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个人公众号做到头后怎么办?姜思达冲进一条内容新赛道 | 新榜专访

2017-08-07 王雅文 新榜


7月27日晚,身着黑色T恤的姜思达,走向金秒奖的领奖台。

感谢完主办方后,他向观众安利了自己的新项目《透明人》。这个被米未传媒称作“首款极致采访短视频”的节目,获得了第二季金秒奖“最具先锋精神短视频奖”

 

颁奖词中写道:真实呈现,透彻剖析,不肆意判断,给予观众沉下来倾听不同声音的机会。

 

一语点破《透明人》的核心。

 

6月27日上线至今,《透明人》共推出六期节目。邀请TFboys粉丝、鹿晗经纪人、王者荣耀高玩、3unshine组合等“话题中心人物”,为观众“深挖不为人知的B面世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1420dame3z&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第6期《海归美女教你学高端礼仪》


辩手、作家、艺人、话剧演员……93年的姜思达已被贴上太多标签,如今又多了两个……甚至三个:主持人、记者、CEO。

 

今年3月,米未旗下子品牌“逆溯文化”成立,姜思达担任CEO。《透明人》既是逆溯的首个内容产品,也是米未传媒进军短视频的第一枪。

 

去年底就瞅准短视频赛道的米未,这一枪打得怎么样?

 


从公号到短视频,换个阵地倾听

 

姜思达参与了四季《奇葩说》,可这位被观众认为是“进步最快的选手”,却说自己不是镜头型人格。非要表达倾听二选一,他宁愿选后者。比起在辩论场上与人交锋,公众号“思达帕特”是他更爱的自留地。

 

 

2016年下半年,他开始频繁地在公众号推送活动。

 

年初他征集了几百份北京各地的地址,花了两天时间,开一辆路虎,行驶300公里,跟66位陌生人见面。他平均和每个人交流7分钟,这中间只做一件事:让他们在纸上,画出此刻自己最想要的东西。

 

就这样,他用一张画纸,收集了66个生活在北京的年轻人的“想要”。

 

姜思达本可以将公众号作为逆溯的首个项目全职运营,但他觉得还不够:“我已经在个人公众号里已经做到头了,想尝试一些更有挑战性的事。”


他想到了短视频。在他看来,访谈类长视频很枯燥。拒绝死板、直接要害的尖锐发问,才合年轻人味口。

 

 鹿晗经纪人杨思维接受采访

 

2017年春节,姜思达拿着《透明人》的提案去找米未传媒CCO牟頔。

 

“透明人”这个名字,源于姜思达对节目表现方式的设想。

 

他想构建一个全透明的采访环境:在人群中搭建一个艺术感的隔离区,让被采访人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下。吃瓜群众能听见、看见采访的全过程。

 

牟頔正好也有做采访类短视频的想法,只是起初想让米未传媒CEO马东来做。

 

“短视频这件事太快了,需要特别聚集和敏锐。”考虑到马东作为公司CEO有很多战略及管理工作,牟頔就放手让正有此意的姜思达去做了。

 

由于成本太高,“全透明采访环境”的想法被搁置,但“glass”却以不同形式存活下来。办公室被命名为“水晶屋”,节目被命名为《透明人》。

 


从“只管发言”到“什么都盯”

 

一个七人团队迅速被组建起来。

 

 每期节目预告海报,都是姜思达自己设计的

 

在《奇葩说》上,姜思达只是个辩手。他只需一心找对方漏洞,说服观众即可。而在《透明人》中,他是总导演。除了写脚本和采访,他还要跟进从选题到成片的每个环节。

 

姜思达做这件事的初衷是“满足自己和别人的好奇心”,如何把感性的东西量化,是他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团队每两周开一次选题会,每人至少报3个选题。但开始几次经常是各说各的,效率低下。

 

第三期节目后,姜思达制定了一个选题评分表。这个评分表有五个维度,按权重排名依次是:信息量、好奇心、争议度、共鸣感、关注度。满分100,上次选题会,总分超过70的选题不足10个。

 

 贴在墙上的工作安排

 

姜思达领金秒奖时,提到短视频采访的三个关键词:信息密度、节奏高能、思考空间。这和米未传媒整体的短视频策略不谋而合。

 

“我们内部总结出十秒逻辑和尾部逻辑。”牟頔说,“十秒逻辑”是指短视频一定要在前10秒给出糖果,否则观众就没耐心继续看下去;“尾部逻辑”是指结尾一定要有价值升华和想象空间,观众可能会跳着看网综,但多半会看到短视频结尾。

 

要做到这种效果,光靠选题是不够的。一般来说,信息密度取决于采访的完备性,节奏高能取决于剪辑的技巧性。而这两项,都是姜思达此前接触较少的。

 

他要迅速成长为一个可以统筹全局的人。

 

采访,必须亲力亲为。每期节目都要有前采。姜思达透露说,第一次见3unshine时,三个女孩都比较拘谨,大家都在尬聊。可她们的制作人张铠麟一来,女孩们一下有底气了,之后的采访状态就好了很多。

 

姜思达正在采访3unshine

 

“前采主要是为了摸清彼此的脾气。”姜思达说,3unshine的信息量并不大,但她们给人另一种感觉:“你迫切地想知道,她们为什么有那么强的出名欲,对于外界的黑评,她们怎么看。”

 

剪辑,无法直接参与。但姜思达要求更高,真实性和信息量排在前两位,为了节目效果也会加入一些新玩法。

 

