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时9个月,1300动画人的一次集体创作|《我们的冬奥》主创说

东西文娱 2022-07-3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艺东西 Author 艺东西


伴随着2022年冬奥会闭幕,“冰墩墩下班了”登上了热搜。但对于奥运史上首部官方授权动画电影《我们的冬奥》来说,营业才刚刚开始。


作为首部奥运吉祥物电影,《我们的冬奥》以“冰墩墩”的冬奥之旅为线索,集结了孙悟空、大耳朵图图、葫芦娃、雪孩子、光头强、九月、小虎妞等50多个中国动画角色。


四个篇章《冰雪玫瑰》《九月的冬季假日》《小虎妞奇梦记》《胖大圣借兵器》,分别由林永长、李豪凌、庄昊、曲强执导,分别对应的出品与制作团队为华强方特、分子互动、上海时周文化、上美影,共1300多名动画人参与到了这一集体创作过程中。



《我们的冬奥》总制片人王裕仁曾透露,策划这一电影之初,他最先寻求合作的团队便是上美影。


而上美影也是最先响应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众多国漫经典IP集体出动,齐天大圣、雪孩子、黑猫警长、葫芦娃、没头脑和不高兴等,一一亮相。此后“熊出没”“非人哉”木偶动画相继加入。


创作的过程中,原本《胖大圣借冰器》被安排在第一个篇章,但各个团队商量后,觉得上美影作为动画“中国学派”的代表,应该压轴登场。


四个篇章展现了2D、3D和木偶定格动画的动画形式,内容横跨多个时代,满足不同年龄层观众的喜好。


在接到邀请之初,各个制作方普遍面临着短至6-9个月的制作周期。在时间紧迫的难题之外,还需要在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的画风和作品风格之间做取舍,即既要保留吉祥物的可爱又要体现自身IP的特点,还要考虑吉祥物在不同篇章的连贯性。比如《冰雪玫瑰》的冰墩墩走失寻回与《九月的冬季假日》冰墩墩的再次走失相衔接,而《小虎妞奇梦记》结尾出现的冰墩墩、雪容融也和《胖大圣借兵器》开头相衔接。


影片不仅通过各类冰雪运动和人物的团结精神体现冬奥特色和精神,也展示冬奥举办地老北京的民俗和传统。比如在非人哉篇章中以微缩景观的方式一复刻了什刹海、九龙壁、景山、北海、老胡同等老北京风貌。


所有的主创在对谈中,都提到,能参与到这样一部冬奥动画电影中,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以影片总制片人王裕仁的话来说,《我们的冬奥》借冬奥的盛事来讲属于中国的特色,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在《我们的冬奥》国内上映之际,四个篇章的主创讲述了这一集体创作的幕后故事。


《我们的冬奥》上海首映礼




《冰雪玫瑰》导演林永长

让冰墩墩雪容融“活起来”,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贯穿到整个故事里面


《我们的冬奥》的第一篇章《冰雪玫瑰》由华强方特团队出品制作。不过《冰雪玫瑰》中的主人公并非如今已经多次征战春节档的《熊出没》系列的主角熊大熊二和光头强,而是来自《熊熊乐园》的童年版“熊强组合”。《熊熊乐园》是方特动漫推出的针对3-6岁孩子的童年版熊大熊二光头强的动画作品。



之所以选择《熊熊乐园》IP,林永长认为,是因为这些角色和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形象更匹配,有利于设计角色之间的互动并且展现吉祥物特点。并且从故事创作的角度来说,林永长希望冰墩墩雪容融不只是简单的出现一下,而是要作为一个重要的角色贯穿到整个故事里面,所以选择《熊熊乐园》更为契合。


导演林永长曾执导熊出没系列电视片及电影,代表作有熊出没电视片系列《熊出没之丛林总动员》,系列电影《熊出没之熊心归来》《熊出没之奇幻空间》等作品。


在林永长眼中,《冰雪玫瑰》篇章讲述的是一个成长与勇气的故事。“冬天盛开的玫瑰代表勇气,这一故事主题与奥运精神是非常契合的。”林永长表示。


作为国内三维制作力量中的头部力量,此次《冰雪玫瑰》篇章也以三维动画形式来呈现。不过,国际奥组委官方授权的吉祥物只是个二维平面图。对此,林永长团队对吉祥物进行了三维化模型设计,进行了一些动作表情的绑定,材质上的丰富,在画面上“活起来”,从而更好地融入剧情;同时为了更好的结合冬奥主题和背景,团队在角色设计、服装设计方面也下了很多的功夫,包括设计一些群众角色的安排,还有影片里面各种各样的专业的滑雪服装和道具设计等。


自2021年年初接到邀请,历经7个月的制作周期,林永长的团队共约两百多人参与到《冰雪玫瑰》的创作中。


在制作管理层面,除了面对时间紧凑的压力,林永长表示,在内容创意层面和制作上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创意层面,动画对于冬奥运动项目的动作设计、特效制作等提出了更多要求,但林永长团队此前对于滑雪项目接触不多,创作团队为此学习和研究了很多冬奥滑雪运动的专业知识、专业动作,以及滑雪的装备服装等,最终才能够更好的更准确去呈现这些冰雪运动。


