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铃芽之旅》: 动画电影,“轻松”一点行不行?

东西文娱 2023-10-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艺东西 Author 艺东西


一部电影受欢迎有很多理由,而一部电影的票房能不能达到一定的量级,就简单多了。

它是否适合更多人看。

这个规则在动画电影层面尤其突出。

在第一点上,《铃芽之旅》可能有争议,但第二点,新海诚显然比自己首次在国内打开知名度的《你的名字》做得要好的多得多。

不确定性环绕的当下,带着疗愈主题的《铃芽之旅》颇为生而逢时,本土市场也需要给大众一个再回到电影院去看动画电影的理由。毕竟本土自线下复苏以来,已有不止两部动画电影出现了。


   

轻松一点,为什么不可以?

《铃芽之旅》有不错的观影体验,画面保持了一贯地二维动画高水准,说是最高水准也不为过,创造出大量有记忆感的场景比之前多,符号感在某些方面也比之前更强烈。


在不纠结于太多个人叙事的细节后,干净利落的人物关系,直白易懂的人物定位和角色诉求,降低了观众进入故事的门槛。

节奏上,类公路片的场景切换衔接章节故事,对习惯了短视频快节奏、新鲜感必须在本体结构中就要持续更新的现代观众,非常友好。并且在融入了熟悉的真人商业片的桥段后,带来了虽然偶尔会对叙事递进过于迅速的不适,却不会触发挑战和质疑的流畅。

当然无论是因《秒速5厘米》对新海诚情感颇深的粉丝,还是从《你的名字》和《天气之子》入坑的观影群体完全有理由可以直接发问新海诚:作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为什么在电影的文学性或者个体情感挖掘上,没有“追求”更纵深的表达,反而如此接近大众口味的水准。

但换个角度,用这一部作为三部曲的结尾,把个体叙事的母题,扩充为更普世的情感,让更多人看到动画电影所能承载的可能性,以及新海诚本人的创作可能性,不失为一种圆满。

如今的动画电影,在全球范围内,似乎都被一种“人性的深刻”和“技术的难度”包裹得相当沉重,这其中固然有动画电影创作者对自我的挑战,但也难说,没有从制作层面,出于对大环境中发生的种种,刻意的挖掘和兼顾。

眼下,新渲染引擎、AIGC,在不断地构建新的制作链路的同时,也让本来就有生存问题的动画制作,出现了集体的生存焦虑。

生存焦虑如此强烈,逼着创作者自我折磨到,都来不及顾及故事焦虑了。

对比之下,《铃芽之旅》让人感到宽慰和“轻松”。


这种轻松,是对不刻意匹配技术趋势、视觉技巧、人性新命题的轻松,是聚焦于讲一个简单的故事,继续坚持风格的轻松。是可以让观众不带负担地接受电影创作的表达主题,普世之爱、母爱、男女之爱的轻松。

是的,全世界的观众,都曾一度处在一个如果接受直白的爱意表达,都会感到有些不好意思的舆论混沌中。而我们的部分创作者也陷入了越混沌就越要深刻,越失败越爱自我折磨的境地。

就……都轻松一点吧。

事实是,新海诚本人都让人感到轻松啊。


客观上,一次面向大众讨喜的创作,放在新海诚身上,其实也是可以接受的。他依旧处在创作的黄金期,他自己在海外以及国内路演巡回的过程中,也提到后续会尝试其他类型。


 

学习一下,总归都是有用的

《铃芽之旅》的轻松感令人羡慕,而回到如今争抢全世界年轻人认同,寻找文化占位的竞争环境来看,《铃芽之旅》整体呈现出的IP植入意识、普世化情感表达的故事意识,标签化的风格意识,有理由成为学习的样本。

这些意识的背后,固然有日本动画丰厚的资源和人力基础,但扎实的基础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创作上广阔的可能性。最为重要的,是一种集体创造层面的共识,即日本动画的风格,是可以被坚持,也应该被坚持。

一直以来,无论是宫崎骏,还是今敏,虽有个体差异,但辨识度层面都带有典型的日本风格特征。

而回到《铃芽之旅》,这种既有个人风格,但又有对日式风格近乎本能的保留,在专业的分工机制和工业化流程的渗透下,依然实现了平衡。


新海诚提到,相比此前偏向个人化的创作,此次的制作,引入了日本的制作委员会制度,整个流程分工也更专业化,这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个体叙事的局限(不是说个体叙事不好的意思)。

结果就是,日本动画的风格,借助于故事理解门槛降低,得到了放大的机会。

这几年,以推行国际化来化解本土动画产业停滞是日本方面的典型诉求,这一层面,《铃芽之旅》这次面向中国以及其他海外市场的推广,多少有些题中之义。

说回日本动画的风格,对于其日本动画风格的定义,并不只是绘画风格这一单一维度,而是包括叙事切入视角、节奏感、文化标签意识、表达语系等在内的集合。

相比宫崎骏、今敏的创作,《铃芽之旅》因为整体不追求负载太多的情绪和人文表达,所以可以拆解出来的日本动画风格的典型特征也就比较直接。

从植入文化特征的角度,最直接也最可以学习的,就是基于日本语系的仪式感。《铃芽之旅》将闭门的仪式感,结合了反复吟唱的咒语和元素密集的日式配乐,高频地输出给观众,中二热血观众接不接受是其次的,无法忽视才是根本。回看日本动画多年来在全球的风靡,全球粉丝对于日本动画的基于日本语系的仪式感一直都是很“吃”的,美少女战士、火影忍者……类似的仪式感都是记忆中的“燃点”和“泪点”。

不过,所谓仪式感并不是说简单地在故事中加载动作和语言,同样也需要所谓“镜头感”,也就是动作设计的配合,没有动作设计的配合,一切都会是尴尬的。

《铃芽之旅》的动作设计已然是二维动画层面较高的水平,但除此之外,《铃芽之旅》在将带有文化特征的仪式感植入层面,值得学习的一点,是现代化人物、叙事与古典仪式感的融合,也就是,对古典文化特征的回归,并不需要题材整体的回归。



结语

创作整体都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但《铃芽之旅》传递出一种大众可以接受的动画电影的面貌。

从整个电影市场的消费偏好来看,相比真人电影,动画形成“风格”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优先于故事本身,因为人们已经不需要再被教育什么是动画,什么是动画电影,而是要考虑相比真人电影,看动画电影的必要性。

能够破圈的动画电影,所谓的故事第一或是种假象,对一个对动画这样的表达形式没有足够依赖的人来说,动画电影和游戏画面没有本质区别,但动画电影展现出的世界是和现实不同的,这一点是普通人都有的自觉。

也由此,动画电影独特的视觉优先性,或是吸引大众进入电影院的关键要素之一,这就要求创作者的辨识度必须强烈,但这需要积累也需要放弃迎合某种趋势的自觉。

只是,所谓舍弃,必然要有正确的坚持作为底气才有价值。



Hello!
我们在为更加闭环、更加高效的服务模式做准备
欢迎加入限定白名单
与我们一起探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