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编变身小编,半小时捣腾出一篇100万+

2016-06-20 夏之南 新榜

在微信公众号阅读数逐渐下降的大趋势下,10万+似乎成了自媒体小编们最长情的等待。


对于自媒体小编而言,这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数字,它的魔性不在于那一长串望眼欲穿的“00000”,而是这背后大家为了追逐它在选题上挖空心思、标题上绞尽脑汁和排版上费尽周折......(听说有新榜小编为此都白了头发)即便如此,它可能还是成为横亘在多数自媒体小编KPI前无法逾越的屏障,更不用说绝大多数人想都不敢想的100万+。


有一个公众号,它没有KPI、没有指标、没有运营,甚至没有任何固定的更新要求,写或不写、推或不推送,常常就在“小编”抓住瞬间表达冲动和是否克服懒惰的一念之间。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公号,却在上周又神奇的凭借《习总这次出访的第一场活动,就是去被炸中国大使馆……》这篇文章刷坏了朋友圈,同时创造了24小时阅读破100万+的惊人战绩。



● ● ●


谈100万+的爆款:

不是偶然, 1000粉丝时曾写出70万阅读



 ▲  左边就是我们这位“新媒体小编”


于是,新榜迫不及待地联系到了这篇爆文的制造者——刘洪。


他是新华社高级记者,国际新闻领域资深媒体人,现新华社《环球》杂志副总编辑。同时,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公众号“牛弹琴”的拥有者和自媒体小编。


不过,这是一位曾在耶路撒冷、华盛顿、喀布尔等地常驻的“小编”,并且对新闻、对重要议题的表达、对内容创作依然充满了激情。虽然刘洪是在高铁上接受的电话采访,但谈及这篇爆文以及当时的创作,隔着手机似乎也能感受到他澎湃的心情。


新榜:《习总这次出访的第一场活动,就是去被炸中国大使馆……》目前的阅读数怎么样?这个数字在您运营“牛弹琴”过程中意味着什么?此前最高出现过多少?(截至6月19日下午)


牛弹琴:大家可能只看到文末显示100000+,超过以后就不显示了。后台的数据比较完整,120多万阅读量,1万多点赞。其实,在文章播发的24小时内,真实的阅读数就达到了100万+,这还不包括大量的转载,注明来源和不注明来源的,如果都加起来,至少数百万的阅读量吧。


一篇很简短的文章,在“牛弹琴”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在24小时内超过100万的阅读量,还是有一点振奋的,毕竟,这不是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这样有大量粉丝的平台。


当然,超过百万阅读量的文章,“牛弹琴”也发过多次,但肯定也没超过10次。印象中比较深的一次,是前年北京APEC 期间,在工作之余,随手梳理了一篇《北京APEC,中国取得的十大成就》,有接近200万左右的阅读量。




新榜:都说微信公众号头条阅读率在下降,能够做出10万+都很偶然,您觉得这次做出100万+有哪些偶然因素?


牛弹琴:我倒不觉得这完全是偶然。在这篇文章前不久,如果你翻看“牛弹琴”的历史文章,就有好多篇10万+或接近10万+。


这里头有三个小小的经验:


第一,   是题材,大家关注度高,那就比较容易产生共鸣,得到广泛传播;


第二,   是反应迅速,比如大使馆这篇文章,因为是周六,本来不想写文章了,但这个事件对我的从业生涯有特殊意义,还是情难自已,半个小时就写了出来,也就很快传播开来;


第三,   写作手法有变化,我现在除了本职工作的编辑外,在一些报刊上还有专栏,写作已经成了两种模式,专栏是专栏,但微信文章是微信文章,后者更灵活,思维更发散,还要尽可能幽默风趣一点,否则就纯粹自娱自乐了。




新榜:“牛弹琴”的阅读情况大概是在什么区间? 


牛弹琴:(总体)处于稳步增长阶段。每篇文章的阅读量,超过3万乃至更多,还是比较家常便饭的。当然,说平均阅读量,也没什么太大意义,因为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个10万+出现,如果大使馆这篇文章算上去的话,就算我下面文章不写,平均一下,这个月每篇文章的阅读数,可能就接近10万+了,所以,平均数只是一个概念。


当然,有时难免会有些懒散,有时明知道点击量会不大,但有些理性的的话还必须要说,那阅读量会小一点。不以阅读量论英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文章极端一点,甚至在文章多骂几次娘,都可能使阅读量暴增,但这有意义吗?人还是要有点坚守的。


新榜:您在“牛弹琴”上的写作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有哪些印象比较深刻的“爆文”?