而在特效制作上,大量的滑雪滑冰镜头和暴风雪、雪崩等大场面镜头都是对于熊出没团队的一次考验。其中冰墩墩和雪容融帮光头强抢回冰雪玫瑰的设计是特别为吉祥物设计的情节,以此展现吉祥物冰雪运动的特长和身份特点。


对于此次与不同的IP一起合作,林永长表示,“不同的IP和动画表现形态,其实都各有特色,各有特长,其实都是非常经典的中国的动画的形式,所以其实是相互在学习,相互在提升”。


目前,林永长团队参与的熊出没系列大电影已经连续上映8部,对于国民IP熊出没的成功,林永长认为这离不开团队在技术和内容上不断突破和创新,“只有在技术和内容上不断的去突破自己,不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才能创造出观众发自内心喜欢的作品。”


“今年我们的大电影上映期间,我们在评论区看到很多人留言说你们永远都可以相信‘熊出没’,我觉得这就是观众对我们的鼓励和认可。”




《九月的冬季假日》编剧徐博


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

来讲一些更宏大或者更深刻的事情


“我们希望用当代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讲一些更宏大的或者更深刻的事情。所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很重要,无论是演绎的话语方式,还是所呈现的一些元素。这样他们可能更容易接受,更能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普及,以及对奥运精神的更生动的呈现。”分子互动创始人徐博对东西文娱|艺东西表示。


《我们的冬奥》出场的第二个篇章《九月的冬季假日》由非人哉IP所属的分子互动制作和出品。这也是非人哉IP的大银幕首秀。


作为新生代国漫代表之一,《非人哉》系列动画的全网播放量已超过30亿。该篇章延续了非人哉以往的都市中的神仙和妖怪的日常搞笑设定,讲述了主人公九月偶遇到走丢的奥运吉祥物冰墩墩并将其送回的一系列故事。



此次联合其他不同类型的国漫IP,徐博希望除了吸引原先的年轻受众,也能够得到更多家长等泛用户的喜欢。


分子互动在确定故事内容后花了6个月的时间完成《九月的冬季假日》的篇章制作,其中参与制作的人员共计有将近500人,是四个篇章中参与人数最多的。


为了融合冬奥特色,非人哉将故事设置在这届奥运举办地北京。团队美术组在多地采风,以微缩景观的方式复刻了什刹海、九龙壁、景山、北海、老胡同等老北京风貌,展现北京的城市特点。


“我看之前短视频里就有人把在真实的场景和预告片里的场景做对应。”徐博说,已经留意到有这样的内容传播。


在这样的背景下,奥运精神和奥运运动等奥运元素就在非人哉轻松的故事画风中穿插。就像徐博说的,非人哉的世界观相对开放,在满足奥组委授权要求的基础上依然有很大的表达空间。


徐博还提到,这次创作时间紧迫之外的一大挑战是将吉祥物融入故事,在设计初期,非人哉就针对吉祥物冰墩墩的画风做了新的美术设定。在《九月的冬季假日》篇章,冰墩墩的设计还涉及使用3D技术,比如考虑到冰墩墩脸部五环的细节用二维手绘困难较高,团队在后期选择用3D绑定的方式绘制。


影片中三维运动镜头的使用是团队的首次尝试,通过研究渲染技术,团队使三维场景与二维手绘场景在视觉效果上达到一致,完成运动镜头的结合,达到提升银幕画面的效果。


得益于此次电影制作,非人哉在短时间内与多个合作方进行集中的对接。得益于这一契机,对于本有大电影计划的分子互动来说,对电影预算、电影排期等项目管理层面的问题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其实在接冬奥项目之前,我们就开始做独立电影前期的准备,冬奥项目给我们团队带来了项目的磨练以及管理经验,创作经验的积累,让我们可以更有信心去准备后面的工作。” 徐博表示。




《小虎妞奇梦记》导演庄昊、

制片人徐正


保留传统木偶的手工感和怀旧感

传递奥运精神


《我们的冬奥》第三个篇章《小虎妞奇梦记》由上海时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作,也是国产特有的木偶动画受邀重回银幕。


这距离木偶动画上一次大银幕电影《西岳奇童》上映已有16年。


“制片方特别希望能够有传统木偶动画参与其中,也是几经辗转通过《狐妖小红娘》的王昕导演找到了木偶动画电影艺术家胡兆宏导演,然后自然找到了师承胡导的庄昊导演和我们团队。”《小虎妞奇梦记》篇章制片人徐正表示。


作为上海美影厂木偶部前骨干,庄昊带领的大木偶工作室的团队,以及众多老木偶组的前辈艺术家都参与到了这一项目中。庄昊表示,“胡兆宏导演也给我们提了很多宝贵意见”。


考虑到《小虎妞奇梦记》篇章的动画形态不同,“我们跟总策划、编剧团队和导演们一起设计了一个时间轴,用找回走丢的墩墩为线索,把奥运精神,怀旧的情感,还有对未来的畅想贯穿到故事中,最终找到了一种平衡”庄昊表示。


