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栩生宋震:功能型数字人将迎来爆发,两年内全面转向数字人AIGC

东西文娱 2023-10-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共同虚拟 Author 共同虚拟


“数字栩生关注的是AI如何与数字人结合。优质的数字人要既能体现美,也能体现真和善。最终的数字人,应该是我们都将其当做人来看待。”数字栩生联合创始人兼CEO宋震对东西文娱|共同虚拟表示。

立于2021年的数字栩生具有典型的“学者创业”气质。作为一家数字人底层技术基础设施服务商,在正式成立公司之前,团队已经基于自身北理工、北京电影学院精尖中心等高校基因,对高写实数字人的数据采集及AI驱动方面有近5年的探索。

宋震本人此前师从北理工仿真技术大牛丁刚毅,专攻大型系统仿真领域研究。数字栩生联合创始人兼CTO翁冬冬则于北理工持续研究VR/AR技术,团队在光学、图形计算等基础技术领域具备技术积累。

数字栩生联合创始人兼CEO宋震

近期,数字栩生完成新一轮由联想创投领投、蓝色光标旗下蓝图海兴基金和蔚领时代跟投的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当前,数字栩生具备从光场设备研制、光场数据采集,到数字人生产交付的全链条能力,并以技术中台“数字小脑”实现AI系统连接,驱动数字人产生个性化表情及动作。在技术基础上,公司形成了PGC数字人定制及AIGC数字人解决方案两大业务板块。

据宋震介绍,目前公司以B端企业的定制化业务为主,预计在两年内,将全面转向AI数字人生产、驱动内容的服务。

作为长期深耕数字人技术,并先后与微软、英伟达、虚幻引擎、央视、新华社、奔驰、腾讯、字节跳动、爱奇艺等达成合作的公司,数字栩生对于市场的转向有着自己的判断。

在宋震看来,从去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更在意数字人的功能性,数字人或将以更加智能、具备交互性的姿态渗透到各行各业,出现在不同场景当中。加上团队一直坚持认为“数字人要有好看的皮囊,也要有有趣的灵魂”,公司对于数字人AIGC领域将持续重点布局。


   

从科研机构走向创业公司:
基于市场痛点持续迭代

目前,数字栩生团队成员大多来自北理工、中科院自动化所、北京电影学院精尖中心等科研机构,研究覆盖范围包括光学、图形学、动作生成等。其中,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宋震主攻仿真、虚拟拍摄等方面,联合创始人兼CTO翁冬冬则在VR/AR领域持续深耕。

宋震表示,在发展初期,团队一致认为,数字人市场的痛点主要在于价格高、周期长、质量效果难以把握、所需技术过于复杂,这些都影响到了数字人的快速推广,导致短时间大规模商业化成为几乎不可能的事。

整个团队最初以“如何能够在虚拟世界中实现高写实、实时交互数字人的打造”这一核心课题为中心,进行了长达五年的研究。

而之所以选择于去年成立公司,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在五年的打磨过程中,团队技术达到了一定成熟度;二是市场环境的变化。“我们还是相对被动型的团队,但也明显感知到市场的涌动。此前整个市场规模小,且外界的认知度不够。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客户找到我们进行项目合作。”宋震表示。

宋震表示认为,当前,数字栩生已经建立一定的技术壁垒。

其一,从最基础的视觉效果来看,围绕“高写实”这一目标,数字栩生以三维光场重建+智能耦合,实现对人脸信息的全面采集,得到不同光照、不同偏振状态等数据。除光场采集系统之外,数字栩生单独开发面部4D动作捕捉系统,以此把握面部表情变化细节。


其次,在提升制作效率方面,数字栩生利用自研的高逼真面部绑定和驱动插件,以及自动解算技术来进行内容的快速生产。

再则,公司拥有技术中台“数字小脑”,具备与各个AI系统的连接能力,可以通过“数字小脑”来驱动数字人产生个性化的表情和动作。


数字栩生目前的业务板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PGC业务,即为客户提供高写实数字人的创作服务,为其提供全套资产;二是AIGC业务,即数字人智能化解决方案,实现AI对数字人的驱动。