牛弹琴:有次以色列驻华使馆的文化参赞发给我一个视频,因为我在以色列工作过,与使馆有些联系。视频是关于以色列总统佩雷斯找工作的,当然不是真的找工作,只是展现他对人生的感悟。


我觉得很有趣,短时间写了篇六七百字的还比较诙谐、幽默的微信文章,很惊奇,当时1000多的粉丝量,立刻创造了70多万的阅读量!


此前,自己微信公号文章都只有一两千阅读,还是有点失落的。但这篇开始,还是很振奋,真正的好内容,总会遇到知音。内容为王,永远不过时。


当然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还包括图片、图表、排版,包括一些小视频的灵活运用,形成一个可读性强、有深度、有角度、有锐度的文章。现在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有好的内容,永远不怕竞争。反正,现在隔三差五,总能出一个10万+。当然,也有自认为很有传播性的文章,马失前蹄效果很一般般的……




谈炸使馆记忆:
如果提前知道,反而就不会写了


1999年5月8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人员伤亡,馆舍严重毁坏。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南联盟大使馆被轰炸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公共记忆。对刘洪而言,这恐怕还是一段刻苦铭心的个人记忆。


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交流中,他用了“很大的感慨”这样的词汇组合,来形容当自己知道习主席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旧址吊唁的心情。


新榜:南联盟大使馆被轰炸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公共记忆,但90后00后可能并不清楚这些事,这次重新勾起记忆,您在写作时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牛弹琴:我的经历和其他人不大一样,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国外分社工作。邵云环大姐罹难的时候,我在新华社国际部工作,正好处理前方记者的一些稿件。


新榜:还能回忆起当时的一些细节吗?


牛弹琴:现在想起来,很多事情还都历历在目。


邵云环大姐是我的同事,我和她未曾谋面过,或者以前见过,但也并不认识。但我读过她很多发自战地的报道,清楚地还记得她在一篇报道中这样说:当时北约战机“精确地”炸毁一个目标后,通常便会完成任务打道回府了,所以,每天晚上,她“像等楼上的另一只靴子掉下来”一样,等待着爆炸……


我清楚地记得,得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遇袭时,是一个北京没有风沙但到到处是飞絮的日子。新华社让紧急编写一本《中国不可欺》的书籍,开篇几段是我写的:“1999年5月的北京正是春光明媚、满城飞絮,就在这柔暖和煦的春风里,我们闻到了贝尔格莱德的血腥。而这一次,血腥竟是如此的呛人,中国人沉浸在悲痛和愤怒当中……”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一位眼睛有病疾的师长,就坐在办公室墙角的破沙发上,边聊内容如何写作,泪水边忍不住地溢出。这样的哀伤,同时传染给我们。在当时新华社大厦一楼设立的邵云环灵堂,很多人边鞠躬边哭泣……


所以这次习主席去贝尔格莱德访问,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国被炸大使馆前,会有人来献上鲜花吗?》中,其实是有期待的,也委婉地认为,中国领导人应该去凭吊一下逝去的同胞,毕竟当年这个事件影响太大了,我们完全站在道义一边。


新榜:作为新华社工作人员,你对信息有事先预知吗?


牛弹琴:很多人问,你是不是知道行程安排?我真的不知道!如果知道,反而就不会写了。但作为一个媒体从业人员,时刻跟踪着这些新闻,从领导人的个性、对海外同胞的关爱,从外交大局的需要,我认为,习主席很可能会去献上一束花,或者安排工作人员去献花。


但我真的没想到,习主席抵达贝尔格莱德的第一场活动,就是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旧址,凭吊被炸罹难的三位中国同胞,而且塞尔维亚的总统、议长、总理所有人都参加了,真是感慨良多。中国外交,风格确实有点不一样了。



● ● ●


谈粉丝与广告:

近40万粉丝,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篇100万+的爆文为“牛弹琴”带来了1万多新粉丝。互动性的增强是新媒体写作区别传统媒体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虽然没做过系统分析,但刘洪对“牛弹琴”的粉丝群体有一个比较宏观的判断。看得出来,他是一个蛮用心的“小编”,在忙碌工作和写作之余,常常会浏览和关心后台读者的留言。


新媒体时代,一个小小的“关注”不仅是粉丝对你的一种认可,也是一种信任。我想,“牛弹琴”的粉丝是幸运的,因为刘洪的克制和对理性创作的坚守,也因为他对待商业广告的态度——很少做广告,即便做也得符合自己的严苛要求。


新榜:这次“爆文”的出现对您和“牛弹琴”的运营带来哪些改变?比如粉丝数量有明显提升吗?


