,得到了学界的充分肯定,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

法学理论  

法学理论硕士点获批于1998年,是法学院第一个硕士研究生点,也是其他硕士点发展的基础性学科。法学理论专业在2002年获批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法理学课程在2005年获评为湖北省级精品课程。法学理论专业分为三个方向,即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法律文化、法社会学。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方向,主要研究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中的基础性理论问题、热点理论问题,关注国家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状况。

法律文化方向,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学为载体,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理论的剖析,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提供可借鉴经验。

法社会学方向,关注中西法律传统与现状的对比,注重社会运行中的法律,重视法律的实际运行效果,聚焦于社会热点问题,提供务实的法理研究。

本专业的师资力量充足,老、中、青梯度接续,毕业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的教师,长期执教于此,辛勤耕耘。多次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并得到了国家民委、湖北省多次荣誉奖励。本专业的科研成果丰硕,在《政法论坛》《江汉论坛》《法律科学》《法学论坛》等重点或核心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达百余篇。

建设137个法学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教育部发布“双万计划”!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

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

公安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法规大全(2019年4月版)

最高人民法院第1-21批指导性案例汇编(共112个)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前十三批51个检例)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人文社科类分学科排名汇总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标准化工作、司法文件大全【2012-2019】

法学论文选题课程预告

150+份期刊向你约稿啦!

全国历年法学考博、考研真题汇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法规大全(2019年4月版)

建设137个法学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教育部发布“双万计划”!

厦门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招录情况统计分析(2016-2019)

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法学博士招录情况统计分析(2014-2019)

东南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招录情况统计分析(2016-2019)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博士招录情况统计分析(2015-2019)

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招录情况统计分析(2017-2019)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法学博士招录情况统计分析(2013-2019)

吉林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法学博士招录情况统计分析(2014-2019)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