现阶段,公司主要还是以PGC定制化生产为主。目前,数字栩生已经与微软、英伟达、虚幻引擎、央视、新华社、奔驰、腾讯、阿里云、字节跳动、爱奇艺、芒果、浪潮等达成合作。在次世文化的翎Ling,新华社的小诤,字节跳动的李星澜等IP的背后,都有数字栩生的技术支持。


关于IP的布局,数字栩生有着自己的计划。今年8月,蔚领时代与海西传媒共同发布首款云原生游戏《春草传》,引发业内关注。数字栩生为《春草传》提供了独家技术支持,帮助其实现表演级的面部实时捕捉和输出。


宋震表示,“《春草传》是公司与蔚领时代合作在IP方面的一次尝试。未来可能还会发布更多的数字演员,技术需要和内容有强相关性。后续会通过类似合资公司的方式来分享这一IP的未来收益。”

现阶段,数字栩生自身也有一定的数字人IP储备,往往以授权的方式来为B端企业进行形象授权服务。例如上海数字经济体验周、人保科技大会、教育部挑战杯等,都有数字栩生原生数字人的出现。

“这类数字人我们只有一个形象设计,并没有世界观、人设等设计。我们更多还是希望通过曝光来推广数字人,同时也展现我们的技术。”宋震表示。

针对此轮融资的动向,宋震表示,融资使用方向有两点,一是巩固自己技术壁垒,即光场重建技术,这是团队最早开始研究,深耕时间最长的领域。年底之前会发布新的光场产品;二是要探索AIGC表情生成、口型生成、动作生成相关的技术应用场景,重点构建中国人自己的形象与表情数据集。


  

将业务全部转向AIGC,
要赋予数字人“灵魂”

按数字栩生的计划,明后年将逐渐将业务重心转至AI生产数字人方面。“明年属于过渡期,PGC定制和AI生产会处于并行状态。预计在后年,就会完全转向AI生产和驱动、生成内容的服务。”宋震表示。

这一计划的背后,与数字栩生一直以来对于数字人的定义有关。

数字栩生将数字人分为六个层级,其中L0及L1级分别由演员驱动预先录制动画及中之人驱动,无交互。L2基于规则生成,通过语音、文本或预设触发。L3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及个性化情感反应,多用于数字员工和数字伴侣,也是数字栩生目前所处的技术研发层级。

在数字栩生的定义中,L4更加智能,环境有反应,有计划和目标的行为,更多用在VR/AR世界里,可以跟人产生非常真实自然的交互。在宋震的判断中,随着XR设备出货量的增长,会带来大量内容增长,只有L4级数字人可以满足VR/AR的需求;L5具有自我意识和自理解能力,可能是未来元宇宙世界里真实的数字人。

宋震表示,公司对于数字人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既有好看的皮囊,也要有趣的灵魂,既能体现美,也能体现真和善。”


基于此,数字栩生未来将全面转向AIGC。

宋震认为,数字栩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具备高质量数据的采集能力。“我们本身是做光场数据采集设备起家的。在公司成立前几年,我们在学术合作上跟国内的达摩院、华为,京东等很多企业的AI实验室都有联系,为其提供扫描数据,这是做AI的企业所不具备的能力。”宋震表示。

其二,数字栩生目前具备多模态的人工智能模型能力。数字人如果需要用数字大脑的文本驱动,就需要有从语义、表情、动作、情感到说话的节奏等跨模态的映射模型。目前数字栩生已经将其集成到了“数字小脑”当中。


目前,数字栩生已经与微软、科大讯飞、阿里云、腾讯云、小冰等在内的多家公司进行了技术验证型的测试,现在已基本全面跑通。在蔚领时代进行的云端部署测试也已进行了近一年的时间。

在宋震看来,从AIGC的角度来说,主要影响要素在于算法、数据及算力。其中算法和数据是其中主要的竞争差异。当前,很多专注数字人或AIGC的企业,仍在基于二维数据进行数字人生产,但这意味着这类数字人只能用于现实世界,无法与虚拟的三维世界,例如AR/VR,甚至元宇宙的世界相结合。

