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米读微短剧:效率为先,免费网文探索IP孵化“新”逻辑|深度策划

东西文娱 东西文娱 2021-07-25

“流量新贵”微短剧系列第六篇

点击图片上方#微短剧#阅读前五篇案例


作者:EW 行研| 胡岚 审核:EW|岳鸿

联系或沟通:ewmedia@yingzaotimes.com



在微短剧的众多入局公司中,米读的身份是较为特殊的。

 

2018年,米读快速跑通免费阅读商业模式。2019年作为网文行业在微短剧赛道的首个参与者,米读开始微短剧的初步试水,此后陆续出品了《权宠刁妃》《大叔乖乖宠我》等作品,一年的时间内,米读完成了32部微短剧的创作,播放量突破27亿。

 

目前,米读已在快手完成8大剧集账号的搭建与运营,不同风格题材的剧集账号开始发挥类频道化的聚合效应,短剧热播的同时米读小说流量也得以反哺。而制作方身份之外,米读借助微短剧的IP孵化逻辑究竟跑通了几分?日前,东西文娱就米读在微短剧布局与IP孵化与米读内容营销负责人雷爱琳展开了讨论。

 

雷爱琳表示,对于已有近2亿总用户与千万DAU基数的米读而言,通过微短剧这种形式做大IP整体估值,探索更为系统的IP定价体系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

 

目前,米读之外,阅文与腾讯微视的紧密联结下,正在为“火星小剧”提供优质IP。掌阅科技也于今年年初投资微短剧供应商等闲内容引擎。微短剧与IP孵化联结的逻辑正成为网文行业的共识。毋庸置疑,网文公司的入局正进一步加大微短剧赛道的竞争。

 

“米读做短剧的初心是对于IP的孵化与扶持,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提高孵化效率,怎么去为IP估值给出参考。”雷爱琳说道。

 


 

米读微短剧打法

与快手深度合作,账号矩阵化、制片人中心制

 

相比于多数制作方在初期的个案探索,米读凭借其自身IP方的优势,以及内部团队对于内容层面的敏锐度,一年时间内共出品32部米读原创短剧,总播放量突破27亿,其中《河神的新娘》《萌宝来了》首集播放量已超过6000万。

 

早在2019年4月的入局之初,在渠道合作层面,雷爱琳表示微短剧终究是个流量生意,平台可以给予怎样的流量池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开篇。由此,入局选择平台开展深度合作成为了首选。“选择快手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流量扶持最为直接,我们更在意分发侧的侧重。将我们的作品放置于哪个流量池比营销成本的意义更大。”

 

由此,米读早期与快手小剧场达成了合作,以独播形式获取更多流量扶持。此外,米读出品短剧实现了多平台的覆盖,独播期外,米读的作品也上线于抖音、微视、芒果TV与微博。目前米读的《权宠刁妃》位于芒果TV大芒短剧播放量TOP5,《大叔乖乖宠我》播放成绩也一直位于同类型首位。

 

基于快手的深度合作,米读在平台上搭建了类型多元的8个剧情账号。以微短剧吸纳垂类用户后,米读后续的作品按照类型更新于不同的账号,承接前作品热度实现更为精细化的内容运营。“8个账号主要以女频为主,针对不同的受众细分我们会有垂类内容。近期我们也有尝试男频的内容,比如‘午夜怪谈’在风格上偏悬疑、惊悚向,我们也在探索不同类型的破圈。”

 

从账号运营来看,《河神的新娘》获1.8亿站内播放后,该账号就固定成为了米读短剧在玄幻言情类的稳定频道,此后米读在该账号陆续上线了《龙娘》与《少帅的时棠花》,目前该账号已积累181.4万粉丝。

 

由此,平台策略层面,与重点战略合作平台深度绑定,搭建剧情号矩阵积累米读短剧的口碑影响力,吸纳不同垂类受众,实现网文与微短剧的双向引流已成为现阶段米读微短剧运营层面的基础逻辑。

 

目前米读的微短剧团队在孵化效率上已经可以达到单月8部的产能,其中单个项目拍摄周期4-5天。而细化到内容创作层面,雷爱琳则强调米读作为IP方的受众优势。“米读的免费网文受众本身与短视频的用户存在一定的重合度。网文最主要的特色就是‘爽’,这与微短剧用户所追求的情绪价值是具有一致性的。”

 

基于互联网属性,米读根据网文整体的留存率、首读率进行评估机制建立,针对网文IP形成S/A/B评级,并最终选择优质的内容进行开发匹配。在雷爱琳所带领的微短剧团队中,微短剧的开发一直采取制片人中心制。“我们一直坚持对于内容层面的把握。我们与承制方的关系是合作伙伴,大家需要一同对于品控严格负责。而不同账号的作品质量,都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拔高”。

 


  

效率先行的IP孵化逻辑

 

对于米读而言,布局微短剧的意图不仅在于分账收益或网文引流,回溯来看,从2020年初步入局起,米读对于赛道的加入就始于IP孵化逻辑。

 

