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加坡的小贩中心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看南洋 2023-10-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詹姆斯库克大学北京代表处 Author JamesCookUni

新加坡眼旗下账号,点击左上角关注


今日专栏




导语

在这个社交媒体纵行的时代

我们有很多线上平台可以与人们进行互动

但共享的线下公共空间仍然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

建立社区联系的重要场所之一


然而在疫情期间为保证健康安全

人与人之间的线下接触被迫有所减少

 而Hawker Centres小贩中心(又称熟食中心)

作为新加坡的一种独有的典型社交空间

它们是否有

为新加坡的社区联系和国家建设

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呢?


今日通过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

一篇最新学术研究的角度为你揭开谜底


提起小贩中心,同学们可能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类似小商品批发市场那种摆满了形形色色的产品和人群熙熙攘攘场景。但新加坡的小贩中心,不仅代表着人间烟火气,也更为特殊的国民文化象征。


小贩中心:新加坡的社区餐厅

Hawker Centres小贩中心(又称熟食中心)定义:新加坡售卖种类繁多、价格便宜的熟食饮品的地方,由政府建造,一般是有盖无冷气开放式的场所。



新加坡的小贩文化是当地的一大特色,这种文化遍布新加坡全岛。假如没有前往这些熟食市场吃一顿地道美食,便绝对称不上来过新加坡观光旅游。接近80%新加坡人每周都会到Hawker Centre进餐。新加坡小贩中心提供种类繁多而且价格实惠的美食,故此深受当地人欢迎,更是新加坡人生活的一部分。


小贩中心源于街头食品文化,如今已经成为新加坡多元文化城市的重要标志涵盖了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文化的特色。小贩们吸取不同文化的精髓,为本地口味和文化环境做出调整和创新。

有些小贩甚至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很多小贩都专注于某一款菜式,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进,他们将自己的食谱、知识和技巧传承给年轻的家庭成员或学徒。


在这里美味与性价比可以兼具,有多家小贩中心的食物摊位入选米其林《新加坡指南》必比登推介名单。

(如果有想知道全岛有哪些值得一打卡的小贩中心中的美食摊位的同学,请在文章留言区扣1)

图源米其林官方中文网站


极具特色的小贩中心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当中。


新加坡趣味英文小课堂:

小贩的英语是“hawker”,其定义是到不同地方兜售食品或货品的人,但是在新加坡,小贩的摊位是固定设在熟食中心的,而不是到各地兜售的。


社交空间对社区幸福感的重要性


人类作为社交性生物,时常保持相互联系以满足情感和心理需求。线下的共享社交空间能够促进社区建设和人际交往,从而满足这种需求。


然而,在之前的疫情期间,人们心理健康层面对于保持幸福感具有很高的需求,但因保持社交距离等政策,共享的社交空间却有所减少或完全限制。




为了探究社交空间,尤其是新加坡的小贩中心,作为新加坡的“社区餐厅”,是如何促进社区幸福感。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学术院长 Professor Abhishek Bhati教授与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研究生Valeriya Radomskaya共同开展了研究。


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

学术院长

兼国际旅游研究协会区域副主席

Professor Abhishek Bhati


三C框架:城市社交空间的新分类法

该研究使用了一个新的城市社交空间特征化框架(Framework for urban social space characterisatio),共包括三个维度,因此也称为“三C框架” - 协作(Coaction)、共存(Copresence)和共位(Colocation)。研究中进一步探讨了这三个方面的定义和作用,表示社交空间可以作为一个系统来促进这三个方面的发挥,是探索城市发展和福祉的有用工具。


图源本研究论文


协作(Coaction)是指由于其他人的存在,活动和社区实践的表现可能会增加。伴随着被他人评判的焦虑感,这种感觉实际上可以帮助人们意识到什么构成了社会上可接受或不可接受的行为。因此,这可以导致团队中的人们比他们独自时的努力和表现水平更高。


与此同时,共存(Copresence)可以被定义为一个社会学概念,描述人类个体相互交互的条件。这考虑了结构化人际交往的社会和物理条件,以及通过人际互动获得的经验。因此,共存促进亲密和熟悉感,以及相互性、可访问性和可用性,有助于人们产生归属感。


共位(Colocation)传达了在同一个空间一起工作的想法。这表示一个可以促进丰富交流的物理位置,考虑到使用智能空间设计因素来影响运动和社交互动。


简而言之,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有助于确定一个真正属于社会的空间ーー一个在艰难时期能够促进应对和提供支持的社会空间。此外,它提供了洞察如何塑造我们的空间,并塑造了人们的生活。在未来的研究中,“三 C”框架有潜力建立社会空间的性能指标,并作为社会空间设计的标准。

小贩中心在新加坡的社会联系

国家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选择了有意的抽样策略。研究人员使用在线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Twitter、Google评论等等)作为数据来源,收集了1500多个与小贩中心相关的帖子。收集的部分用户文本被编码为情感,并使用Plutchik的情感模型将文本的语义单元分类为一组情感类别。


研究发现,尽管面临挑战,例如限制措施和减少客流量等问题,但小贩中心提供了社交和经济支持,帮助居民应对疫情带来的压力,增强了社区凝聚力,鼓励了积极的社交行为,例如到小贩中心购物、参与社区项目和志愿工作。


