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INMA全球媒体奖揭晓,三大热门领域推陈出新 | 德外视窗

张雨欣 德外5号 2022-09-16

日前,国际新闻媒体协会(INMA)公布了2022年全球媒体奖的获奖名单,此次评选共设 20 个类别,涵盖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数字媒体等多个媒体形态,今年共有60个媒体作品突出重围获得殊荣。


INMA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Earl J. Wilkinson曾表示:“传达创意、吸引读者、视觉化呈现等均是此次评选重要的考量因素。”因为,借由创新实现的媒体吸引力,既能有靶向地直达受众,也能使媒体建立差异化的竞争力。


本期文章,将带你走近部分推陈出新的海外媒体案例,解读他们在数字化转型中采取的有力举措。



AI自动化:

提升效率及效益


2021年8月,挪威当地媒体Stavanger Aftenbladet推出了足球赛事报道机器人Mååål!(意思是“Goaaal!”)。这款AI既不是字词语句的拼凑者,也并非严密数据库里机械的复制与重组那样简单,它几乎能够涉及足球比赛的方方面面,具有极强的覆盖度和发散力,因而成为读者了解当地社区的窗口。


据数据,全球纸媒的平均续订率维持在25%的水平,Mååål!却创下了50%的佳绩。它也凭借此番的优秀表现一举斩获”留住用户的最佳举措“(Best Initiative to Retain Subscribers)板块区域媒体组织一等奖的桂冠。


据悉,该机器人主要具备以下三种功能:


1.自动匹配报告:所有团队负责人都可将与球队阵容、比赛进程等相关的数据输入挪威足球协会的应用程序中,以供机器人进行数据访问和自动化的报道生成;


2.地方足球的社论报道:从跌宕起伏的足球比赛、到球队表现以及俱乐部之间的球员流动,凡是与比赛相关的内容都是这款机器人讨论和报道的对象,形式多种多样,甚至还有一档由Mååål!生成的播客节目;


3.三级赛直播:Mååål!已经直播报道近90足球赛事,共涉及上万名球员。


无独有偶,挪威另一家媒体Bergens Tidende也推出了优秀的AI产品,并斩获“订阅利基产品”(Best Subscription Niche Product)和“最佳新数字产品”(Best New Digital Product)和“最佳产品迭代”(Best Product Iteration)多个类别的奖项。


据估算,自2021年夏天上线后,该AI项目的营收贡献已超300,000欧元(约折合人民币204万)。这一自动化的探索其中蕴含着的是深层次本地化和超本地化的编辑智慧。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运用,自动化内容得以在本地商业新闻中深耕,原有的编辑流程及文章风格得以被借鉴和重现,这既确保了自动化内容输出的质量,也进一步拓展了报道的广度。


实践证明,此种数据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新闻生产的效率。据BT项目负责人Jan Stian Vold表示,在阅读量排行榜中,由本地商业机器人生成的文章经常名列前茅。每日有超万名订阅者能够阅读到70篇AI自动生成的文章,“对于拥有 65,000 名活跃数字订阅者的新闻机构来说,这堪称壮举。”


回归本真,

营造养成型试用体验


随着获取信息的渠道日趋电子化,媒介形态的日益屏幕化,纸媒数字化转型的命题已经摆在眼前。新闻不仅印在纸张上,ePaper(电子纸)正在走向流行。ePaper虽是数字产品,但却与传统印刷报纸有着极高的相似性。


这种看似“回归本真”的思路正在被用于提升新闻网站订阅者的留存率。例如,瑞典的《哥德堡邮报》(Göteborgs-Posten)将ePaper作为“留客”的工具,也因取得了长足进步,而获得了“留住订户的最佳举措”(Best Initiative to Retain Subscribers)区域组织荣誉奖。


通过传统版式的设计以及内部导航的更新,电子屏幕成为“可缩放大小的报纸”,这或许是ePaper名字的部分来由。如果说传统的付费用户是为了优质的内容,《哥德堡邮报》的用户则是为了“新颖的体验”。


《哥德堡邮报》有3种订阅模式供用户选择:1)若只访问新闻网站和APP中的内容,前两个月试用时每月仅需1瑞典克朗,之后转成正式付费用户后,每月就要为此支付129瑞典克朗;2)若是订购数字产品包括电子杂志、家庭成员权益共享及独家游戏在内的所有内容,前三个月每月需要支付99瑞典克朗,之后每月用户则要从口袋里拿出259瑞典克朗;3)用户如果想要额外阅读到epaper的相关内容,则需升级到更高级的套餐。