基于制作方要求的“复古”的故事设定,故事前半段放在老北京80年代末90年代初,还原了当时什刹海滑冰、坐滑车、逛玩具摊的生活,福禄寿三星、风筝、布老虎、雪人冰糕、糖葫芦等国内80、90年代的经典元素也在《小虎妞奇梦记》中出现。



“我们保留了传统木偶的手工感和怀旧感,在动作设计上,我们并没有刻意追求所谓丝滑流畅的动作,而是强调了童趣和时代感,甚至在很多镜头设计上都在使用老木偶动画的一些运镜方式。”庄昊表示。


徐正表示,篇章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国内定格偶动画少见的大场景,角色超过100个偶,并且首次大量使用绿幕拍摄。


不过,由于怀旧主题和制作周期的限制,有很多革新性的技术并没有使用。篇章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3D打印技术,自主研发的程控拍摄系统混合传统拍摄手段,大怪兽使用的自行研发的遥控机械骨架等等。


此次《我们的冬奥》电影对于木偶动画来说也是不小推动力,通过电影的上映,庄昊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定格动画的传承发展。


同时他也提及木偶动画还存在着规模小、产能低的问题。庄昊认为国内大多数定格动画的制作都是拍摄短片和创意广告为主的小作坊。而只有解决以上问题并且坚持推广才能够将这一艺术传承下去。


目前,上海时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2020年就已经完成Mo机械动画系统、机械偶像robidol以及奔跑的盒子的技术专利,也完善了传统木偶技术和机器人底层技术的磨合,逐渐形成产能优势。以机械偶技术为例,它曾应用在《一人之下4》和秦岭神树的片尾MV中。


对于未来的发展,制片人徐正持乐观态度,“定格动画这个片种虽然是动画片里面最古老的,但是它受众不仅限于中国,而且它的特点是手工艺制作,给你体验感、参与感,也很有自己的风格。”




《胖大圣借冰器》导演曲强


让经典IP在传承有新意


《我们的冬奥》第四个篇章《胖大圣借冰器》由上海美术电影厂制作,有众多上美影经典IP参与,不过故事中主要角色孙悟空一改过去经典形象,而是成了“胖大圣”。这一创新来自导演曲强的提议,他希望在完成这个篇章的同时让故事“更有趣”。


这一篇章故事讲述了孙悟空为了参加冰雪训练营,去北海借冰器,在路途过程中遇到了图图,两个人结为师徒一路训练到冰雪训练营的故事。对于北海借冰器这一设计,曲强表示,相比原影片中孙悟空去东海借兵器的情节,声音上面也有一个“谐音梗”在里面,音乐上也有一个呼应,是对经典情节的致敬,也是一种创新。



对于角色的选择,曲强解释道,在IP选择上,孙悟空是当仁不让的男主角,因为《大闹天宫》非常经典,无论是美学高度还是表演形式,它都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所以孙悟空肯定是这个篇章的主角。而与图图成为师徒,也寓意着一种传承。


影片中也出现了葫芦娃、雪孩子、哪吒等身影,“像雪孩子本身就有冰雪的属性,他在里面是顺理成章的事,所以在角色选择上我们也是经过一些筛选。”

这些不同的IP形象匹配着不同的冰雪运动,像雪孩子对应高山滑雪,葫芦娃组队玩冰球,敖丙和哪搭档双人滑。



IP选定之后,为了适应大银幕以及呈现统一的画风,曲强的团队对IP表现形态做出了调整。曲强表示,所选各IP角色,其所在的美术风格,确实大多不一样,比如葫芦娃是剪纸系列片的,因此要先实现美术风格上的统一效果。


“老影片的美术风格属于上色比较平面的,现在要更加有电影感、更统一,所以我们给所有的人物加了基层的阴影层面还有一些过渡,在校色上也让颜色更加和谐。可以说是通过场景的一些谨慎变化让美术风格能达到统一。”


另外对角色和服装的设计是团队面临的另一挑战。据曲强回忆,团队针对冬奥背景设计了很多的群众角色,以及各式各样的专业滑雪服装和道具设计。这对团队来说还是头一回,“特别电影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全新的角色冰墩墩和雪容融。”


在曲强看来,将新角色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融入影片比较顺利。对于制作团队而言,吉祥物本身是卡通形象又具有中国传统特色,和上美影的IP角色达成了一种自然的融合。


通过此次多个IP的合作,曲强认为中国动画不断变化的现象鼓舞人心。


“这次上美影IP和其他动画的合作一起带动了中国动画的发展,将来我觉得会有更多不同的动画类型出来。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能看到的能听到都很丰富,我们能够吸收到很多好的东西,但是也不忘记那些老的经典的东西,我觉得中国动画富有生机的景象很不错。”


作为中国动画学派的代表,曲强表示,在传承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了解、熟悉我们自己的文化,这样的结合才能有一种新意。“视觉上面有一种不一样的变化,它既有老的经典的东西在里头,又有新的象征生命力的东西,所以说这是一种化学反应。”


撰文:EW | 金佳、张钰伦(上海)

审核:EW | 岳  鸿(上 海)

支持:东西文娱影视组


EW-Entertainment近期主题·相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