因为“TFboys粉丝”那期素材不够有料,姜思达决定在片中插入弹幕式的吐槽。这种剪辑方式深受好评,但姜思达自己却产生了怀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1419k8sby9&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第1期《为爱豆花的那么多钱都花哪儿了》


“在受访者背后判断,这不太合理……”姜思达顿了顿,“但又不存在理中客,当你提问时,就意味着你有不同意见。”

 


“先锋=小众?你误会了……”

 

从极有艺术张力的名称由来,到“深挖B面世界”的口号,姜思达一直在做一件很“先锋”的事。所以《透明人》拿的是“最具先锋精神奖”,姜思达也在获奖感言中说:“希望它不只是个先锋的概念,而会被更多人接受。”

 

话虽如此,姜思达却在采访中称:“我不觉得先锋和大众对立,事实上每期1500万的播放量已经不小众了。”


 

截至8月6号中午12点,《透明人》全网播放量破1亿;#透明人#微博话题阅读量破1亿;连续三周蝉联微博热播榜传播热度第一。

 

不排除有名人效应的影响。不过姜思达觉得,根本原因是节目的辐射能力很强。

 

“我们的粉丝不是节目的粉丝,而是话题的粉丝。”姜思达说,很多人从未听说过《透明人》,点击观看完全是出于对话题的好奇心。

 

捐精人、网红制造者、淑媛课老师……不同领域的选题,可以打破原有的粉丝圈层,“上期节目和下期节目的观众,可能是两拨人”。

 

“这对粉丝黏性可能是个考验。”我提出了质疑。

 

姜思达的回答是:我们不可复制。在他看来,年轻人喜欢热闹,可能是这波内容生产者最大的误会。“大信息量、不喧哗、沉淀下来”,才是他眼中最具“年轻感”的东西。

 

姜思达的服装进行了符合主题的特殊设计

 

米未传媒CCO牟頔也不认为“小众”是问题。

 

粉丝是流动的,但总有不变的价值核心。”牟頔认为,多选题、多渠道重的是广度,本质是流量逻辑。把每期节目做透,沉淀下来的就是深度。赢得粉丝的信任感,就不愁黏性了。

 

因为《透明人》出过好几期关于明星和网红的话题,所以不断有艺人过来求报道。同时也有部分粉丝质疑节目的初心,天然排斥把“边缘”做成“娱乐”。

 

对此,姜思达回应称:以后会征集粉丝意见,不单是编辑部7人想选题。具体如何操作他还没有想好,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不会做成简单的公众号投票,他希望把这件事做得更有产品感、更好玩。

 


聚焦内容,边走边看

 

牟頔认为,短视频因技术而兴起,最终变现靠内容,而内容的核心是人。

 

 

“内容消费方式发生变化,人们发现可以用更短的时间、更小的投入,获取更垂直的用户。但短视频的核心还是内容,内容生产者是在迎合技术的变化,而不是重建自己的逻辑。

 

在广电系统浸润多年,牟頔最看重的是迭代能力。在她看来,做内容追求的无非是两个目标:情感共鸣和价值表达。基本创作规律没有大的突破,当内容人看到技术性的趋势和变化时,第一反应就是“先冲进去看看”。 

 

“我们最惧怕的就是傲慢。当你傲慢地认为原来的东西可以时,你一定会出局。”

 

作为一个内容生产商,米未传媒要做的,就是把旗下艺人排列组合,让对的人做对的事。

 

“姜思达的核心是媒体人,有能力采访。他现在无法撑起一部网综,但玩法更多样、更互联网的短视频,他能做起来。”

 

除了姜思达,今年7月17日米未旗下艺人颜如晶也作为总制片人推出了另一款短视频节目《说说而已》,这是由网易新闻和米果文化共同出品的网络首档“怼人”短视频节目。

 

 

牟頔解释说,《说说而已》偏平台定制,米果文化负责节目的内容创作,并与网易新闻共同从内容分发、市场推广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而推出《透明人》,则是因为米未传媒自己想跑通短视频赛道。

 

“这是一个试验性的产品,我们想知道它在商业上能走多远。”牟頔说,《透明人》短期内不会商业化,具体怎么玩,得“边走边看”。

 

一个明显的证据是:很多记者来打听《透明人》的节目时长、期数和整体规划,却都扑了个空。

 

《透明人》最开始的口号是“6分钟给你一个B面世界”,第0期节目播出后,很多人反馈时间太短。于是后面几期就增加了时长,姜思达也在公众号上补充了文字追报。

 

有粉丝觉得采访力道不够,提出改进建议,姜思达选择性吸收。到最新一期,那些质疑声已经很少了。

 

 

这也是姜思达眼中短视频最好的地方: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随时互动,你给我一下,我给你一下,最终节目呈现出一种平衡效果。

 

他一直强调的是:做这件事,不是因为看到了风口或者空白,而是因为我“想做”。

 

“算来算去,多没劲。不然为什么做内容,明明也不是很好赚钱不是吗?”姜思达反问。

 

这并非一个理想主义者发出的声音。他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无法变现的事做不长久。只是目前他的精力,只够专注做内容这一件事。

 

马东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媒体人才看风口,创业者只看商业逻辑成不成。

 

“边走边看”的姜思达,正在《透明人》这个试验田中,践行马东的这句话。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

六神磊磊

黎贝卡

新媒体术语

内容App

取关率

赞赏回归

铁血网

小编谈恋爱

流量主简史

留言故事

淘宝短视频

姜汁满头

粉丝失联

动图生意

新媒体应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