牛弹琴:突然间有一万多粉丝的增量出来了。对“牛弹琴”的运营来说,还是正常吧,我还有本职工作,“牛弹琴”也就是工作之余随手写写,也没有太多的期待,也只是对新媒体的一种个人探索。


我一般都是比较早起床,睡眠总是不太好,早上就显得有大把的时间,然后在上班之前,把文章写完发出。


像大使馆这篇文章,半个小时写完,然后就直接发了,里面还有一些错别字,刚开始也挺惭愧的,一个文字工作者,老是那么多错别字,这算什么事啊?但后来也想开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字斟句酌,也不存在一个编辑帮我勘察错误,当然,以后还是要多注意。


新榜:“牛弹琴”目前有多少粉丝?您觉得粉丝构成和其它微信公众号有什么区别?


牛弹琴:这个……准确地说,还不到40万吧!


“牛弹琴”的粉丝,总体而言是比较理性的、客观的,知识水平相对来说都很高。通过对后台留言反馈的分析,大概包含了以下一些人群:


第一,   一些媒体的同行、国际问题的研究学者,很多人就是我的微信好友,自然也是“牛弹琴”的粉丝,不然我也不答应啊,当然更多我还不认识,但经常在某个场合认识了,然后对方很诧异地说,你就是“牛弹琴”啊。


第二,   很多部委、很多地方的官员,从基层到很高层都有,因为经常会有人在后台留言:你的某某文章,某个领导(似乎还挺大的,至于多大,我就不说了)看到了,觉得还有点道理的。


第三,   我们很多的外交官,从一线外交官到驻外大使都有,譬如,大使馆这篇文章发出来后,马上有外交官留言,表示他也是非常感慨,说当年他的一个同事就在这个使馆,从他身上取出了40个多个弹片……


第四,   还有很多驻华的外国外交官,我知道,有多个大使都是看“牛弹琴”文章的。


第五,   更多的,还是对国际新闻、对财经大事感兴趣的朋友,因为“牛弹琴”很多内容也与财经有关,我写了十多年财经专栏了,还算是比较资深的财经记者吧。


新榜:目前“牛弹琴”是团队运营还是您一个人包办?


牛弹琴:基本不用别人帮忙,对我来说很简单,就是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么多年的新闻从业的锻炼,也包括自己长期在海外的工作经历,让我对很多问题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判断,也可以比较理性客观、建设性地看待问题。


我上面也说了,我也很清楚地知道,同样的文章,如果我的观点更加偏激一点,批评得更严厉刻薄一些,甚至多骂几句娘,都可能增加点击量,但这有意义吗?作为一个理性的知识分子,还是得有一点坚守吧。


新榜:公号现在有盈利了吗?


牛弹琴:我很少做广告,本身我就是文字工作者,这只是我业余的写作,谈不上成本。也确实有很多广告找上来,金融、理财等等,但很多都不靠谱。


就在几个钟头前,一个声称卖正宗Nike鞋在微信上联系,只要给链接作推广,可以给很可观的广告费,但我仔细一看,淘宝上都卖上千块钱一双的耐克鞋,他那里只要三四百,这肯定是假冒啊!所以,立刻拒绝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绝对不能为了几万块钱去欺骗自己的粉丝,这是做人最基本的良心问题。



● ● ●


谈新旧媒体写作:

尽量轻松活泼,错别字无奈随它去


刘洪说,“新媒体时代,既是一个野蛮生长的年代,也是一个考验定力和品格的年代”。


他用“就像两条腿走路”象形比喻了他目前在新旧媒体写作之间的“高速转换”。多年的传统媒体工作经验,在他的创作上留下了一些明显的痕迹,就连他略带调侃的说自己不是一个幽默的人的时候,都显得格外理性和认真。


当然,这样的痕迹并没有影响和妨碍“牛弹琴”在新媒体领域展现出的巨大传播能量。恰恰,却成为“牛弹琴”在这个喧哗、激进、野蛮生长的新媒体时代别具一格的写作和表达风格。




新榜:微信公号的创作和您在传统媒体的创作最大的区别在哪?