在第一年的疫情期间,很多社交互动都发生在小贩中心,包括购买食物和“观察人群”,这进一步表明了小贩中心在社区建设和社交联系方面的重要性,充当了积极主动和生产行为的空间催化剂。



对于城市规划和设计者来说,这种空间的价值在于它对社交联系和社区凝聚力的促进,这些都是建立健康和可持续城市社区所必需的。


研究人员表示作为一个社会,我们需要认识到社交空间的价值,并考虑如何支持和促进这些空间的发展。通过理解社交空间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为社区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幸福感。


新加坡的小贩中心

作为本地的重要文化和社会现象之一

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期望着有更多同学们

能够参与到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中

不仅为新加坡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也能够将相关知识与研究应用至祖国及其他国家

全面实现詹姆斯库克大学理念

在当地和全球范围内

通过优质的教育和卓越的科学研究

为热带及其它地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全面复兴

新加坡旅游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不仅是学习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们

将有更多机会参与这个行业中

在新加坡留学的同学们

作为当地社区的一份子

同学们也能够有机会更深入地直观感受

与旅游业有关的知识应用

为之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

也将持续不仅为新加坡更是为全球旅游业

提供更多的全面性人才与专业知识

为研究人员提供全面支持


有关詹姆斯库克大学

酒店、旅游与休闲管理类专业

酒店、旅游与休闲管理类专业,是詹姆斯库克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一直在世界范围有着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在多个世界学科排名表现优异。


在2023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51-100名,与复旦大学、纽约大学、香港大学位于同一阶段排名;在2022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76-100名,排名高于北京大学、西澳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


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所提供相关课程:


学士类:商业管理学士(酒店与旅游管理)、旅游、酒店与会展管理学士

硕士类:工商管理硕士(会展、旅游与酒店管理)、国际旅游与酒店管理硕士、国际旅游与酒店管理与工商管理联合硕士



向上滑动浏览部分英文来源


Research examines how the use of social spaces, namely hawker centres, has contributed to community wellbeing in Singapor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s social creatures, interpersonal contact and connecting with one another is crucial for humans to fulfil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In turn, shared public spaces help to serve this need by promoting community-building and interaction with other people.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the need to find and preserve wellbeing is immense, yet access to these shared social spaces was dwindling or restricted. Given their impact on mental health and welfare, Professor Abhishek Bhati — Campus Dean and Head of Learning, Teaching and Student Engagement at James Cook University in Singapore — alongside graduate student Valeriya Radomskaya sought to examine how social spaces, particularly hawker centres in Singapore, contribute to community wellbeing.


Hawker centres may be described as Singapore’s “community dining rooms,” offering an array of stalls under a single communal space that often sees high human traffic. According to UNESCO, “hawker centr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enhancing community interactions and strengthening the social fabric.”


Underscoring the research was a new framework for urban social space characterisation, comprising of three dimensions, also known as “the three Cs” — coaction, copresence, and colocation.


Coaction refers to how the performance of activities and community practices may increas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other people. Coupled with the anxiety of being judged by others, this feeling can actually help people gain awareness of what constitutes socially acceptable or unacceptable behaviour. As a result, this can lead to increased levels of effort and performance among a group of people, compared to their effort and performance levels when they are alone.


Meanwhile, copresence can be defined as a sociological concept that describes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human individuals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This considers the social and physical conditions that structure human interactions, and the experience gained through human interaction. As such, copresence promotes closeness and familiarity, as well as reciprocity, accessibility, and availability to each other, contributing to a sense of connectedness among people.


Finally, colocation conveys the idea of being located together, or “working together in one space”. This signifies a physical location that can enable rich communication, taking into account smart use of spatial design factors for influencing movement and social interactions.


In simpler terms, these factors combined help to define a space that truly belongs to society — a social space that can facilitate coping and provide support during trying times. Furthermore, it offers insights to how our spaces shape and are shaped by people’s lives. In future research, the “three Cs” framework has the potential to establish performance metrics for social spaces and serve as criteria for social space design.


Ultimately, hawker centr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social bonding and nation building in Singapore. The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revealed that, in the midst of the pandemic, a strong undercurrent of support emerged, with calls to frequent hawker stalls,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projects, and volunteer. It was also observed that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the pandemic in Singapore, many social interactions tended to happen in hawker centres, including going to pick up food and “people watching”. Accordingly, hawker centres acted as a spatial catalyst for proactive and productive behaviours.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中部分内容来自论文,版权归论文作者所有

对这篇论文感兴趣的同学,可使用詹姆斯库克大学线上图书馆“One Research”功能搜索论文标题进行免费查阅

“Radomskaya, V., & Bhati, A. (2022). Hawker Centres: A Social Space Approach to Promoting Community Wellbeing. Urban Planning, 7(4), 167-178. doi:https://doi.org/10.17645/up.v7i4.5658”


(文章原载于微信公众号詹姆斯库克大学北京代表处

直播预告


新加坡名企不少,但它们都在哪里?关注下方直播,带你看看新加坡的“硅谷”。



— END —
相关阅读:

编辑:FJ


想第一时间了解新加坡的热点新闻,可以关注“新加坡号外”微信公众号,同步下载新加坡眼APP,不失联。

《眼哥在新加坡》视频号你关注了吗?

点击下面视频,可以看到更丰富的内容!

或直接搜“眼哥在新加坡”也可以找到我们的视频号~



跟进新加坡时事,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