也就是说,一般的订阅套餐只是开放了部分内容的阅读权限,但用户无法使用ePaper等高级功能。为了激励用户向更高级的会员服务转化,该报为即将到期(剩余一个月权益)的订阅用户提供了不同时限和优惠的高级服务试用内容。力图通过循序渐进的习惯养成,实现更理想的订阅收益。


在试用活动的助推下,截至2021年年底,《哥德堡邮报》的全额付费用户增长了29%。迄今为止,ePaper的付费订阅者从2020 年底的 30,969 名增至41,404 名,ePaper 流失率从 17.10% 下降到 14.50%。


注:全球E-Paper市场未来几年发展态势预测(来源:Data Bridge)


与此同时,美国新闻媒体甘尼特(Gannett)在其当地市场的电子纸及其旗下的《今日美国》(USA Today)中都新增了优质杂志和额外内容,以提升订阅服务的附加值。该报围绕个性化服务进行了大量测试,在试用期期间共向订阅者开放了共17本杂志的阅读权限,每本杂志的订阅费用都是5美元,对用回顾来说,这是真金白银的“实在的奖励”。


此前有研究证明,触发、提示、行动、投资、渴望和可变奖励的迭代过程有助于习惯的养成,在平均66天的习惯生成周期中,可变、个性化以及不可预测的奖励,能够有效激发用户持续消费的欲望。


采取类似的做法还有《泰晤士报》,该媒体利用机器人JAMES,实现自动化精准化的内容推送,以激发低参与性订户的活跃度,从而将客户流失率降低49%。


可见,通过固定时间和频率推送个性化内容,通过激励手段鼓励用户深度参与内容生成,通过试用养成用户的阅读习惯,已成为媒体推动订阅的利器。


社交媒体使用:

从“以我为主”到“说你想听”


《2022年路透数字新闻报告》显示,TikTok已成为用户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18岁至24岁群体中使用TikTok看新闻的人数增加了5倍;而TikTok单渠道在他们全年新闻消费的占比,从2020年的3%增长到2022年的15%。


Z世代日渐成为消费主力,TikTok的发展也势如破竹。在此背景下,获得“社交媒体最佳使用”类别区域性组织二等奖的德国出版商《莱茵邮报》(Rheinische Post)或许为视频新闻的发展提振了信心。它积极入驻TikTok 平台,并旨在提升年轻用户甄别错误信息的能力。


目前,《莱茵邮报》已制作了150多个短视频,其中不乏浏览量10万+的作品,甚至还创造了破百万的阅读量,共获得了近2万名用户的关注和30多万个点赞。


注:年轻用户(18-24岁)在各类社交媒体上获取新闻的情况(来源:The Reuters)


入驻TikTok平台后,内容风格由起初的轻松娱乐转向“硬”新闻,新加坡《今日报》(Today)短视频账号的用户参与度和视频观看量不降反增,原因在于,它更加关注对全球性热点话题的讨论,并开始引入当下流行的UGC视频。


仅在2021年,《今日报》的关注者就激增了662%,且视频参与率始终保持在4%左右。与之形成对比的,新闻媒体在大多数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的账号,平均用户参与度基本为1%-2%。作为第一家在TikTok上发布新闻的新加坡媒体,它最终摘得“最佳社交媒体使用”二等奖(仅次于BBC)。


《今日报》编辑 Karen Lim 表示,TikTok是了解千禧一代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为我们提供不少锁定当下流行趋势的灵感。除了定期更新、使用主题标签外,她也提到了一个玩转TikTok的重要秘诀,那就是新闻编辑室要从“以我为主”的思维方式转向内容创作者“说你想听”的思维方式,追求开放与平等的对话。


在日活高、内容海量以及包容长视频等特性的加持下,TikTok一路高歌猛进。这意味着,利用好短视频的流量“金矿”,吸引更多的年轻用户关注,已成为媒体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发力点。


结语


或许,关于媒体融合,已经有着丰富的议题,需要充分的讨论,但它永远是常谈常新的。如“最佳产品迭代”这一奖项的设置一样,在通往实践的道路上,媒体也在不断地完善思路、使用新工具,来获取新知并更加接近目标用户池。在创新与开放的加持下,媒体融合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转载引用声明:

请原文转载或不加修改地引用文中数据、结论及数据说明,并注明来源。除此之外的任何自行加工与解读均不代表CTR观点,对由此产生的不良影响,CTR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投稿 | 合作    请联系VX:13581509119  


延伸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