牛弹琴:刚开始,我也会将专栏文章原封不动或稍加改动搬到公众号上,发现阅读量真的很低。这也提醒我,为什么很多传统机构新媒体不行,你把报刊上的文章直接搬到微信上,也不做一些调整,这怎么能行?但这样的情况,在微信上还比比皆是。当然,领导们也要耐心,要宽容!


我现在基本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正常的工作写稿,包括承担单位的审稿、编辑等工作,按照传统媒体规范来做,你把新媒体的风格原封不动地搬到传统媒体上,也是不行的,错别字多了也伤品味、领导也肯定会追责,我们可以融合,但绝对不能照搬;另一条,那就是按照新媒体传播规律来写作,尽量让文章更轻松更活泼,当然,能幽默就更好了,尽管自己也不是一个幽默的人。


有时候是凑巧,摸到了引爆的点,就会出现一天过百万的阅读量。如果说一次是撞上的话,那么,两次、三次、四次,我觉得还是有一些小小的心得吧。有点自吹自擂了,有时也算是自我鼓励吧!


新榜:我们观察到您是一个勤勉的自媒体耕耘者,怎么做到坚持更新的?每天花在“牛弹琴”上的时间是什么样的?


牛弹琴:一般每天一个钟头左右,基本是早上时间,因为我必须上班前把文章写完发掉。一个原因是早上时间相对宽裕,夏日长,好办事;另一个原因,也是避免不必要的闲话,我毕竟还有本职工作。


说实话,大家可能对新华社驻外记者不是很了解,我以前在耶路撒冷、在华盛顿工作,驻外工作压力是非常非常大,我们还需要中英文写作,每天都是高强度的,消息、通讯、综述、特写、新闻分析,等等,都还是中英文两套稿件,每天都是高强度,我的颈椎病、我失眠的问题,就是那时候留下的。


所以说,最苦的记者,是通讯社的驻外记者,很多人别不服,不信去试试。




自媒体文字,就随意许多了,也不必太咬文嚼字,错字别句有时也就随它去,对我来说,这相对还是比较容易。从这个角度看,新闻系的学生也别为工作发愁,没有编辑把关,你看文章就这样各种错误,编辑的工作还是不可或缺的!


新榜:文字被删除过吗?都说做时政风险很大,您是怎么把握创作尺度的?


牛弹琴:被删除,肯定有的。有时候,其实不敏感的字眼,突然就变得敏感起来,所有类似文章和主题一个都不会放过,不管你从什么角度、怎么写,都会被统统被错杀,也觉得很无奈。


我个人坚持的,则还是理性、建设性吧,我手写我口,多多少少还是要有些判断和良知,对得起自己良心,不说假话。“牛弹琴”也不只是时政啊,还有很多财经内容的。


新榜:你对于现在的微信阅读环境怎么看?


牛弹琴:这个时代,其实挺让人摇头的,具体到微信上,抄袭成风,装萌盛行,段子手走红,毁三观的文章更到处都是,观点越偏颇、激进的文章,往往影响力越大;观点越冷静、越客观的文章,遭到冷遇是正常现象。这对原创且严肃的内容,形成了一种很不公平的竞争。


这个时代,需要激情,其实更需要冷静,不能只有标题党和心灵鸡汤。新媒体时代,既是一个野蛮生长的年代,也是一个考验定力和品格的年代。作为一个媒体人,我还是想努力实践后者!


- The End -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


| 新榜热文 |

猫老大 | 壹父母 | 朋友圈热文

和菜头 | 卖出百万粽子 | 吴亦凡

 魔兽 | PGC视频榜 | 好好说话

内容付费 | 掌柜攻略 | 新媒体高考 

约炮 热门公号 鲁豫直播

 青年许豪杰 | 女主播 |“分答”排行榜

咪蒙卖书 缅怀杨绛 | 陆家嘴 

新世相 | 罗辑思维 | papitube视频孵化

 创业竞争激化 | 十大网红 | 央视广告

 一条卖书 | 阅读数成本 | 赚钱新姿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