“我们思考的是如何为IP定价,以及如何完成别人十年前就完成的IP估值。”雷爱琳表示。

 

目前免费网文平台自有IP的定价、授权体系仍在探索阶段。网文平台在跑通免费模式获取基数用户后,如何寻找版权的第二收益曲线成为了米读目前重点发力的方向。

 

雷爱琳告诉东西文娱,“在IP价值放大层面,其实我们预先也做过多种产品的对比,包括有声书、有声剧、动漫。结合数据分析下来,我们认为在加速IP孵化的路径上只有将信息流广告影视化才能在赛道中抢占时间。”

 

实则在2019年网文平台兴起的初期,以演绎网文章节的小说广告一度是产品推广的重点信息流广告类型,米读在这一阶段也与等闲进行过多次合作。但小说广告的指向依旧在于产品推广、用户拉新,对于IP孵化而言其内容形态上依旧具有很强的局限性。雷爱琳表示,“信息流广告的创作思维是广告导向的,即使我们尝试过20集左右的内容,但整体而言内容没有主线,人物关联度有限,整体而言依旧只是个广告,内容的空间有限。”过往内容创作的经验积累与效率先行的IP孵化需求下,米读最终瞄准了微短剧。

 

精品微短剧既承担着IP双向赋能的任务,也起着给市场“打样”的作用。对于免费网文而言,快速影视化的可实现性以及数据表现也将是版权估值的重要背书。雷爱琳表示,“我们所追求的IP孵化效率,包含对于产品的转化,但更多还是在于如何提高整体IP的估值。”

 

基于32部微短剧的“量质齐升”,米读也确实让市场借通过新品类逐步认识到IP的价值。

 

去年9月,米读与快手在短剧IP开发层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网文上下游影视化协同的新路径。自有精品IP打造之外,目前米读已与包括等闲、凡酷、古麦嘉禾、御儿等平台方、制作方、MCN机构达成授权合作。

 

据透露,2020年,米读作为IP方已授权9部微短剧作品,其中合作对象包含快手古风第一红人御儿,以及头部网大制作方凡酷文化。“我们的优势在于市场认知,米读可以提供一些筛选上的建议,目前我们的对外授权成绩都比较理想。”

 

在IP授权模式中,米读由早期的版权置换,走向了现阶段更为细化的版权评估与定价体系。


“尝试初期,我们与制作方的授权是资源置换的形式。米读提供IP给制作方,我们版权共享,我们也可以将这些作品二次剪辑作为投放素材。现在合作方增加之后,我们也在尝试批量授权。”

 

雷爱琳告诉东西文娱,目前米读主控的作品都可通过分账实现成本回收,而出品方身份的精品IP影视化路径也依旧是是米读在微短剧板块延续的方向。一方面,一年32部项目的积累已让米读的微短剧团队在赛道中趋于成熟制作方的经验角色;另一方面主控精品微短剧依旧是米读所坚持的“内容方”身份的必然。

 

 

  

未来面向:加速的米读与冷静的市场

 

入局于赛道初期,米读快速释放新品类对于IP孵化的势能。下一阶段,雷爱琳表示米读也在进行“泡面番”以及网剧网大等的开发。

 

雷爱琳表示,“从去年开始,短剧与原创就是我们重点打造的壁垒。接下来我们计划加大对于不同平台的合作。扎实做好微短剧的同时,我们也要在长视频开发上寻求突破,目前我们已有网剧网大的项目送审,今年有望完成闭环case。”

 

同芒果TV对于微短剧的判断类似,对于米读而言,该品类也是一个极具效率的先期试验田。一方面原创出品微短剧的市场表现一步步证明了米读IP影视化的可复用性,另一方面“长短相继”的系列化、多形态开发也成为可能性。

 

目前,米读之外,阅文与腾讯微视的紧密联结下,正在为“火星小剧”提供优质IP。掌阅科技也于今年年初投资微短剧供应商等闲内容引擎,微短剧与IP孵化联结的逻辑在加速形成共识。

 

面向竞争愈发激烈的新市场,雷爱琳对于行业前瞻的态度则积极而克制。“平台的扶持倾斜下,专业从业者越来越多,行业赛道变宽,蛋糕越来越多。对于这样的风口,微短剧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而对于竞争格局的态度上,未来供应商的集中度提高依旧是新品类的必然趋势。


雷爱琳认为,“这一阶段的淘汰或筛选后,制作方也会更加集中化。无论是制作公司、经纪公司,如果没有一个长线逻辑支撑,大多数人的ROI是无法回正的。最终的赛道中,要看的一定是长期受益者是谁。”

 

由此,与现阶段纷纷入局的热潮不同,平台扶持过后,如果没有长期逻辑支撑供应商,入局者的生存状况依旧堪忧,正如网剧的必然路径,热潮之后,平台方、版权方、强势制作方三方势力在微短剧领域的格局会趋于稳定。而对于尚处于试水期的时间窗口内,对于创作者而言,想清楚为何入局,把握长期逻辑,尤为重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