“我们的能力主要是在三维这一块,一开始的定位就是要做三维的高写实数字人,而且是实时渲染的,这是跟其他一些做AIGC公司不太一样的地方。”宋震表示。

据介绍,数字栩生会将自身的AIGC能力整合,构建数字智人的基础云平台Genesis OS,以SaaS形式收取软件订阅费,以月费、年费,或每一次内容生成来计算。未来这将成为数字栩生的主要商业模式,这一产品预计春节前后上线。

在数字栩生团队的判断中,该平台一开始或会更偏向于服务行业,例如金融保险、政府的服务部门、教育行业、文博当中的博物馆讲解等。且平台输出的数字人也将以超写实风格为主。

宋震表示,超写实风格在未来将是元宇宙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随着数字人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提升,这种严肃型的高写实形象会用得越来越多。我们希望在AIGC的帮助下,数字人的创造和数字内容创造,这两部分的边际成本都逐渐降为0。”

而当前作为主要商业化方向的定制业务,数字栩生并非完全放弃,而是要从被动型定制,转向主动型定制。宋震解释道,被动型是指完全按照订单来生产数字人,而主动型则是先做好数字人储备,客户在数字人库当中直接挑选。

“去年,在乎数字人人设、设计感、价值观、世界观等IP属性的客户更多。但到今年,越来越多的客户更在意数字人的功能性。”宋震表示。



数字人的趋势和终极形态:
功能型迎来爆发,从数字人到“人”

宋震认为,“数字人的商业模式在未来一两年会有一个大的突破,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近半年的时间以来,整个市场的转向是非常快的。”

去年,数字栩生所服务的客户,集中需求为IP型数字人,最终商业模式更多为基于人设打造来实现广告代言、直播带货等。而近半年以来,公司所接触到的客户更看重数字人的服务属性,数字员工能提供哪些更多的使用场景成为商业模式的关键。

“一些大型B端企业,比如世界五百强,由于决策链路较长,可能需要一个反应的时间。”宋震认为,伴随着前一轮爆发对于市场的教育,数字人将会渗透到各行各业,这也会使得整个赛道的商业模式发生新的突破。

在宋震看来,对比海内外的区别,亚洲的数字人公司,不光是中国,包括日韩,前期都更偏重IP型数字人。而欧美可能更偏重功能型。但从目前对市场的感知来看,明年国内数字人市场将有一个新的爆发期,爆发将集中为服务型数字人。

在这个过程中,数字栩生更关注的,还是AI系统如何与数字人结合。宋震认为,一定程度上可以说,Soul Machines是数字栩生团队所关注的海外对标。(东西文娱关于Soul Machines的相关分析:有情有义,“商用”数字人

这家专注于设计智能且具有情感反应的数字化身,致力于改变人机交互方式的公司,已推出数字人平台 Human OS,采用“数字大脑”来自主生成智能驱动的数字人化身。


在宋震看来,Soul Machines是一家很有意思的公司,他们在研究如何将智慧赋予数字人。这与数字栩生的核心追求是一致的。但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数字栩生专注“小脑”。“中国AI很厉害,做大脑的人很多。我们希望专注于小脑,将表现这一块做得更好。”

宋震将其视为必须要做的事。“从表达体系到长相到语言等,中国和整个西方文化是不一样的,所以数字人体系不可能按照西方的方式去构建,因为我们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长相、表达方式,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一套数据人表现方式。”

去年年底,全国首个高精度京剧数字人“梅兰芳孪生数字人”亮相。这是数字栩生团队和中戏、北理工、中科院自动化所、腾讯等一起进行的项目,相关内容持续迭代至今。


“我们其实想像好莱坞一样”,此前,好莱坞特效公司数字王国打造马丁·路德·金的虚拟形象,并帮助其成为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首个虚拟人。“中国目前为止还比较少对名人复现,我们想努力做一个中国文化名人的数字人样板。”宋震表示。

宋震认为,未来最终的数字人肯定不是没有交互能力,任人摆布的一个傀儡,或者说人造出来的一个花瓶,“最终的数字人应该是我们把他当成一个人一样看待。而我们自己的数字身份,也许在我们死了以后,还继续活在虚拟世界里,我觉得这是上帝造人或者是我们人造数字人的一个初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